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皮衣曾是阿美族人的重要工藝,舉凡部落要事或祭典舉行,就要穿著樹皮衣以示慎重。隨著傳統文化式微、紡織布料取得容易,樹皮工藝在部落消失將近六十年,直到民國八十五年,部落一群六十多歲的長老們靠著口述相傳,才摸索找回這項傳統。
跟著樹皮藝術家林戎依走進構樹林,只見她對著樹木虔誠祈禱後,才小心謹慎地鋸木取材。「每一棵樹,不分大小,都有神靈存在。」長時間待在森林裡,大自然散發的神聖氛圍,讓人明白此時能有所獲,都不是平白無故而來,而是上天所賜予的。
從大學三年級首度接觸樹皮布工藝起,林戎依跟著台東都蘭部落沈太木耆老及田易奇老師學習這項失傳技藝,將近八、九年。
她說,樹皮衣曾是阿美族人的重要工藝,舉凡部落要事或祭典舉行,就要穿著樹皮衣以示慎重。隨著傳統文化式微、紡織布料取得容易,樹皮工藝在部落消失將近六十年,直到民國八十五年,東海岸的都蘭部落、一群六十多歲的長老們靠著口述相傳,才摸索找回這項傳統。
林戎依向耆老學習技藝與採集方法,透過傳統「打棒」把樹皮延展為一張張獨特的布料,並將樹皮衣結合現代裁縫技法,透過染色、蕾絲、多媒材等,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現代樹皮衣。此外,她也致力教學領域,帶領新進工藝家或設計師學習樹皮工藝,探討樹皮的各種運用方法。
林戎依常說,學習工藝並不難,最重要是了解工藝背後的精神。在蛇虺蚊蚋群聚的林內,林戎依沒有全副武裝,而是僅著輕便衣帽,使用最簡單的手工具,就開始進行採集作業。
在森林裡,她總是不急著忙碌,而是先走走逛逛,彷彿跟這裡的每棵樹打過招呼後,才開始工作。「如果很快採集了就走,那不就跟麥當勞沒兩樣?」她認真說道。樹皮衣不像工業製造,那是天生天養而成,如果抱持輕率態度,就很難發現驚喜。
取出圓筒狀樹皮,剪開後再敲打延展。在咚咚的規律敲打聲中,樹皮漸漸舒坦成一張平面,而褐色皮殼透出無數的新綠裂痕,在微距放大下就像一幅抽象山水。林戎依說,樹齡、樹節、紋路、纖維,都是影響樹皮布品質的關鍵。你想敲擊出來什麼樣的布料,就得慢慢找出那樣的樹才行。
「敲打樹皮布並不難,最難的是走進森林。」回歸自然與共的部落生活,才是樹皮工藝的美麗之處。
本文作者:李佳芳
本文轉載自微笑台灣 漫島款款行,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