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沉浸式藝術展覽!用VR解謎蒙娜麗莎、莫內睡蓮、慕夏等名畫

莫內睡蓮池

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之窗,過去展出各地文明瑰寶讓人們得以窺探藝術鉅作,如今隨著現代科技越趨發達,造訪博物館這件事早已不只是用眼睛看而已,而是將所有感官打開,深入藝術創作之中。作為年末壓軸大展,嘉義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21 世紀博物館特展 》為故宮邀集法國羅浮宮、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法國橘園美術館、德國舊國家美術館、捷克慕夏基金會共同策劃,用顛覆以往的看展模式,帶來一場虛實整合的文明奇幻之旅!


展覽以故宮近年豐碩的新媒體藝術為主軸,規劃 「璀璨光河 」 、 「故宮啟航 」 、 「羅浮宮驛站 」與「美學世界 」四大展區,更以 「奇」字象徵博物館的珍奇藏品,「幻」字則開展科技世界下的虛擬幻境,交織一場虛實共舞的流動盛宴。除了呈現故宮近年屢獲國際大獎的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混合實境,更結合 來自多座世界頂尖博物館的精彩虛擬實境製作。


璀璨光河 

作為第一個展區,展區以全像動態投影營造時空流瀉之感,揭開本展覽之數位幻境的時空光河。 


故宮啟航 

有如搭乘啟航的大船,踏上一段穿梭古今的旅程,無論是沈浸於院藏懷素狂草名作 《自敘心境 VR 》,親歷疾風勁雨的筆墨世界、轉身可跳進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 VR 》感受汴京風華;或可《走入畫中》一窺體感互動劇場,領略體驗畫中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理想境界。 

 《自敘帖 VR 》


《龍藏經:浮影幻化互動劇場》取材自故宮典藏「清康熙 內府泥經寫本藏文龍藏經」,以沉浸式體驗再現故宮藏傳佛教經典。作品中三段變化體驗過程:從金色粒子的凝聚,至經文、八吉祥的飛揚,再到諸聖尊顯像,展開一段虛實整合的奇觀妙境。

《龍藏經:浮影幻化互動劇場》


羅浮宮驛站 

法國羅浮宮鎮宮巨獻《蒙娜麗莎》轉化為VR體驗,適逢巨擘達文西逝世 500 週年所推出的 《蒙娜麗莎: 越界視野VR》,觀眾可穿越畫作的強化玻璃,走入作品背後的世紀謎團。 


羅浮宮驛站

作品利用雷射科技和紅外線成像,將原畫示現出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轉化羅浮宮歷經十年為展覽籌備的最新史料, 包括解析達文西高超的繪畫技藝和創作工序,於此同時,亦即將重新為世界揭開那位讓眾人傾倒幾世紀的神秘微笑。


美學世界 

法國橘園美術館《莫內:傾慕睡蓮 VR》,觀者可縱身潛入莫內筆下的睡蓮池。走進莫內的睡蓮池中,體驗科技如何重現莫內的幻彩畫境,沉浸在油彩疊層的異域時空中,在此VR體驗中,體驗者得以走訪巴黎橘園美術館的莫內展廳,相遇吉維尼花園的四季光景。

莫內睡蓮池


《海邊的修道士 VR 》引領觀眾遇上德國浪漫主義的曠野哲思。觀者將循著德國浪漫主義畫家佛雷德里希的足跡,漫步在荒涼孤寂的砂礫中,體驗畫作中的平行時空,感受大自然的神秘氣氛,這也是浪漫主義時期的典型主題,隨著海浪迫近,烏雲壓頂,結合氣勢滂礡的互動式3D環繞音場,讓體驗者得以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力量及人類的渺小。

《海邊的修道士 VR 》


《赭石工作室:莫迪里亞尼VR體驗》微觀畫家的棲居空間。在莫迪里尼亞逝世近100年後,他人生的最後一間工作室依然保存至今,只是外觀略有翻修。透過研究文獻資料和莫迪利尼亞的作品,終於得以重現這位藝術家進行最後創作的場所。

《赭石工作室:莫迪里亞尼VR體驗》


在虛擬實境的體驗中,你可以置身在莫迪利尼亞最後棲身的工作室內,這是以真正的工作室為範本重建的場景。

《赭石工作室:莫迪里亞尼VR體驗》


本次展覽全球的首展捷克慕夏基金會 《斯拉夫史詩系列:原鄉的斯拉夫人VR》,有如置身一部包含傳說、真實歷 史、戰爭、人物的傳奇世界。


《斯拉夫史詩》系列(Slovanská epopej)為阿爾豐斯·慕夏畫作,他在1911年至1926年創作這二十幅紀念性畫作,描繪斯拉夫民族的歷史文明。 《原鄉的斯拉夫人》正是揭開此系列序幕的首幅畫作,本次VR體驗以該畫作為靈感打造。體驗者將進入4至6世紀間發生的歷史場景,當時的斯拉夫村莊屢次遭受西方日耳曼族部落縱火燒屋、搶奪牲畜,這個重要的場景是揭露後續19幅畫作中的初始內容。

 《斯拉夫史詩系列:原鄉的斯拉夫人VR》

慕夏本身不但為視覺藝術家,也喜好當時的前瞻科技「電影」,也因結識盧米埃兄弟之故,慕夏嘗試在繪畫中創造出「以虛構框架捕捉真實流動」的精彩畫面。這場體驗精心策畫,可說是呼應當年慕夏提出的挑戰,盛情邀請體驗者跨越框架、走入畫中世界,體會至今依舊引起世人共鳴的慕夏藝術觀點。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運用現今擴增實境技術,重現古人認識的地球與各地特有的動物,大家可以運用手機程式環繞著眼前地球,看看手機螢幕會出現什麼動物?和現代人的理解究竟有何異同?不如來場寰宇大探險!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

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

展期:2019.12.17~2020.05.26

地點:故宮南院博物館區二、三樓廊道(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VR體驗需事前預約


via 故宮南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2025大阪世博於4月13日開幕,除了各具特色的國家館外,主題館(Signature Pavilions)展區也不能錯過!共8座主題館分別由日本建築、設計、音樂、影視等各界大師領銜,切入生命的各個面向,用趣味的互動式探索體驗,引領觀眾反思人類、藝術、自然、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Better Co-Being(Resonance of Lives)

以「いのちを響き合わせる(生命共鳴)」為主題的「Better Co-Being」,由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教授宮田裕章策劃,並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創立的建築事務所SANAA操刀、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長谷川祐子擔任策展人。展館位於世博會場中央的一片寧靜森林,以無屋頂、無牆壁的設計,模糊室內與戶外的界限,傳遞開放性與共享的理念。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Better Co-Being(攝影:蔡耀徵 © La Vie)

展館主題聚焦於多元社會中的資源共享、互相尊重與人際關係,將結合3D觸覺科技互動裝置與專屬體驗APP等創新技術與藝術,讓觀眾體驗深層情感共鳴。展覽共分為三個展區:「人與人之間的共鳴」以多媒體藝術表現情感交流的可能性,幫助人們重新挖掘彼此的連結;「人與世界的共鳴」以象徵多元價值的彩虹視覺呈現未來願景,鼓勵對平等與包容的深思;「人與未來的共鳴」透過互動裝置,展現環境與人類之間的動態變化,啟發對未來生活模式的想像。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Better Co-Being(攝影:蔡耀徵 © La Vie)

Future of Life(Amplification of Lives)

由日本人形機器人權威石黑浩領銜,這座展館描繪未來五十年間科技可能如何影響並擴展人類的生活。展館內的互動展覽探討科技與社會融合的多樣可能性,像是科技與日本文化的關聯、科技為生活創造的便利、存在於科技中的生命(機器人)、千年後生命的形態等,啟發性地呈現未來生活藍圖,鼓勵觀眾重新審視人類與科技的共存關係。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Future of Life外觀(攝影:蔡耀徵 © La Vie)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Future of Life(攝影:蔡耀徵 © La Vie)

Playground of Life: Jellyfish Pavilion(Invigorating Lives)

由音樂家中島幸子策劃的「Playground of Life」以「水母」為靈感,建築外觀採用半透明膜結構,呈現萬物生命的柔軟流動性。展館主打創造力與遊戲性,致力於打造一個結合藝術、音樂與互動體驗的夢幻空間。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Playground of Life: Jellyfish Pavilion(攝影:蔡耀徵 © La Vie)

館內,二樓的「遊戲山」結合原生植被的攀爬設施與滑梯,觀眾可以盡情地攀爬,喚起童年時期的純真與活力;一樓則是現場音樂的表演場域。該展館致力塑造一間「未來地球學校」,不為年齡設限,讓觀眾在玩樂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Playground of Life: Jellyfish Pavilion(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null2(Forging Lives)

該展館的核心設計概念是重塑「鏡子」的象徵意義,利用互動裝置與數位科技讓觀眾探索超越現實的景觀,讓人感受到自然與建築的交融。走進展館,觀眾的身體將被數位化,與有機變形的自己互動。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null2(攝影:蔡耀徵 © La Vie)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null2(攝影:蔡耀徵 © La Vi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LIFE(Quest of Life)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有序只會朝無序的方向移動。然而,唯有生命才是無視這法則、尋求維持秩序的力量;只有生物才會主動地同時分解、重塑自己,而這種「動態平衡」就是生命本身的本質。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DYNAMIC EQUILIBRIUM OF LIFE(攝影:蔡耀徵 © La Vie)

該展館內容由設計顧問公司Takram策劃,通過互動燈光裝置展現「生命的動態平衡」。展館巨大的屋頂以輕柔漂浮的形象,象徵生命的循環與流動,而館內展覽則佈滿流動的燈光與多重感官體驗。觀眾將在此感受身體轉化為粒子,溶解到環境之中,重新審視個體生命在整體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重新思考生命的短暫與無限。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DYNAMIC EQUILIBRIUM OF LIFE(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LIVE EARTH JOURNEY(Totality of Life)

設計師河森正治策劃的展館,聚焦在宇宙、海洋、陸地上所有生命的連結,從以人為本的思考轉變回以全生命為本,強調保護和培育生命的重要性。展覽共分為四個展區:沉浸式XR體驗整合虛擬與現實空間;五感音樂劇場展現生命的活力與熱忱;4公尺的巨幕投影出太空中所看見的地球,與雞蛋內的生命成長情形,是人類感官所無法捕捉的時空尺度;最後一個展間則放大微生物的生長動態,揭開平日視線之外的生命循環。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LIVE EARTH JOURNEY(攝影:蔡耀徵 © La Vie)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LIVE EARTH JOURNEY(攝影:蔡耀徵 © La Vie)

EARTH MART(Cycle of Lives)

「Earth Mart」由建築師隈研吾與設計師八木保共同打造,其靈感源自於農村生活。展館以里山常見的茅草屋頂建成,象徵過往鄉村生活的繁榮。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EARTH MART(攝影:蔡耀徵 © La Vie)

「Earth Mart」內部設計如同一座未來市集,而觀眾可以在此認識糧食的循環議題。展覽內容涵蓋未來飲食模式、傳統文化與新興科技的比較、當前社會的糧食挑戰與創新解決方案等,並邀請觀眾以趣味的形式踏上這趟探索之旅,重新塑造新時代的生活見解。

Dialogue Theater –sign of life–(Embracing Lives)

最後一個展館由導演河瀨直美策劃,是一座參與式的對話劇場,每日設定不同主題,隨機邀請參觀者與預先招募的對話者共同展開討論,藉由個人經驗交流、全球議題討論,激盪出更多互動火花。策劃團隊表示,發生在這裡的都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偶然對話,也無法被預見。展期間的每次對話都將被留存,將傳承給未來人類。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Dialogue Theater(攝影:蔡耀徵 © La Vie)
2025大阪世博8座主題館一次看!趣味互動式展覽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間的緊密連結
Dialogue Theater(攝影:蔡耀徵 © La Vie)

2025大阪世博(2025大阪萬博)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早上9點至晚上10點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 Ippuku|林森40」登場!日治時期郡守官邸化身藝文空間,日本木雕藝術家個展同步開展

台中「 Ippuku|林森40」登場!日治時期郡守官邸化身藝文空間,日本木雕藝術家個展同步開展

位於台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的「Ippuku|林森40」,前身為1927年落成的大屯郡守官舍,是日治時期郡守的官邸,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語彙,靜靜見證城市與時代的遞遷。歷經多年修復,這座歷史建築將重新開放,由中島GLAb與BD Home進駐,方方設計協助空間規劃,將歷史建築轉化為當代藝文空間,開展一段關於藝術、 美學與生活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Ippuku」源自日文いっぷく,意指在忙碌日常中的片刻停留——像是一杯茶、一份點心,或是一段短暫的 沉靜時間。這樣的中場時光,不僅是休息,更是一種重新對焦的狀態;它讓人有餘裕去感受當下,也為創作、 感情、思念與轉變騰出空間。在這樣的精神之下,觀者得以重新連結自身與他人,觸及內在那份尚未說出的期 待與悄然浮現的共鳴。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Ippuku / 林森40 首檔展覽《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由擅長可視性設計(viewability design)的中島 GLAb 團隊策劃,邀請到日本木雕藝術家渡邊文矢(Fumiya Watanabe)展出其細緻且深情的創作。他以木為媒材,呈現出生活中那些無聲卻長久的情感。作品不求張揚,而是靜靜陪伴、安放,像是一件熟悉的器物、一段 溫柔的記憶,潛伏於我們每日生活之中。

渡邊先生表示:「我想創作出源自日常感受的作品,讓自己回到創作的原點。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創作了《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系列。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也住在我的心中。」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在這座被重新喚醒的歷史空間中,《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不僅是一次木雕藝術展覽,更像是一段安靜的邀請。邀請我們暫時停下腳步,與某段記憶重逢;與某個溫柔片刻相遇。「Home,是家,是歸屬之地。」渡邊文矢以作品回應家之於旅程的意義,在旅途與家的往返之間定義了座標,讓旅途有了方向。

一個空間,可能是起點,亦可能是轉折,是停歇,也是再次出發。過往的大屯郡守官舍,以新的身份Ippuku林森40再次打開大門,在此空間,遇見渡邊文矢,邀請您一起思考、感受「家之所嚮」的意義。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渡邊文矢《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

展期:2025.04.18-05.18,10:00-17:00
地點:Ippuku|林森40(週一、二休館)

資料提供|中島 GLAb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