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作家戶田智弘所著的《不只是寓言》,精選77則世界各地的寓言,「青蛙爬山」藉由挑戰爬山的青蛙,告誡人不可太過膽小,但也不能過度膽大冒進,如何在這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點,會是一道必修的人生課題。
所謂「寓言」,多是藉由口耳相傳的簡短故事傳達某些人生哲理以激勵、訓誡、啟發人心。一個寓言故事不見得僅能對應一種道理,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成長背景與經歷做出不同的解讀。而寓言在未盡之處產生的留白,正是刺激我們的想像力與拓展思考深度的空間。 戶田智弘從大眾耳熟能詳的伊索寓言到莊子、柏拉圖、蘇格拉底等哲人的對話,分為「視野」、「工作」、「生死」、「良知」等面相,在每則寓言的解說與延伸思考處更旁徵博引提出獨到見解,讓人從簡單的故事中自然體悟各種受用無窮的人生道理。
寓言故事:青蛙爬山
有十隻想要體驗登山的青蛙聚在一處,牠們決定要一起去爬山,便在山腳下集合。前來送行的同伴們卻喝倒彩說:「爬不上去的啦!去也沒用!放棄吧,放棄吧。」
十隻青蛙在同伴的冷言冷語之中踏上旅程,蹦著短小的腿朝山頂邁進。
約莫到了半山腰,遇見一群兔子。聽到青蛙們講述攻頂的目標之後,兔子立刻回應:「什麼?你們要爬到山頂?不可能、不可能,這座山很高的。蹬著這麼短的腿哪有可能爬到山頂啊!」其中五隻累到不行的青蛙,聽了當下決定撤退。
在剩下來的五隻青蛙面前,還有更險峻的坡等著牠們。好不容易進到冷杉的樹海,這次遇到的是土撥鼠。「想要攻頂,對青蛙來說是不可能的。簡直是有勇無謀,不知天高地厚!」土撥鼠的這一番話又讓兩隻青蛙退出了。
剩下的三隻仍然繼續前行,牠們一跳一蹬地朝山頂慢慢前近。
這次總算遇到棲息在高峰處的山羊,照例被嘲笑一番「趕緊就此打道回府吧。看你們的樣子,再花一個月的時間也到不了山頂啊。」於是又有兩隻脫隊。
最後只剩下一隻青蛙。牠花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爬到山頂。
等那隻青蛙下山之後,所有的人同聲問牠:「你是怎麼辦到的?」。那青蛙只反問一句「什麼?」,大家只好再大聲問一次:「你是怎麼完成如此壯舉的?」。
結果牠的回答還是老樣子:「什麼?什麼?什麼?」
原來那隻青蛙是個聾子。
筆者解析:介於膽小與大膽之間的勇氣
這是述說挑戰爬山的青蛙的故事。
故事裡的青蛙大致可分成兩派。一派是一開始就沒有想要爬山,只是前來送行的青蛙。但牠們不是來幫其他夥伴加油的,而是用冷嘲熱諷的態度勸告對方放棄。另一派是挑戰登山的青蛙。
這則寓言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發是,提起勇氣挑戰問題。「每種美德都處於兩種惡習之間的頂端」,是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名言。他在《尼各馬科倫理學》裡提到如下。
在彼方的一端有個叫「不懂瞻前顧後」的惡習,另一端是名為「膽小」的惡習,位在兩個惡習之間、處於頂端的,是名為「勇氣」的美德。亞里斯多德是在建議,人不可膽小怕事,也不可過於冒進,拿出位在兩者之間最高點的勇氣,向前邁進。
他還提出了更有趣的建議是,從感覺來說,勇氣並非介於冒進與膽小的正中間。就人的自然習性而言,常會傾向採取靠近膽小的行動。因此,把勇氣定位在冒然行動的前一步是比較好的。基於此,「不要當個膽小怕事的人!」是個好的建議,而「這麼做感覺有點魯莽……」正是勇氣的恰當位置。
把另一派「挑戰登山的青蛙」做分類之後,可以得到第二個教訓是,不可因為他人不負責任的發言,產生放棄挑戰的制約反應。
除了最後一隻青蛙,其他的在途中相繼放棄挑戰,原因是別人說「你不可能做到」。成功登頂的青蛙,因為耳聾聽不到而能完成壯舉。
為什麼兔子、土撥鼠和山羊要做此發言,可以想到的理由有二。
一是擔心失敗和挫折會讓青蛙受傷。可以解釋成是基於母親過度保護孩子般的心理,而說出「你不可能做到」的話。另一個理由是,不希望青蛙成功。也許是因為兔子、土撥鼠和山羊在年輕的時候曾有過想要攻頂,但中途放棄的痛苦經驗所致。又或者是打一開始就放棄,從未想過要挑戰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就是沒有成功過,所以也不希望青蛙成功。不願見到青蛙超越自己,希望牠們能停留在跟自己一樣的地方。
從這一層意思來說,必需慎選朋友。跟經常鼓勵彼此「好像可行,來試試看吧」的人交往,遠離老是把「不可能的,還是放棄吧」掛在嘴上的人。與其結交過於小看你的人,不如選擇過於看得起自己的人。
更多哲理故事,請見La Vie出版《不只是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