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台南老爺行旅舉辦的《台南踩印-老城文化隨步印記》完美落幕後,策展原班人馬湯士賢和黃高樁,再次攜手老爺酒店,一同推出了《宜蘭踩印展Step by Stemp》。本次La Vie專訪策展團隊中,來自台南的插畫家湯士賢Cecil Tang,邀請他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與「城市踩印」系列展的籌畫過程。
工作生活,都與家鄉形影不離的插畫家
很少有台南人不為自己的家鄉自豪。出身台南的插畫家湯士賢Cecil Tang當然也是。
他愛台南的方式,相當身體力行,除了當兵在高雄旗山以外,他的人生都在台南渡過。不僅如此,他的插畫主題在創作初始,也都跟台南有關。對此,他先是謙稱自己只是個性慢熟,待在家鄉生活比較安心自在,也接著補充,留在家鄉是希望能運用自己所學回饋鄉里。愛就是如此,時刻都想形影不離。
自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畢業後,他憑著平面設計與插畫專業投入職場工作,後來被出版社相中,出版了首本著作《台南生活自由式》,用粉嫩的色調,紀錄府城獨有的懷舊氛圍、溫暖與新氣象。也是因為這本創作,確立了湯士賢的創作方向,他開始對老招牌、攤車、菜市場、建築充滿興趣。
湯士賢認為,許多人對台南的印象都是美食,但他認為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不起眼但細看卻充滿細節的建築,或斑駁的老招牌,都能找到台南專屬的魅力。
「老招牌、老看板代表的就是一間店的精神跟歷史,也是店家非常引以為傲的。但說不定哪天,它們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消失,把它們畫下來,也是保留精神跟回憶的方法。我認為這很有意義。」湯士賢說。
紀錄城市,連斑駁痕跡也不放過
世上為數不少充滿故事的魅力風景,從不苦於無人來紀錄它的故事,只囿於誰能把故事說得精彩。
湯士賢或許不是第一個用畫筆紀錄城市與在地文化的創作者,但卻是擅長在紀實與個人風格中取得平衡的插畫家。他的創作過程不像外界想像般天馬行空,而是充滿邏輯的流程與步驟。「脈絡」對他而言是創作中至關重要的,若缺乏脈絡,創作便不知所云。
脈絡在湯士賢眼中,不僅是事物發展至此的來龍去脈,構成物件的材質、結構、傷痕也都包含其中,掌握住這些細節,才能將物件的精神完美復刻。他筆下的圖案,有許多都不是華美精緻的物件,相反的,有不少他刻畫的事物,可能會被認為是過時俗氣的產物。但他巧妙的運用色彩,保留了事物的精神,卻不失現代感。
「我偏好的色彩都比較粉嫩,明度比較高,這樣的顏色比較討喜,而且可以呈現的細節與層次比較多。」湯士賢說,這樣的色系是他刻意的安排,如此能夠弱化老舊物件給人的突兀感,但他絕不會故意粉飾物件原有的紋理和斑駁痕跡,因為那都是歲月留下的珍貴印記。
故事圖章改變插畫創作模式
基於紀錄的信念,努力捕捉家鄉各式風景的他,作品很快就獲得了關注。出書之後,旋即獲得台南市政府的邀約,參與繪製台南的傳統市場地圖《踅台南的菜市仔》;其後,更參與了第29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入圍影片的插畫設計製作,爾後更攜手老爺酒店,連續兩年策劃《台南踩印》和《宜蘭踩印》。
「城市踩印」系列展都是先由創作者採訪當地職人後,再依據採訪的內容,擷取精華轉化為視覺元素,再用「台南隱形冠軍」新力牌印章製作百餘個充滿故事的圖章。湯士賢說,參與踩印系列展對於他的創作方式影響相當大,改變了他看待插畫的視角。
「我過去的創作多半都是用顏色跟筆觸堆疊出圖案的立體感,但印章是單色的,如果我用以前的方式,做成印章後會看不出來是什麼圖案。」湯士賢表示,在籌劃《台南踩印》時,他摸索了很久,光是圖像轉譯這件事情,就耗了他兩個月。
|
|
然而也因為這一次的挑戰,讓他不僅多了一種創作技能,更發現原來插畫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與大眾互動,不再只是單純的呈現與觀看,觀眾可以透過挑選印章、蓋章等實際接觸的過程,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
而有了這些創作養分後,湯士賢對於自己的未來目標不僅更加堅定,還更加遠大。他希望自己之後的創作,不但可以讓更多人藉此認識台南,甚至進一步認識台灣。插畫將不再只是一幅作品,而是能激發興趣,讓人願意主動前往、認識嶄新文化的觀光大使。
湯士賢Cecil Tang
個人網站:http://www.ceciltang.com/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ceciltang293b4
IG:https://www.instagram.com/ceciltang.tw/
採訪/Mei Chiu
資料提供/湯士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