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早已習慣拿著手機對著螢幕上的小小鍵盤敲打文字,甚至可以說對於紙筆的觸感已經感到有些陌生,它們看似微不足道,卻仍舊是撘仔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關於紙,你有何種想像?若只認為它單純是用來列印複寫,那麼由FENKO鳳嬌催化室策展,正於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登場的全新概念展覽《Aperture 縫隙 紙的無限想像》,則可望打破你對於紙的想像,那一張張薄薄身影,不僅能夠書寫、裝幀,更能夠成為保存文物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首座以纖維工藝為主題的博物館,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首度以紙纖維作為年度大展,具有承先敢後的特殊意義,不但擴大人們對於纖維的認知範圍,也引入當代藝術手法, 改變工藝展場傳統風貌。本次特展以《Aperture 縫隙》為名,暗示著纖維之間的「縫隙」,能夠包容氣流、光影,以及一切微觀世界裡的細小分子,也是容許各種可能性萌發的空間所在,而此次在鳳嬌精心策畫下,也讓人看見紙的多元面貌。
鑽研紙材應用多年有成的鳳嬌,呼應重生概念,將紙張的不間生命階段,以藝術手法重新語釋,連結工藝、科技、文化、藝術、建築等領域創意人,以當代語彙翻轉博物館策展學。當一整座博物館,裡裡外外都被不同紙材包覆,整座博物館都變成一個巨型紙材藝術品!本次展覽分為「 Embryo 胚胎」 、「Childhood 童年」、「Adulthood 成熱」 三大區。
甫入場的 「Embryo 胚胎」 區,以藝術裝置 「紙纖林影 」,回歸紙張生成前的纖維原貌, 觸發生命初始的細膩五感經驗。想要進入展區,首先得脫下鞋輕輕感受腳下所踩踏,由紙張所製作而成的地墊,而此區所呈現的是紙誕生過程,以各種纖維、縮小版抄紙簾架、烘紙廠蒸煮器材等,讓觀者得以近距離觀賞紙從纖維經由繁複工序,最終形塑成紙的百變轉化。
隨後穿越紙張雕塑廊道,「Childhood 童年」 區則以揉皺紙感形塑時空隧道,引觀眾回顧流轉千年的紙藝之美,展演當代紙材多元面貌。在這裡能夠見識到各種紙張工藝,像是紙雕玩具、民俗物件等,而特別的是也同樣展示造紙術未發明前,人類以甲骨、蒲草、葉子等自然材質做為紀錄使用的非紙素材物件。
|
|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Media Lab的聲音藝術家紀柏豪, 亦為特展量身打造了結合紙材與聲音的互動接置,讓觀者親身體驗質材共振, 觸發個人關於絨的聲響記憶。
|
|
最後來到「Adulthood 成熱」全區懸掛墨黑透光機能紙材,營造神聖的儀式感,引述無酸紙材對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
|
當代藝術家王鼎峰, 以有機陳列傳達展區概念, 解構博物館過往以展品為主體的形式,並以 「 可以洗的紙 」為題,打造光影水容器裝置, 讓紙的質材新生「 紙紗」 ,在水中浸泡自由舞動,久浸卻不會腐爛的紙紗,將刷新人們對於媒材的想像。
除了靈感跨界的創新手法外, 由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提供的各式珍藏,也將在本次特展中首度亮相,包含魏晉時代的紙文物、 乾隆皇帝御用紙, 乃至近代臺灣傳統紙童玩等等文物, 本次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更與台中大里當地文史單位串連, 同時邀請紙的職人現身說法, 回溯台灣紙張文化歷史。
APERTURE 縫隙 一 紙的無限想像
展覽期間:2020/07/0 1(Wed.) - 2020/11 /0 1(Sun.)
展覽地點:台中市大里區勝利二路1號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文字整理:Ian Liu
via 鳳嬌催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