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食藏著什麼風土觀?飲食文化研究者徐仲解析越在地越國際風潮

風土

什麼是主廚該有的飲食風土觀?這是個大哉問。以往講究「全球化」的趨勢,漸漸轉往探索「在地化」的價值,越是能清楚表達在地文化的獨特感,越是能掌握吸睛的關鍵,甚至可以說,透過在地化的差異論述,正是走向國際的通關捷徑,這就是近年來「越在地越國際」的思維。

在餐飲世界中,許多名廚透過宣揚在地感博得國際掌聲,諸如被暱稱為「廚藝界地理生物學家」的智利主廚古茲曼(Rodolfo Guzman),透過田野考察定義智利菜餚,將原住民馬普切人(Mapuche)的傳統餐桌生活導入當代;譬如獲選世界50大餐廳(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第一名的義大利名廚博圖拉(Massimo Bottura),強調菜餚設計與家鄉摩典娜(Modena)食材的關聯性,眾多名廚紛紛用廚藝展現自己國家的風土觀,響應此風潮的台灣廚師們,除了尋訪本土食材,也嘗試在餐桌呈現台灣風土,表達對家鄉的情感。

洲南豐收

站在我的觀點,這波飲食風土趨勢並非突然崛起,而是歷經多年的循序變化。十多年前,沒有強調「風土」一詞,卻早有一群西餐主廚聚焦在台灣食材,諸如台北阿正廚房的黃守正主廚和叉子餐館(Forchetta)的Max主廚等,都是其中佼佼者。那時不強調進口貨的高檔西餐,可是標新立異的代表。主廚們上山下海找食材,目的是帶領消費者體會台灣食材的美妙處,認知烹製西餐時,所謂「好食材」的定義權,並非只能遵循「歐美觀點」,而是由掌廚者詮釋。

彼時的台灣食材崛起現象,我認為和全球化引起的焦慮感有關。畢竟尋求差異化是人類的天性,因此當全球化成了強勢現象,透過在地性尋求差異化,於是台灣的餐飲界,開始透過台灣食材,以尋根之名,重新認識自身家鄉的價值。當採用台灣食材成為趨勢,僅僅強調台灣生產便失去了「差異化」,因此主廚與職人需要進一步的新話題,此刻探索環境,恰能深化食材議題。

曾上過一堂法國葡萄酒課程,讓我認知食材與環境的結合,竟可建構差異化的經濟效益。法文專有名詞「Terroir」,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05年將之定義為:在一處地理空間內,人類所建立的文化特質、知識、農業操作和技術等。這個詞彙代表的概念,讓法國葡萄酒有籌碼面對新世界各產區的競爭,因為葡萄品種或釀酒技術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有高同質性的可能,但天然環境與人文歷史屬於不可複製的要素,讓「Terroir」成了無可取代的資本。

DSC04966_1

「Terroir」概念漸漸被許多領域挖掘論述,不僅適用於葡萄酒界,餐飲界推崇的數項飲食運動,諸如1986年之後的慢食運動(Slow Food)或食物里程等,皆可說和「Terroir」概念息息相關。「Terroir」畢竟是法文字彙,中文是否能翻譯為「風土」?「風土」一詞,在中國春秋時期左邱明撰寫的《國語·周語上》便已出現,意指稱一個地方獨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俗。「風土」此詞不僅可翻為「Terroir」,寓意更為深遠玩味,談的不僅是食物,還有文化,當主廚以風土之名,定義自身廚藝論述時,形塑出的差異化便多元多貌。

近十年來,體驗過不少強調風土感的主廚創作,我將之分為廣義版和狹義版的飲食風土觀。若是主廚強調的風土感偏向文化面,歸類於廣義觀點;假使主廚僅聚焦在食材滋味,歸類於狹義觀點。偏向文化面的廣義飲食風土觀,最常探討的觀念是「台灣滋味」。此字彙有許多解讀方式,譬如在學術界,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楊昭景教授,主持了一項台灣菜味型研究,透過調查考證,將這些年的台灣滋味,分為醬香味型、五香味型、三杯味型、紅糟味型等數十款味型。譬如我曾主張用「菜系」做探討,將所謂的台灣滋味分為台菜、客家菜、眷村菜、原住民菜和新移民菜等五項,然後再依序細分,如台菜可再分為「鹹、甜、甘、辛」四款味軸。

這類主張建構在對台灣飲食的「共識性」,是以台灣之名探討飲食風土,本質在尋求台灣飲食和其他國家的差異,因此主廚的菜餚是否能引起共鳴,激發民眾對所屬地域的熱烈情感,引發對生活價值的驕傲,便是識別飲食風土詮釋的關鍵。反之,只算是主廚的個人創意,硬要套上台灣之名便顯矯情。基於這個原則,主廚在餐桌上的廣義飲食風土觀,往往有「巧思組合」和「原創發想」兩個風土派別,前者指以巧思置入傳統台灣味,譬如台中Forchetta餐館的榨菜義大利麵、頁小館的桶仔雞燉飯;後者指以台灣傳統食物為發想靈感,譬如陳嵐舒主廚的菜脯蛋,是以老菜脯與雞湯、蒜苗等熬煮,然後打成慕斯,基底則是有機雞蛋製成的卡士達,再加入新鮮醃製的蘿蔔丁增加口感,最後淋上老菜脯油。

至於聚焦在食材滋味的主廚,透過餐桌探討環境對風味的影響,則被我歸類為狹義風土觀。此刻談的風土很具象,「風」指溫差濕度,「土」指土壤特性。台灣擁有複雜的地形和多樣的土質,醞釀的滋韻富饒豐足,譬如馬那邦山脈所形成的白布帆峽谷,冬季的低溫讓軟枝楊桃清新甜美;譬如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夾勢中的池上鄉,山風帶來的溫差讓池上稻米享譽全台;還有八卦台地紅土礫石種出的嫩薑,或是燕巢石灰岩土質種出的芭樂,皆是強調「風土」影響的舌尖滋韻。

福灣_可可園&可可農_橫

主廚運用食材呈現風土感時,我認為有「嘗新性」和「常民性」兩種風格。若是主廚強調原本需進口食材的在地化,譬如台灣種植的朝鮮薊(Artichoke)、大黃(Rhubarb)、啤酒花(Hops)等,便屬於「嘗新性」的風格,這類主廚會以新奇和新鮮做切入點,探討這些食材在台灣的滋味變化,至於是否有橘化為枳的可能,考驗著主廚對味道的認知。

若是主廚熱衷追尋日常的極致美好,便屬於「常民性」的風格,這類主廚對於台灣物產的理解,會直接反映在廚藝技巧,譬如同是產於美濃的白玉蘿蔔,主廚會挑選靠近旗山區的沙質土農地,此地的蘿蔔略煮便很清甜;或是挑選愛文芒果,主廚會根據調味醬汁的滋味濃淡,挑選較膩甜的台南玉井產區,或是偏水甜的屏東枋山產區。如此,透過廣義版和狹義版的飲食風土觀,主廚在餐桌上建構的論述,便有了清晰脈絡,風以暢動,土以靜育,動靜之間自有天地,我心中主廚該有的飲食風土觀,就是透過餐桌,以廚藝描繪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美好想像。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20年2月號)

文/徐仲

圖片提供/福灣巧克力、威石東、洲南鹽場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由可口創造策劃的「Cuysine藝術家餐桌計畫」於11月8日回歸,本次以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為題,結合一年一度的墨西哥傳統節慶「亡靈節」文化,展開為期三天的「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從芙烈達的六福經典畫作一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打造一場美食、美酒、音樂與舞蹈等豐富想像的藝術慶典。

Cuysine藝術家餐桌計畫自2022年起推出,引用古法文「Cuysine」的時代精神,將用餐視為一場莊重的儀式,以優雅、浪漫思想行事並專注在每個環節與當下,在餐飲、展覽、表演、市集等多重形式中邂逅藝術。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本次活動主視覺由藝術家詹賀所繪製。(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繼2022年《畢卡索餐桌》、2023年與13Hill聯手演繹《詩詠盛世 貴妃宴》,再到轉化知名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生命與創作歷程的《莒哈絲.三部曲》後,今年藝術家餐桌計畫以《芙烈達.卡蘿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為題,將芙烈達名作融合墨西哥經典料理,並結合亡靈節派對的歡快氛圍,呈現多重感官與藝術元素揉合後的精彩體驗。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CUYSINE《畢卡索餐桌》。(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CUYSINE《莒哈絲.三部曲》邀請到台灣知名創作者同場參與。(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芙烈達六幅經典畫作躍上餐盤

本次藝術家餐桌計畫特別挑選芙烈達的六幅畫作:《水的賜予》、《兩個芙烈達》、《靜物》、《迪亞哥與芙烈達》、《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生活萬歲》,深入其生命與創作的不凡歷程,分別呼應藝術家如何凝視自我、步入性與慾望的探索、經歷動魄而艱難的親密關係,至最終直面孤寂和死亡的真摯時刻。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The Two Fridas〉。(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呼應墨西哥豐美而風格鮮明的飲食文化,食物設計師袁采楓精選出足以代表墨西哥美食靈魂要角的辣椒、玉米以及龍舌蘭,進而疊合芙烈達的生命故事、亡靈節傳統以及馬雅文化之生死觀。

《水的賜予》為芙烈達借鑑歐洲藝術與現代藝術思想,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詮釋回憶與死亡,以墨西哥辣椒湯作為前菜,表達藝術家自傳中壓抑卻實則澎拜的表達;《兩個芙烈達》以多種口味交織的玉米餅象徵藝術家的混血身分;《靜物》有著慾望的暗示,選用多種調情果物,與起司結合,創造出口腹碰撞的激情。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Still Life, Round〉、〈What the Water Gave Me〉。(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迪亞哥與芙烈達》則進入到餐桌的最高潮,暗示親密關係的相愛相殺,以牛小排相襯莫雷醬的濃烈風味,指向一段毀滅愛情,終是哀歌;《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讓辣椒的痛覺先行,辣椒與玉米醬也是一種天作之合;但生命從來都是值得慶祝的,享用《生活萬歲》,就像享用一道意猶未盡的甜點,水果與酒類的組合,永遠使人滿意。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Diego and Frida〉、〈Self 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Viva la Vida, Watermelons〉。(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以藝術、美酒與舞蹈歡慶亡靈節

除了結合畫作的藝術家餐桌盛宴外,本次活動也結合墨西哥「亡靈節」的特殊文化,企劃一系列展演節目和互動體驗。特別設置的「芙烈達.卡蘿房間」,展示藝術家詹賀、韓哲睿、王怡方、郁銚、Gia梁晏齊、成若涵等人的作品,以及花藝裝置藝術家陳艾琳、李濟章的創作,在生與死之間探討生命的意義,深入芙烈達的故事。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陶藝家王怡方、標本藝術家Gia梁晏齊。(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以戲謔態度看待死亡,向來是墨西哥人奉守的生死觀,在這場充滿歡慶精神的亡靈節派對,台北實驗酒吧unDerlab特別創作專屬調酒,憑藉其大膽且前衛的創意,將注入墨西哥傳奇龍舌蘭酒品牌Don Julio珍液,搭配墨西哥風味精緻小食展現獨特的品飲風情。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入選「2024 50 Best Discovery」的unDerlab,為芙烈達餐桌與亡靈節派對設計專屬調酒。(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此外還邀請到DJ DISCOCOCO主控派對音樂,帶來一系列貼合亡靈節氛圍曲風;精靈幻舞舞團呈現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佛朗明哥舞蹈,也另外展開沉浸式表演互動;以及刺青藝術家韓哲睿帶來刺青體驗和一系列神秘活動。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精靈幻舞舞團。(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藝術家韓哲睿為本次活動設計的刺青圖樣。(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 亡靈節派對

日期|2024/11/8–11/9
時間|16:30–21: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購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cuysine-frida-kahlo(亦開放現場購票)

* 每張票券可兌換一杯unDerlab創作指定調飲

⬬ CUYSINE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

日期|2024/11/8–11/9
時間|11:15–13:30、14:15–16: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餐桌訂位|請洽 @CUYSINE 

* 報名藝術家餐桌的賓客,當日享有「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派對參與資格

※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延伸閱讀

RECOMMEND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以簡約雋永設計著名的丹麥家居品牌TEKLA,從現代建築與抽象藝術中汲取靈感,並持續跨領域與潮流品牌激盪創意火花,其塑造出的質感生活風格,是極簡迷必須認識的日常好物。

設計靈感來自現代建築

來自哥本哈根的家居品牌TEKLA成立於2017年,以高品質的紡織技術、耐用舒適的布料,提供簡約而氣息寧靜的生活用品。TEKLA的設計深受現代幾何建築影響,包含功能主義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極簡主義大師約翰·波森(John Pawson)、現代雕塑的顛覆者唐納·賈德(Donald Judd),以及表現主義抽象畫家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等人的作品,塑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的家居用品設計深受現代幾何建築影響。(圖片提供:ART HAUS)

素面、條紋圖樣是TEKLA的標誌性特色,其設計既簡潔又永恆,既高雅又實用。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素面、條紋圖樣是TEKLA的標誌性特色。(圖片提供:ART HAUS)

「最酷的家居品牌」

雖留著純正的北歐極簡血統,TEKLA也曾與許多潮流品牌跨界合作,像是JJJJoundJACQUEMUSStüssyBirkenstock,不僅創造話題與聲量,也為品牌定位注入不一樣的時尚感。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JJJJound。(圖片來源:TEKLA)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JACQUEMUS。(圖片來源:TEKLA)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Stüssy。(圖片來源:TEKLA)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Birkenstock。(圖片來源:TEKLA)

ART HAUS獨家選入實體空間

本月,複合式精品品牌ART HAUS獨家選入TEKLA,並在台北信義三越旗艦店規劃出特別空間,展售最齊全的TEKLA商品系列。除了大受歡迎的睡衣系列外,還首次引進沙灘毛巾、沙灘包以及毛巾系列,其簡約淡雅的風格,為居家生活增添質感氛圍。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ART HAUS獨家選入TEKLA,除了大受歡迎的睡衣系列外,還首次引進沙灘毛巾、沙灘包以及毛巾系列。(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推薦商品系列

TEKLA以床上用品聞名,近期也推出毛巾、睡衣和廚房亞麻布等,適用於整個家中,讓居住更舒適而自在。

▸ 沙灘毛巾&沙灘包

條紋圖案的沙灘毛巾,令人想起夏日蔚藍天空下的愜意海灘,材質上完美平衡吸水性和柔軟度,輕鬆保持乾燥,厚實的織法與高品質棉布舒適親膚;沙灘包則採用100%有機棉帆布製成,內部設有大拉鍊口袋,空間足夠裝下在海邊需要的一切!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沙灘巾:Isle Blue Stripes、Navy Stripes。(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沙灘包:Port、Isle Blue。(圖片提供:ART HAUS)

▸ 毛巾系列

同樣有著優質吸水性和柔軟度的毛巾,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ART HAUS選入洗臉巾(30x30cm)、擦手巾(50x80cm)、浴巾(70x140cm)三個尺寸,滿足不同應用需求,款式則有低調素面款及經典條紋款。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毛巾系列:Shaded Pink Stripes、Black Stripes。(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毛巾系列:Clear Blue Stripes、Kodiak Brown。(圖片提供:ART HAUS)

▸ 睡衣系列

以超輕薄100%有機棉製成的睡衣,在材質上親膚透氣,眾多配色款式的長、短袖與長、短褲還可以互相搭配著用,提供居家生活中最舒適又時髦的保護。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長袖長褲睡衣:Hopper Stripes、Coffee。(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短袖短褲睡衣:True Navy、Needle Stripes。(圖片提供:ART HAUS)

ART HAUS新光三越A4旗艦店

店家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號2樓
營業時間|11:00–21:3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