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無法預測下一口的威士忌風味,因為溫度在變化,你嚐的料理也在變化。」
它,有著肉桂葡萄乾吐司的氣息,口感是綿密的奶油、楓糖漿與細膩香料,雪莉桶及波本桶的特色融合出平衡圓潤的口感,這是以完美「雙桶勾兌」技術聞名的Aberlour亞伯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色。
經過雙桶熟成勾兌的威士忌,沒有框架,沒有偏見,只有完美的平衡,這樣的酒最適合用來搭配美食,就像千里馬遇見伯樂,口口帶來驚喜。
搭配亞伯樂的餐點,是由「MU:」新加坡籍主廚Tryson和餐廳主理人Nick Wu(吳盈憲)經過無數次腦力激盪和實驗得出的最佳餐酒公式。Nick與Tryson的組合亦如亞伯樂雙桶熟成的酒款一般,在不同的風格中取得完美的平衡,並將兩人的特色發揮到極致,他們一起創立台北東區首家以雞尾酒佐餐(cocktail pairing)的餐廳,並在「亞伯樂探秘雙桶品酩會」上挑戰威士忌佐餐,「一支酒搭配兩款餐點」如錄音帶的AB面,成就兩種故事的結尾。
會席中,A料理是烤鰻魚佐馬鈴薯球,鹹甘鹹甘的醬油膏讓酒中的甜味更突出,油脂豐富的鰻魚亦強化了亞伯樂12年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複雜度;而B料理同樣是海鮮,但以義式生鮭魚片(Carpaccio)、鮭魚鬆與鮭魚卵三重奏佐一點酸奶油,讓口中餘留的亞伯樂12年出現了蜂蜜氣息。

料理能「放大」威士忌中的「個性」,也是餐與酒之間最有趣的伯樂之道。
爵版音色:如果女神卡卡是橡木桶?
舌尖忙著品嚐,聽覺也沒閒著。「亞伯樂探秘雙桶品酩會」請到樂評家沈鴻元錄製一段「爵版品酒音樂」,美酒下肚,沈鴻元按下Lady Gaga在電影《A Star Is Born》唱出的《Shallow》副歌,若你曾看過這部電影,此刻如湧潮的痛感直擊心臟,沈鴻元描述波本桶就如早期的Lady Gaga,美國的烈火甜心,張狂不馴,而如今將藝術和爵味巧妙融合的Lady Gaga,就像亞伯樂威士忌的優雅勾兌學。
一個樂手,兩種風格,耳畔的導聆,巧妙影響了手中威士忌的輪廓。下一首由Tony Bennett的《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帶我們進入慵懶性感的夜晚,似乎也引出酒中厚實溫暖的肉桂香料與太妃蜜糖質地,若說Lady Gaga是波本桶,那Tony Bennett肯定是雪莉桶,這兩種不同的爵版音色,回應了舌尖上的跨界──以波本與雪莉雙桶熟成的經典威士忌。
對品味的堅持,成就懂生活的伯樂
亞伯樂(Aberlour)在蓋爾語中是指「潺潺小溪之口」,流經花崗岩、極度純淨的山澗溪流是亞伯樂的靈魂,堅持不採用機械化大量製造,全程手工製作只為打造出時間淬鍊的藝術品級威士忌,百年來對工藝的堅持成就了亞伯樂備受全球威士忌行家愛戴的經典風味,等待獨具慧眼的伯樂欣賞。
有別於其他酒廠先將原酒以波本桶熟成後再以雪莉桶過桶,亞伯樂的作法講究勾兌美學,是將兩種風味的威士忌──波本桶與雪莉桶以完美比例勾兌裝瓶,不過度強調單一木桶的特徵,而是創作出「活的威士忌」。
用舌尖解密亞伯樂雙桶密碼 https://reurl.cc/Mve6x3
*未成年請勿飲酒
文/Y. dolem 攝影/Thomas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