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美學!豪華朗機工林昆穎、何理互動葉彥伯談跨界創作的幕後祕辛

科技藝術沒有最誇張,只有更誇張何理互動葉彥伯X 豪華朗機工林昆穎

本文選自La Vie雜誌2020/7月號《台茶新日常

科技當道、跨界正夯,從〈聆聽花開的聲音〉到〈聆聽花開─永晝心〉、還將出書記錄裝置幕後故事的豪華朗機工,和以〈膜〉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畫」首獎的何理互動,踏入科技藝術近10年,彷彿是世代潮流的預言家。這兩個集結各方專業的創作團隊,合作對象從舞蹈、音樂、戲劇到建築等無所不包。各自的共同創辦人林昆穎和葉彥伯,在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現改名新媒體藝術學系)就認識,還一起合作過陳珊妮演唱會視覺。採訪還沒開始,他們就因為錄音和逐字稿的話題聊了起來,「你有用過語音辨識軟體嗎?」「我之前看到一個系統超厲害的,連標點符號都可以判定出來。」如同科技產品都有電波或磁場,科技藝術家的雷達,果然擁有相同頻率可以共振。關於科技藝術,關於跨界創作,他們能聊的絕對夠多。

GW5A6405修

La Vie:為何你們會選擇踏入科技藝術?到底什麼是科技藝術?

林昆穎:我會去讀科技藝術研究所,就是去探索的,那時還在電腦發展的中期,很少會想到科技可以作為創作媒材。班上最好玩的是,有很多不同領域的同學,聲音、音樂、舞蹈、機械、建築、景觀,我覺得老師是故意選這些不同的人進來,除了鼓勵我們成為獨立藝術家,也很鼓勵合作。那時候還沒有跨界、共創、混種這種詞彙,但在劇場或電影界,本來就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它就是一個集合創作。而且科技一定要合作,比方說一個錄像藝術家,他要拍一支錄像,需要各種專業器材,這些器材是由多種專業者的積累而成,他再將這樣的器材集合起來呈現他的作品創作。

葉彥伯:我大學念資工,那時候就不是那麼喜歡單純式作業,所以我就一直拿電腦來做各種應用的創作,剛好研究所有一個系可以給我亂搞,哈哈。但一開始我對科技藝術的認知,跟之後真正從事的狀態,我覺得差蠻多的。剛接觸的時候,會覺得用電腦創作就是科技藝術,因為電腦在當時算是新科技、高科技。後來,我發現科技藝術應該是一個進行式,它還在慢慢變化,它還沒有被定義。就像錄像藝術,攝影機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大家看到一定覺得超炫,但當它的展演方式、表現藝術被確立之後,就從科技藝術獨立出來成為錄像藝術。

何理互動〈頻道〉,2019,LED、馬達、塑料、金屬,10x2x高3m,攝影師:森永 (1)

林昆穎:科技藝術就像彥伯講的,它是一個觀念,是不會停的。我對科技這兩個字琢磨了很久,我最認同的定義,是凱文.凱利(Kevin Kelly)寫的《科技想要什麼》(What Technology Wants),書裡所詮釋的科技就像基因一樣,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它會讓你幻想,一旦幻想了,就會影響大腦運作,然後去實踐。比如說我們想像了一朵機械花,我們將它做出來,更多人看到後,大家就會幻想比這個更誇張的呈現,像這樣的事情會一直往前走。

4-2020 聆聽花開-永晝心The Sound of Blooming _Heart of Everlasting Light-3

La Vie:如何選擇技術與媒材去完成腦中幻想的創作?

葉彥伯:我們會先想視覺的效果,或是想要傳達的感受是什麼,再繞回來想科技怎麼去趨近它,倒不會說一定要研究什麼技術。我們研究的東西都不是市面上現有的,我相信朗機工也是,但很有趣的是,這個裝置可能是四個技術結合在一起,我們分別找四個專家,四個人都會跟你說不可行,他們的專業會限制跟其他人合作的可能性,但我們當然不會聽他們的話。做科技藝術拚的其實是執行力,大家都有辦法去想,但跟你想到同樣概念的可能有上萬人,重點是你要怎麼蒐集身邊資源、找到對的人,去把你的想法做出來。

《扉花Heaven Bloom》手繪概念照 Hand drawn concept

林昆穎:我完全認同這件事情,藝術本身,可以是一種態度,建立在藝術態度底下的方法論,是更重要的,我很願意把藝術形塑成一種共創態度。2012年我們做「a~藝術與瓶裝水循環計畫」,想訂製瓶身超窄的瓶裝水,找了很多大廠都不願意,最後找到花蓮真情水,他們從開模跟我們一起討論,整個過程都相對繁複,但當他願意跟我們一起玩,我就知道這進入了創造的態度。

La Vie:藝術家很多都是單人創作,為什麼你們選擇組團?什麼是好的合作?

林昆穎:他們只是還沒組團,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團隊,就像La Vie也是一個團隊。我覺得團隊的概念太重要了,是剛剛好的時間、剛剛好的專業、剛剛好的人生機遇配在一起,我們才能是團隊。

葉彥伯:一開始我們都是單人創作,當然也可以完成一件事情,但我會覺得不夠全面,所以那時候因緣際會三個人聚在一起創作,因為專業都不同,三個人是互相需求的,可以做的細節也更多。合作的老話常談就是保持開放的心,但開放的心到底是什麼?是你有沒有辦法打從心裡認同別人做的這件事情。

採訪整理|張以潔

攝影|張國耀 

圖片提供| 豪華朗機工、何理互動設計

場地協力 | 木衛二 醫務所

完整內容以及欲知更多科技藝術新思維,請見La Vie2020年7月號《台茶新日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我們對宇宙的了解,或許比5%更少——走進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隨多元媒材穿梭不同維度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每當科學與知識迎來不可思議的突破,人類總是齊聚歡騰——但宇宙無垠,我們或許只了解宇宙的5%,甚至更少;即使在資訊傳播爆炸的時代,世界和宇宙仍有無數疑問難解、待人類探討,比如地球以外有人類存在嗎?巨石陣如何建成?時空旅行可能嗎?

上述這樣徘徊於全知和無知之間的狀態,深深啟發了德國新銳藝術家Maja BEHRMANN(瑪雅·貝爾曼),她秉持著求知渴望,玩轉繪畫、版畫、布料、雕塑和攝影等各種媒材,讓作品的外表呈現、內在思考在多重維度之間不停轉換,藉此重新省視所有可見、可感的物質世界。即日起至126日,Maja BEHRMANN台灣首個展《Polytope》於也趣藝廊展開,不妨到現場感受藝術家創作及精神層面上的多變敘事風格。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提供:也趣藝廊、Maja BEHRMANN)

以「多面體」為題,想像並感受其他維度的存在

Polytope》展名取自幾何學中的「多面體」,此概念雛形由德國數學家Reinhold Hoppe提出,指的是任何具有廣義二維面性結構的幾何立體結構,亦是三維多面體到任意維數的推廣,能以其延伸形式存在於多維度宇宙中,夾雜實質意義及想像元素。在現有的科學理解下,因為位處的維度與空間不同(頻率不同),人類也就無法以肉眼看到在其他維度中的存在,但祂們仍然與我們共同身處在這宇宙之中,體驗著各自的生命旅程。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來源:也趣藝廊)

「多面體」貼合著Maja BEHRMANN的創作概念,她從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畢業後,除了持續鑽研本科——繪畫與版畫製作,也將布料、雕塑、攝影等媒材融入創作,試圖開拓平面繪畫的可塑性,也透過解構並重新定義作為畫面的表面、作為雕塑或裝置的立體結構,帶觀者離開從前熟悉的空間認知,轉換於多維度之間。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提供:也趣藝廊、Maja BEHRMANN)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來源:也趣藝廊)

Maja BEHRMANN來說,當物件與物件相遇之時,產生一種由依附和分離、接近和距離所組成的張力,從而勾勒出物件之間的凝聚力和開放性,形成互動。當觀者看著不同部件、色塊、形體間的互動關係及平衡結構,又好像能看到某種宇宙或社會的秩序。藝術家期待人們在「多面體」中顯露思想與情緒,思考宇宙的結構和自我的座標系統,即使尚未理解這一切探求將會導向何處,仍不停下摸索進步的腳步。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提供:也趣藝廊、Maja BEHRMANN)

《Polytope》為觀者建構通往另一維度的路徑

在也趣藝廊舉辦的《Polytope》個展中,Maja BEHRMANN帶來平面繪畫、立體雕塑、織品裝置等形式多元的作品,她將展場化為舞台,讓形狀和物件們自由排練組合,創造出無數可能性——從平面形狀、輪廓般的圖案、純粹的三維圖像,轉向多表面和多層結構。她也將複雜的網絡拆解為表面,展開它們並繪製圖案,將其可視化,結合展覽空間形成整體,藉此為觀者建構一條理解平時難以觸及、掌握的事物的路徑,展開對未知的探索,從展品中尋找從屬關係和界線、距離之間的微妙關係。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來源:也趣藝廊)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來源:也趣藝廊)

Polytope》所要傳達的是,世界遠比我們所能感知、想像的更為複雜,事實上,我們正處於一個嶄新的探索時代,更確切可說是「啟蒙階段」,有為數可觀的未知正等待我們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發現,任何新發現都可能重新定義人類的宇宙觀。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提供:也趣藝廊、Maja BEHRMANN)
也趣藝廊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個展《Polytope》,多元媒材與結構帶你穿梭不同維度
(圖片提供:也趣藝廊、Maja BEHRMANN)

《Polytope》Maja BEHRMANN個展

展期|2024.11.16-12.07

地點|也趣藝廊(臺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41號)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由可口創造策劃的「Cuysine藝術家餐桌計畫」於11月8日回歸,本次以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為題,結合一年一度的墨西哥傳統節慶「亡靈節」文化,展開為期三天的「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從芙烈達的六福經典畫作一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打造一場美食、美酒、音樂與舞蹈等豐富想像的藝術慶典。

Cuysine藝術家餐桌計畫自2022年起推出,引用古法文「Cuysine」的時代精神,將用餐視為一場莊重的儀式,以優雅、浪漫思想行事並專注在每個環節與當下,在餐飲、展覽、表演、市集等多重形式中邂逅藝術。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本次活動主視覺由藝術家詹賀所繪製。(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繼2022年《畢卡索餐桌》、2023年與13Hill聯手演繹《詩詠盛世 貴妃宴》,再到轉化知名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生命與創作歷程的《莒哈絲.三部曲》後,今年藝術家餐桌計畫以《芙烈達.卡蘿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為題,將芙烈達名作融合墨西哥經典料理,並結合亡靈節派對的歡快氛圍,呈現多重感官與藝術元素揉合後的精彩體驗。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CUYSINE《畢卡索餐桌》。(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CUYSINE《莒哈絲.三部曲》邀請到台灣知名創作者同場參與。(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芙烈達六幅經典畫作躍上餐盤

本次藝術家餐桌計畫特別挑選芙烈達的六幅畫作:《水的賜予》、《兩個芙烈達》、《靜物》、《迪亞哥與芙烈達》、《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生活萬歲》,深入其生命與創作的不凡歷程,分別呼應藝術家如何凝視自我、步入性與慾望的探索、經歷動魄而艱難的親密關係,至最終直面孤寂和死亡的真摯時刻。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The Two Fridas〉。(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呼應墨西哥豐美而風格鮮明的飲食文化,食物設計師袁采楓精選出足以代表墨西哥美食靈魂要角的辣椒、玉米以及龍舌蘭,進而疊合芙烈達的生命故事、亡靈節傳統以及馬雅文化之生死觀。

《水的賜予》為芙烈達借鑑歐洲藝術與現代藝術思想,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詮釋回憶與死亡,以墨西哥辣椒湯作為前菜,表達藝術家自傳中壓抑卻實則澎拜的表達;《兩個芙烈達》以多種口味交織的玉米餅象徵藝術家的混血身分;《靜物》有著慾望的暗示,選用多種調情果物,與起司結合,創造出口腹碰撞的激情。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Still Life, Round〉、〈What the Water Gave Me〉。(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迪亞哥與芙烈達》則進入到餐桌的最高潮,暗示親密關係的相愛相殺,以牛小排相襯莫雷醬的濃烈風味,指向一段毀滅愛情,終是哀歌;《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讓辣椒的痛覺先行,辣椒與玉米醬也是一種天作之合;但生命從來都是值得慶祝的,享用《生活萬歲》,就像享用一道意猶未盡的甜點,水果與酒類的組合,永遠使人滿意。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Diego and Frida〉、〈Self 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Viva la Vida, Watermelons〉。(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以藝術、美酒與舞蹈歡慶亡靈節

除了結合畫作的藝術家餐桌盛宴外,本次活動也結合墨西哥「亡靈節」的特殊文化,企劃一系列展演節目和互動體驗。特別設置的「芙烈達.卡蘿房間」,展示藝術家詹賀、韓哲睿、王怡方、郁銚、Gia梁晏齊、成若涵等人的作品,以及花藝裝置藝術家陳艾琳、李濟章的創作,在生與死之間探討生命的意義,深入芙烈達的故事。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陶藝家王怡方、標本藝術家Gia梁晏齊。(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以戲謔態度看待死亡,向來是墨西哥人奉守的生死觀,在這場充滿歡慶精神的亡靈節派對,台北實驗酒吧unDerlab特別創作專屬調酒,憑藉其大膽且前衛的創意,將注入墨西哥傳奇龍舌蘭酒品牌Don Julio珍液,搭配墨西哥風味精緻小食展現獨特的品飲風情。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入選「2024 50 Best Discovery」的unDerlab,為芙烈達餐桌與亡靈節派對設計專屬調酒。(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此外還邀請到DJ DISCOCOCO主控派對音樂,帶來一系列貼合亡靈節氛圍曲風;精靈幻舞舞團呈現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佛朗明哥舞蹈,也另外展開沉浸式表演互動;以及刺青藝術家韓哲睿帶來刺青體驗和一系列神秘活動。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精靈幻舞舞團。(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藝術家韓哲睿為本次活動設計的刺青圖樣。(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 亡靈節派對

日期|2024/11/8–11/9
時間|16:30–21: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購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cuysine-frida-kahlo(亦開放現場購票)

* 每張票券可兌換一杯unDerlab創作指定調飲

⬬ CUYSINE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

日期|2024/11/8–11/9
時間|11:15–13:30、14:15–16: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餐桌訂位|請洽 @CUYSINE 

* 報名藝術家餐桌的賓客,當日享有「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派對參與資格

※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