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到處可見帶有「富士」一詞的地名。例如富士見坂、富士見丘、富士塚,說是「在東京都每走兩三步,就會碰見富士」也不為過。話說回來,專賣西式甜點的「不二家」也是這樣吧。其中特別多的是富士見坂,就地圖確認,目前似乎有二十三處(文京區五處、港區四處、千代田區三處,以及其他區域),聽聞這個數字在江戶時代是好幾倍,還真是叫人吃驚。
江戶子與富士山
江戶的名產,其中非得列入的名產當然是以「富士見坂」為首的各種「富士」,如此一來,說不定能在數量上與「伊勢屋」匹敵。
不過仔細一想就會明白,東京本是坡道眾多的城鎮,江戶時代也還沒有摩天大樓,所以不管從哪個角落,應該都可以看到富士山吧!別說每天遠眺富士山的江戶子會愛上富士山的美麗,就連初次造訪江戶的人,想必對富士山也是印象深刻。
在葛飾北齋的名畫系列之中,有許多都是以富士山為背景所描繪的江戶諸景,包括揚名世界的《富嶽百景》與《富嶽三十六景》。知名的浮世繪繪師歌川廣重與其他畫家也常於江戶風景畫的遠景放入富士山,尤其『名所江戶百景』、「不二三十六景」這些出自廣重之手的畫作,更是露骨地模仿北齋。這兩個系列在當時也非常受歡迎。
富士山就是如此受到江戶子的喜愛。大江戶八百八町是朝夕向富士山打招呼的城鎮,無怪乎便於遠眺富士山的場所都被冠上富士之名。
作者家附近也有許多「富士」,其中以日暮里富士見坂最為有名。或許是位於谷中與千駄木的中間點,近年來有不少外國觀光客因為「谷根千巡禮」的行程來訪,也讓日暮里富士見坂成為知名的觀光地(為了促進觀光,街燈與路面的裝飾也都以富士山為雛型)。
|
|
順帶一提,若在一月三十日或十一月十一日這兩個時間站在這條坡道的上方,就能看到陽光落在富士山頂,瑞氣萬千的鑽石富士山。(二十年前,這裡都是富士見坂首選,但隨著大樓陸續竄起,現在只能從大樓之間的縫隙窺見富士山)。
光是聽到這裡,應該不難想像東京與富士山的淵源之深,但其實兩者的關係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說得極端一點,正是因為有富士山,東京才會存在。
敬畏之山.富士山的大眾化
江戶是一個為了導入富士山特別能量,窮盡陰陽祕術打造的城鎮,這點也在之前的〈「江戶風水」趨於完臻〉一章說明,自古以來,富士山就是日本第一的信仰對象。
日本人早從繩文時代就認為神明會降於山巔(或是從山裡現身)。再怎麼說,最高的山就是最接近上天的山,而且富士山又格外地美麗,獨立峰的存在也令它更加吸睛,所以會成為全日本人的信仰也沒什麼值得奇怪的。不過山岳信仰(KANNABI信仰)往往帶有又敬又畏的精神,畏而敬之,敬而遠之才是所謂的信仰。
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富士山都是令人畏懼的山。
浮世繪常以冒著煙的富士山為主題,富士山在江戶時代也還是活火山(如今是休眠的火山,但還不是死火山,仍不可對沉睡的富士山掉以輕心)。明明富士山是如此令人畏懼,卻在江戶時代興起「大眾化」的浪潮,也因為過於「流俗」,遲遲無法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之後經過修正,才得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中。
其實富士山的大眾化浪潮早在江戶時代就已掀開序幕。這股浪潮就是所謂的「富士講」。日本人最喜歡的講社(信仰相同神佛的團體)都與信仰的山(山岳信仰)有關,最為知名的就是立山講、大山講、三峯講,特別是富士山,只在能遠眺富士山山頂的地區(見得到富士山的場所)才會出現這類團體。
|
|
即使富士山再怎麼高,也不可能日本各地都能看得到富士山,但日本全國各地卻有許多稱為○○富士的山。例如北海道有利尻富士(利尻山)、九州鹿兒島有薩摩富士(開聞岳),明明在地理上與富士山相距甚遠,對富士山的憧憬卻遍佈日本南北。
想了解更多關於東京的精彩內容,皆在LaVie出版《東京歷史不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