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不屈就於命運,我要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關於姐妹情誼與女性成長名著,若18世紀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筆下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堪稱英國文學經典,那麼跨越大西洋來到美國,由露意莎梅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所著的《小婦人》(Little Women)則能做為互相對照的經典,當然,這樣類比難免顯得有些粗糙,但至少在著墨姐妹動人情感上,兩方皆真摯難分千秋。
說起來巧,兩部文學創作同樣是影視不敗題材,甚至可以說是培育新生代演員發光的好故事主題,然而面對過往早締造經典地位的改編作品,新版本該如何詮釋,甚至添在不失原本著作精華下添加進當代新穎想像,自然考驗著導演的功力。如此多的經典珠玉在前,曾以《淑女鳥》(Ladybird)提名奧斯卡的才女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自然壓力不小,時隔25年,她發揮編導長才,再度將露意莎梅那至今依舊是文學迷熱論的馬區家四姐妹故事又一次搬上大銀幕,《她們》集結金球獎影后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 )、艾瑪華森(Emma Watson)、蘿拉鄧恩(Laura Dern )、堤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 )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等黃金卡司,一同構築更鮮明活躍的女性故事。
用新意詮釋經典
《小婦人》書中內容嚴詞描述讓胸懷壯志女孩處境艱辛的世道,但也提供慰藉,掙脫人世間種種束敷的雄心壯志與內在女力,就是最佳回報。這是我們在成年時代初次閱讀的書籍,小時候的世界充滿無限可能性,什麼都無法讓我們裹足不前;然而年紀增長,再次看這本書,帶著悲喜交織的懷舊感,感懷大無畏青春的意義,感受看著新一代奮勇體驗生命的新奇喜悅。這種生命力極強的個人理想,也正好鼓舞著葛莉塔潔薇,她秉持著對原著的熱愛,但同時也放下個人情感上的偏愛,忠實地讓書中人物栩栩如生。
如同每一位讀者對於故事都會有個人的解讀與瞭解的意義,她也留下自己的印記。原著小說最初以上下兩集方式出版,上集專注於描寫馬區四姐妹精彩歡樂的少女時光,下集則主述成年後的嚴苛現實生活,為了不讓電影有如流水帳敘事,她拆解小說內容,自由切換上下兩集的時空,以展現喬的堅毅與精神之故事為中心主軸,重新建構。
鮮明刻畫的人物角色
故事以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圍繞在馬區一家四姐妹:熱愛創作卻也渴望擺脫女性束縛的喬、懷抱星夢期待婚姻的大姐瑪格、有企圖心渴望成為有影響力畫家的老三艾美,以及擁有音樂天賦的小妹貝絲。電影隨著回憶與時下兩條時間軸線的穿插,帶出了四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外,也讓觀眾能自由穿梭在馬區四姐妹的回憶、吉光片羽和命運事件中,參與塑造她們人生的意志行動,同時也透過暖冷色調的轉換,切分出四位角色年少與成年的心境轉變。
有教養、有原則,想成為演員卻甘願嫁為人婦的瑪格;滿身墨漬、膽大包天的獨立自主作家喬;;心胸開闊的病弱音樂家貝絲;聰明、有藝術家脾氣與夢想的艾美,比起1994年版本,葛莉塔潔薇執導的《她們》,讓四姐妹有了更清楚的人物刻劃描述,並藉由劇情不停拋出大哉問,無論是深陷社會桎梏的女性掙扎、現實與夢想間的不安全感、金錢與藝術,還是顧家與追尋自我的矛盾衝突,種種問題看似老派,但時至今日,依舊是阻礙我們向前邁進的課題。她表示:「我就是全心全意地全力投入其中,我對於那本名著的主旨具有非常明確的獨到見解:它在探討女性藝術家的處境及女性與金錢的關係。露薏莎梅奧爾科特的文字都在彰顯那一切,不過這個層面從不曾在過去版本的小婦人電影中深入鑽研。我認為那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就算是現在,這部片相較於我過去製拍的作品,讓我覺得更像是我的自傳式電影。」。
若電影早個10年重拍,相信葛莉塔潔薇會是扮演喬的最佳人選,她對喬有著極強烈的認同感,懷抱著作家夢的女孩,奮力對抗現狀,希望成為自己想像中的女子,對比現實,多年來堅持演員、導演夢的她,不亦是如此。放眼望去當今好萊塢影壇,要找誰來演這個總是有點憤怒,甚至為了家人一鼓作氣將長髮剪去的女子,年紀輕輕便多次提名奧斯卡的瑟夏羅南,無疑最能演活喬不輕易放棄、堅毅的性格,其細膩演技更可讓觀眾一同走進喬的情緒、思想與抉擇。「我認為這個故事現在會讓人更有共鳴,因為它探討的是年輕女性尋找自信去走自己的路。情節會隨著你生命的處境而變化。你可以有幾年很像艾美,突然又變成了喬跟瑪格,後來你又成了媽咪,或許又回歸成為貝絲。你可在她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羅南說道。
電影裡飾演大姊瑪格的艾瑪華森,與現實中的自己不同,原著中的瑪格是一位非常渴望「婚姻」的女人,「詮釋瑪格對我來說,是成為人妻與人母女權主義式的選擇,」華森興奮地解釋道。「有些人認為要成為女權主義者,必須拒絕婚姻。但與配偶結為連理是瑪格心中最想要的。如同她在自己的婚禮中對喬所說的:『我的夢想不同於妳,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
「愛情故事中,女性步入婚姻後,故事經常到此為止,因此扮演瑪格,試圖摸索身為母親、妻子的女性角色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在閱讀編導葛莉塔潔薇的劇本時,看到她在探討女性面對複雜的議題,那時我就明白,這次電影改編充滿了意義。」 艾瑪華森說。
相較於其他三位姐妹,體弱多病的貝絲看似居下風,但她卻是連結姐妹們最重要的支柱,「貝絲是非常複雜的角色,」詮釋角色的艾莉莎斯坎倫(Eliza Scanlen )表示,「相較於其他姐妹,她害羞,但是她擁有寧靜致遠的強大力量,讓我深有共鳴。我們可以融合內在美與外在美,希望本片能讓人們欣賞內在美,是深具意義的。現今我們生活在非常注重外在的世界裡,我們會因合群、聲量大與令人興奮而獲得獎勵。因此能夠尋求寧靜、仁慈與深刻思想的力量讓我很亢奮。」。
至於和原著相差最多,少了任性驕縱,多了世故聰慧的艾美,可以說是最看透自身命運的角色,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談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表示:「人們常認為艾美只是個被寵壞的老么,因為她很放肆,幻想擁有愛情與財富,」普伊繼續說明,「但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艾美是一位藝術家,她不可思議地熱衷於成為最好的自己-不然她就什麼都不要。葛莉塔的劇本讓我看一眼就愛上了的,就是你可以看到艾美對出類拔萃的追求,也能看到面對失敗的她是如此的平凡。也許我們都比較像艾美,而不像喬吧。」。
普伊和其他人一樣,《她們》最讓她深深著迷的便是經歷過衝突考驗的姐妹情誼,「姐妹情就是這個故事的一切。她們有時候會力挺彼此,有時候會鄙視彼此,但所有感情都是真摯的,」。
屬於這個時代的Little Women
「如果主角是女性,那麼結局得安排她結婚才行。」電影一開始,喬與出版社老闆Mr. Dashwood的談話便道出了當時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甚至連富有不婚的姑婆也一再點出女性無法走自己的路、女人得嫁得好的宿命,在今日女權抬頭的時代更加顯出其中的極大落差,就如同電影中喬無助的吶喊一般,《她們》像是對於女性值得擁有多種樣貌的呼應:「我只是認為女人有自主思考能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好厭倦聽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我聽得好煩。」。
「如果喬是我少女時期的偶像,露薏莎梅奧爾科特就是我成人年代的偶像。所以這一點對我很重要,那就是她不想逼喬結婚,但卻讓她結婚了,因為她的出版商跟她說喬必須結婚。她曾經在一封信中寫道:『我必須不得不為地讓喬有個有趣的對象。』所以我想給她一個她會喜歡的結局,一個也許她會想要的結局,頌揚她想要做的選擇。」葛莉塔潔薇說道。
從1868年出版《小婦人》到2019年《她們》,跨越三個世紀時光,馬區家四姐妹的故事仍對今日產生共鳴,《她們》歌詠所有女性,無論是過去或是現代的每個你我,都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約兩小時的片長裡,你可以感受家庭的親情、面臨愛情的愉悅與糾結,以及女性的企圖與自信。在葛莉塔潔薇的版本中,賦予更開放的結尾想像,也像是對於原著致敬。《她們》演繹出不同的女性模樣,寫下屬於「她們」的故事。
Text:Ian Liu、陳韋均
via 索尼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