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登輝任命郝柏村出任閣揆,郝柏村的軍人背景立刻引起爭議,《首都早報》頭版刊出斗大的「幹!反對軍人組閣」,無聲的文字,衝撞政治壓力與言論自由的邊界,散落一地的勇氣是那麼鏗鏘有力。
當現實成為歷史,儲存在每一個人的記憶中,就是遺忘的開始。30年後,有人拾起了遍地散落的記憶,帶著一如過往的勇氣,但這次衝撞的,是影視產業的困境,以及政治議題的禁忌。劇情描述台灣90年代解嚴後民主改革下激烈社會運動、動盪的政局及暗濤洶湧的國際局勢,其中影射當年帶給台灣重大轉折的歷史事件,像是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中韓斷交、獨台會案等,《國際橋牌社》企圖藉由政治劇喚醒大眾對台灣民主化歷程的記憶。
曾製作《少了一個之後—孤軍》、《哲人—總統李登輝》、《客籍228受難者》等歷史紀錄片的汪怡昕,這次當起製作人兼總導演,於friDay影音推出台灣第一部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以90年代台灣為背景,當強人政權瓦解,民主如狂風中剛燃起的燭火,炙熱卻脆弱。
證明政治劇的商業價值
2015年,他啟動「台灣記憶IP」計畫,以台灣歷史為基底,開發戲劇、紀錄片、節目、桌遊、書籍等內容,《國際橋牌社》即是一環。「業界一直有一個說法,拍政治劇不會有人看,我們現在要證明這是錯的。」汪怡昕拿出厚厚一本論文,是劇本前置作業期,聘請政治學博士熊昔麒梳理九○年代政局的研究。扎實的學術基礎,獲得曾監製《幸福路上》、推動《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的馮賢賢青睞,決定出任監製,她笑說:「我被誘拐的原因很簡單,我很喜歡做開創性的東西,台灣政治又這麼魔幻,不拍戲太可惜了。」
劇本找來以《燦爛時光》榮獲金鐘獎最佳編劇的鄭心媚操刀,採半貼歷史脈絡的敘事,「純虛構或純寫實都相對容易,但我們是參考真實歷史事件,再加以變形。」馮賢賢說,全劇以1990至1994年為背景,從沙烏地阿拉伯斷交、大漠計畫生變揭開序幕,接著907事件引發的人道危機促使兩岸破冰,軍人組閣、國會全面改選、總統全民直選、刑法一百條修法等均在其中。在政治之外,也加入白色恐怖的歷史縱身,劇中李杏的父親遭受迫害而失蹤,透過追查父親下落的過程,道出解嚴之後的社會氛圍。
許多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細節,也巧妙地安插在戲中,作為對時代的致敬。汪怡昕曾經聽時任總統隨扈的王燕軍說,當年許信良偷渡回台時,總統臨時召集開會,但會議室的大門鎖住了,管鑰匙的人剛好去洗澡,他索性敲破玻璃進去開門。劇中也安排了這樣的橋段,「不跟你講這是真實發生,你會覺得好扯喔,誰可以在總統府把玻璃敲破?但現實就是這樣,比戲劇更曲折、更芭樂。」
馮賢賢回憶,有一場戲是行政院長被總統逼下台,「我們不可能有這種經驗,但要想辦法揣測他的心情、他說的話,這不是編劇1分鐘就能寫出來。」最後考量到角色是外省背景的軍人,在突然喪失權力的落寞下,脫口而出:「我想回老家看一看。」她說,如何掌握人物性格,精準抓住對白的力道和分寸,都是從眾多當時相關人員的訪談中反覆推敲出來的。
虛實交錯的全民劇場
楊烈、湯志偉、林在培等硬底子演員,李杏、陳妤、吳定謙、夏騰宏等實力派新秀,加上馮光遠、趙少康等20位真實人物的客串,在虛實交錯的故事軸線上,營造更大的戲劇張力。汪怡昕挪用了「全民劇場」的概念,「司徒文扮演自己曾經的角色,多有趣啊!鄭運鵬客串立法院打架,打得很好啊,感覺平常有在準備;呱吉很會抗議,那就讓他去街頭抗議;吳崑玉演報社老社長,他以前是報社出來的,很有那個味道。」
這當然不僅是會心一笑,台灣因為政治立場、歷史認同和成長背景太分歧,《國際橋牌社》要面對多達20群的TA,必須想辦法觸動每一群分眾。前總統李登輝辦公室主任蘇志誠,在劇中的客串是睽違19年首度公開露面,「能夠認出他的觀眾可能不到5%,都是專門從事政治相關工作的人,我們就藉由蘇志誠的客串和這5%的人對話。」而總統就職的戲,不僅是台劇首度在總統府大廳內拍攝,站在兩排的記者,全是當年跑府和院的資深記者,「我們邀請他們重回現場,表現記者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路拍到2020年
馮賢賢相當期待播出後的反應,「我們的言論自由到什麼樣程度,政治劇怎麼被對待,才是最好的檢驗指標。」《國際橋牌社》共有八季和前傳、外傳的規畫,「第一季把規格跟類型開發出來,第二季要回本,第三季就要能在商業市場回收並獲利,如果這三季做不到,那這件事不用做了,代表這個作品沒有進到商業市場。」汪怡昕說得直白,演員因為中國市場不敢接演,說到底台灣市場也沒辦法提供足夠的生存機會,《國際橋牌社》1集750萬,已是2019年單集製作費最高的台劇,但《紙牌屋》1集製作費1億1,000萬、《王冠》1集4億,韓劇起手式是1集6,000萬。
說不灰心是騙人的,但汪怡昕想一直說台灣的故事,一路拍到2020年。由林夕填詞、滅火器演唱的片尾曲〈雙城記〉MV,最後一幕落在客串演出的馮光遠,手拿刊登斗大幹字的報紙,又是一個對歷史致敬的橋段,面對現實也忠於理想的無畏,隔空鼓舞了劇組和每個觀看的你我。《國際橋牌社》第一季於1月20日在friDay影音上線,每周一更新。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馬克吐溫國際影像
(完整內容請見下月出刊《La Vie》2020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