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於高雄的叁捌地方生活創辦人邱承漢,2011年揮別台北再度回到家鄉,將阿嬤在鹽埕的正美禮服店店面改造成「叁捌地方生活 」 ,以各種展現地方生活的提案,串連新舊,傳遞鹽埕與高雄文化。 這兩年又將沒落的「高雄銀座」商店街重新整頓,並在今(2020)年以旅宿空間「銀座聚場」 重現老商店街獨有的氣氛與生活感。此次La Vie「在地咖的美食地圖」便邀請邱承漢擔任帶路人,走訪他平常光顧的口袋店家,讓你重新認識高雄!
萬.吧 ONE.Bar
我這次帶路的方式就是介紹我私心喜歡且常常會去的高雄店家,這些店家跟我自己在做的事情、類型有點相似,是我外食固定會去的店,甚至跟老闆變成朋友。青年一路的萬.吧 ONE.Bar老闆叫阿萬,來自台南,她很愛狗跟貓,店裡養了一隻店狗叫萬憨橘,她第一間店叫作「萬.鍋燒」,第二間萬吧其實是三間廢墟合併整合成的空間,她平常收集很多老物,我曾經跟她一起去逛跳蚤市場,她在那邊很吃得開,店裡的老物大多是美國冷戰時期的物品,幾何跟圓弧的元素很多,最誇張的,是她連那時期的壁紙也蒐羅了不少!
我覺得她對食材很重視,餐點也很好吃,像是花雕雞用大量的花雕酒去燉煮,非常不惜成本;紅燒魚非常厲害,用很貴、肉質有彈性的魚去做,雖然高雄仍是個很重cp值的地方,但她對食材有自己的堅持,在我看來是有點辛苦,但也是我常光顧的原因。另外阿萬有個特色,我每次去店裡都會看到她手拿一瓶啤酒,她的口頭禪是:「我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就死掉」,人生觀感覺非常豁達,是個有趣又特別的人,喜歡獵奇事物的人跟她氣味應該會非常相投。萬吧雖然看起來像是網美店,但我想強調,她的東西是真的好吃,我是為了食物去的。
|
|
萬吧 ONE.Bar
高雄市苓雅區青年一路261巷1號
空腹虫
鹽埕第一公有市場裡的空腹虫2020年4月剛開幕,氣氛輕鬆,蠻適合跟朋友一訪再訪,也可以來這裡喝一杯。這裡的老闆出身餐酒館,叫作江峯與小白,主廚江峯看起來很粗曠,但其實是非常細膩的人,因為從小跟著爸媽跑市場賣東西,跟市場是很有連結與情感的。
他最厲害的特色,就是有辦法把餐酒做的很台,有個豬肉蒜頭包檳榔葉下去炸,味道很特別也很南部,頗有勞工的豪邁感。還有一道是跟老店購買饅頭切成丁,炒入辣醬變成一道菜,因為附近有店在賣炸甜甜圈,也把炸雞夾在甜甜圈裡,每次來都會有驚喜。小白在這裡也負責開發飲品,像是去附近冰店買蜜餞做成氣泡飲,將在地的連結與創新發揮得很好。
|
|
空腹虫大酒家
鹽埕區瀨南街141-7號(鹽埕第一公有市場)
江糊
麵線糊是我少數會吃的羹類(對,我就是討厭勾芡),江糊就是我很愛的麵線店,這裡原本是一個在騎樓裡、用小貨卡開店的小攤,位子很少只有不到10個,晚上6點開賣9點就賣完。後來休息了半年,換到現在的騎樓重新開幕,增加幾張桌子,規模比以前大一些。我喜歡它的原因是因為羹的勾芡沒有那麼濃稠,但湯頭是真的用大骨去熬煮,裡面還有整塊排骨與大腸,對我而言它就不是普通的麵線,像精緻小吃。老闆是個帥大叔,還是個重機迷,為了開店環島到處吃麵線,能說出一整套麵線的典故與類型。
他的個性很特別,是個會量力而為的人,雖然有許多人曾經邀請他去市集擺攤,但他覺得以他的製程而言,擺市集會影響他的品質所以拒絕,是一個注重品質且非常務實的人。現在除了麵線也有賣賣日式關東煮,其中有個特別的品項叫作「魚片天」,是找一個老師傅特製,用虱目魚皮+魚漿製作,但又和高雄傳統虱目魚皮漿的做法與口感很不同,搭啤酒最棒了,平日我會帶朋友去吃吃喝喝聊天,非常推薦給大家。
江糊
新興區忠孝一路216號
(編註:地址已更換為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99之一號,營業時間可上臉書查詢)
路人咖啡
就算我自己開了咖啡廳,我還是很愛路人咖啡(笑)。它是一個很實在的店,非常粗曠有個性,雖然他們的裝潢相較下沒那麼繽紛,但在有限的預算裡還是會努力做出獨特個性跟氛圍。一店是五年前開幕,二店是三年前,之前又開了三店,它們的三號店的色調跟前兩家不一樣,風格比較文青感,三間店各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色。老闆耕豪與阿迪是兩位年輕的男子,他們自己烘豆,品質很好且價格親民,黑咖啡只要50元,手沖100~120元。
去買咖啡的時候,很適合在戶外放空聊天,我自己常去二店,一個禮拜至少去兩天,甚至可以說是我的行動辦公室,常碰到自己的同溫層,尤其是樂團圈的朋友。二店就在傳統市場旁邊,有肉攤運肉,街貓會跑來跑去,是個社區咖啡的感覺,但我就很愛這種生活感,又放鬆,壓力很大的時候看到這種景象就非常紓壓,另外一提,我之前在台北讀書工作,台北人約聚會都在室內的咖啡廳,但高雄人就是愛約戶外,還能聊上2~3小時,因為高雄的夏天風還蠻涼的(或是高雄人很耐熱?),大家都喜歡在戶外,哈哈。
路人咖啡2號店Ruh Cafe No.2 - 冰滴專門外帶吧
高雄市大同二路46號
路人咖啡3號店Ruh Cafe No.3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253號
咕便所コーヒー
我常會去旗山找一些奇怪的朋友,這是旗山裡面我很喜歡的咖啡館,藏在小巷弄裡的院子,位置也是超少超限量的可憐,只有6個左右吧,他們是使用KŌNO手沖,這裡的氛圍我覺得比較像是真正的旗山常態,比較跳脫旗山老街的給人的既定印象。他是老房子去改造的,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咖啡也好喝。
咕便所コーヒー
旗山老街巷弄裡
我在台北念書的時候,看到大家對高雄的評價就是俗擱大碗,其實回來高雄至今已8年,期間蠻多朋友開的店也面臨休業,我的感觸是這裡城市品牌的形象還沒有走出它的獨特性,內涵的部分還需要重新經營、深化。大家對高雄的刻板印象多是講求CP值,但我介紹的店家都很有挑戰CP值的勇氣,雖然價格上訂的較高,但也相對提供品質、空間更好的商品與氛圍。
高雄也有一群人很認真地留在這裡,像是萬吧如果去了其他縣市或許生意更興隆,但老闆因為對這裡有感情而選擇久留,我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自己喜歡的高雄,雖然有點辛苦,但要讓高雄年輕化、城市品牌樹立,大家都很努力地在打造一個可以讓大家更願意久留、前來的特色。
圖片來源:江糊、咕便所コーヒー、空腹虫、萬吧、路人咖啡
欲知更多美食新店家,請見La Vie2020年7月號《台茶新日常》Viva Gourmet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