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與毀滅,相對卻也相倚,萬物終將迎來消亡,唯有消亡才能重生。
自工業革命後,人類逐漸改變了地球的環境結構,「人類世」一詞也因應而生,即使學術界對此仍爭論不休,無庸置疑的是,人們接下來將面對的是充滿變動與未知的未來。基於自由意志與慾望的擴張,或建造、或捨棄,曾經的樂園如今已成斷垣殘壁,站在時代更迭的關口,我們無法回頭修補,卻能引以借鑑。
忠泰美術館年底大展《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邀請荷、美、日、台共5位藝術家,利用影像及裝置作品,指出人性、戰爭、資本主義、災害與城市文明的相互關係,透過多元觀點的呈現,引導觀者反思其中矛盾與意涵。
|
|
文明發展的一體兩面:破壞與重生
廢墟,是受文明進展刷蝕後的殘餘,但透過藝術轉譯,其本質不再是一棟失能的建築,而成為一個觀看與連結的媒介,如同一面鏡子,反映現今社會結構隱藏的問題。
首次來台展出的荷蘭藝術家瑪里安‧特文 (Marjan Teeuwen),其《毀壞的屋宅》(Destroyed House)系列作品乃親自進入廢棄建築撿拾其殘骸,並在原有的結構中堆疊為深具美感的巨型雕塑。她深信創造與毀滅脣齒相依,透過廢墟的再梳理,打造新的秩序與連結,喚回房屋作為建築、甚至是家的情感記憶。
台灣藝術家姚瑞中的經典之作《廢墟迷走》系列,以黑白攝影紀錄台灣各處的廢棄建物,主題包含三芝飛碟屋、水湳洞十三層遺址、屏東舊好茶聚落、澎湖望安花宅等,揭露從黃金年代的迅速擴張至經濟蕭條的衰敗軌跡,當資金撤去、人口外移,繁華的樂園僅留下一片殘頹荒蕪。
虛擬與真實之間:城市文明的寓意
城市的樣貌源自人類的慾望,看似繁華美好的場景,又是多少犧牲所堆疊出的?虛實真偽之間,我們又該如何判斷、梳理其中脈絡?
以建構式攝影聞名國際的美國藝術家詹姆斯‧卡斯貝爾(James Casebere),擅長運用自製的建築模型搭配戲劇化的打光技巧,營造宛如真實般的虛構場景,藉由理性的視角和寂寥的空間,引誘觀者將自身投射其中,那些似曾相識、宛如夢境般溫暖卻失真的畫面,實為幻滅的昨日生活與社會變遷的真實寫照。
生鏽頹敗的工廠,是遭物競天擇淘汰的機械巨獸──擅長模擬考古知識系統的台灣藝術家涂維政,其本次展出的全新作品《遺跡化石博物館》乃深入台灣不敵政經環境變化而倒閉的工廠,採集廢棄零件、建材與周邊植物,並透過翻模製成人工石,創造出宛如遠古生物的化石遺跡,將觀者抽離現下時空,從後設的角度觀看文明興衰的歷程。
來自日本廣島的藝術家岩崎貴宏,創作脈絡深受核爆歷史影響,他擅長運用日常用品如毛巾、牙籤、棉花棒等打造精緻小巧的地景雕塑,本次展出的新作《混沌之外(崩塌)》以311福島核災為題,傾斜的電塔、繁茂卻漆黑無生機的環境,暗諷天災之下,造成毀滅的關鍵卻是人類本身。另外,《混沌之外(毀滅之神)》則使用了絨毛玩具作為地層──地上的災難只是來自它們午睡的一個翻身,以戲謔卻超脫的視角面對天災不斷的日本近況,並再次點出人類的渺小與不堪一擊。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展覽時間|2019/12/21 – 2020/4/5 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20元、優待票10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含展覽手冊乙本,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文│Carol Chien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