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於1976年,展示史前時代至現今倫敦史的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這做身為英國在2016年時宣布遷址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的老市場,經過數年的競圖和相關流程後,翻修計畫近日終於獲得地方政府的核准,由經驗老道的倫敦建築師事務所Stanton Williams與 Asis Khan、Julian Harrap建築師團隊攜手合作,重整倫敦遺棄近30年的老市場建築,預計在2024年完成全新博物館建築!
座落巴比肯屋村(Barbican Estate)的倫敦博物館,是由1912年創辦的倫敦博物館(London Museum)與市政廳博物館(Guildhall Museum)合併而成。2015年時,博物館宣布要先遷移部分藏品到史密斯菲爾德西側市場五大建築中的綜合市場(General Market),並預計在2021年試營運。然而後來遷址計畫擴大,納入不敷使用的家禽市場(Poultry Market),而整體營運日程則延後至2024年。
被選定為遷址新地點的老市場,為二級登錄古蹟,最早可追溯至1170年代,這裡曾是羅馬公墓、是執行叛黨與異教徒死刑的地方,更是大文豪狄更斯的靈感泉源。然而年久失修,因此邀請建築師協同翻修。遷址至中世紀肉市場的決定看似驚人,但早在2003年時,博物館就曾有類似的舉措。
當時博物館在泰唔士河最大半島,道格斯島上的金絲雀碼頭附近一間19世紀的一級保護倉庫設立「港區博物館」,並在4年後推出審視英國早年販奴歷史的永久典藏展「London, Sugar & Slavery」,門口還豎立了大名鼎鼎的奴隸主Robert Milligan雕像,但該雕像日前因響應美國BLM運動而被撤除。為此,建築師 Asis Khan表示倫敦博物館簽只翻新恰巧也見證了時代正轉變,雕像拆除不僅彰顯對人權的重視,更可以喚起民眾歷史與當前社會情況的連結, 博物館正是串連文化與教育的重要媒介。
重塑老建築新風貌
倫敦博物館希望藉由遷址新館,帶動市民與旅客認識城市歷史的意願。不過全新展館並非要打掉重練,而是要與老建築破損痕跡共處,由於兩家市場雖然因為年久失修而呈現破敗風貌,但館方希望借這些承載獨特設計和倫敦商業記憶的房子為遊客製造獨一無二的體驗。因此原先表面有多處磁磚剝落凹洞的外觀,團隊刻意將其保留,讓這些缺陷美成為「歷史展品」一部分。,
未來民眾可24小時自由進出這個坐擁700萬件藏品的展館,博物館也將躋身為倫敦五大博物館之列。認識一地的歷史,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將古蹟改為博物館。站在老建築上正面直視過去發生的一切喜怒哀樂,如此,歷史將不再是勝利者視角的獨斷故事,而是更加客觀全面的生命紀錄。
文/Mei Chiu
資料來源/Museum of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