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各地燈節、燈會陸續起跑,包括由文化部所屬國美館、交通部觀光局與財團法人臺灣美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光之書寫-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在時序上,它是和「台灣燈會」有共時關係的活動;地點亦位於台中,名稱卻有所區隔,就不禁讓人意會到這個藝術節並不是傳統想像中的「燈會」。
「近年國際間流行辦城市燈光節,視野拉回台灣,我思考光影節能不能跳脫燈會的框架?」在台灣,大家非常熟悉行之有年的年度燈會,但首屆國際光影藝術節總統籌、國美館館長林志明對於「燈光節慶」有不同的想像。他認為台灣的燈會畢竟是從元宵節的民俗活動發展而來,不可否認,民俗意義對大眾生活有其重要性;但在創作上,民俗也是既定框架,燈會裡的作品在造型與概念上都難以擺脫傳統民俗元素,例如生肖主燈。
雖然,2019年大獲好評的屏東燈會已率先在造型上突破,不再只圍繞生肖著墨,可是會場內泰半仍屬高度具象的造型燈具。「美術館應該要做一些嘗試性的事,像是,燈節作品不從造型去想,而是光影和地景的關係。」林志明心中的光節典範,是國際上許多城市競相舉辦,以燈光為題的各種「現代節慶」,例如大阪的「光之饗宴」、京都的「光之祭典」等,這些光節不發源自傳統節日,而是呼應現代生活中的遊憩需求,透過現代化的光影語言,讓市民習以為常的地景翻新面貌,藉此聚集人群,為人們帶來快樂與幸福感。
跳脫民俗框架,創造現代節慶
從實際的效益來看,相較於雙年展、三年展,這些現代節慶的確是更有效振興城市經濟的手段,能帶來可觀的觀光收益。不過,身為國美館主事者,更吸引林志明的效益是提振藝術,「這條路線帶來新形態藝術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多精彩作品產生於各種光影節。」累積許多對城市光節的觀察後,各種主客觀條件也水到渠成,讓他亟思催生藝術節。
2019年四月底,林志明代表國美館參加交通部舉辦的「讓世界為台灣而來:觀光設計力研討會」,發現會中提出了「台灣燈會2.0」概念,顯現交通部有意為燈會與博覽會這樣的大型會展找出新模式,這與他所思所想不謀而合;同時,適逢國美館部分空間展開整修,必須另闢途徑來應對展覽能量不足的問題。於是,林志明提案,計畫於國美館的戶外空間舉辦光影藝術節,且先後獲得文化部與交通部的首肯。交通部並且建議將此藝術節納入「台灣燈會」系列活動,好讓光影藝術節被更多人看見。
納入更大的平台,自是有助於拉抬能見度;不過如此一來,在策展風格上更需謹慎斟酌,既要與燈會有所區隔,也要顧及於年節檔期前來遊逛的群眾屬性。「選件很重要,我們希望能讓大家看熱鬧,也看門道。」林志明透露,這次篩選出的8組藝術家共10件作品中,多為「訊息性不強,感官性很強」,讓多數觀眾無須費心解讀就能得到強烈的感受,但這不代表作品就欠缺藝術內涵。
看熱鬧也能看門道,館內館外都能親近藝術
「想看門道的人,可以觀察作品和場地的關係。」林志明舉「何理互動」的作品「頻道」為例,國美館是一座兩端長約200公尺的橫向建築,中間的空橋被視為擔負起某種中介、溝通兩端的空間任務,但向來不被視為展覽空間,如今擅長多媒體藝術展演的何理互動選在此處展演作品,令人好奇光與影的對話將如何表現這個空間。此外,唯一一件位於美術館內部空間,由台法藝術團隊「電波接受器」製作的「迴聲」可說是「訊息最耐人尋味」的作品。
「近年國際上流行的沉浸式藝術都很具象,像是克林姆、梵谷的畫;但是我們要展的這一件是在虛擬空間內創作,是很有意思的抽象。」受訪當下,作品仍在加緊完工中,林志明興奮地說,如此透過數位轉譯來打造沉浸式藝術空間的體驗,是他從未在台灣見過的作品,「連我自己都非常好奇和期待!」
不只策展,光影藝術節也將於2月中旬舉辦國際論壇,邀請國際光節藝術總監、光影創作者與城市行銷專家來台分享經驗。「除了能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讓他們能來台『選秀』」林志明透露,將安排與會人士在台灣各地欣賞精彩的燈節活動,讓本地優秀的作品、人與模式能被看見,甚至得到更多展出機會。
有別於柏林、倫敦等地的燈節以城市為單位,國美館舉辦的光影藝術節未擴及整個城市,但不失為有意義的第一步。「包含戶外與室內,國美館占地達10公頃,不妨視為一個小城市。」林志明期待透過這個藝術節,令大家重新體驗國美館的場域,打破白日黑夜與館內外的隔閡,在戶外也能親近藝術;藝術也能闔家賞玩。「跳脫燈節框架,也是我希望大家都能體驗到的。」他期許,經此嘗試,未來台灣的燈節能翻玩出更多新意。
光之書寫—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展覽日期|2020 / 01/ 18 (六) −2020/ 02 / 23 (日)
展覽時間|17:00-22:00 除夕及初一照常開燈 (2020/01/24-25)
沉浸式空間201展廳|2020 / 01/ 26 (日) −2020/ 03 / 01 (日)
展演場地|國立臺灣美術館(正面外牆玻璃屏、迎賓廣場、E亭、星光草坪、空橋等戶外空間,與室內201展廳等)
展演地址|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文|賴韋廷
攝影|森永、黃繼賢
圖片提供|擷果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