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代表了人類歷史上的神聖與文明存在,它既勾勒出藝術的基礎,也全面涵蓋人類感官系統的情緒與經驗。從17世紀初卡拉瓦喬引領西方繪畫的光影革命,到日後維梅爾、林布蘭與透納、甚至印象派繪畫對光線變化的細微掌握,都讓光、形、影三者,成為撼動全世界美學至今的原力,也是臺南市美術館二館「看見光影」展覽中,平凡卻充滿覺察的觸發。
跨度藝術、建築、攝影和設計,「光」是創意綻開的能量,也是記憶情感的連結。印象派之父莫內說,「畫的立體,來自於它的陰影,人也是如此。」而建築巨擘安藤忠雄也說,「建築的故事必然伴隨著光和影兩種側面,人生亦然。」從至微光影到人生風景,隨著時間逐漸遞移,各自表述出不同的情節故事;誠如策展人黃基鴻所言,「當光線變了(有了人造光),人類的文明、視覺以及心理又將如何改變?這也是『看見光影』展覽中的伏筆。」
「看見」策展原力
沒有過於艱深的高度,也不走引人注目的態勢,台南市美術館的「看見光影」,藉由靜態式的自然概念,過濾了當代藝術的尖銳和高傲,讓藝術教育的初心,重返美學場域。展覽從腦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視覺心理學、演化醫學等議題為出發,直覺回應「看見」的反射動作,再延伸出光影應合的明暢或深沈;以理性科學與感性思維併行的省思,傾露令人無法忽視的感知宣言。「視覺是人類接受外界資訊最重要的感官。我想要透過這次的展覽,去探討每個人是如何認知、是如何『看』『見』作品,並且通過光影變化,看見時間性;回到藝術家所看到的光影瞬間。」策展人黃基鴻這麼說道。
尤其,透過臺南市美術二館既有館舍空間的引導,得天獨厚的碎型屋頂也承載著光影的時間性,讓這次展覽與場域產生高度密切的連結關係,把空間內外、個別作品間的差異性淡化掉,營造一種時間、空間的連續性。「『看見光影』試著回到一般人的生活世界,以光影為媒介,透露藝術不需要特別去標榜什麼;即使觀者不認識美術史、不認識作者的創作歷程,還是能自然而然地回應生而為人,對於『看』的生理本能。」
佔領藝術家的光
正因為「看見」,所以光,成為了表現肌理和質感的根本;像是一道巨浪,劃開了從古至今藝術美學的殿堂,無論是利用光線突顯形影,還是濾下光線所表現的流竄空氣,都帶來視覺之外的「觀想」。這次共同參與的19位藝術家,分別以「以光線顯現能量」和「從陰影理解光亮」2個子題,帶來17件平面作品與2件裝置藝術。
其中,以「幽谷」和「小桂林之夜#1」作品參展的侯忠穎與林葆靈藝術家,也透過光所帶來的溫度和情緒為轉譯,讓光影傾訴出一種氛圍、符碼。前者透過手的意象,去探索並呈現人之於世間多變又複雜的關係,讓手化為符號或場域,通過錯綜光線和手的空間,展演出一場撲朔迷離、矛盾的故事。後者則是以夜晚的人造光影,刻意製造模糊虛實的邊界,對應真假難辯的世事,同時突顯光與影隱晦不明、靜謐中交織的美麗。用不同表述,內斂呼應光、形、影三者關係的美學哲思。
「幽谷」。藝術家 侯忠穎
「小桂林之夜#1」。藝術家 林葆靈
﹍﹍﹍﹍﹍﹍﹍﹍﹍﹍﹍﹍﹍﹍﹍﹍﹍﹍﹍﹍﹍﹍﹍﹍﹍﹍﹍﹍﹍﹍﹍﹍﹍﹍﹍﹍﹍﹍﹍﹍﹍﹍﹍﹍﹍﹍﹍
看見光影 See the Light, See the Shadow
展出地點:K、L展覽室(臺南市美術館2館,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2段1號)
展出日期:2019年11月9日至2020年3月15日
展覽訊息: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125
﹍﹍﹍﹍﹍﹍﹍﹍﹍﹍﹍﹍﹍﹍﹍﹍﹍﹍﹍﹍﹍﹍﹍﹍﹍﹍﹍﹍﹍﹍﹍﹍﹍﹍﹍﹍﹍﹍﹍﹍﹍﹍﹍﹍﹍﹍﹍
Via / 臺南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