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La Vie雜誌2020/8月號《島嶼的想像》
島嶼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大家覺得只要登上島嶼,即便仍在國界內,卻彷彿出境般自由開闊? 為什麼當我們想遠離喧囂時,島嶼會成為最直覺的選項? 我們邀請了《地圖之外》、《圖外之地》作者Alastair Bonnett, 從心理地理學(psychogeography)的視角,拆解島嶼的神秘吸引力。
島嶼旅遊在近年、尤其是今年大行其道,人們不僅走訪澎湖、金門、馬祖等大型離島,還前往周邊的七美嶼、望安島等展開跳島歷險;每每吸引大批遊客的日本瀨戶內海,海上小島如小豆島與直島更是絡繹不絕。究竟久住陸地之上的人們,對島嶼之境有著什麼想像與迷戀?對此,Alastair Bonnett從心理地理學的角度解釋,「島嶼碰觸到人類最原始的渴望:擁有個人自主權,展現特立獨行,而那是其他地方所無法達到的。」也就是說,島嶼不只是島嶼,它象徵著全球化的未竟之地,是人類冒險精神在地圖上的顯影,擾動著血液中最不安於室的基因。
就因為「再魅」(re-enchantment)─當事物失去詩意或神話般的魅力後,試圖喚回這些悸動的行為,是人類的需求。正如他所說,「我們對來自遙遠異地之奇聞異事的喜愛從古至今未消,但如今,我們對地理再魅的需要,屬於另一種需要。」他也在書中進一步引用紐約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哲學教授Edward Casey的說法,認為世界的樣貌越來越相似,這種千篇一律逐漸侵蝕了人們的自我感,讓我們進而渴求地方的多樣性。
在《地圖之外》、《圖外之地》兩書中,Alastair Bonnett帶領讀者走訪眾多神秘之島。這些島嶼有些曾經存在卻不復見,像是傳說中位於澳洲昆士蘭東邊的桑迪島,它曾經註記於澳洲海軍手冊、英國海軍部地圖中,近年卻被發現僅是水手尋找陸地時的誤看;有些則是無法確定位置的浮島,像是火山爆發後產生的浮石筏(Pumice Raft),上面逐漸附著水生動植物,形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
此外,有些島嶼甚至從未現身於地圖上,像是北森蒂內爾島,上頭居住著不願被外界打擾的原住民族;也有著突然出現卻又消失的島,像是在熱帶氣旋登陸後,陡然出現於孟加拉海灣的新摩爾島。在印度與孟加拉為新摩爾島主權歸屬爭論不休時,新摩爾島開始消失,2010年後甚至完全沉沒入海。最後,也有著難以掌控的島嶼, 像是位在英、法之間的曼基耶群島,有時遼闊無邊,漲潮時卻僅餘9座彈丸之地,神龍見首不見尾。認識這些虛實莫辨、時有時無的島嶼,只是人們滿足好奇之心的第一步,Alastair Bonnett也和我們進一步分享他對於島嶼的想法與觀察,以及島嶼如何從一個地理名詞,轉化成為人類對自由、逃離、創造力的需求載體。
Q:為什麼你對島嶼如此著迷?島嶼有哪些陸地所沒有的魅力?
A:島嶼,尤其是小島,讓人感覺像是一塊小尺度,卻可以被完美打造的地方,一片塵世中的地獄或天堂。我覺得島嶼最令人興奮之處,在於人們駛著小船緩慢接近,夢想著自己得以見到新世界的那一瞬。當人們真正上岸時,反而想要轉身離去,繼續尋找其他更小的島嶼。
Q:你曾在《圖外之地》中討論島嶼的定義,像是維京人認為島嶼是以船隻往返陸地的地方,菲律賓人則認為在水面上、可以讓動植物存活之處即可稱為島嶼。請問你會如何定義島嶼?
A:在這世界上有上百萬個島嶼,但對我來說,島嶼要大到我可以想像自己在上面生活。有些古代人工島可能只有20平方公尺而已,實在小得驚人。
Q:你是如何找到書中這些鮮為人知、甚至人跡罕至的島嶼?
A:因為我很喜歡特別的島嶼,最近特別著迷於人工島,以及曾經造訪過,卻逐漸消失中的島嶼。這些島嶼有些的確很難發現,但是也有很多島嶼的關注度很高,像是中國最近在建的人工島。但是對我來說,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更為低調、比較少人為開發痕跡的島嶼。我曾經造訪一座距離英格蘭南部海岸約20公里的群島,這座群島在漲潮時幾乎全被淹沒了,但是當浪潮退去,新的湖泊與海灘便浮現眼前。對我來說,這一切無比魔幻,而其實沿海居民早就知道這類的神秘島嶼。因為我寫過幾本關於隱藏版地區的書,讀者常常告訴我新的秘密地,這對我尋找新的地點來說極有幫助。我想,其實多數人都知道一些隱藏版地點,只是他們決定要把這當作屬於自己的秘密。
Q:你在書中介紹了很多神祕小島,請和我們分享自己最著迷的一座!
A:最近我出版了新書《島嶼歲月》(The Age of Islands),當中我造訪了一座巴拿馬附近、庫納(Kuna)族人居住的熱帶小島。庫納族人在島上建了蓋著棕櫚葉的小屋,歡迎旅客造訪。然而,隨著海平面上升,不消幾年庫納族人便需要遷移到陸上居住。我想或許正是這座島嶼的脆弱吸引了我,它是如此憂鬱、安靜而美麗。
Q:在《地圖之外》中,你提到人們對於地理再魅的需要。我很好奇你為什麼用「需要」來形容,而不是「喜愛」或「偏好」?我們為什麼需要再魅?
A:對我來說,地理再魅可能比宗教更深沉,畢竟這關乎人們與土地的連結。在宗教開始之前,人們便開始想像山川森林的靈魂與神秘力量。然而到了現代,人們卻只是快速走過這些地景,甚至將其視為擋路的阻礙。因此,我想要跟地景建立更深的關係,我想這個概念有點像現代的風水,但這個風水的概念,比起儀式性,更強調的是對於土地的探索。
Q:你在書中提到的島嶼,對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島嶼,是否也能擁有再魅的吸引力?
A:我認為其實探索和冒險,都可以在我們熟悉的地方展開。事實上,在整個世界彷彿都已經在地圖上清楚標示的時代,探險者的任務不再是飛到多遠,而在於能否重新想像自己身處的地方。這可能是探索地方隱藏的歷史、從未踏足的巷弄,或是走過已經遺忘的路線。旅行的重點也不再只是目的地,而是一種態度。而在新冠肺炎肆虐時期,人們更需要重新標定屬於自己的地圖,希望這可以讓人們發現,再魅不只在於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
Alastair Bonnett
英國新堡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他曾為心理地理學雜誌《踰矩:城市探索日誌》(Transgression: A Journal of Urban Exploration)主編。他的寫作主題包含被遺忘或忽視的地域,以及鄉愁與記憶等。其著作《地圖之外》、《圖外之地》、《何為地理學》、《鄉愁的地理學》等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於各國發行。
文 Ling Hsu 攝影、圖片提供 各單位
完整內容以及欲知更多島嶼敘事,請見La Vie2020年8月號《島嶼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