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對決》揭開五段藝術史上的巔峰對決!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誰才是文藝復興王者?

《米開朗基羅 vs 達文西》劇照

全新影集《藝術家對決》(The Antagonists: Rivalry in Art) 集結五對藝術天才空前絕後的同場競藝,帶領觀眾重回催生鉅作的關鍵時空,見證大藝術家的火紅雙眼與燎原野心!為了企及藝術新高度,他們投入全副身心向生命中最可敬的對手宣戰。透過這些精彩對決,一幅幅揭開藝術史上最膾炙人口的創作秘辛,進一步親炙藝術天才的獨特心靈。

米開朗基羅 vs 達文西

王者之爭!文藝復興雙傑同場捉對廝殺

1504年,佛羅倫斯。一場空前絕後的對決正式展開。一邊是剛畫出《蒙娜麗莎》的達文西,一邊是甫完成《大衛像》的米開朗基羅。兩人受佛羅倫斯市政廳委託繪製戰爭壁畫,準備同場較勁。達文西以《安吉亞里戰役》糾結兵馬廝殺,米開朗基羅以《卡西納戰役》盡展男體大成。難分軒輊的千年奇才首度直球對決,藝術新星拉斐爾也來見證歷史性的一刻。然而這場競藝卻以懸念收場,成了後世議論紛紛的神話。

《米開朗基羅 vs 達文西》劇照

一位孤傲成性,一位高貴優雅,作風迥異的兩人為何接下這場挑戰?大師之間的妒火,何以延燒藝術史500年?跟隨專家學者實地走訪,深入烏菲茲美術館近觀大師手稿,以輻射度量技術穿牆搜尋真跡下落,挖掘大師創作神采!

梵谷 vs 高更

誰割的耳?揭露黃色小屋九週致命疑雲

1888年,亞爾。藝術史上的悲劇神話於此誕生。瘋狂梵谷與狂人高更,前後走出巴黎,前往普羅旺斯追尋陽光。梵谷打點好黃色小屋,迎接高更到來。兩人皆是自學畫家,滿懷熱血亟欲開創新局。無奈事與願違,個性強烈的兩人,對繪畫技藝與師法對象的意見相左,爭執不休。僅僅九週,藝術之家的美夢就以災難告終。梵谷割耳自殘、高更放逐他鄉。晚景淒涼的兩人,身後作品卻飆到天價,傳奇永存不墜。

《梵谷 vs 高更》劇照

然而割耳之夜,真如眾家所言,是梵谷崩潰所致?德國科學家研究多年,翻案認定是高更下的毒手。諸多文本圖像支持推測,在國際引起軒然大波,論戰不斷。透過學者抽絲剝繭,本片將揭露致命九週驚人過程,一窺兩人精彩交鋒!

諾爾德 vs 利伯曼

我領風騷!反映大時代傾軋的派系惡鬥

1910年,柏林。藝術界動盪不安。被各界冷落的表現主義先驅諾爾德,對霸佔市場的印象主義「國王」利伯曼發起階級之戰,意圖扭轉大眾品味。這場惡鬥,始於諾爾德畫作《聖靈降臨節》被利伯曼為首的菁英抵制。他們戲稱這幅鮮豔荒誕的畫是塗鴉,諾爾德聞言爆氣,為文怒批利伯曼的畫庸俗無力。此舉讓諾爾德被柏林分離派除名,卻澆不熄他想揚名立萬的心。他將以外人之姿重新席捲藝術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諾爾德 vs 利伯曼》劇照

諾爾德與利伯曼的衝突撕裂了柏林藝壇,也反映了即將崩解的德國。身為猶太人的利伯曼,在希特勒上位兩年後黯然離世。諾爾德則被希特勒批為墮落藝術,命令國人不得懸掛。本片回顧兩人藝術生涯,深入剖繪南轅北轍的畫家境遇。

卡拉瓦喬 vs 巴里歐內

以愛之名?一前一後被藝術史狠狠除名

1603年,羅馬。一樁醜聞撼動了永恆之城。兩大藝術家對簿公堂。一位是聲譽卓著的大藝術家巴里歐內,一位是脾氣火爆的當紅鬼才卡拉瓦喬。對愛神的描繪引爆兩人爭端。面對來勢洶洶的強敵,巴里歐內直接模仿對手的風格與選題畫下《神聖之愛征服世俗之愛》,公開挑釁卡拉瓦喬之作《愛能征服一切》。此舉令卡拉瓦喬大為光火,他不但夥同友人誹謗巴里歐內,更派人暗殺這位「品行優良」的藝術大師。

《卡拉瓦喬 vs 巴里歐內》劇照

時移世易,叱吒17世紀藝壇、作品屢被當成外交贈禮的巴里歐內,早已被人遺忘殆盡。而當年因誹謗案鋃鐺入獄的卡拉瓦喬,身後作品不但影響了魯本斯、林布蘭等藝術巨匠,如今更是世所公認的光影大師。兩人命運為何大逆轉?

透納 vs 康斯塔伯

神來一筆!逆勢搶攻風景畫衛冕者寶座

1832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年展即將盛大展開。英國兩大風景畫家透納與康斯塔伯,首度正面交鋒。兩人年過半百,命運天差地遠。透納早在26歲就成為皇家院士,康斯塔伯到52歲才獲此殊榮。此次兩人畫作並置懸掛,透納《赫勒富茨勞斯》輕盈精巧,康斯塔伯《滑鐵盧橋揭幕典禮》氣勢磅礡。對比之下,透納驚覺風頭盡失。開幕前夕,他毅然回到展間為畫添上紅色浮筒。康斯塔伯見狀崩潰:「他來開了一槍!」

《透納 vs 康斯塔伯》劇照

兩位競爭不斷的國寶級大師,為英國天地留下最美見證。透納《勇莽號戰艦》不但榮獲BBC票選英國最偉大畫作,他的肖像更與此畫一同躍登英鎊紙鈔。而康斯塔伯則以《乾草車》的鄉村景緻,成為英國家家戶戶最普及的心靈風景。

欲看更多《藝術家對決》皆在想映線上電影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5年夏天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作品敲定!一年一度的X-site計畫本屆由表層工作室《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首獎,其將人體散熱機制「毛孔」概念擬態於建築設計,以金屬結構搭載3D列印噴霧裝置呈現作品——從有形的地景到無形的水霧,宛如城市中的微氣候地表系統般,緩解都市的熱氣滯留與循環。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計畫:美術館廣場的空間再想像

北美館自2014年啟動X-site計畫,每年公開徵選以戶外廣場為基地、當代藝術與建築美學為核心的臨時性裝置提案,期待激發人們對於空間的再想像,十年來已發展為台灣新銳建築與藝術創作者的重要舞台。近年來,X-site計畫積極推動對於環境永續、減廢再生的討論,本屆亦鼓勵參賽團隊整合減碳方案與節能規劃,最終徵得的37件提案多數反映出低碳、再利用、淨零等綠色建築概念,同時凸顯與環境意識交融的跨域創作型態。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4 X-site計畫首獎《林木林》。(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毛孔」為發想的霧繚繞之境

2025年X-site計畫首獎由《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創作團隊表層工作室以人體最基本的散熱體制——毛孔——為發想,企圖將毛孔轉化融入建築設計,創造出具「透氣性」的公共場域。為回應本屆的永續主軸,團隊使用輕質的回收鋁材打造主結構,並在大範圍的鋪面上,透過3D列印打造噴霧裝置,讓地景與水霧交織於城市廣場形成如微氣候的地表系統;成品也將呈現光影、風向、濕度與溫度的變動,進而打開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定義北美館廣場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建構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表層工作室大量使用回收材料:以重量計算,建築使用到的材質近四分之一來自回收材料,包含以寶特瓶環保紗材質製作的布質鋪面等;總重量約一半的材料可被再次使用,其中部分可作為永續使用的街道家具,甚至兼具照明燈具的功能。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結束後,噴霧裝置也可完整拆卸並重複組裝,甚至成為其他裝置藝術、景觀照明等作品的元件,藉此減少耗材的環境負荷,並提升在地回收材料利用率,建構出營造面的共生循環。《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大範圍的城市實驗地景,讓美術館廣場從單純穿越的步行通道,得以延擴出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得獎作品的形式突破

評審團指出,有別於過往X-site著重在單一建築量體或物件的形式,本屆奪得首獎的《毛孔城市-佔領計畫》是利用小型物件構成的大尺度格網系統,創造出有密度、有節奏的嶄新空間經驗,進而去對比原本單一的廣場,水霧系統也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與可親性。

「該作品從點線面、空氣、以自然光線投射到數百個物件所產生的不同陰影,及物件會隨著風向飄散而佔領場所,讓人感受到無形的動態感與呈現出四度空間體驗——作品本身的動態性,讓民眾與作品產生深度的互動。」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百年台灣,人文風華:《薰風》的金鼎之路

數位洪流席捲全球,在這個紙本閱讀黃金時代彷彿已成過去的嚴峻時刻,《季刊薰風》憑藉獨特的內容定位及精緻嚴謹製作,不僅在如一股清流般在紙本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更榮獲金鼎獎「人文藝術類」殊榮,成為台灣文史雜誌領域典範。這項殊榮的背後,是發行人黃志成及編輯團隊對台灣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努力,期望透過《薰風雜誌》,重建台灣大眾史觀。

《薰風》
薰風第26期「百藝齊綻你所不知道的臺中文化城」

《薰風》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結果。它以獨到視角,深入探討、梳理台灣的歷史文化及脈絡,並以極高規格的知識含金量、藝術裝幀設計,呈現一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究極美感的雜誌。從發行人理念、內容規劃,及製作流程三個面向,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為「老派」又「浪漫」的紙本,端出任何形式皆無法取代的重磅閱讀份量。

《薰風》
藉由各期《薰風》季刊,讀者可以窺見台灣社會在日治時期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熱情、堅持與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懷

《薰風》的成功,與發行人黃志成的理念密不可分。一直以來,黃志成對紙本媒體的獨特價值深信不疑,他認為紙本雜誌具備數位媒體難以取代的「安神作用」及「收藏價值」,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當代,「拿到一本喜歡的書,你終於會靜下來,然後把手機擱在旁邊」,這份寧靜和專注的閱讀體驗,既是數位時代裡的珍貴資產,更是推進紙本持續向前的動力。懷抱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感,《薰風》並非流於表面地呈現歷史事實,而是試圖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歷史脈絡及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黃志成說:「我們希望這個刊物是會流傳下去,將來被回顧、珍惜。」這份對文化傳承的願景,是《薰風》得以持續深耕台灣文史的根本動力。尤其,編輯團隊對內容的嚴謹和正確性,更是吹毛求疵,在作者遴選和稿件審核上都相當嚴苛。「我們希望撰稿人在《薰風》的文章都是沒有發表過,縱使這個議題寫過,他也要依照設定的主題重新撰文。」黃志成強調,這份對品質的執著,也反映在其高昂的稿費和圖片授權費用上,即使這意味著雜誌長期處於高成本、低利潤的營運狀態。「《薰風》希望能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和文本質量,也重視讀者能攤平閱讀的舒適性,所以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我們全部都沒有任何商業廣告,純以銷售量為營收來源。」 黃志成這麼說。這席話,精準地突顯《薰風》製作上的頂尖嚴謹規格,更展現了發行人寧可犧牲經濟效益、也要追求卓越品質的堅定決心。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嘗試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在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以及文本的質量,同時翻玩版面。

以細膩視角,重新詮釋台灣文史

《薰風雜誌》的內容規劃,以獨特視角,深掘台灣文史的豐富內涵。它摒棄傳統以政治或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模式,轉而聚焦於細膩的生活面向。雜誌涵蓋議題,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例如:水道、鐵路)、產業發展(例如:鳳梨罐頭產業及藺草編織業)、教育改革(例如:現代化教育體系)、娛樂生活(例如:劇院、溫泉的興起)、醫療衛生等面向,皆透過圖片、文獻以及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分析,構築出更為立體、更富意象的歷史圖像。值得一提的是,《薰風》亦深入探討諸如日治時期臺人文化組織的結社、農民抗爭運動,以及台灣人對海洋文化認知等較少被關注的議題,陳述獨到選題目光及挖掘被遺忘歷史的決心。這些主題絕非憑空臆測,而是經過團隊縝密討論和嚴謹考證的成果。「我們同時會執行兩到三期雜誌議題,隨時都在檢討明年、後年的主題。找來的撰稿人也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量級作者!」黃志成這麼說。正是這份對歷史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史料真實性與權威性的堅持,讓《薰風》在眾多文史刊物中脫穎而出。

《薰風》
宜蘭頭城盧纘祥故宅,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先生演講留影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金鼎獎的榮耀與文化傳承使命

連續三年入圍及連年獲得金鼎獎殊榮,《薰風》不僅展現其卓越的內容品質,也成為台灣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薰風》不僅在內容上精雕細琢,設計團隊也勇敢突破傳統知識類書籍的排版框架,將內頁的圖文配比調整至接近一比一的美學。例如,在六頁的3000字文本中,會搭配1015張圖片,以降低文字的密度,使閱讀變得更加舒適與愉悅。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讀者深入探索台日文史,還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場享受,讓文史的探索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場輕鬆的穿越旅行。隨著每期《薰風》季刊的發行,雜誌逐步揭開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讓人們得以見證在日治時期,這片土地如何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遷,展現出其蓬勃的社會發展與文化交融。透過這些精彩的內容與創新的設計,《薰風》不僅記錄歷史,也在每一頁面中喚起了對這段往昔的共鳴與思考。

《薰風》
薰風往期精彩刊物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看更多第48屆金鼎獎入圍及得獎名單: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字裡行間 悠遊穿閱-第48屆金鼎獎入圍暨得獎作品線上書展 精彩上線:https://linktr.ee/gta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