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美館登場!「禽獸不如」7大展覽主題反思人與動物關係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兩年一度台灣當代藝術年度盛宴,第七屆「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台雙展)10月17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正式開展!本次參展的49組藝術家皆為新世代創作者,雖為首次參與台雙展,但表現絲毫不遜色,在處理環境保育、社會參與等議題,極具深度及感染力。

本屆台雙展由台灣藝術家暨策展人姚瑞中統籌策展,以「禽獸不如」(Subzoology)命題,藉由佛教「六道輪迴」的「畜生道」為切入點,反思人類對自然生物的長期掠奪與宰制,以之關注與回應科學、藝術與哲學界,對於人與動物之間關係,將國美館打造一座不存在世上的動物園,也期盼引起觀者反思人類對待眾生的方式。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姚瑞中以展覽透過不同角度呼應並延展近年來全球雙年展聚焦於「人類世」的生態環境議題,展覽內容深切觸及後疫情時代下社會及生活等各項層面。他希望藉由展覽傳遞善待有情眾生這個核心思想,也期觀者能透過展覽重新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環境與生態議題。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覽空間像是構築成一座由理性思辨、心靈觸動及感官體驗交織而成的一座不存在這世界上的「動物園」,藝術家所創作的各式各樣物種生態,在國美館展場與觀眾不期而遇。 

禽獸不如為題 緊扣7大子題

展覽以7大子題為主,包含「獻祭與救贖」、「生物經貿潛史」、「無名戰爭肖像」、「實驗室╱手術室╱標本室」、「節慶╱沙洲╱綠覆率」、「獸倣者╱獸形人」、「棲息地/動物園/國家公園」與「行為暨臨場藝術/多媒體裝置表演」,涵納49組具台灣經驗的藝術家精彩創作,作品媒材豐富多元並緊扣展覽主題,藝術家齊力以視覺藝術、聲音藝術、現場行為等多樣化的展演形式,藉由創新題材的表現與個人生命觀察經驗,以「藝術」共同為生態環境發聲。

「獻祭與救贖」集結藝術家林鉅、吳其育、紀凱淵、張徐展、陳建泯與Meuko! Meuko! & NAXS Corp. 涅所開發等創作,傳達有情眾生並非人類「贖罪劵」的大同理念,進而規勸人類放下獻祭與救贖心態。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吳其育,〈人族〉


「生物經貿潛史」、「節慶/沙洲/綠覆率」與「棲息地/動物園/國家公園」揭示了在經濟利益下,那些被政治化與符號化的動物、棲息地被過度開發而滅絕的生態,以及城市擴張、產業開發所付出的代價與哀怨悲歌,涵納藝術家許家維、盧昱瑞、朱駿騰、羅晟文、張欣、李亦凡、羅智信、莊培鑫、鄭先喻、廖健行、楊順發、彭一航、蕭聖健、黃可維、孫培懋、潘信華、曾建穎及顏妤庭等眾人創作。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孫培懋,〈我曾想像著自己就是幽暗深海裡的那條魚〉

「無名戰爭肖像」藉二戰軸心國戰場為背景,透過藝術家李立中、區秀詒、歐靜雲及吳權倫以影像、平面繪畫、歷史材料等媒材之創作,思考戰爭、生命與死亡的議題。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區秀詒,〈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 序:啟航之歌〉

「實驗室/手術室/標本室」以空間為視角,提點人類文明本是踩著由無數生物屍骨構築的基石成長以及生物基因改良在科技昌明的當代社會之演進,作品包含藝術家顧廣毅、宮保睿、魏澤、陳懋璋、彭奕軒、張辰申、杜韻飛及陳聖文等人創作。

彭奕軒,〈太陽曬過的味道〉,2020,UVC 紫外線殺菌燈,尺寸視場地而定。藝術家提供。

▲彭奕軒,〈太陽曬過的味道〉

「獸倣者/獸形人」單元提醒觀眾應從生物角度思考「生而為人」的終極意義,由藝術家賴九岑、耿晧剛、張騰遠、許尹齡、陳昱凱、圖顥程+孫懿柔及吳秉聖等人,透過半具象繪畫、複合媒材、動畫裝置及影像等多元形式進行創作。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陳昱凱,〈輻射〉


「行為暨臨場藝術/多媒體裝置表演」由瓦旦塢瑪、葉子啓、孫懿柔、傅雅雯+周書毅、鬼丘鬼鏟及林人中等人,透過快閃行為藝術共同表達對生態環境的反思與悲歌。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鬼丘鬼鏟,〈鳥的團塊飛行〉


衛星展、平行展同步登場

為促進台灣當代藝術發展,2020台雙展更透過「培力策展」的方式,以國美館為核心,首度串聯中部地區之外空間合作推出「衛星展」及「平行展」,由各場域策展人就展覽主題進行策劃,同時另以各場域精神主軸為展覽內容進行延伸,並帶入具有國際背景與台灣經驗的藝術家,試圖以實驗性的策展型態,大幅延展台雙展的跨域視角,帶動藝術動能,開啟台灣在地藝術的激盪交流與對話,也提供後疫情時代的藝文漫遊新選擇。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17日至2021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101-108、202展覽室、大廳、美術街、戶外廣場、衛星展及平行展展區 (台

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館舍主體開放時間:週二~五12:00~18:00,週六10:00~20:00,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外圍E亭、下凹庭園區之數位藝術方舟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官網:http://www.ntmofa.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舞蹈家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德國舞蹈劇場巨擘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被林懷民先生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春之祭」即將展現於臺灣的舞臺!

基於培育年輕世代的共同信念,在香奈兒品牌的支持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歷經兩年的積極爭取,終於獲得碧娜‧鮑許基金會 (Pina Bausch Foundation) 首度於亞洲正式授權,除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外,北藝大舞蹈學院成為全球唯一以學院為代表與簽約演出《春之祭》,彰顯了臺灣舞蹈高等教育的專業成就,更印證了北藝大舞蹈學院的成就與高度。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經典重現台灣

《春之祭》將於2024年秋季的「關渡藝術節」經典重現,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以及臺中歌劇院。需留意的是,《春之祭》經典重建全臺巡演臺北場次於開演前一個半月皆已全數完售,觀眾仍可前往臺中與高雄場次觀賞這部傳世巨作。

此次作品的重製,將由余采芩與另外4名碧娜‧鮑許生前親授的舞者們親臨北藝大授課與排練。余采芩是北藝大舞蹈學院優秀校友,現為烏帕塔舞蹈劇場(Wuppertal Tanztheater)資深核心舞者,更擔任此次《春之祭》演出的藝術總監。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

此次重製《春之祭》標誌著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不僅是向前輩藝術家們的致敬,更是不同時代與舞者之間的深度對話。碧娜‧鮑許基金會董事會主席Salomon Bausch很自豪地說:「在與巴黎歌劇院或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等歐洲主要芭蕾舞團合作後,我們現在正在與臺北藝術大學的舞蹈學生一起準備《春之祭》。將碧娜的作品帶向未來,還有什麼比與年輕一代優秀舞者合作更好的方式呢?」為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特別召開記者會,並舉辦一場由《春之祭》藝術總監暨排練指導余采芩親授三十分鐘的示範課程,邀請全臺舞蹈系系主任及各校優秀學生代表,連結全臺舞蹈界一起共襄盛舉!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與會的全臺灣高教院校舞蹈系所主管發表了對北藝大《春之祭》經典再現計畫的感想與祝福,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黃文人主任:「感謝北藝大分享資源,推動《春之祭》重建計畫,讓舞者親身體驗經典之美,觀眾也能重溫經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張思菁主任:「《春之祭》的重現是亞洲首例,也是臺灣舞蹈界培育的最高展現,讓臺灣舞者被世界看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詹佳惠教授:「感謝北藝大的氣度與機會,讓全臺舞蹈界能攜手用舞蹈登上國際舞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黃琤圈主任:「期待2024年尾聲臺灣舞蹈界帶來這部經典大作,共享這場藝術盛宴。」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蘇安莉主任:「感謝北藝大籌備兩年的計畫,讓觀眾和舞蹈愛好者有機會見證經典重現,期待盛會到來。」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吳怡瑢副教授:「《春之祭》跨越一世紀與半世紀,期待2024年演出繼往開來,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北藝大舞蹈系吳易珊主任:「在AI時代,用肉身回應生命是幸福而珍貴的,感謝所有選擇舞蹈的藝術家與學生,一起為臺灣舞蹈界努力。」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

臺灣舞蹈界在北藝大的推動下,共同參與《春之祭》的重建計畫,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與共享精神。各校主任一致感謝北藝大提供資源,讓臺灣舞者得以深入經典,親身體驗動作的情感與意義,並期待這次亞洲首演不僅是年輕舞者的圓夢之旅,更是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的高峰。這部跨越世紀的經典在2024年尾聲重現,不僅延續舞蹈傳承,更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共同譜寫了臺灣舞蹈界的歷史新頁。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演出資訊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已完售)
2024.12.20(五)19:30
2024.12.21 (六)19:30
2024.12.22(日) 15:0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2024.12.27(五)19:30
2024.12.28(六)15:00
2024.12.29(日)15:00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2025.01.03(五)19:30
2025.01.04(六)15:00
2025.01.05(日)15:00

購票連結請點此
票價:500、750、950、1200、1400、2000(贊助票)

資料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將於2025年1月啟用的Ginza Sony Park(銀座ソニーパーク),特別開放施工期間的建築空間,並邀請與Ginza Sony Park有深厚連結的3位藝術家——SHUN SUDO、山口幸士、玉山拓郎,攜手打造「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展期至2024年12月1日。

以「向城市開放的設施」為理念的Ginza Sony Park計畫,旨在重新建造陪伴銀座街區超過50年的Sony大樓。而這項計畫的第一階段,在舊大樓拆除期間(2018年8月~2021年9月),將施工場地化為公園,最終即便在疫情期間,仍吸引了854萬人次參觀;隨後進入的第二階段,重新展開拆除與新建工程,並在今(2024)年8月完成最終形態的「Ginza Sony Park」、預計於2025年1月正式開幕。

➔ 銀座Sony Park將於2025年啟用!以低矮建築創造高樓群中的開闊感、開放性空間吸引居民造訪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攜手藝術家傳遞銀座街區魅力

而在竣工的這段期間,Ginza Sony Park也曾舉辦過「ART IN THE PARK」在內的多項藝術活動,讓來往的行人們能感受到銀座街區的魅力。藝術家SHUN SUDO以童年時造訪Sony大樓的記憶為靈感,在Ginza Sony Park地下空間的牆面上,創作了融入繽紛的花卉與音樂元素的大型壁畫作品。此外,他也參與了施工中的「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Wall Art)」企劃,以及在Sony Park Mini空間的展覽。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活動。(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企劃或活動。(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山口幸士在Ginza Sony Park舉辦的「余白の記録」展覽,將周邊風景轉化為畫作,並將這些作品分散陳列於公園的各個角落,讓人們在遊逛時感受藝術與空間的交融。他也以多彩的「非洲菊」為主題參與「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並在Sony Park Mini舉行了相關展覽。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玉山拓郎則在2022年登場的「Sony Park展 KYOTO」,於廢棄多年的京都新聞印刷工廠舊址,展出了以「光」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作品,將沉寂已久的空間轉化為如「公園」般的存在。另外,他也曾在Sony Park Mini辦過兩次展覽。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在施工中的建築空間看展

而這3位藝術家又會如何使用尚未正式開幕的Ginza Sony Park?基於此想法誕生的「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便於11月19日至12月1日限時展開。SHUN SUDO帶來其標誌性的BUTTON FLOWER系列新作;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玉山拓郎則以LED螢光燈打造出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光之裝置藝術。而這些作品將與尚未開放的Ginza Sony Park空間交織出獨特的氛圍,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體驗。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ART IN THE PARK(工事中)
時間:2024年11月19日~12月1日;平日12:00 - 20:00、六日 11:00 - 19:00
地點:Ginza Sony Park(東京都中央区銀座5丁目3番1号)
備註:免費參觀,採事前預約制
更多資訊可點此參考

資料來源|So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