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攝影師李易暹鏡頭下的詩意建築!用和諧平靜美感訴說建築故事

李易暹

台灣攝影師李易暹的建築攝影總以乾淨的畫面,無論是如多片浪帆組成的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美術館、有巨大流線外觀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是佇立在林子裡的狹山湖畔墓園會堂、伏於山坡上的福山教堂,將建築收攝於方寸間,又或者聚焦材質紋理、線條等獨特排列,讓人領略建築中靜謐的細節之美。這位年輕的攝影師,曾與荷蘭建築事務所Mecanoo architecten合作拍攝在台灣的建築案如衛武營、台南圖書館和高雄火車站等,而累積不少國際攝影獎項的他,正在台灣的建築攝影領域大放異彩。

路易威登基金會3
巴黎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 

日本金澤海未來圖書館

日本金澤海未來圖書館

從紀實街拍到建築攝影

李易暹並非一開始便投入建築攝影。學生時期主修經濟系的他,喜歡走上街頭、進行紀實性的街拍,在街上聆聽到的故事,就是他的攝影靈感。而後隨著年紀改變,李易暹不再熱衷於參於他人的生活,於是他將目光轉到街頭上的環境與空間,剛好那時期任職於家具公司,也因緣際會開始進行空間攝影,到2019年前,他已是個獲得如Nikon世界攝影大賽第三名等數十項國際攝影獎項的創作者。

portrait by 黑鳥音像
李易暹 

但真正讓他踏上建築攝影領域,則是在2014年抽中打工簽證,前往英國居住的那段時期。在英國尋找工作機會的他,因為過去累積不少攝影作品,於是很快地成為倫敦地產商的正職室內攝影師,後來在簽證快要到期時,為了精進自己的空間攝影能力,李易暹透過替公司製做攝影工作流程,換取前往倫敦藝術大學的攝影短期課程。「當時原本是希望能在空間攝影上有更多突破,但是並沒有這樣的課程,最接近的領域就是建築攝影了。」

狹山湖畔3
狹山湖畔2

▲日本狹山湖畔墓園會堂  

陰錯陽差進入建築攝影課程的他,學習由曾為OMA、隈研吾拍攝作品的英國建築攝影公司NAARO所主講的課程內容,在短短的一週內,李易暹快速地從理論和實務中獲得高濃度的攝影養分,「那時我非常著迷於很大的結構,其中會有整齊的陣列、不同的紋理和圖案,這樣的東西在室內空間很難得到,於是我發現可以探索的東西也比空間更多。」這也讓李易暹下定決心,走往建築攝影的世界,回到台灣後,更要以專精在建築的攝影為職業。 

福山教會3
 烏來福山教會  

福山教會

鏡頭裡的和諧韻律      

目前李易暹接受委託的知名建築攝影案包含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台南市立圖書館、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設計的住宅「富富話合」、BIAS Architects設計的桃園政黨競選總部等,李易暹認為建築攝影就是要呈現建築最真實的樣子,因此在他的鏡頭裡,建築與周圍環境總以極簡乾淨的畫面呈現,即使是帶有繁複線條的室內空間如國家兩廳院,也能在他的鏡頭安排下,以安靜、穩定卻極富張力的畫面展現,對他而言,「畫面越是乾淨,心裡越覺得舒服。」

國家兩廳院
國家兩廳院2
  

不少建築師的設計理念中,時常強調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若看過李易暹的作品,不難發現人物在他的畫面中也形成有趣的存在,尤其展現建築宏偉、靜謐的畫面中,出現停駐或匆匆走過的人物身影,更為他的攝影增添了不少日常的「人味」,其中又以人物與建築呈現的尺度對比,更是他影像中時常出現的畫面,「人在建築前的渺小,或是人在建築中的侷促等等,都能夠在觀者閱讀到影像的那一秒立刻感受到建築的大小。另外,若是對比使人感到衝突,則更能夠加深觀者的印象。」「我喜歡在畫面中擺放『合理』使用著空間的人物,因為他們能相當直接地訴說著與建築之間的關係。」李易暹說道。

 

Kaohsiung center
高雄衛武營  

除了人物在空間裡的安排,李易暹鏡頭裡的水霧,也讓動態的水氣在建築中凝結成優雅、具有層次的畫面,如「供霧所」、「高雄水水」等,其中對於光線的掌握,更是讓建築中擴散而出的水霧,彷若輕盈的舞者,以靈動且有秩序的姿態在畫面流瀉著。以「供霧所」為例,李易暹在來回五六趟後,終於在一個清晨捕捉到建築師想要的感覺。在拍攝過程中,他讓戲劇性的光線側著打向作品,水霧因此變的立體,這時建築結構只是背景或是畫面中的一小部分,而光線在整個畫面中能與各種元素和諧共處,「重點是水霧的型態,越靠地面越緊密,越靠天空越散去,在光的配合下,水霧會產生漸層的特色。」

供霧所
   北美館供霧所裝置  

水水2
高雄水水地景裝置 

建築是探討人、空間和周圍環境的設計,而在建築攝影中,能完美地整合這些元素並非容易的事,李易暹認為,他的影像正是在這些元素中尋找平衡點,「簡單的說,就是希望能在畫面中呈現各元素的『和諧』,讓和諧形成的平靜來訴說建築自己的故事,或許是帶著韻律,能領著眼神在畫面中探索;也可能是休止符的安靜,彷彿讓影像安靜地在耳朵旁邊出現了嗡嗡的聲音。」

   

重新體會攝影的過程 

過去站街頭在進行街拍時,有故事的畫面需要運氣,而現在從事商業性的建築攝影時,李易暹認為運氣的成分更是少不了,「基本上就是個看天吃飯的工作,在客戶的商業需求下,我們會需要適當的光線與氣候來拍攝。」而為了捕捉建築的精髓,李易暹在前置作業時會希望與設計者交談,並透過導覽了解其設計理念,為了確保拍攝能順利進行,他還會特別觀察拍攝日期的天氣預報、陽光走向,若有時間則會先去進行場勘,否則就透過Google Earth線上勘景。

   

海未來4
 

海未來3
日本金澤海未來圖書館  

 從事建築攝影至今,李易暹每年會讓自己有一個月的時間待在國外,到處走走看看,累積屬於自己的攝影經驗值,而近期他更迷上用底片相機攝影,在每個案子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角度,拍攝一系列照片,讓光打到底片、最後顯影到相紙上,以手作的方式還原曾經看到的場景。想要重新拾回傳統攝影的方式,對李易暹而言,「其實就是重新感受拍照這件事。」「數位拍攝的腳步太快了,若有出差的話,一天可以拍到多達上千張照片。

但用底片相對可以放慢角度去思考某個畫面值不值得拍?而且拍攝時,還會放上腳架很細心地對焦,整個體會又不一樣。」影像會說話,李易暹善於捕捉建築的比例和尺度,讓建築在寧靜之中仍有豐富的表情、獨特的個性,畫面往往讓人驚艷於建築設計的美感,而其影像魅力也吸引著人們想到現場一探究竟。

 

更多李易暹建築攝影作品           

官網 

Behance       

Photo credit/Yi-Hsien Lee and associates、黑鳥音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聚焦2024徠卡LOBA攝影獎!鏡頭對準離散家園、綠色能源幕後,探索人與環境的關係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由徠卡(Leica)舉辦、具國際指標及權威性的「LOBA 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尤為青睞藉攝影探索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影像作品,日前揭曉的2024年得主也不例外——摘下LOBA大獎的達維德·蒙泰利奧尼(Davide Monteleone),藉影像揭示了可再生能源對社會和生態造成的影響;新人獎得主瑪麗亞·古圖(Maria Gutu)則以人口外移嚴重的家鄉摩爾多瓦(Moldova)為背景,探索根源與家鄉的意義。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tu/Davide Monteleone)

《關鍵礦產——能源地貌》:揭開鮮為人知的綠色能源幕後

2024年第44LOBA共有來自50個國家、約80名攝影師共250件作品參賽,最終由義大利攝影師達維德·蒙泰利奧尼(Davide Monteleone)作品《關鍵礦產——能源地貌》奪得首獎。本作奠基於蒙泰利奧尼對能源產業將重心轉向可再生能源所提出的質疑,他以智利、剛果和印尼的銅、鋰和鈷開採為例,揭開可再生能源對地緣政治、社會及生態造成的複雜影響。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作品不只呈現當地自然風光和工業地景,攝影師也特別將鏡頭對準當地的產業工作者,將他們置於作品的核心,展現出豐富的敘事層次,並期待藉由此作讓更多人關注綠色能源轉型和資源公平分配等議題。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家園》:為現實而分散,家是否仍是家?

出生於東歐小國莫爾達瓦(Moldova)的攝影師瑪麗亞·古圖(Maria Guțu),以《家園》為題,用一組乘載自身成長故事的動人肖像作品拿下LOBA新人獎。古圖從小由祖父母帶大,她的父母為了養家、謀求生計而離開本國工作,這樣的家庭故事在莫爾達瓦並不罕見——在過去20年,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離開這個位於東歐內陸的小國。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țu)

作為「留下」的人,古圖常走訪莫爾達瓦的村莊,那裡靜謐的氛圍、淳樸自然的生活、人與土地和動物之間的深厚連結,都帶給她深刻的啟發,《家園》即是一系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紀錄。古圖說:「我拍攝的這些孩子與青少年的生活讓我感同身受,因為我們的父母都在國外。我想透過作品表達一種對家庭、過去和簡單生活的懷念。」藉由富有詩意的視覺敘事,古圖探尋著根源和家園的意義,即使它們的意義在時間的推移之下早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țu)

世界動盪,攝影是觸發反思的媒介

評審團表示,雖兩組得獎作品的表現手法不盡相同,但都契合LOBA的核心精神——透過攝影,圍繞著人與環境的關係展開討論,尤其在戰爭、危機和社會不安全感頻發的時期,攝影不僅是觸動人弦的媒介,也是記錄世界重大事件的工具,更激勵人們對自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展開反思。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本屆LOBA得獎作品正於德國威茲勒(Wetzlar)恩斯特·徠茲博物館(Ernst Leitz Museum)展出,未來將巡迴全球徠卡畫廊和各大攝影節,來台展出亦值得期待。

瀧本幹也 ✕ 矢後直規台灣講座回顧:從廣告到電影的觀景窗,以縝密細節和實拍堅持成就作品!

瀧本幹也 × 矢後直規台灣講座報導:從廣告到電影的觀景窗,以縝密細節和實拍堅持成就作品!

日本攝影家瀧本幹也10月受La Vie雜誌邀請,首度來台灣舉辦講座,並與日本設計師矢後直規、HOUTH創意總監黃紀滕同台對談。現場不藏私公開寶礦力水得、UNIQLO、Laforet百貨等廣告,以及是枝裕和電影《海街日記》拍攝方法,細微到一片花瓣如何繪製、一條白線要怎麼畫,連調整一張桌子的角度都能改變氛圍。本篇以10件作品為案例,並收錄現場QA,了解細節如何成就整體!

2004年創刊的La Vie雜誌,在邁入20週年之際,將雜誌最熟悉的採訪工作立體化,邀請海外創作者訪台,親身與台灣觀眾和創作者交流。2023年首發講者為日本藝術總監吉田ユニ,講座由設計師聶永真擔任主持人;2024年邀請日本攝影家瀧本幹也來台,並與日本設計師矢後直規、HOUTH創意總監黃紀滕同台對談。

講座於2024年10月5日在台北101大樓4樓的「獨一文創」舉辦,共有300位觀眾前來聆聽。(攝影:蔡耀徴)
講座於2024年10月5日在台北101大樓4樓的「獨一文創」舉辦,共有300位觀眾前來聆聽。(攝影:蔡耀徴)

講座以「從廣告到電影的觀景窗」為題,上半場由瀧本幹也主講,揭露橫跨靜態與動態、商業與藝術的攝影心法;下半場則與多次合作的矢後直規對談,聊攝影師與藝術總監在商業案的合作幕後,也聊在商業案外如何保持個人創作。兩人現場公開拍攝與設計過程,包括草圖、道具製作、實驗、試拍、側拍等環節。

正如黃紀滕最後所總結:「不管是攝影師或設計師,其實他們在處理的真的是很細微的細節,一些感受上面、色彩上面、角度上面的細節。」而這樣對每個微小細節的講究,以及想著「只是這樣就沒什麼意思了」的持續思索,也真能隨著作品傳遞給大眾。以下盤整講座內容,從10件作品走進瀧本幹也與矢後直規的創作思考!

日本攝影家瀧本幹也與日本設計師矢後直規對談,由HOUTH創意總監黃紀滕擔任主持人。(攝影:蔡耀徴)
日本攝影家瀧本幹也與日本設計師矢後直規對談,由HOUTH創意總監黃紀滕擔任主持人。(攝影:蔡耀徴)

(1)2023春季寶礦力水得廣告:連一片花瓣都得講究

廣告透過花瓣從演員手中飛出,傳達青春的象徵。瀧本幹也說,實際拍攝的方法是「在水管裡塞滿花瓣」,並將管子藏在演員的袖子裡。不過在實驗時發現,影像的解析度非常高,花瓣的形狀和顏色會被看得一清二楚,若整片都是水藍色,拍出來會沒有立體感,所以將花瓣設定為漸層的水藍色。

透過在袖子內藏水管,並在水管裡塞滿花瓣,營造花瓣從手中飄出的視覺。(攝影:蔡耀徴)
透過在袖子內藏水管,並在水管裡塞滿花瓣,營造花瓣從手中飄出的視覺。(攝影:蔡耀徴)

然而到了拍攝現場又遇到問題,近景的花瓣會看得非常清楚,但真正的花瓣形狀不是從頭到尾都一樣,而是前面比較圓、尾端比較細,顏色深淺也不同。「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在拍攝現場,來不及了,所以每個工作人員就拿著鉛筆開始做手工。」由瀧本自己先畫好一片花瓣當作範例,夥伴們就照著繪製,「我自己還滿喜歡這個過程,雖然是現場發生的狀況,但透過這個過程,好像每一個人心中的方向更一致了。」

2023年春季寶礦力水得廣告,瀧本幹也同時負責平面與動態攝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2023年春季寶礦力水得廣告,瀧本幹也同時負責平面與動態攝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2)2023夏季寶礦力水得廣告:奮力奔跑的學生和大叔們!

同年的夏季廣告,寶礦力公開徵求1,000位學生臨時演員,並事先以問卷調查學生們在疫情後想做的事情,將問卷裡學生的願望在廣告裡實現。瀧本幹也公開試拍、側拍、正式影片的3段影像,「3個畫面比較起來,有沒有感受到(試拍影片裡)中年大叔努力奔跑的樣子?(笑)」

(3)2015世界桌球海報:球與白線的細節處理

2015世界桌球」主視覺海報,由藝術總監上西祐里和瀧本幹也合作,上西祐里提出的要求為「希望用攝影呈現,但畫面要有藝術感、繪畫感」。海報均為實景拍攝,但針對球桌、球體等都做了非常細節的處理。瀧本說,真實的桌球桌上的白線,會因為遠近法的關係,導致白線在鏡頭前看起來「前端較粗、後端較細」。但他希望白線保持一致粗細,因此現場在繪製白線的時候,特意讓前方直徑較細、後方較粗。

藝術總監上西祐里和瀧本幹也合作「2015世界桌球」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藝術總監上西祐里和瀧本幹也合作「2015世界桌球」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桌球也做了特殊塗裝處理,瀧本說,正常的桌球球體其實帶有透明,但他不想呈現透明的感覺。因此先將球體塗成灰色,再上白色。若仔細看海報,會發現球的影子非常黑,但實際的影子應該是再淡一點的灰色。為拍出深黑色的影子,瀧本幹也事先在暗房做出漸層色片,於現場貼在影子的落點位置上。不過影子其實並非全黑,由於整體海報都以藍色調為主,因此在黑色漸層色片中,他還稍微放了些藍色。

瀧本幹也親解球桌、球體的細微處理。(攝影:蔡耀徴)
瀧本幹也親解球桌、球體的細微處理。(攝影:蔡耀徴)

(4)《海街日記》:電影、劇照、海報如何兼顧?

多次和是枝裕和導演合作,瀧本幹也拍攝的電影,海報也多半由自己操刀。在《海街日記》,他更一人擔綱電影、海報、劇照攝影,還出了一本攝影集。

電影裡,廣瀨鈴坐在單車後座,一片花瓣掉落臉上的名場面,瀧本現場證實是「偶然」。當時他的拍攝方法為,用車子吊掛攝影機,並裝有避震設備,確保鏡頭平穩。廣瀨鈴和朋友們在船上看煙火的場景,實際上沒有拍到煙火,他想「用水的光影去講看煙火這件事」。為計算天上煙火在水中的倒影有多大、攝影機需要擺在哪裡,還繪製了一張計算圖。

《海街日記》裡,廣瀨鈴在單車行駛中,一片花瓣掉隨風落臉上。(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海街日記》裡,廣瀨鈴在單車行駛中,一片花瓣隨風掉落臉上。(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海街日記》廣瀨鈴坐在單車後座的場景,瀧本幹也實際上是在車子吊掛攝影機拍攝。(攝影:蔡耀徴)
《海街日記》廣瀨鈴坐在單車後座的場景,瀧本幹也實際上是在車子吊掛攝影機拍攝。(攝影:蔡耀徴)

電影前半段廣瀨鈴還未進到三姐妹的家,但瀧本在現場發現,如果三姐妹規規矩矩地坐在小矮桌吃飯,畫面上會感覺桌子「本來就空了一個位置要給第四個人」。所以他稍微轉了一下桌子和攝影機的位置,讓畫面不是從正面看出,而是稍微斜向。

讓攝影機與桌子的相對位置有點「斜向」,就能讓三姐妹吃飯的場景,不會有「本來就空了一個位置要給第四個人」的感覺。(攝影:蔡耀徴)
讓攝影機與桌子的相對位置有點「斜向」,就能讓三姐妹吃飯的場景,不會有「本來就空了一個位置要給第四個人」的感覺。(攝影:蔡耀徴)

他提到,小津安二郎導演的作品,就經常讓攝影機位和桌子呈現直線,也就是畫面的桌椅都擺得非常直。由於《海街日記》在鎌倉拍攝,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也經常在鎌倉拍,「大家一開始可能有意識到,所以就把桌子擺得比較直。後來拍著拍著慢慢意識到,我們在拍的不是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所以就做了一些位置的調整。」相對地,成瀨巳喜男就是經常採用斜向拍攝的導演。

瀧本幹也與是枝裕和的初相遇,是因為師父藤井保擔任是枝裕和出道作品《幻之光》劇照師。(攝影:蔡耀徴)
瀧本幹也與是枝裕和的初相遇,是因為師父藤井保擔任是枝裕和出道作品《幻之光》劇照師。(攝影:蔡耀徴)

談及海報,他表示日本拍攝電影海報時,都會被要求要清楚呈現演員的臉,因為觀眾會看卡司判斷要不要看一部電影。「但我自己還滿喜歡預告版海報(4位主演背影的照片),留多一點想像空間,給觀眾自己去猜想內容。」

4位主演背影的照片,當時被用來當作《海街日記》上映前的預告版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4位主演背影的照片,當時被用來當作《海街日記》上映前的預告版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他也公開《海街日記》照片的顏色校正方法,先用底片拍,並在暗房洗出來後確認。「實際上在拍攝的時候,我會先放一個顏色比較深的濾片,拍完之後再把顏色校正回來。用這樣的方式,拍攝當下顏色平衡會被破壞,但事後透過人為再校正回來的效果,就會呈現獨特的復古色調。」

瀧本幹也公開《海街日記》照片的顏色校正方法。(攝影:蔡耀徴)
瀧本幹也公開《海街日記》照片的顏色校正方法。(攝影:蔡耀徴)

(5)2015 Laforet Grand Bazar:超越人體極限的跨步瞬間

瀧本幹也與矢後直規首次合作,為2015Laforet百貨的「Laforet Grand Bazar」視覺。矢後坦言,自己當時沒有知名度,還是首次擔任藝術總監,「我找不到他要接我案子的任何理由。但我從大學就知道瀧本,非常希望可以跟他合作,所以放了非常多力氣在製作概念圖,希望用這個東西打動他。」

果然,瀧本在收到由矢後親自繪製的概念圖後表示,「我很希望可以跟有這種想法的人一起工作。」他說,日本有許多商業案,都是直接將照片再做一些排版,然後就此定案。「但如果我接到這樣的案子,往往會覺得沒什麼意思。我覺得所謂廣告創意,原點應該在於人怎麼樣去動腦、人怎麼樣去動手,所以看到矢後給的概念圖就非常興奮。」

2015 Laforet Grand Bazar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2015 Laforet Grand Bazar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對於每個商業案,矢後直規幾乎都親自繪製概念圖來提案。針對Laforet百貨年度特賣活動,以大步跨越象徵「禁止」紅線的姿態,展現女性追求並滿足自我的果敢。瀧本笑說,「做藝術總監的人比較自由、天馬行空,他怎麼想,我就得把它實現出來。」

於是他先請事務所的員工把腳舉起來試試看,發現人在做跨步時,角度沒辦法在瞬間打這麼開。最後的拍攝方法,是讓模特兒的一隻腳著地,抬高的腳下方也得有一個東西撐住,而為了維持模特兒的體態,身體重心必須落在屁股後面,因此還需要有一個東西支撐其身體,攝影機則要由上往下拍。最後的設計完稿,矢後花費近兩個禮拜排版,「反正我那時候也沒有其他工作(笑)。」

矢後直規繪製的概念圖,模特兒有著極誇張的跨步姿勢,瀧本幹也為實現此想法,先請事務所同事自己把腳舉起來嘗試。(攝影:蔡耀徴)
矢後直規繪製的概念圖,模特兒有著極誇張的跨步姿勢,瀧本幹也為實現此想法,先請事務所同事自己把腳舉起來嘗試。(攝影:蔡耀徴)

(6)2024 UNIQLO HEATTECH:在虛擬攝影棚張了一池水

2024UNIQLO電視廣告,針對由喀什米爾羊絨製成的衣服布料,矢後直規希望在畫面裡帶入「混合」的感覺。拍攝現場使用虛擬攝影棚,瀧本幹也說,「只有LED牆覺得有點無聊,所以在LED牆的前面張了一池水。」不過,現場拍攝時卻發現,LED螢幕倒映在水裡會出現「摩爾紋」,所以緊急在攝影機前架了一層透明薄幕。瀧本提到,「像虛擬攝影棚這樣的比較新的手法,因為沒有前例可循,可能會在拍攝途中發現過去不知道的問題。但我們還是比較喜歡挑戰風險、承擔風險,盡量去試新東西。」

(7)2021-2024 SENSAI:即便CG更快還是想實拍

矢後直規與的瀧本幹也聯手為化妝品品牌SENSAI操刀廣告已有4年。矢後說明,每一張視覺,都是由實體拍攝的商品或畫面,搭配符號性的圖騰所組成。畫面裡的白色圖騰並非後製,而是瀧本親手做出,並在暗房裡拍攝而成。矢後首先提出想要「像紗一樣包覆皮膚的輕柔感覺」,瀧本就想到可以用實物投影的方式拍攝,先把描圖紙放在相紙上,再進到暗室裡,並且在旁邊放一些蒸氣,描圖紙接觸到蒸氣後會稍微彎曲,製作出畫面裡亮度不等的白色圖騰效果。

SENSAI廣告視覺皆為實體拍攝的商品或畫面,再搭配符號性的圖騰組成。(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SENSAI廣告視覺皆為實體拍攝的商品或畫面,再搭配符號性的圖騰組成。(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瀧本幹也說,「老實說,這樣的畫面用CG做並不是不可能,可能反而還更快。但我自己還是滿堅持,實物拍攝出來的顆粒度、手工感,有很多是數位做不到的。我還是願意相信,透過人的手做出來的東西,應該可以傳達出不一樣的感覺。」

SENSAI廣告中的符號圖騰並非後製,而是在暗房用實物投影的方式拍攝。(攝影:蔡耀徴)
SENSAI廣告中的符號圖騰並非後製,而是在暗房用實物投影的方式拍攝。(攝影:蔡耀徴)

(9)2018《精靈守護者》:拍出大和繪般的照片

由綾瀨遙主演的NHK連續劇《精靈守護者》,海報呈現故事裡的最後一幕,綾瀨遙與師傅相互打鬥,但在打鬥間,兩人慢慢融合為一體。拍攝現場找了高度約1011公尺的攝影棚,為呈現兩人打鬥、衣服交纏的畫面,他們將舞台放斜、抬高,並在舞台上打洞,讓風從舞台下方吹上來,衣服材質也特別選用降落傘的布料。綾瀨遙頭髮飄揚的感覺,是先將頭髮穿過一個用細鋼絲製作的圓圈,等到拍攝瞬間再將鋼絲抽出,營造出如書法筆尖揮灑出去的動感效果。

NHK連續劇《精靈守護者》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NHK連續劇《精靈守護者》海報。(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10)個人創作:商案與創作互為花與種子

身為日本攝影與設計圈的一線人物,大家無不想知道他們的接案標準。瀧本幹也說,若案子的時間、費用等條件都一樣,會想像「案子會不會因為是由我來拍而變得更好?」如果答案為是,就會答應。矢後直規則說,「大家知道日本的『辣妹』嗎?打扮非常奇怪,行為也走在社會脫序邊緣。身為一個創意人,我希望我的心靈可以成為一個辣妹。我想一直處在很開心、非常自由的狀態,同時也希望夥伴在工作結束後,也是未來還能夠持續相處的對象。我會照這個感覺選擇合作對象。」

矢後直規的商業作品不乏個人創作元素。左圖為複合式商場「東京中城」的兒童工作坊海報,他將女兒畫的圖改編製成;右圖為歌手Chara的演唱會DVD設計,插圖由他親自繪製。(圖片提供:矢後直規)
矢後直規的商業作品不乏個人創作元素。左圖為複合式商場「東京中城」的兒童工作坊海報,他將女兒畫的圖改編製成;右圖為歌手Chara的演唱會DVD設計,插圖由他親自繪製。(圖片提供:矢後直規)

在密集的商業案外,兩人也都持續保持穩定的個人創作。瀧本表示自小喜愛攝影,因此攝影工作就像是興趣的延伸,不論是商案還是個人創作,心情都是一致的。他不否認地笑說,「我最喜歡工作了!」矢後則認為,「商業作品和個人作品的關係,是互為花跟種子,有時候工作可以是一顆種子,讓我獲得很多養分,開出個人創作的花。但有時候是反過來的,個人創作的種子,能讓我在工作上開花結果。」

過去在個人創作關注宇宙、地景等宏觀世界的瀧本幹也,疫情後在身旁的花與寺廟,發現微觀生活的小世界,就像自己「精神上的宇宙」。(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過去在個人創作關注宇宙、地景等宏觀世界的瀧本幹也,疫情後在身旁的花與寺廟,發現微觀生活的小世界,就像自己「精神上的宇宙」。(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

不過面對沒有客戶的個人創作,創作者要怎麼確認達到心中的標準?瀧本認為,即便是商業作品,也很難評判好壞,因此他看待兩者的標準相同,「我今天拍了這件作品,有沒有辦法在晚上回家喝酒時,很開心地看著這件作品想著:啊,我今天真的拍得很不錯。就是這樣而已。」矢後則說,由於商業作品會收到各方評價,因為想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投入純創作,「一件作品夠不夠怪、夠不夠有趣,或者看到甚至會有點生氣,就是我在個人創作裡面比較喜歡的。」

矢後直規個人創作作品。他認為做個人作品跟商業作品的不同,可以用「一個人在唱歌」或「和其他人合唱」來比喻。(圖片提供:矢後直規)
矢後直規個人創作作品。他認為做個人作品跟商業作品的不同,可以用「一個人在唱歌」或「和其他人合唱」來比喻。(圖片提供:矢後直規)

同場加映:關於攝影的究極Q&A!

瀧本幹也和矢後直規詳解諸多作品的實際執行過程,不藏私與觀眾分享。(攝影:蔡耀徴)
瀧本幹也和矢後直規詳解諸多作品的實際執行過程,不藏私與觀眾分享。(攝影:蔡耀徴)

Q:同一個案子必須同時執行動態與平面攝影的時候,要怎麼在現場切換角色與分配時間?

瀧本幹也:平常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像今天在演講的時候,旁邊會有一個人一直在催促我:快點!時間不夠了喔!但是我這個人呢,大家應該也有看出來,我不太會在意旁人的催促(笑),所以我就是照我自己的步調,慢慢的走。

在拍動態和平面的時候,確實需要切換腦迴路。但是我經常在拍動態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是待會平面要怎麼拍;反過來也一樣,在拍平面的時候,會想著這個畫面如果是動態的話要怎麼處理,這兩件事情是一直都存在腦子裡的。就像拍《海街日記》時,拍攝途中可能會有一個畫面讓我覺得很喜歡,就會在拍完之後問演員:剛剛那個畫面可不可以再來一次?有時候在拍動態時,會碰到那種很想要按下快門的瞬間。

瀧本幹也認為,由他同時負責一個案子的動態與平面攝影,「比較容易去統一廣告的世界觀,創作上也比較自由。」(攝影:蔡耀徴)
瀧本幹也認為,由他同時負責一個案子的動態與平面攝影,「比較容易去統一廣告的世界觀,創作上也比較自由。」(攝影:蔡耀徴)
Q&A環節觀眾踴躍提問。(攝影:蔡耀徴)
Q&A環節觀眾踴躍提問。(攝影:蔡耀徴)

Q:在視覺中如何詮釋留白的重要性?

瀧本幹也:攝影這件事其實有點弔詭,以前用底片、現在用數位,都是透過非常多硬體、鏡片、感測器,希望把很多東西清晰地呈現。但是我總覺得攝影,應該要留多一點點給五感去體會。就像SUNTORY天然水的廣告,我當然可以在畫面清晰地把礦泉水呈現出來,但也可以讓大家透過畫面,去想像「非常想要喝水的感覺」,不一定要把每一件事情都說得很滿。

攝影是一個視覺產物,我們很快就可以看到畫面,但有時候我會多留一點點時間給觀眾思考,可能看完之後,你腦中會跑出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咀嚼畫面、去思考背後要傳達的意義。這個部分是我自己在拍攝的時候會比較注意的,怎麼樣多留一點空間給大家。

SUNTORY天然水廣告視覺。(攝影:蔡耀徴)
SUNTORY天然水廣告視覺。(攝影:蔡耀徴)

Q:現在其實有8K攝影技術,如果以8K的動態去拍攝,再從影片擷取畫面作成照片,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未來是否就不需要平面攝影?

瀧本幹也:這個作法我相信現在已經有人在做了,但我是覺得這樣做沒什麼意思。用影像去擷取畫面的感覺,就拍平面作品的角度,就沒有在表現自己的想法了。如果說在一些運動的場景,這個手法或許是有需要的,因為想捕捉到某個瞬間。可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剛才介紹的「世界桌球」、「Laforet Grand Bazar」海報都是反其道而行,花了很漫長的時間把一個瞬間呈現出來。我不會說這個方法不可行,但不會是我喜歡的方式。

這次為瀧本幹也第三次造訪台灣,此前因2019年拍攝廣告與事前勘景而來台。(攝影:蔡耀徴)
這次為瀧本幹也第三次造訪台灣,此前因2019年拍攝廣告與事前勘景而來台。(攝影:蔡耀徴)
講座上台灣觀眾的參與和互動,令瀧本幹也和矢後直規都相當驚喜。(攝影:蔡耀徴)
講座上台灣觀眾的參與和互動,令瀧本幹也和矢後直規都相當驚喜。(攝影:蔡耀徴)

瀧本幹也

平面、影像攝影家。活躍於商業攝影、電視廣告和電影拍攝等各式影像領域。第一部電影攝影作品《我的意外爸爸》榮獲第66屆坎城影展評審團獎;2015年以《海街日記》獲得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獎;2017年《第三次殺人》入圍第74屆威尼斯國際影展競賽單元。個人創作集包括《LAND SPACE》、《SIGHTSEEING》、《LUMIÈRE》、《PRIÈRE》等。

矢後直規

藝術指導、平面設計師。任職於株式會社SIX設計。曾任Laforet原宿的廣告總監,合作對象包括RADWIMPSTHE YELLOW MONKEY、菅田將暉、矢野顯子等音樂人,以及篠山紀信、瀧本幹也、奧山由之等攝影師,亦擔綱ZIPAIR航空品牌規劃。2022年首次於Laforet Museum原宿舉辦個展《婆娑羅》。2023年獲得日本JAGDA新人賞。

講座現場合影。(攝影:蔡耀徴)
講座現場合影。(攝影:蔡耀徴)

文|張以潔 攝影|蔡耀徴
口譯|詹慕如
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矢後直規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