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設計主理人葉忠宜自2013年起,引進並翻譯日本字型大師小林章的《字型之不思議》開始,他為原本平靜的字型設計書市,激起了動人的漣漪,隨後精選日本 Graphic 社編輯部的出版內容,結合自製內容的《Typography 字誌》系列、與臉譜出版社持續企劃「Zeitgeist」書系等,皆喚起大眾對字體探索的重視。
從字體風格看出歷史演進
字體正代表著時代精神,因為文字的筆畫和骨骼,會因應時代文化或地域特性而有所轉變;換言之,從「字體的風格」也能看出「歷史的演進」。近年台灣設計界對於字型設計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像自發性討論社團林立、字體募資專案的屢屢成功、學生紛紛以字體作為畢業製作等,都可以感受得到字型逐漸受到重視。
一張象限圖,標定與字型的緣份
葉忠宜會投入字型推廣,其實是意外。他大學修習管理學院日文系,後來僅是赴日進修日文,輾轉至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時,為了學習藝術攝影開始研究色彩學,並在一本書中,發現日本討論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簡稱 CI ),不僅講究顏色,亦重視字體。書裡畫了一張象限圖,從「古典−現代」、「嚴肅−輕鬆」等四個角度剖析各種字體的風格和印象。過去攻讀設計時,總只能在茫茫字體大海自行摸索的葉忠宜形容當時宛如「被觸發了什麼」般,這是第一次知道它們的「相對關係」。從此一頭栽進其中,努力學習相關知識。學成歸國後又感於台灣在這方面的討論和研究如同沙漠,才希望把國外的資源引進來。
▲ 穿上為體排印新浪潮學派之父 Wolfgang Weingart 書籍和展覽特別設計的衣服。
先鋒者的三高:熱血、行動和專業
在台灣要推廣從未受重視的字型設計,需要的不外乎是滿滿的熱情、超強的行動力,而葉忠宜還有第三個優勢:他自己也是設計師。
例如引入《字型之不思議》時,他是直接寫信給小林章本人。小林章不僅被他的直率和勇氣打動,同時也以日本人的身份前往德國工作,感受到跨文化的難處和引入歐文字體觀念的重要性,繼而全力支持葉忠宜的想法,兩人碰面後很快便談妥授權事宜。
▲ 由葉忠宜擔任企劃和翻譯的「小林章」系列,由王志弘設計,小林章本人也曾來台演講。
掀起字型旋風
當時小林章已經先有另外兩本專業性更高的歐文字體著作《歐文字體1、2》,但葉忠宜認為要打開台灣市場,得從更大眾的角度著手。《字型之不思議》原本就是集結部落格的隨筆而成,由精品品牌LV、經典電影《窈窕淑女》等一般讀者也會感興趣的案例談字型設計,簡單又吸睛,相當適合「打頭陣」。因為葉忠宜當時決心專心於小林章全著作的企劃與翻譯,於是邀請王志弘擔綱中文版的設計,王又幫忙牽線臉譜出版社,最後成功讓書籍問世,也有理由把小林章本人邀請來台灣演講,順利掀起一大波「字型旋風」。
《Typography 字誌》華文世界第一本字型MOOK
製作《Typography字誌》時,同樣仰賴高行動力和毅力。小林章的書籍主要針對歐文,但台灣以中文為主,讀者們需要更多元的養份來想像何謂字體設計。葉忠宜於是希望透過更「雜學」、也更「即時」的MOOK(Magazine+Book,發源於日本,結合書的扎實度與雜誌豐富性的刊物類型)形式推廣,二話不說飛去日本 Graphic 社編輯部。對方沒料到竟有人單槍匹馬來談授權出版,而且不是以出版社、而是設計師個人的身份。為了取得授權,葉忠宜又飛回台灣正式成立「卵形工作室」(oval-graphic),再以該單位的名義,終於拿到簽約,也打動了臉譜,一起合作出版。
▲ 目前剛出版完第六期的《Typography 字誌》將會暫停出版,完成階段性任務。
不馬乎的內容製作
內容製作上當然也絕不馬虎。考量到能同時駕馭「翻譯」和「字型」兩個領域的譯者不多,字型又再細分領域,所以像 Web Font(網頁字型)的章節,就特別商請全台最大字型論壇「字嗨」的版主 But(柯志杰)擔任翻譯,因為他懂日文,有工程師背景,能精準了解此領域的用語,還可以監修哪些日文內容已經不合時宜。翻譯日本字游工房創辦人暨設計大師鳥海修的文章時,則由曾當過他學生、字型設計師的曾國榕來執行,原汁原味重現老師的口吻。
字體選擇有學問
至於中文內容,光是字體選擇便大有學問。《Typography 字誌》選用的是「文鼎晶熙黑體」,此字體具備「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簡稱UD)的概念,亦即「同時顧及大眾及弱勢者的需求為出發點」。關鍵在於,以中文字而言,其由各筆劃所包圍出的字腔較大,或用書法的九宮格來想像,各筆劃都遠離最中間那格「中宮」,呈現出「中宮放鬆」(而非中宮緊湊)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字級相同,視覺上也會看起來更大,因此就算放成小字可讀性也高。然而應用在生活上,也適合做為交通指示用字,或利於視力不便者辨識。
▲ 葉忠宜編排《Typography 字誌》內文的工作畫面。(卵形提供)
▲ 《Typography 字誌》選用的「文鼎晶熙黑體」具有中宮放鬆的特性,就算放成小字可讀性也高。
知名設計師們一同參與支持
為了把這些珍貴的內容傳遞出去吸引讀者買單,葉忠宜替雜誌規劃的贈品找來了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來幫忙,像是力邀聶永真、王志弘、瑞士設計師 Michael Renner、韓國設計教父安尚秀,以及日本手繪字書籍裝幀大師平野甲賀,來替刊物設計附贈海報,像第三期《嚴選字型 401》,還附贈日本百年字體公司森澤(MORISAWA)和祖父江慎授權的字級表,美觀又實用,進一步說服更多讀者掏出荷包。
|
▲ 豐富且實用的贈品,更是大家收藏《Typography 字誌》的理由。
更經典、更扎實的知識累積
有了小林章的深入淺出,又有宛如懶人包般的MOOK創造話題,下一步,就是朝更專業的知識邁進。葉忠宜再度和臉譜攜手,企劃名為「Zeitgeist」的書系。「Zeitgeist」在德語有「時代精神」的意思,葉認為字體正代表著時代精神,因為文字的筆畫和骨骼,會因應時代文化或地域特性而有所轉變;換言之,從「字體的風格」也能看出「歷史的演進」。
▲ 由葉忠宜擔任主編和設計的「Zeitgeist」書系。
秉持這份信念,此書系朝兩大方向進行選書:一是在全球設計界都產生巨大影響、台灣卻從未引進的大師經典,例如以 20 世紀 最偉大的瑞士字體排印曁平面設計教育家 Emil Ruder 的《本質》 和字體排印新浪潮學派之父 Wolfgang Weingart 的《我的字體排印之路:沃夫岡‧魏因加特》,是從文化、科學、政治、社會等宏觀視角與隨社會變遷的成長脈絡來談論排印形成的原理;二是知識型、工具型的技術養成類書,例如《圖解歐文字體排印學》、 《文字排印設計系統》、《歐文排印細部法則》等 ,用諸多實例分析各種字體、字級、字距、 排版的變化效果,讓讀者能進一步學習並實作 。
▲《本質》排版畫面。(卵形提供)
作為書系的主編兼設計,葉忠宜展現出對細節的堅持。像他很在乎翻譯,若發現編譯出來的文字不順,會先和同樣熟悉日文的責任編輯、同時也是臉譜副總編輯的謝至平討論,還有疑惑就跑去找日文版做二次確認。「因為日本人翻譯很強,很多翻譯書也都有日文版,所以如果發現哪邊怪怪的,我會找日文版,再對照原文。」葉忠宜笑道:「應該很少設計師煩人又刁鑽吧!」
而籌備過程中,也有令他大感驚喜的時刻:由於書籍原文版本通常都是由大師操刀設計,因此收到原文版的 InDesign 編排檔案時,他就能親眼一窺「大師的設定」。例如像《本質》,無論原文或日文版,都由知名瑞士設計師 Helmut Schmid 設計排版。每一個字體的大小、每一個符號往上幾單位,都能全部攤開。像 Schmid 因為思考如何讓日文完美匹配原文的視覺閱讀性,會將特別選定的日文字型再進行微幅的伸縮調整,如此葉忠宜就會知道 Schmid 要的點是什麼。
即便「內容」一致,譯本卻幾乎是得重新來過的大工程。葉忠宜往往得至少思考兩天才能正式著手,後續反覆修改、校正更不在話下。他也很感謝從小林章的書就開始合作至今的最大功臣 — — 編輯謝至平。「至平的校稿與作業超細心 ,是超典型處女座的完美主義者。 」謝至平則笑道:「『堅持』是忠宜的正字標記,很不容易妥協。但他現在已經比起四、五年前認識時要和緩很多。」編輯和設計一樣,都是一門手工藝,得無數次和細節較勁,但也因此才能產出優秀的成品。
▲ 臉譜副總編輯:謝至平(左);葉忠宜(右)
謝至平表示,由於「Zeitgeist」並非封閉型的書系,會一直執行下去,並依照授權談定的順序出版。以目前一年二至三本的出書速度,手邊的書單存量至少已備齊5年以上的出版量,有興趣的讀者絕對可以拭目以待。
「字體」就是我的收藏品
推廣字型的心願逐漸落實了,但葉忠宜並未忘記除了推廣以外,自己身為設計師該做的功課。翻開電腦裡的字體簿,裡頭有學生時期一直到現在,花費重金「收藏」的各種字體,還依照年代、大師、國家等不同項目進行分類。最近則是愛上蒐集2015年以後,國外冷門小型公司出的字體,「因為他們可以很外放,做出大家少見大膽且破格,但又好用的作品。」
▲ 葉忠宜的字體庫宛如編年排列的百科全書一般。(卵形提供)
換言之,對於設計相當堅持的葉忠宜,在字體尋找的路途上依然不停歇。像是中文的使用,他特別講究內文字體需要的工藝性,因此還尚未發現心目中完美的中文內文字型,因此他通常會先選擇高規(漢字量較多)的日文字體,闕漏字再自己補上,甚至標點符號、數字都會混用超過一個字型,以及不同的版面設定,來構成最想呈現的版面。他特別舉例,像是字游工房出品的「游黑體」就是他常用的字體之一。「雖然有 Apple 內建,但僅有字重版本『 Regular 』和『 Bold 』,若要用這字體排中文,則是位於這中間的 Demibold 版本最好用 , 但必須另外購買 。 超賊的!最好用的東西都得另外購買。 」
更多相關資訊 《字物 Type Matters》
本文由 字物 授權轉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取用文字、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