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TAO ART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漸層山景陶瓷、虛實白紙空間等作品亮點

TAO ART 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

台北新興藝術空間TAO ART,即日起至12月12日呈現群展《Stillness》,由具多重身份的獨立策展人Jenny Lee(李晏禎)策劃,帶來四位女性藝術家陳雲、温孟瑜、劉子瑜(Christina Liu) 、李依耘(Lino Lee)最新創作。


集結女性藝術家創作能量,本次展覽除了有熟悉的繪畫創作外,也包含陶瓷地景雕塑,以及紙屋裝置,能看見藝術家如何藉由各自的藝術實踐,自我產生對話,打破現有的和諧,來抵禦快速變遷的外在世界,尋求新平衡的新課題。

TAO ART 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


策展人Jenny Lee有感於不預期的新冠肺炎,帶給們前所未有的變化,像是距離衡量、遠近、疏離、親密的方式等,間接地突破了對於過往習性的依循。她在這四位女性藝術家的創作裡發現,她們都各自不斷地藉由由記憶、拼貼、夢境、設計、重組、勞動透過媒材來實踐與處理她們在當下社會連結過去、而這些週而復始的創作旅程,似乎反應了自身對於生命追尋的解構性理想,也映照了當下世界摸不著邊際的變遷。

TAO ART 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


用筆觸展現的內在風景 

陳雲和温孟瑜有著豐厚的藝術訓練,都畢業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從學生時代即展露頭角,是藝術界長期關注的藝術家,皆擅長用畫筆將細膩的情感,呈現屬於自己獨有的視覺敘事情境。


陳雲細膩平整的畫面,將時間空間凍結在某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的時刻,彷彿說不完的故事,轉化為一種無法敘述完全的缺失或遺憾,含著堅強淡淡地瀰漫在作品的畫面中,畫面中暫時的寧靜感,提供一個可供安歇的落腳處。

陳雲,〈思。念念如暗湧之潮隱於粼粼之海〉,2020,壓克力畫布

▲陳雲《思。念念如暗湧之潮隱於粼粼之海》


温孟瑜則是用物件、窗帷、傢俱、植物拼貼設計出像是居家空間、也像渡假飯店,等無所指名的場景,工整的空間以及線條,獨特的視角,還有獨特的用色,虛實交疊,是一個屬於藝術家私密,但又無人跡,一種與觀者心神交會的神秘場域。

温孟瑜,〈望向蔥鬱之林〉,2020,壓克力畫布

▲温孟瑜《望向蔥鬱之林》


從材質出發的藝術之旅

無獨有偶,劉子瑜和李依耘來自多元的成長背景和跨文化的交融,皆由展現創意的生活方式,分別藉由陶瓷和紙這兩種實用的媒材,緩緩進入藝術的領域。成長於加州的劉子瑜,是「Christina Liu Ceramics」的創辦人,是許多星級餐廳採用的食器,曾念過商業經濟和法語,後來遠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學習陶瓷藝術。

劉子瑜,〈Forest Green 2〉,2020,陶瓷、 硬核桃木

▲劉子瑜《Forest Green 2》


李依耘廣為人知的身份則是「鳳嬌催化室」的品牌總監,許多創意人對紙的多元呈現手法,皆出自她的團隊。她成長於澳洲,生物學的背景曾以醫生作為生涯的發展,但毅然決然返台,延續家族三代對於「紙」的歷史傳承,為紙找尋創意的可能性。

李依耘_《被遺忘的維度》_1

▲李依耘《被遺忘的維度》


這次的展覽對於劉子瑜和李依耘都是首次更趨近藝術性地呈現,劉子瑜將山景因雲霧環繞而陰影層層變化得來的意象,抽象地轉化在以陶瓷管狀高低排列搭配自然漸層的色暈的作品上,將觀看的瞬間捕捉下來,成為永恆的風景,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複勞動,就像某種儀式,是她將外界的紛擾消化與內化的方式,;李依耘則是打造一個三維的獨立空間,提供觀者去探索虛與實之間,被遺忘的維度與有形之外的空間。在單色、安靜的空間中,觀者可以脫去煩囂、卸下武裝,在不被打擾的空間中,來場自我對話。


TAO ART 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


用最純粹方式 靜置為永恆

對 Jenny 來說,這四位,背景和成長不盡相同的女性藝術家在面對當下的挑戰與克服人生未知的旅途上,都在找尋一種整體的和諧。在做自己、追尋與實踐自己的過程當中淬鍊出面對世界與實現自己價值的自信。她表示:「尤其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上,她們將自己的生命歷程用作品封裝起來,以最純粹的方式擷取保存在創作中的時間切片,捕捉當下靜置為永恆。」

TAO ART 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


秉持著 TAO ART 的宗旨,創辦人 Vicky Chen(陳薇捷)不斷的尋找嶄新的可能性,希冀帶給超越傳統藝術空間的限制,讓不同形式的藝術和創意都能在空間成形。這次特地邀請 Jenny 來策劃展覽,就是希望能藉由策展人多重身份的轉變和轉換,為藝術找尋更多悸動的連結。像是Jenny 目前擔任 Art Basel(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會)的台灣貴賓代表,為藝術家、收藏家、畫廊製造與藝術的關係,就如同梳理藝術家,找尋有意義的呈現和連結。


Stillness

展覽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展期:2020年9月26日至12月12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官方網址官方臉書


資料來源|TAO ART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隨著2025大阪世博開幕日將近,各參展國也紛紛宣布自家展館的建築設計與展覽亮點,其中瑞士館以充滿特色、輕盈通透的球體建築而備受矚目,更將以經典卡通《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為主題帶來一系列展出。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3大亮點整理

01/4大展區將科技融入藝術體驗

瑞士館以擴增人類(Augmented Human)生命(Life)星球(Planet)為題,在一座座透明泡泡中展現創新與創造力。場館共分為4大展區:

第一展區展示一系列巨大的剪紙裝置藝術,空間中散發著Firmenich特別為瑞士館設計的香氛,週遭環繞著壯觀的瑞士自然風景;第二展區邀請訪客分享自己對未來的願景,並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將這些想望化為充滿活力的藝術體驗。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一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二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第三展區每兩個月會更換一次,呈現當今的技術進步與突破,展間設計為未來主義風格,描繪出一個結合藝術與科學的虛構未來世界;第四展區則強調瑞士的文化面向發展與創造力,最後遊客還能帶走許多瑞士紀念品,如木製玩具、地區限定口味的KitKat、雀巢咖啡等。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三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紀念品商店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02/綠意盎然的超輕型球體建築

瑞士館由Manuel Herz建築事務所打造,以融合自然與文化、自然空間與人造空間為目標,場館由五個綠意盎然的球體組成,場館內外都種植了大量植栽。這些球體為空心的充氣結構、以鋼架支撐,外殼共有兩層,分別選用不同顏色的材料,外層為亮色的ETFE、內層色彩較暗,營造由外而內的觀展體驗。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Manuel Herz建築事務所以融合自然與文化、自然空間與人造空間為目標,在場館內外種植大量植栽(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這些球體為空心的充氣結構、以鋼架支撐,外殼總重只有400公斤(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同時,瑞士館也將成為世博會上生態足跡最小的展館。這些球體外殼的總重量僅有400公斤,是傳統建築外殼的1%,只需兩到三輛載貨腳踏車就能運送。不僅如此,這些材料還可以回收,在世博會結束後重新製作成家具等產品。

03/《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主題企劃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雖然是瑞士文學作品,但相信多數人都是從日本版卡通認識這個故事;也因為如此,這齣作品成為本次大阪世博瑞士館的焦點之一。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也是本次瑞士館的主題之一(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位於瑞士館頂樓的「Heidi Café」,提供結合日式風情的瑞士特色料理,並搭配精選的瑞士葡萄酒;員工則身穿瑞士品牌BALLY的制服,以多國語言接待訪客。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場館頂樓的「Heidi Café」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另外,瑞士館也將於4月22日舉辦一場特別放映活動,以《My Name is Heidi》(私はハイジです)向這位阿爾卑斯山的少女致敬。這場展演由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HEAD)製作,結合時尚、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連結過去與現在,將主角小蓮重新塑造為具有當代意義的經典角色。

根據瑞士館團隊宣佈,場館結構將於2025年1月全數完工,而內部裝修則則預計於3月中完成。

2025大阪世博

日期|2025/4/13–2025/10/13

瑞士館官網|https://vitality.swiss/e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揭曉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科技島、光明燈牆並置,探討智慧、信仰如何影響地景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覽內容亮相!由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劃的參展計畫「[]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回應大會以「智慧」(Intelligens)開展的年度主題,概念源自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根植於地景所提出的「NON-sites」理論,並融入東方哲學關於「無/有」的辯證,探索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智慧」角色,同時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為「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用「Intelligens」這個字詞突出「gens」在拉丁文中「人」的含意,討論三種不同類型的智慧:自然、人工和集體智慧,於建築設計中如何被思考和用以面對當代環境和氣候困境。

臺灣館「[]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即以大會主題為基礎,由策展人薛丞倫及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帶領成大建築系團隊,探索「智慧」(Intelligens)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角色,並重新審視臺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同時透過展覽、裝置、工作坊、論壇等形式,探索並定義當代臺灣建築師的「Intelligens」表現。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此提案受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啟發,以雕塑及大地藝術作品聞名於世的他,曾提出「non-sites」理論,其強調地景的缺席、置換與二元性,並透過抽象架構來反思建築、實質環境與再現之間的關係。再將視野拉回東方世界,「無」在東方哲學中延伸出無盡關於「無/有」的二元辯證,而成大團隊將藉臺灣館,嘗試辨識、建構屬於臺灣「信仰」與「無信仰」之間二元辯證的灰色地帶。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成大團隊認為,臺灣的空間治理和發展策略深受「信仰」與「[]信仰」的辯證影響,以高速度和高科技發展為例,高鐵將西部走廊轉變為大都會區帶,智慧技術使空間重構,也擾動了原本自然生態平衡;晶片和高科技的發展不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籌碼,也帶來了經濟、資源分配是否平等是否合理的反問與挑戰,同時臺灣人也以「智慧」來重新審視正在發生於這片土地上地景的一切。展覽將從三個面向切入,尋找「智慧」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在空間治理中的影響力:

▍效率(Efficiency—— []高速度信仰(NON-Belief in high-speed

探討全球追求效率和快速發展的潮流,以臺灣高鐵系統為案例研究,提出高鐵所建構的臺灣大都會區帶,以及城鄉差距下都市生態的反省。

▍科技(Technology—— []晶片信仰(NON-Belief in chips

探索對於科技島之於生態島兩個極端神話的信仰,以及背後在綠能光電板所覆蓋的代價,尤其以臺南七股地區作為場域的探索。

▍控制(Control—— []感知-運動信仰(NON-Belief in sensory-motor

探討每天例行生活的各種細微的感知-運動關係,在延展的基地涵構與關係場域中重新審視各種與生態、文化、社交的衝突。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島嶼意象融入展場,呈現科技、環境、空間的複雜關係

本次展場設計採用「島嶼」概念貫穿全場,以「島群島半島」之間的關係呈現信仰與[]信仰之間的張力,重新審視科技、環境與空間的複雜關係。在展場正中央,一座宛如自黑夜海洋中浮現的島嶼靜靜佇立——蜂巢紙切割出臺灣地形剖面,細密的紋路如同時間在土地上刻下的痕跡,微光自紙間漫出,隨地形起伏緩緩流動,結合上方「科技島」以電子紙輪播臺灣地景照片,呈現半導體發展對臺灣地景的影響,同時引入環境正義的討論,包括都市熱島效應、能源分配等議題,全面探索科技與環境的交互關係,並輔以16組研究書冊,以科技島嶼論述為序,開啟[]信仰的觀展動線。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場周圍配置的展櫃象徵環繞群島,展示12組研究模型,內容聚焦臺灣真實情境與議題,反映當代社會的挑戰與思考,讓觀眾在群島結構中重新審視臺灣地景轉變的脈絡。展場一端的「光明燈牆」,如同於群島之中設置的一座信仰半島,成為信仰核心並串連起所有展櫃與內容,營造統合與連結的視覺與體驗。正式展出時,由展場唯一開啟的對外窗,可望見威尼斯的聖母安康教堂,象徵人文與信仰的起點。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展覽時間|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