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都市裡就近看到稀有或瀕絕植物嗎?去(2019)年臺北市立動物園剛開放的熱帶雨林區(穿山甲館),多數植物來自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位在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帶雨林溫室也有世界稀有的雨林動植物;而台北植物園也正積極籌備將於2022年開放民眾參觀的「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
稀有動植物的共生溫室 臺北市立動物園熱帶雨林區
目前臺北市立動物園熱帶雨林區內30多種動物中,一半以上是保育類,而瀕絕動物大約10種左右,想創造開放式的動植物共生環境,從前期規畫到開園後的維護都很不一樣,熱帶雨林區館長謝欣怡說:「住進這裡的動物,不是挑選即可。國際上得先有某些繁殖得很好,甚至數量夠多到可以放到其他衛星組織的單位,經過評估當地環境後,才會釋放多餘個體。」像是棉頭絹猴、三線潮龜、馬來長吻鱷都是館內的重要看點。
為了符合不同動物習性,他們也從各單位邀集適合的植物,謝欣怡指著館內的植物說:「野外樹獺喜歡爬的號角樹來自台大實驗林、熱帶雨林代表物種砲彈樹則來自台中科博館,保種中心典藏豐富,進來的植物也比較多。」負責動物園植物的保種中心收藏經理郭晉軒表示:「帶來這裡的植物,事前已經根據氣候和地理條件篩選,有人也問過熱帶植物適合北部嗎?我們從2018年3月進場至今,多數都能耐過冬天低溫。」除了氣候,他們還要對抗破壞力極強的動物們,謝欣怡很無奈地說:「特別是地棲型的雉科鳥,地上的草都被牠們啄光,必須一直補充。」這些也是保種中心異地保種後,必須不斷嘗試調整的部分。
為了避免動物破壞,多數比較珍貴的植物會固定種植在館內的仿岩上,郭晉軒近一步解釋:「這裡算粗放環境,以鳳梨科植物為主,它們比較少有瀕危風險,卻常受到人為開墾導致野外滅絕而稀有,並不是難照顧,如果難養就不會存在這世界上了。」他邊說邊指著館外草地上的植物,「不要小看外面那些大株的積水鳳梨,每一株的市價至少要6萬。」正是因為合作的共管關係,才有辦法在對民眾開放的動物園,放進這麼多珍貴的保種植物。
地址: 11656台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全台最完整雨林維生系統 台中科博館熱帶雨林溫室
20多年前,李家維就一直想推動熱帶雨林植物的保種計畫,1999年擔任台中科博館館長時,就積極促成熱帶雨林溫室成立。
現在這裡是台灣最具代表性、少數高度超過30公尺的室內溫室,不但擁有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植物,還有難得一見的特有魚類,科長陳志雄驕傲地說:「我們真的照顧得很好,這裡的象魚活了20多歲,魚類的替換率也很低,一年死不到一隻。」這要歸功他們獨有的傲人維生系統,陳志雄回想開館不久就遭遇921大地震,受創最深的中部,即使停電,館內也要每天運作,否則整館就會化為烏有,館內的發電機做得比人還高,平常沒有使用,就是為了這種特殊情況。
一年四季無論冷熱,館內溫度都要維持在濕熱的25度以上,還要把水抽到30公尺高處,模擬熱帶雨林的下雨狀態,水質也講究得很,特別使用RO逆滲透水避免噴頭阻塞、並調整適合動植物使用的水和溫度酸鹼值,這麼費工的事實在很難複製。來這裡絕不能錯過全台灣唯一的海椰子樹,它是塞席爾共和國特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種子,必須在極熱的環境才能活,成長速度又極慢,一年只長一片葉子、至少30年才會開花結果,在世上幾乎滅絕。
地址:404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都市裡的植物方舟 台北植物園
位於台北南海路、佔地8.6公頃的植物園,隸屬於林業試驗所,從1896年日治時代「臺北苗圃」至後來的「台北植物園」,已有124年歷史,園內的植物,一方面肩負都會植物園的責任,同時也記錄台灣歷史的演進。植物園組的董景生博士就說:「早期植物栽種,多以政治和戰略地位為考量,像是為了服務工業需求的橡膠樹、當時南進從各國蒐羅來的油棕樹都具有時代意義。這裡有很多樹已經100多歲,全台灣的大王椰子樹,就是從這裡培育移植的。」他們也在園區內以不同方式,嘗試種植不同植物,像園內人文主題的文學區,曾經企圖重現《詩經》和《紅樓夢》裡出現的植物,但長江黃河流域的植物來到台灣,在不同氣侯風土條件下生長,幾年下來能生存的非常有限,後來經過一番調整,現在則是以在地的客家閩南文學為主,也更貼近台灣人的實際生活樣貌。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文|詹筱苹 攝影|張藝霖
圖片提供|《看不見的雨林》、台北植物園蕫景生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20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