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時序鼠年,為新一輪生肖之始,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再度攜手合作,即日起至4月12日於高美館舉辦「感動鼠」兒童暨青少年彩繪高美特展,今年由藝術家莊普創作的「感動鼠」原型,以抽象幾何的直線、三角形設計造型,傳達理性及果敢,象徵新的一年充滿智慧勇氣,本次展出的一千件彩繪「小感動鼠」作品,為高雄市、屏東縣、台南市共43校藝術領域教師帶領一千位國中小學生,透過文化體驗踏查與色彩採集,將代表家鄉的文化特色與色彩作為靈感所完成的創作。本次展覽空間發想自鼠最愛吃的乳酪,以三角切塊立面造型呈現出趣味與幸福感,結合高美館典藏作品-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版畫《大豐收》、鼠的漢字線條拼圖與鼠知識,帶領觀眾從藝術到科普,多元面向認識這機靈敏捷,與人類共同生活了幾萬年的小動物。展覽期間開放免費參觀,並將規劃二千位師生至高美館進行校外教學,共同迎接鼠年豐收與幸福的到來!今日(1/16)開展有多位貴賓蒞臨,包括高雄市立美術館林羿妏行政長、高雄市教育局黃盟惠副局長、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駱佳鴻執行長、藝術家莊普老師與高雄市立甲仙國小陳姚如校長到場致詞分享。
為啟發孩子由家鄉文化中尋找靈感及學習色彩,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於南臺灣啟動「藝起來學學」文化色彩教育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五年。為了迎接鼠年,自去年九月開始共同規劃一系列文化色彩師資培訓課程,鼓勵藝術領域教師由踏訪採集、對話討論、發現色彩及彩繪創作四階段課程,帶領孩子認同自然、土地、歷史與人文風貌,由參展及校外教學,進行跨領域與多元族群文化特色學習。本次參與彩繪的43所南區國中小學校共發表215個代表家鄉特色的文化色彩,高雄地區包括甲仙「檳榔心芋紫」、旗山「香蕉黃」、鳳山「赤山粿紅」、岡山「豆瓣醬紅」、紅毛港聚落「咕咾石牆灰」、元帥府遶境「陣頭獅橘」、鹽埕玫瑰聖母堂「石牆灰」、壽山「獼猴棕」、愛河「河水藍」等;屏東地區包括阿猴城門「鵝卵石灰」、屏東書院「夯土牆紅」佳冬「巴掌蓮霧紅」等,臺南地區則包括關廟「鳳梨黃」、安平「蚵殼灰」等,此外客家服飾的「藍衫藍」、排灣族傳統服飾的「織布黑」與送柴傳情的「木柴褐」等,也被孩子選作代表族群服飾與習俗的文化色彩。
高雄市立美術館林羿妏行政長首先感謝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的協助,以及這次43校師生的參與,讓本次展覽盛大舉行。高美館與學學已連續合作第五年,除了推動好的展覽,也希望深入學校的藝術教育,並藉由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的合作,將藝術教育向下紮根,讓學生們更親近美術館。這個計畫過程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帶領孩子找尋家鄉的色彩與文化歷史,更認識不同的區域與鄉鎮文化,像是這次高雄甲仙國小在踏查過程中找到的文化色彩,讓大家認識除了甲仙芋頭之外,代表甲仙的還有百年樟樹和史前化石高麗花月蛤,相信實際參與的孩子收穫最多,不僅更認識自己的家鄉,也對色彩更敏銳,更懂得觀察生活周遭的視覺影像,希望展覽期間不僅孩子來看作品,大家也能呼朋引伴一起來,這次展場特別延伸藝術家莊普的感動鼠素胚造型,運用幾何線條設計鼠造型的展台,不僅呈現孩子們的作品,也希望大家更認識老鼠相關的知識。
高雄市教育局黃盟惠副局長致詞表示感謝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教育局合作這個計畫,並且每年都持續創新,也讓許多教育局的同仁志工參與。今年高雄市有34校906件學生作品參加,老師從參加研習,再帶領孩子從個人、在地家鄉找出高雄的文化色彩,讓他深深被這個過程感動。教育局相當重視美感教育,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是108課綱重要的項目,也是教育局非常重視與推動的,這次為了將活動的價值更擴充,今年將持續邀請高雄市偏鄉學校到高美館進行校外教學,一同了解這個展覽的內涵。今年預計二月到四月高雄這次參與彩繪學校與偏鄉學校將有70校逾2,300學生前來高美館看展,此外教育局未來更規畫將計畫教案內容融入課程,特別將這次34個參與彩繪學校教案提供其他學校參考,希望拓大計畫的效益,再次感謝所有夥伴的參與,相信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可以將這樣的藝術教育感染更多人,讓藝術成為大家的生活方式,一起為藝術教育努力。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駱佳鴻執行長分享基金會由林伯實、徐莉玲夫婦於2007年創立,長期推動臺灣文化色彩教育,2013年起與教育部共同推動「藝起來學學」文化色彩教育計劃,今年已邁入第七年,基金會發現推動美感教育有三個主要的關鍵因素:第一個關鍵因素是「老師的投入」,每年由師資培訓開始、教案甄選、文化踏查、彩繪創作、展覽與校外教學,歷時長達七到八個月,老師負責教案研發、課程執行及行政工作等,真的非常不容易。第二個關鍵因素是「學生的參與」,由藝術家莊普老師創作的小感動生肖素胚,相信是許多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件立體作品,孩子初次體驗創作的歷程,學習由文化中找到創作靈感與色彩、彩繪創作、作品表述等,今年也看到許多孩子透過作品,表達對社會與公共議題的想法,這樣的學習歷程正是108課綱推動的藝術學習。第三個關鍵因素是「校長的支持」,為了讓孩子進行文化體驗課程,學校校長連結在地社區並邀請家長共同參與,也看到許多學校因此啟動了更多藝術教育計畫,並開始與社區串連,甚至學校共同參與推動地方創生。此外,特別感謝過去五年南台灣重要教育夥伴的合作串連,首先感謝高美館讓孩子的作品有機會在高美館展出,透過參展與觀摩,孩子有了自信,也更多對藝術產生興趣並願意參與,相信一個孩子將影響一個家庭,透過這個計畫與高美館共同推動文化平權,另外特別感謝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大力推動高雄市學校參與,並支持師生到高美館進行校外教學,讓許多孩子有機會第一次進到美術館,共同推動館校合作。「藝起來學學」計畫是一個平台,過程中看到了非常非常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讓大家看到透過藝術的教育,及藝術教育的力量,真的是感動數不完!
藝術家莊普老師表示很開心來到可以享受陽光的高美館參加開展,也感謝高美館李玉玲館長的支持,展場設計一年比一年好,展覽與感動鼠作品結合很好,藝術設計是未來的希望,美術史就是人類文明史,從小向下紮根是重要的,很感謝學學徐莉玲副董事長邀請設計生肖素胚,可以一起參與推動文化色彩教育。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的,需要透過跨團隊的合作才能完成,從老師參加師訓,到學生拿到素胚進行彩繪,皆是非常龐大的工作,而整個展覽佈展需要很多人投入時間與熱情,而孩子彩繪的作品每年都越來越精彩,每件作品都可以成為藝術品。這次感動鼠素胚造型設計透過幾何圖形設計結合擬人化,以象徵性抽象表現,改掉人們對於老鼠的偏見,也以電影的蝙蝠俠為靈感,希望造型像個英雄,而造型有三角形的平面,比以往的圓弧造型讓孩子們更容易彩繪創作,作品呈現效果非常好,再加上與高美館多年的合作默契,讓本次展覽相當成功。
今年參與計畫的偏鄉學校高雄市甲仙國小創校113年,甲仙位於楠梓仙溪上游,擁有獨特優美的風景樣貌,莫拉克風災後校舍嚴重毀損,地方產業嚴重受創,學校經歷校舍重建後,近年積極結合地方文史與社區團體等社區資源,由人文藝術與產業觀光,推動學生對甲仙歷史的認識與認同。高雄市立甲仙國小陳姚如校長以三個感動來分享,第一個是甲仙國小的師生,因為老師很希望參加也擔心教案寫不好,由陳校長邀請兩個藝術專家協助,順利通過教案。而學生的部分則是今年意外地報名非常踴躍,學生自發性參加。第二個感動是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高雄政府教育局輔導團非常用心,過程中給予很多指導,尤其甲仙國小被選到為示範學校,日期剛好是運動會前一天,在時間緊迫下還是順利完成,當看到學學拍攝的偏鄉示範教學課程紀影片後感到非常感動,甲仙國小在學學與輔導團專業嚴謹的帶領之下,像是有一把鑰匙開啟了另一個階段。第三個感動是社區里長與家長會長,因為完成示範教學課程後,還需要到開展記者會表演,當學校感受到需要資源時,社區與貴各界資源就出現,讓甲仙國小順利完成這個計畫。
甲仙國小王瓊敏老師表示今年是學校第二次參與,本次學校特別邀請社區文史老師與家長共同參與,帶著孩子參訪甲仙化石館,認識甲仙是臺灣最重要、產量最豐富的古海化石區,並踏查甲仙老街上的百年老樟樹,了解早期樟腦產業到近年特色農產與觀光的發展,透過拜訪甲仙芋頭店鋪的創辦人,了解芋頭的料理與多種吃法,並藉由參訪龍鳳寺了解在地信仰中心的源起與建築樣式,最後將在地農產的「紅薑黃黃」與「檳榔心芋紫」、在地信仰中心龍鳳寺的「屋簷紅」、百年老樹的「樟樹綠」,及史前化石「高麗花月蛤灰」作為代表甲仙地區的五個文化色彩。過往偏鄉因為藝術教育資源較缺乏,很多孩子在小學畢業之前,未曾到過美術館,或是因為接觸較少,到美術館時常常不知如何欣賞,產生抗拒或是沒有興趣,但這次最讓孩子們感到興奮的卻是作品將在高美館展出,並且可以去高美館校外教學,當孩子變成展覽的創作者與參與者,孩子覺得有榮譽感也很興奮,並主動表達希望邀請親戚長輩一起到高美館欣賞自己的作品,孩子的改變讓她很感動也很期待,相信孩子們藉由有系統且深度的美感體驗歷程,能更豐富生命,並引發更多可能性。 (甲仙國小偏鄉課程紀錄影片網路首播 請點此 )
【展覽資訊】
「感動鼠」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
展覽日期:2020年01月16日至04月12日 (週一、除夕休館)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前廳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費用:免費參觀
指導單位 | 教育部
主辦單位 |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協辦單位 | 實聯集團
特別感謝 | 莊普藝術工作室、永記造漆虹牌油漆
via/高美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