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未完成,黃華成》回顧個展,我們邀請設計師廖小子來談他最欣賞的設計師黃華成,以及黃華成對他的影響。
>> 黃華成《未完成》台灣跨領域鬼才!走進台灣前衛藝術設計先驅的創作世界
該怎麼介紹黃華成這號人物?廖小子說,黃華成是他最欣賞的台灣設計師。一開始知道黃華成是研究所時期,那時已經在接設計案,無意間看到《劇場》雜誌時心想「這字體設計真的是滿前衛的。」後來,自己開始走一些比較乖張、從台灣街頭出發的風格,再回頭過去看那些封面,才發現原來喜歡的那幾款,都是黃華成的作品。因為關於黃華成的資料很少,直到又讀了張照堂老師寫他的文章,真心想說這人實在太帥了!
給自己一種更理直氣壯信心的前輩
我自己是念美術系,看作品不會從純設計角度切入,反倒先看他想表達的內容,黃華成在遠景出版社的書封設計,有他對於文本的辯證和對人生的思考,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後來知道他也是美術系畢業、轉做設計,跟我的人生經歷很像。同時他也做很多斜槓的事情,看過黃華成就覺得我可以狂一點沒關係(笑)。很勵志,像有位前輩在那裡,給自己一種更理直氣壯的信心。
乍看粗曠卻經思考的作品
他有一種大無畏的傲氣或自信,不斷去嘲諷任何的規定,那些不太經過雕琢的前衛,那些狂放感,現在的台灣是不可能出現的。而在他身上,也能看到時代背景的影響,對於中國、台灣、國際間的處境,是從那代開始的一種拉扯,在黃華成身上難看到台灣在地感,反倒是混雜重生的拼貼,乍看粗曠但是經過思考的。
字的藝術重在「留白」和「筆畫」間的結構平衡
我很喜歡《劇場》這兩個字,很像以前春聯上招財進寶的組合字,劇的筆畫剛好跟場疊在一起,雖說挑戰了辨識度,但反而讓我更想仔細看。內頁版面他把字亂排的系列,我也超愛。他不太把字當字,把字當字是設計師的做法,藝術家或寫書法時也不會把字當字。我自己也寫書法,現在的書法不在它的辨識度,而在留白和筆畫之間的結構平衡。
容易理解 詮釋可能性也高
黃華成是一個很解構設計的人,比如說現在很流行new ugly,我看他的《劇場》雜誌就有那感覺,雖然不能說他是先知,但或許是一種流行的輪迴。像他的作品《浩海孤舟》很有設計思考的深度,呈現出人心中的孤獨感,有可以論述的層次,是以前書封設計少見的。或是像拍攝樂高、養樂多瓶之類的物件,讓人容易理解之外,詮釋的可能性又是高的。台灣這幾年著重畫面構成美感,卻常忽略了意義的表達,但黃華成並非如此。
黃華成的「無法理解」很迷人
這讓我想到以前美術系教授說,作品可以乖張大膽,但不能拒絕被人理解,要有一條引路讓人進得去。像我的作品來自台灣街頭,但台灣街頭其實也是雜亂的,而我嘗試用自己的作品作出一條路來,引人進去看這些背後的文化和意義。無論在哪個時代,像黃華成這樣的異類型的創作家是需要被記得的。一個時代當然會有所謂的名家或大家,他們並不缺乏被人家紀錄。如果有天我們發現有些台灣的面向是無法理解的時候,那就很有可能來自於像黃華成這樣的作品裡。這也是我覺得他迷人之處。
「理直氣壯」的勇氣來自黃華成
我跟黃華成的關係,不是他的風格和我的風格的關聯,而是思路上的靠近,我不會從美感出發,而是從理念出發,我知道有一個這樣的人,他用這思路做過,而我這樣去闖一條路是不可能行不通的。我最欣賞的設計師就是黃華成,如果說,我的設計人生有所謂的理直氣壯,都是從黃華成這邊來的。
Profile|廖小子
一名靠著藝術力過活的設計師,辦過一本雜誌,也是兩家獨立書店的老闆,以及酒商,兼任樂團槍枝改造技師,a.k.a.稿子的冒險王,草稿與成品完全是兩回事的男人。
採訪整理|方敘潔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廖小子
本文選自La Vie雜誌2020/4月號《策展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