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台北場!羊毛氈電影院、微光編織酒吧16組作品亮點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

自2018年開展,由Home Hotel與孩在聯手策畫的「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邁入第三屆,儘管今年一度因為疫情來攪局暫停計畫,好在最終仍舊成形,隨著過往主要展覽空間Home Hotel做為防疫旅館使用,今年展場則改到同樣位於大安區的富邦藝旅台北大安Folio Hotel Daan Taipei,藉由一整層客房藝術廊道,串起16組藝術家團隊,以「13個房間 ❛ 看不見的城市」為主題,各自形塑出想像中的城市面貌,搭建出截然不同的奇幻世界!

富邦藝旅 Folio Hotel

今年「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創作者們搜集著對世界城市不同視角的觀察,可能是一家嚮往開的店,或是內心期待城市的某個樣貌,融合了可能與不可能的元素,顛覆對城市的想像,以各自擅長的創作媒材組合打破虛實界線,重新建構了一個「看不見的城市」,人們進入這座城市不用護照、不需搭飛機,可以從白天逛到夜晚,穿梭在一間又一間由創作者打造、顛覆虛實的魔幻場域,在角落路邊隨時會出現街頭藝人即興拉奏,喜歡就打個賞,跟著旋律一起搖擺。

▶台北大安區5家風格店化身「13個房間」

13個房間 ❛ 看不見的城市 台北客房作亮點

順著一樓大廳旁的通道往上,由插畫家紅林繪製的可愛圖像穿插在整個展場走廊,幽默小街景,將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眼前,帶你前往城市裡的各個區域。沒有既定路線,16個暗藏玄機的客房一一等待你發掘,先轉入左側,五間風格客房等待著你。

Phytooo 「水族館」

將房間想成是泡泡聚集的水族館,除了海洋生物外,也記載泡泡的根源。實驗飾品創作團隊Phytooo利用布料、回收紗線與特殊材質,構築他們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切割成魚兒形狀的玻璃裝置於天花板,人們走入其中,就像是在海底往上仰望水面上的世界。團隊也以柔軟觸角裝置建構海中地形,利用繽紛色彩堆積層層疊疊以生命與時間累積的小小堡壘。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水族館

島東譯電所「樣板公園」

當叢林搬進客房內?來自花蓮的島東譯電所模擬人們開車前往近郊,遠遠看到山坡上「CHILL」的大標誌,構築出假想的樣板公園。在這裡,樣板公園是蹓躂好去處,公園裡有著各式各樣的活動,有早晨的瑜伽課、下午即興的音樂表演,還有深夜播放的DJ電音趴。可以在這裡品味獨特野餐,在草地上滑手機,吸收雪松香味,然後跟著綠意植栽拍攝風景照,只不過眼前究竟是真還是純粹是樣板,只待你自己發掘。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樣板公園_1

María Ramírez & Harper Ouk 「El Hotel del Hotel 飯店」

飯店裡還有另一間飯店?不過這裡是城市裡僅有的一間飯店,24H歡迎隨時入住。

 

Check in後,印上眼簾的是擅長在形狀的重複性裡探索創作的西班牙藝術家María與以顏色與物件去記憶日常片刻的插畫家Harper,他們各自跨越一萬公里的距離來到這裡,記錄下在這個城市裡的旅行速寫。入住飯店的人們,也可躺在白淨椅子上,透過他們速寫視角,重新感受旅行與生活、日常與創作中的切換,回顧這趟城市旅行的縮影。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El hotel del hotel 飯店2

今晚我是手「不完整的書店」

轉角的那家書店,每一本書都被選擇過,從天文、科學、藝術到文學,帶著哲學辯證思考的形式,重新思考文字與解讀之間的矛盾。文字、影像創作者今晚我是手,將飯店房間想像成挑高透光的書店,書本懸浮在空中,有的躺臥在床邊,覆上老闆以繡或寫的文字註解。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不完整的書店2

來到書店,你可以停留一個下午,再一次使用屬於他們的解讀方式,閱讀那些永遠不完整的書本及文字。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不完整的書店

余沛紜「閣樓的博物館」

不起眼舊公寓,樓梯滿佈塵埃,慢慢爬上頂樓,隱身著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閣樓的博物館」。私人博物館,收藏著生活中流動著、留下漣漪的片段,擦肩而過的行人、劃過天際的鳥、不停流轉的城市即景。在雕塑藝術家余沛紜手裡,它們化身成殘缺、不完美的形體,像是來不及畫完的速寫,訴說著待續的故事。它們靜靜留在這裡,由時間收藏,偶遇無意間踏入這裡的人們,也許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漣漪。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閣樓的博物館3


tiger milk「Fluffy Cinema」

熱鬧的市中心,有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毛茸茸電影院,不只播放的電影軟Q,電影院更是以3D立體羊毛氈打造!電影院正放映著最新動畫作品《Love&Lost》,用上千張照片製作成定格動畫,逐格拍攝一個小女孩和貓的故事。甫上映即獲得廣大迴響,故事源自於導演的自身經歷,失去第一隻貓之後,對愛與死亡的體會與感受。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Fluffy Cinema

臍加厝手路金工「小手路工具店』

彎進巷子走到盡頭,專門出產迷你工具的專門店在此登場,臍加厝手路金工幫各行各業的人製作屬於他們的工具,像是牙醫請他做牙鏡與麻醉針、廚師請他打了幾把不同尺寸與用途的刀、即將遠行到另一個國度進行考古研究的考古學家,想在臨行前帶走一把用得稱手的考古鏟。有人說,想了解這個城市,去一趟小手路工具店,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小手路工具店

鐵鏽物件 「鐵鏽五金行」

河岸邊,有一間佈滿鐵鏽五金零件的百年老店,老闆長年搜集著有故事的老舊物件,珍藏那些經過時間流淌的記憶。藝術家陳穎亭蒐羅工廠報廢老件再利用,不斷實驗以各種纖維媒材承接鏽色,經由時間的醞釀,讓斑駁感在纖維上呈色,染下物件的沁痕,再組構出新的五金零件。像是完美脫殼而出,每件鐵鏽後的紙材擁有了特色形體,像是保留了最璀璨的一刻。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鐵鏽五金行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鐵鏽五金行_1

Fafa papercutting「紙溫室」

這是一座用薄紙打造的億年幻想溫室,記載著從遠古至現代,從酷熱到極寒,從真實到荒謬,從科普到文學的異想植物大全。植物們薄如蟬翼,光影如魅,從屋頂到地板恣意蔓延;航海時代的植物圖鑑裡,繁花草莖種子細胞,有如動物般棲息在一起,彷彿隨時會打呵欠或神秘地微小顫動;世界最古老的植物,藻類在三十五億年前出現,顯微鏡之下,它們簡直是科幻電影中的濕潤異型生物。

 

穿梭在以紙恆溫的植物叢林中,光影隨著枝葉搖擺,請留意影子映襯下的美麗步伐。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紙溫室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紙溫室_1

C.pic_  「黑默馬戲團」

香港拼貼藝術家C.pic_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黑默馬戲團」,在看不見的城市廣場盛大表演著!他網羅標奇立異的團員與猛獸,帳幕下正開始他們的驚世表演,包括老虎跳火圈,高空跳水池,寶箱逃脫,矇眼射飛刀,然而令人嘖嘖稱奇的表演,上方確有天羅地網覆蓋著,彷彿這一切看似美好的大秀,卻都藏著醜陋的真相。首次開放的馬戲團後台,更可以窺見團員們的幕後日常,彷彿在布幕後方上演另一齣尚未公開的暗黑劇碼。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黑默馬戲團_1

Miki Wei「Playground  遊樂場」

迷你遊樂場由各式五金零件、日常用具打造而成,在太陽熾熱的照射下,各種植物在遊樂場裡玩耍。可能會巧遇鬱金香在盪鞦韆,翹翹板上的紅玫瑰,或是在摩天輪上旋轉的滿天星。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Playground 遊樂場

各種生活中的小物件,因為「玩」的角度賦予新觀點,脫去原先的功能性,以其造型爲創造的起點,並結合花藝表現中的四個要素—Naturalness 自然、Movement 動態、Balance 平衡、Simplicity 簡化,重新詮釋下的一座植物與人造、自然與非自然並存的想像樂園。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Playground 遊樂場

z i a i 自愛「步登公寓」

遁入老時光吧!漫步在璃光社區,那裡保留著尚未被都更的「步登公寓」,記憶著這座城市60、70年代最普遍的都市建築,也收納著那段時光的常民生活。你可以觀察步登公寓構築的城市地景,有的陽台佈滿植物、有的晾掛著衣服,還有各式帶鏽的鐵窗花。這些以樓梯串連的公寓住宅生活,都融合在街景中、鑲嵌在每日作息與步行韻律裡,成為我們記憶的日常所在。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步登公寓_1

Johnnp 「十字路口」

人們總是在這裡交會,卻也擦身而過,形成不斷交叉又平行的人際網絡。來到這個路口,也許這次可以稍作停留.尋找似曾相識的面孔。插畫家Johnnp以人門在十字路口交會那短暫片刻為想像,利用攝影全景模式,模擬你來我往那短暫的腦中記憶。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十字路口

Yuyao  「未來菜市場」

摩天大樓裡的菜市場,溫度直下零度,這裡販售的生鮮從未來直送,經過高科技處理,永不會過期。人們買菜的口味直接依照當天心情選購,「快樂」「興奮」「遺忘」,可切片,也可秤斤論兩販售。

 

它們取自大地原料—植物花草動物,總是可以看到來自土地的原型。經過大自然的細心培育,反璞對真實感受的關照,每一口都可以讓心靈的飲食均衡。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未來菜市場.

taitai live wild & 山陽山陰「山小屋」

想體驗走進高山的感受?鑽進四座山小屋,先將行囊擱置,你可以近距離享受涓流取水的山林野生,或者入住山中小屋檢查配備,還是記憶那些走進山中的美好,甚至烙印在腦海中的浩瀚星空。心情低落嗎?躲進能暫時拋開煩憂的山小屋。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3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2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5

桌上行•纖維實驗所「微光編織酒吧」

走入城市盡頭,這間酒吧微光與微醺交錯,入夜之後,城市裡的人們總愛來這裡聚集,結束一天的疲憊。剛下班的女孩啜飲著雞尾酒,三五成群的好友們也不時來偷一杯閒,還有醉臥在床邊的酩酊醉漢。調酒師總在夜晚記下每個人微醺的姿態,白天編織成各式酒瓶。日復一日,纖維編織成曲,酒是水質的詩,變成酒吧裡最迷人的招牌。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微光編織酒吧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客房展區台北場8月13日到16日以及20日到23日在富邦藝旅展出;台中場9月18日到20日在SOF Hotel植光花園酒店展出,旅客須購票入場;店家裝置展區即日起至8月31日在boven cafe、Draft Land、Congrats Cafe、巧偶花藝設計、詹記麻辣火鍋敦南店展出,供民眾免費參觀。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 ❛ 看不見的城市 台北場

日期:2020/8/13 – 8/16、8/20-8/23   13:00-21:00

地點:富邦藝旅 Folio Hotel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0巷23號 )

入場規範:購票入場 (點此)

Text、Photo:Ian Liu

via Home Hote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舞蹈家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德國舞蹈劇場巨擘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被林懷民先生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春之祭」即將展現於臺灣的舞臺!

基於培育年輕世代的共同信念,在香奈兒品牌的支持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歷經兩年的積極爭取,終於獲得碧娜‧鮑許基金會 (Pina Bausch Foundation) 首度於亞洲正式授權,除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外,北藝大舞蹈學院成為全球唯一以學院為代表與簽約演出《春之祭》,彰顯了臺灣舞蹈高等教育的專業成就,更印證了北藝大舞蹈學院的成就與高度。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經典重現台灣

《春之祭》將於2024年秋季的「關渡藝術節」經典重現,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以及臺中歌劇院。需留意的是,《春之祭》經典重建全臺巡演臺北場次於開演前一個半月皆已全數完售,觀眾仍可前往臺中與高雄場次觀賞這部傳世巨作。

此次作品的重製,將由余采芩與另外4名碧娜‧鮑許生前親授的舞者們親臨北藝大授課與排練。余采芩是北藝大舞蹈學院優秀校友,現為烏帕塔舞蹈劇場(Wuppertal Tanztheater)資深核心舞者,更擔任此次《春之祭》演出的藝術總監。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

此次重製《春之祭》標誌著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不僅是向前輩藝術家們的致敬,更是不同時代與舞者之間的深度對話。碧娜‧鮑許基金會董事會主席Salomon Bausch很自豪地說:「在與巴黎歌劇院或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等歐洲主要芭蕾舞團合作後,我們現在正在與臺北藝術大學的舞蹈學生一起準備《春之祭》。將碧娜的作品帶向未來,還有什麼比與年輕一代優秀舞者合作更好的方式呢?」為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特別召開記者會,並舉辦一場由《春之祭》藝術總監暨排練指導余采芩親授三十分鐘的示範課程,邀請全臺舞蹈系系主任及各校優秀學生代表,連結全臺舞蹈界一起共襄盛舉!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與會的全臺灣高教院校舞蹈系所主管發表了對北藝大《春之祭》經典再現計畫的感想與祝福,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黃文人主任:「感謝北藝大分享資源,推動《春之祭》重建計畫,讓舞者親身體驗經典之美,觀眾也能重溫經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張思菁主任:「《春之祭》的重現是亞洲首例,也是臺灣舞蹈界培育的最高展現,讓臺灣舞者被世界看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詹佳惠教授:「感謝北藝大的氣度與機會,讓全臺舞蹈界能攜手用舞蹈登上國際舞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黃琤圈主任:「期待2024年尾聲臺灣舞蹈界帶來這部經典大作,共享這場藝術盛宴。」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蘇安莉主任:「感謝北藝大籌備兩年的計畫,讓觀眾和舞蹈愛好者有機會見證經典重現,期待盛會到來。」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吳怡瑢副教授:「《春之祭》跨越一世紀與半世紀,期待2024年演出繼往開來,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北藝大舞蹈系吳易珊主任:「在AI時代,用肉身回應生命是幸福而珍貴的,感謝所有選擇舞蹈的藝術家與學生,一起為臺灣舞蹈界努力。」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

臺灣舞蹈界在北藝大的推動下,共同參與《春之祭》的重建計畫,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與共享精神。各校主任一致感謝北藝大提供資源,讓臺灣舞者得以深入經典,親身體驗動作的情感與意義,並期待這次亞洲首演不僅是年輕舞者的圓夢之旅,更是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的高峰。這部跨越世紀的經典在2024年尾聲重現,不僅延續舞蹈傳承,更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共同譜寫了臺灣舞蹈界的歷史新頁。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演出資訊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已完售)
2024.12.20(五)19:30
2024.12.21 (六)19:30
2024.12.22(日) 15:0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2024.12.27(五)19:30
2024.12.28(六)15:00
2024.12.29(日)15:00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2025.01.03(五)19:30
2025.01.04(六)15:00
2025.01.05(日)15:00

購票連結請點此
票價:500、750、950、1200、1400、2000(贊助票)

資料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將於2025年1月啟用的Ginza Sony Park(銀座ソニーパーク),特別開放施工期間的建築空間,並邀請與Ginza Sony Park有深厚連結的3位藝術家——SHUN SUDO、山口幸士、玉山拓郎,攜手打造「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展期至2024年12月1日。

以「向城市開放的設施」為理念的Ginza Sony Park計畫,旨在重新建造陪伴銀座街區超過50年的Sony大樓。而這項計畫的第一階段,在舊大樓拆除期間(2018年8月~2021年9月),將施工場地化為公園,最終即便在疫情期間,仍吸引了854萬人次參觀;隨後進入的第二階段,重新展開拆除與新建工程,並在今(2024)年8月完成最終形態的「Ginza Sony Park」、預計於2025年1月正式開幕。

➔ 銀座Sony Park將於2025年啟用!以低矮建築創造高樓群中的開闊感、開放性空間吸引居民造訪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攜手藝術家傳遞銀座街區魅力

而在竣工的這段期間,Ginza Sony Park也曾舉辦過「ART IN THE PARK」在內的多項藝術活動,讓來往的行人們能感受到銀座街區的魅力。藝術家SHUN SUDO以童年時造訪Sony大樓的記憶為靈感,在Ginza Sony Park地下空間的牆面上,創作了融入繽紛的花卉與音樂元素的大型壁畫作品。此外,他也參與了施工中的「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Wall Art)」企劃,以及在Sony Park Mini空間的展覽。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活動。(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企劃或活動。(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山口幸士在Ginza Sony Park舉辦的「余白の記録」展覽,將周邊風景轉化為畫作,並將這些作品分散陳列於公園的各個角落,讓人們在遊逛時感受藝術與空間的交融。他也以多彩的「非洲菊」為主題參與「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並在Sony Park Mini舉行了相關展覽。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玉山拓郎則在2022年登場的「Sony Park展 KYOTO」,於廢棄多年的京都新聞印刷工廠舊址,展出了以「光」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作品,將沉寂已久的空間轉化為如「公園」般的存在。另外,他也曾在Sony Park Mini辦過兩次展覽。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在施工中的建築空間看展

而這3位藝術家又會如何使用尚未正式開幕的Ginza Sony Park?基於此想法誕生的「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便於11月19日至12月1日限時展開。SHUN SUDO帶來其標誌性的BUTTON FLOWER系列新作;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玉山拓郎則以LED螢光燈打造出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光之裝置藝術。而這些作品將與尚未開放的Ginza Sony Park空間交織出獨特的氛圍,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體驗。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ART IN THE PARK(工事中)
時間:2024年11月19日~12月1日;平日12:00 - 20:00、六日 11:00 - 19:00
地點:Ginza Sony Park(東京都中央区銀座5丁目3番1号)
備註:免費參觀,採事前預約制
更多資訊可點此參考

資料來源|So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