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什麼?相信是不少台灣人一早起床的第一個念頭,不管你是要火腿蛋、玉米蛋餅,還是豬肉滿福堡,早餐店裡總有琳瑯滿目品項等著你大快朵頤。身為早餐天堂的台灣,中西混搭、南北融合、應有盡有,台灣早餐店成就了獨步全球的台式早餐滋味,但是,當我們習以為常日日品味著這些早餐美食時,對台灣特有的早餐店文化又有多少認識呢?為此第一場以台式早餐店文化為首—2020臺北文創記憶中心《嘿!早餐吃什麼?》特展,將帶著大家用不一樣的視角重新發現台灣早餐店文化的美好!
梳理共同記憶聚焦台灣早餐店文化
《嘿!早餐吃什麼?》特展從9月23日到10月12日,每天上午11點至晚間7點,在臺北文創1樓文化廣場展出。這是台灣第一場聚焦早餐店文化的特展,由臺北文創基金會、和臺北文創公司共同主辦,以記憶為印證,將人們對時代的理解、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對身份的認同,透過早餐群像回溯、梳理、並開展文化對話。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家早餐店。」臺北文創基金會執行長劉麗惠表示,早餐店的存在是很台灣的事,在台灣,早餐店不僅分布密度高,而且經過社會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混搭出形形色色的早餐種類,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奇觀,這也是台灣早餐產業發展最成功的要素之一。2020臺北文創記憶中心就是要從群體共有的早餐記憶中,重新梳理出台式早餐店的符號、特色進行再創作,為早餐店文化留下備註。
早餐實驗計劃|打開5感 從互動中體驗日常
有別於ㄧ般展覽的木作施工與一次性大量耗材,2020臺北文創記憶中心從循環設計概念出發,利用早餐店常見的「蛋架」作為展場主體建材,建構出別具特色的通透空間,在展覽結束後,這些蛋架可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展覽另一大亮點是《早餐實驗計劃》,由平面設計師李君慈、氣味設計師張葳、互動科技運用創意專家宋恆、創意料理人陳陸寬、音樂創作者柯智豪,分別針對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五感,推出與早餐店文化相關的全新創作。
為了貼近早餐店的脈動,五位專家在創作前,特別連續十天到早餐店實地觀察、採集店裡的視覺符號、嗅覺記憶、聲音等元素,再從中精煉、轉譯成具有互動性的展出內容,與參觀者共同挖掘早餐店⽂化更多的可能及想像。
早餐店生活故事|12名家帶路 分享台式早餐記憶
此外,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文化評論家張鐵志、自由料理人索艾克Soac、金曲歌手阿爆、食物設計師陳小曼等12位來自北中南東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跨領域創作者,也帶來他們心目中最好吃的台灣早餐,透過書面和線上專刊的形式,和讀者分享從小到大的早餐記憶。
「我剛來台灣時很開心,哇!竟然有這麼多早餐,真是幸福滿滿。」野島剛回憶初來乍到之時,每天的行程都是從樓下的早餐店開始,風味獨特的鮪魚蛋餅和豆漿,是他百吃不厭的組合。蛋餅也是文化評論家張鐵志的早餐首選,「我無論如何就是擁護蛋餅,融合混種的特質就是它最大的特色,全世界唯一!」張鐵志說。
除了好吃,台灣早餐店的營業時間也讓消費者相當有感,「24小時都能吃到早餐,台灣容許了少數生活形態,非常珍貴。」台中出身長大的陳小曼點出了台式早餐產業發展最猛的一點。
早餐跳島計劃|名家指路 大台北早餐地圖曝光
2020臺北文創記憶中心也邀請到葉怡蘭、徐仲、焦桐三位深耕於飲食文化的觀察者,各自規劃了一份《早餐推薦指南》,各自公開他們深藏多年的口袋名單。但光用看的不過癮,記憶中心根據《早餐推薦指南》安排了四場大台北《早餐跳島計畫》,由早餐達人「真芳碳烤吐司」創辦人張文哲帶隊,走訪品嚐這些大多數人平日難得吃到的早餐美食。報名方式
2020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 嘿!早餐吃什麼?
日期|2020.09.23 - 10.12
時間|每日 11:00 - 19:00 免費入場
地點|臺北文創大樓1F文化廣場(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 號)
主辦單位|臺北文創基金會、臺北文創
策劃統籌|Plan b
via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