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情愛是否都轟烈激昂,或許是吧,至少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和烏雷(Uwe Laysiepen,簡稱Ulay)這對昔日情侶檔來說,是的。
原名Frank Uwe Laysiepen的烏雷,1943年出生於德國,1970年代移居荷蘭阿姆斯特丹,並與瑪莉娜相遇並成為創作搭檔。如今隨著烏雷因病辭世,享壽76歲之際,也不免令人惋惜這對為當代藝術締造無數行為藝術經典的創作搭檔,其前衛風格成追憶。
時光倒轉至1976年,兩人相遇在阿姆斯特丹,同月同日生,凝視對方像是照鏡子般,彼此是那麼契合,然而熱戀的他們不做什麼浪漫舉動,而是將愛情投身於創作,在1988年兩人正式道別這段無法走向終點的愛情前,帶來一連串讓人窒息又瘋狂的行為藝術。
在1976年至1988年間,兩人分別帶來《空間中的關係》(Relation in Space)、《空間中的運動》(Relation in Movement)、《呼吸進/出》(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殘餘能量》(Rest Energy)、《無量之計》(Imponderabilia)等探討戀人親密關係中信任和傷害大作,極具視覺衝擊之創作,也一再挑戰藝術底線,讓人大開眼界。就像是要給愛情震撼的最終幕大秀,1988年分開前夕,兩人以《愛人—長城行》(The Lovers–The Great Wall Walk)作為分手作,從中國萬里長城兩端出發,各走90日,最終在中間點遇上,然後道別再不相見。
不過是否真的再也不見?2010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術館(MoMA)舉辦回顧展《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is Present)的瑪莉娜,當時她持續75天,每天7小時以上的不動、靜默,與坐上對面椅子的觀眾凝視。眾人徹夜外宿等待,皆只為與她對坐而視,畢竟對一個人最深情的事,就是給他全部的注意力,深知這箇中道裡的烏雷,也成為此次體驗的坐上嘉賓。時隔22年,昔日情侶檔再次見面,再度帶來一場兩人限時行為藝術,對坐凝視的兩人皆紅了眼眶,為早已逝去的愛情重燃一些短暫花火,而這段相遇也被記錄在《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 )紀錄片中。
只不過原先以為美麗的重逢,烏雷卻在2015年上告法院,表示當時拍成紀錄片的瑪莉娜並未支付他相關版權費,最終烏雷勝訴獲賠25萬歐元。2017年時,兩人終於在電影《The Story of Marina Abramović & Ulay》中公開和解,表明放下過去所有難斷恩怨。
而今烏雷與世長辭,瑪莉娜也在第一時間哀悼,形容烏雷是「非凡」的藝術家,在《藝術論壇》(Artforum) 上,瑪莉娜回憶彼此第一次在阿姆斯特丹相見的過程,「我們在 11 月 30 日第一次見面時,那天是我們共同的生日,我們彼此認定自己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我們的相遇不只是男性與女性能量加乘,更創造出了嶄新的力量,我們將之稱為『That Self』,我們對彼此的暱稱是 Glue(黏膠),恰巧說明了我們在這段感情的相處方式。」
「過去多年來,我們之間發生過衝突,但此刻僅存的,唯有愛與感激。」縱然對昔日戀人離世感到極度傷悲,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烏雷藝術創作生涯的作品將永流傳於世。
《呼吸進/出》(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1977
兩人用香煙濾嘴堵住彼此鼻孔,口對口呼吸近20分鐘,直至過多二氧化碳充滿彼此肺部,使得兩人幾乎昏厥。作品像是戀人親吻般,相濡以沫維繫生命,然而浪漫背後卻也帶著一絲危險詭譎。
《時間中的關係》(Relation in Time),1977
兩人將頭髮綁在一起17個小時,只要有另一方的人動到就會扯到對方的頭髮,藉以表現密不可分的情感。
《無法估量》(Imponderabilia),1977
兩人裸體坦見相見面對面,站在美術館的入口,每位入場的觀眾都要從中間空隙穿越。
《殘餘能量》(Rest Energy),1980
兩人共執弓箭,烏雷持箭,瑪莉娜拉弓,而箭正對著瑪莉娜的心臟,如果烏雷放手,瑪莉娜將會立刻中箭而亡。兩人以此表達男性在社會上相對於女生的優勢,但也有人認為這個作品同時說明了兩人作為情人、工作夥伴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
《愛人—長城行》(The Lovers–The Great Wall Walk),1988
1988年,愛情走到盡頭的兩人,終於獲准進入中國,並在長城上演行為藝術《愛人—長城行》;瑪莉娜從山海關出發,向西前進,烏雷則從嘉峪關往東行,兩人在途中相會,給予彼此最後的擁抱,就此告別,再不相見。然而其實原先計畫並非以悲傷結局做為主軸,而是相遇的兩人將結為夫妻,可惜計畫趕不上變化,擁有浪漫名稱的作品,成了兩人分手之作。
《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Is Present),2010
兩人在紐約MoMA美術館再次相見,時隔22年的見面重聚,也被外界形容為世紀大和解時刻。
text / Ia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