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公部門美學!種籽設計、林務局用插畫繪出台灣大自然之美

樹上的魚

本文選自La Vie雜誌2020 7月號《台茶新日常》

明明主管台灣162萬公頃的國有森林,相當於全台60%的土地面積,林務局對多數民眾來說,卻似乎沒什麼存在感,直到2018年的一場「月曆年輕化」大改造,聲勢水漲船高,海內外紛紛敲碗「加印,加印!」令人不禁大為好奇,改款的點子從何而來?而林務局又如何透過美學導入,為保育推廣的業務加分?

以往,林務局的月曆上頭都是風景照,展示著台灣山林的雄偉與壯麗,但局長林華慶一上任便大刀闊斧,和種籽設計聯手進行月曆的改款,「手繪風比較溫潤,可以打中稍微年輕一點的族群,讓大家願意收藏它。」回顧自己走訪森林遊樂區時,身旁總為退休族和家庭,的確很少看到大學生或年輕人,「住在台灣之所以有水喝、有乾淨的空氣可以呼吸,其實和國有森林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每天都在享受它的服務,卻對它很無感。」林華慶希望透過改版後的年曆,吸引年輕族群關注大自然。

里山動物身高尺讓孩子在量身高的同時,也能學習辨認動物。

從2018年至今,林務局與種籽設計的合作已邁入第3年,除了驚豔眾人的月曆,近期出版的繪本《樹上的魚》和剛剛功成身退的里山動物彩繪列車,也都符合林務局和「美學」作朋友的動機—喚醒大眾和森林之間的親密關係,並落實環境教育。

其實我們都只是求好心切

不同於一般公部門的設計發包案,多半是投標後讓廠商自行發想設計,林務局則是自行企畫月曆裡所出現的每個元素,舉今年的《木作之森》月曆為例,6月份畫面便詳載了製作達悟族拼板舟所需的7個樹種,更別說一年份的內容須包含多少手繪物件,而這些全由種籽一筆一畫繪製而成,「他們是追求完美的團隊,不太在乎成本預算,願意配合我們來回修改。」林華慶表示,種籽本就關心自然生態,因此目標一致,也正因雙方都求好心切,成果才會如此深得民心,為公部門美學合作樹立典範,「以前我們東西很多都是花花綠綠、塞滿整個版面的,現在,美學在同仁身上也慢慢內化了。」

2020年的月曆主題為「木作之森」,彙整全台樹種的使用方式,一次呈現觀眾眼前。

今年6月份的月曆當中,詳細記載製作達悟族拼板舟所需的7種木材。

身為自然保育機關,林務局仔細把關物種特徵的正確性,細至蝸牛殼的漩渦為右或左漩、植物葉子的確切生長方向等,都聘請學者專家來審訂;但林華慶也強調,專家不能干涉設計方的美學表現,「自然和設計的專業是相互調和,不是一方凌駕另一方,這是我一再提醒的。」圖鑑和插畫畢竟不同,「動物的高矮胖瘦可以自由發揮,就像月曆上的石虎也是胖胖的,野外的石虎就沒有這樣。」

「過去是12個月份加封面,等於是13張影像,可是我們不是影像,是很密集的插畫。」由於動物、森林等領域並非種籽設計的專業,總監淦克萍表示,面對成標後議價、議價完40天內要提出完整初稿的挑戰,每年都需要動員全公司的人力才能完成,但即便過程辛勞,仍堅持至今,「因為這些題目真的很好,可以溝通到更多的人,所以還是會很用力做出來。」但她也坦言,要產出好的內容,的確需要時間來醞釀,就像植物沒有經歷撒種、翻土、日曬便不會冒芽,唯有公部門、企業與大眾不斷溝通與交流,才能互利共生,打造出優質的國家文化品牌形象。

今年最搶手生態月曆「里山動物曆」!一窺林務局如何用年輕設計翻轉老招牌形象

「有力量的內容,透過好的設計,就能碰到你的心。」服務過許多國際品牌的淦克萍認為,設計是實用的藝術,必須要能解決問題,因此需要一再檢視雙方溝通的成效;而溝通時,誠懇與否將十分關鍵,也因為看見林務局長改革的決心,更期許自己要加倍努力,好比參與里山列車的彩繪工程提案時,團隊一口氣畫出200多個物種供對方選擇,「辛苦是必然的,但往往都是苦勞後才有功勞,也才能和受眾、市場溝通。」每回的挑戰都是一種進步,只要全力以赴,終將獲益良多,「在進步的路上你會發現,奮鬥的美,其實也是很美的,就連『試圖要做點不一樣的東西』這件事也是一種美。」

注入美學 環境教育更容易

2018年,林務局向台鐵租借一輛火車,以彩繪列車的形式推廣「里山」的概念,一共行駛了兩年,最近風光落幕;里山泛指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交疊的地方,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期盼人與環境能和諧共存。由於火車外觀的貼膜工程需每年定期更換,里山動物列車也從第一年的8個手繪風野生動物,加碼至4個生態系的龐大物種數,儼然成為移動中的生態嘉年華,獲得廣大迴響。

里山彩繪列車共有8節車廂,可見石虎、山羌等野生動物的身影。

林華慶認為,美學與設計是很好的溝通媒介,一旦事情被關注,改變就在不遠處;但他也坦言,最初推動時,曾遭保育界質疑花錢不在刀口上,「他們認為山林的調查和研究才是保育,但保育也包含教育啊!」數據會說話,兩年下來,已有超過100萬人次接觸過里山動物列車,近期也可見網友在粉專留言,不捨列車的停駛。很顯然,林務局策略成功。

最新出版的繪本《樹上的魚》,同樣擔負著環境教育的責任,內容來自阿美族作家桂春‧米雅從長輩那聽來的一則神話,「如果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聽過這個故事,台灣的環境一定會更好。」初聞此故事時,林華慶即大為動容,他舉例,防風植物「林投」在神話中是海岸守護者,「但其實林務局也是這十幾年在海岸區造林時,才比較廣泛運用林投。」原住民對自然的深刻觀察著實令人敬佩,作為親子自然教育的輔助教材再適合不過,因此決定將「寓教育於無形」的內容轉化為繪本形式,最後也交由種籽操刀插圖設計。

《樹上的魚》的主角是擬人化的山蘇,在愛與勇氣的陪伴下,找尋人生的意義。

《樹上的魚》原本要在今年3月前往德國萊比錫書展(Leipziger Buchmesse)參展,但最後因疫情臨時取消,淦克萍表示,在歐洲,永續環境、友善種植等自然議題相關的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書籍,早已處於遍地開花的狀態,尤其德國在該領域的製書工藝更是到達頂峰,雖然今年無法前往德國發表,但也計畫明年再次參展,汲取歐洲自然書寫系統的精華,帶回家鄉台灣。

生態手繪一向是種籽設計的專業所在,所呈現的插圖溫潤而充滿活力,除了和林務局合作,他們接下水土保持局的標案,設計綠能操作手冊,將較為生硬的綠能新知轉化成易讀的繪本;最近也和屏東縣政府合作6本觀光小型錄,淦克萍笑說,「我又把這個議題搞得很複雜,將屏東所有的鯨豚都畫完,連身體的部位詳解都是。」付諸時間和心力,只為了在所重視的自然與永續議題上持續累積能量,一步步梳理出不同的生態系統。「我不希望插畫只是個裝飾、花邊而已,在作品裡面,我都希望它們擁有最好的位置。」這是種籽設計的初心,而在與林務局的合作中,也為雙方帶來出色的成果。

淦克萍

種籽設計總監,喜歡寫字、畫畫及手作,作品曾獲 iF概念設計獎、金鼎獎、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金點設計獎。有感於華人節氣飲食文化浩瀚,2012年成立節氣飲食研究室,長期關注環境整合和食育相關議題。

林華慶

林務局局長,長期從事野生動物與濕地保育,致力農田生態體系保全與里山倡議推廣,目前正推動國土綠網,翻轉大眾對林業的想像。曾任職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北市立動物園、林務局、文化部、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曾智怡 

圖片提供|種籽設計、林務局

更多設計美學報導請見La Vie雜誌 2020年7月號《台茶新日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ChatGPT母公司OpenAI近期進行識別系統重塑,由設計團隊與AI工具共創,在視覺中引入人本思考,將舊有Logo拆解重組、訂製品牌專屬字體「OpenAI Sans」,還推出動態元素與全新網格系統。這套全新識別系統已同步應用於ChatGPT的瀏覽器與App介面。

OpenAI首度建立完整識別系統

相信大家對ChatGPT都十分熟悉,其開發商OpenAI成立於2015年,於2022年首次推出ChatGPT,近期又發布新模型o3-mini與「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功能。縱使市值數十億美元,OpenAI卻從來沒有一個完整的識別系統,其視覺風格十分混亂,從Logo、字體到用色皆沒有統一標準。

2025年初,OpenAI終於進行品牌重塑,攜手柏林字體設計公司ABC Dinamo及荷蘭動態設計團隊Studio Dumbar,打造充滿人性化美學的視覺元素與相關規範。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首度建立完整識別系統(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首度建立完整識別系統(圖片來源:OpenAI)

人工智慧品牌的人性化展現

有趣的是,作為一個領先全球的人工智慧團隊,OpenAI的品牌重塑卻以「有機與人性化」為核心目標。雖然設計過程應用了DALL·E、ChatGPT和Sora等人工智慧工具,然而專屬於人類的直覺思考,仍是這次品牌重塑的關鍵角色——像是除了大量使用自然主義的色調,OpenAI還委託攝影師拍攝風景與靜物照,打造更具創新性與親和力的視覺。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的品牌重塑以「有機與人性化」為核心目標(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除了大量使用自然主義的色調,OpenAI還委託攝影師拍攝風景與靜物照(圖片來源:OpenAI)

團隊表示,人類的影像管理能力在創作過程中仍然至關重要:「我們試圖不對人工智慧的創作制定太多規則,將人工智慧視作工具和合作夥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OpenAI品牌重塑亮點有哪些?

#01 Logo線條比例更簡扼

被稱為「花朵」(Blossom)的Logo,由三個相互交織的三角形組成,外觀如同一朵綻放的花。過去,Logo的設計並不完全對稱、線條粗細也不一;經過升級改版後,團隊以圓弧線傳遞人本思維的溫暖與流動性,直角細節則象徵技術所需的結構與精密度,Logo線條變得更精緻、比例也更精準。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 Logo的前後對比(圖片來源:OpenAI)

新版Logo不僅代表著品牌的成長與演進,也強調了4大核心價值「簡化、留白、不完美和生動」(simplification, space, imperfection and liveliness)。

#02 品牌字體OpenAI Sans

OpenAI Sans由OpenAI團隊與ABC Dinamo合作開發,從一個簡單的黑色圓圈出發,將幾何圓形引入字母與標點符號中,讓設計更圓潤,也更平易近人。為了在精準的幾何排列中展現人性化特質,OpenAI Sans故意保留許多「不完美」的細節。以字母「O」為例,雖然外圈是完美的正圓形線條,但內部比例卻不是。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 Sans將幾何圓形引入字母與標點符號中,讓設計更圓潤,也更平易近人(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 Sans(圖片來源:OpenAI)

至於品牌文字商標「OpenAI」,則是由六個相互連接的圓圈組成架構,其象徵著「生命的種子」,未來也將會更廣泛的應用於各處。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文字商標「OpenAI」由六個相互連接的圓圈組成架構,象徵著「生命的種子」(圖片來源:OpenAI)

#03 與使用者互動的動態元件「Emotive Point」

本次品牌重塑中,OpenAI攜手Studio Dumbar打造了全新的動態視覺元素「Emotive Point」,它是一個充滿動能、如水晶球一般的藍色抽象圖形,並根據輸入的程式碼變換不同面貌。團隊表示,「Emotive Point」的設計靈感來自水彩繪畫,卻又故意呈現好似沒有性格、沒有情感的外觀,作為人工智慧與使用者互動的介面物件。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動態視覺元素「Emotive Point」(圖片來源:OpenAI)

「Emotive Point」將以不同形式應用於OpenAI的產品中,包含ChatGPT「聲音」的視覺表現,並隨著使用者輸入的回應,呈現不一樣的律動。

#04 全新藍灰配色與網格系統

最後,OpenAI也推出全新配色與網格系統,作為未來品牌出版品的設計指南。配色上以灰色與藍色為主調,令人聯想到廣闊的天空與地平線,代表著深遠的視野與科技成長;而網格系統則融入新配色、新Logo、新字體OpenAI Sans等規範,提升設計排版的視覺效果。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也推出全新配色與網格系統,作為未來品牌出版品的設計指南(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也推出全新配色與網格系統,作為未來品牌出版品的設計指南(圖片來源:OpenAI)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方序中 X 董十行操刀《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素描王蟲、破損邊緣等細節呈現「古昆蟲圖鑑」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宮﨑駿經典作品《風之谷》將於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台灣限定海報特邀設計師方序中率領的究方社團隊、插畫家董十行聯手呈現,結合刀模設計、呈玻璃質感的獨特印刷,營造古昆蟲圖鑑般的視覺風格;片名標準字也藏有巧思,仔細看「谷」字便能看見王蟲的樣貌,彩蛋滿滿。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用奇想包裹環境與人類關係的省思

《風之谷》名列「影史百大動畫」,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以往吉卜力經典作品如《神隱少女》、《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在台重映時,皆由方序中操刀台灣限定海報,這次為《風之谷》設計,他也分享對劇情及角色象徵意義的細膩觀察:

「巨神兵代表對未來的追求與科技濫用,王蟲與腐海象徵自然界的力量與無窮生命,人們自私的行爲正在破壞這樣的平衡狀態,但娜烏西卡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智慧,以及在面對戰爭和環境破壞時所展現的堅定態度,讓人類有了希望與前進的力量。」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素描筆觸、破損邊緣等細節呈現「古昆蟲圖鑑」

從《風之谷》敘事中對環境與人類關係的省思、及各角色象徵意涵出發,方序中與董十行一同梳理呈現海報的觀點與可能性,更深入研究《風之谷》漫畫原作的細節,最後決定以「古代昆蟲圖鑑」的表現風格呈現海報。作為主體的王蟲,透過素描線條描繪出古代書籍的視覺風格,其比例、姿態、質地都經長時間琢磨,兩人更特別向設計師張志祺借來巨型王蟲模型,以賦予王蟲最接近原作的狀態。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此外,王蟲的眼睛做了局部亮面處理,表現出象徵和平的藍色玻璃質感;一旁則是娜烏西卡帶著狐松鼠迪多,像風一樣自由翱翔天際;海報的破損邊緣特別採刀模設計,象徵時間的無情流逝,每一細節無不呼應《風之谷》劇情所乘載的訊息。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王蟲形象融入標準字

片名標準字設計也藏有小彩蛋,方序中以日版字體為原型,加入更多圓角表現古代機械的結構感,更將王蟲的正面藏入「谷」字上方,增添趣味性。這款台灣限定海報無論視覺或概念,都展現了對《風之谷》的致敬與獨特詮釋。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如何獲得《風之谷》台灣限定版海報?

全球僅限量6萬張,只送不賣,每張海報皆印有專屬流水編號,以防盜版。凡於《風之谷》上映首周(36日~313日)至全台戲院購買2張電影票,就有機會獲得「限量版王蟲圖鑑」海報1張,數量有限,錯過不再。若有興趣收藏,不妨持續鎖定官方消息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來源|甲上娛樂、方序中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