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妹劇團《人民之王》瘋狂政治舞台劇!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葉利尼克劇作首度在台上演

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葉利尼克劇作首度在台上演!後川普時代最生猛犀利的民主預言

後真相時代,民粹主義高漲,反智、反菁英的社會氛圍,劇場如何回應當前的政治局面?劇作向來緊扣時代脈動,深刻反映當代政治議題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劇作家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在2016年因極右派政治人物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而展開了新劇本《人民之王》(Am Königsweg)的寫作計畫。

PhotoCap_人民之王-glitch

PhotoCap_人民之王-glitch2

 川普的勝選,對葉利尼克而言,不僅是對美國民主投下一顆自殺炸彈,更可預見的是,西方民主制度的衰亡,如何迎來災難、深淵、死亡和恐怖。葉利尼克認為,種種現象顯示著,從人類文明發展,二千多年的歷史以來,人類對於威權的順從與渴望從未改變——人們希望改變,人們想要新的,但其實他們想要的是舊的,所以舊的只能偽裝成新的出現。

PhotoCap_人民之王-劇照

葉利尼克針貶時事的劇作《人民之王》在德語劇壇造成熱烈迴響,短時間內各大劇院爭相搬演。去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與丹麥屋舍劇院(Husets Teater)共同製作,導演Baboo與丹麥導演莉芙・海爾姆(Liv Helm)合力執導丹麥版本,今年則將搬回台灣,台灣版本由本地演員與設計群通力合作,首這也是葉利尼克的劇本首度在台灣上演。

PhotoCap_人民之王-劇照3

PhotoCap_人民之王-劇照2

PhotoCap_人民之王-劇照4

PhotoCap_人民之王-劇照5

後川普時代,劇場如何回應當前民主問題?

《人民之王》由一個雙眼滲著鮮血,失明的卡通人物豬小姐(Miss Piggy,形象取自美國電視節目《大青蛙木偶秀》The Muppet Show)擔綱敘事,她如希臘悲劇的先知卡珊德拉,通過全篇將近一百頁的冗長獨白,言語譏諷、滔滔不絕地訴說關於一個財大氣粗、俗不可耐的獨裁者,如何帶領國家走上毀滅的道路。同時援引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的典故,人們將伊底帕斯視為救星,希望他能從瘟疫中拯救城邦,結果卻發現他才是給城邦帶來瘟疫的罪人。

PhotoCap_人民之王-distortion

人民之王-distortion2

導演Baboo表示,在這個劇本中,葉利尼克不僅是尋找一個替罪羔羊,收拾這個殘局,她更想探究,民主危機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民主如何走向死亡?而知識分子能做什麼呢?目前為止似乎無所作為。當我們在劇場裡探討這些議題,那些有大把時間卻沒有價值感的人已經把票投給了川普,以及其所代表的極右派政權。或許,每個人都該為這一切負責,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人民之王-丹麥劇照3

人民之王-丹麥劇照5

曾數度搬演葉利尼克劇作的導演莉芙・海爾姆認為,這是葉利尼克歷年劇作中,最具有個人色彩的作品,充分投射她做為一個知識份子,對這個政治時局的憤怒與無力。「葉莉尼克就是她筆下的盲眼先知,對當代世人激烈地提出她的真知灼見,卻發現在這個網路,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盲目的,沒有人真正在聽。於是,劇末,她作出了獻祭,選擇以沉默抵抗這個眾聲喧嘩的社會,同時也內省、回望,試圖給這個瘋狂的世界帶回一絲理性。」

人民之王-丹麥劇照

知識份子在社群媒體時代的最後發聲

舞台形式空對照劇作家書寫的混亂、去中心、多焦點,將以一種結構性的渾沌,打破表演空間與觀眾之間的涇渭分明的界線。舞台被營造成一個被訊息轟炸的廢墟,一個被預言環繞的音場。聲音透過不同的媒介管道被傳播、放送,諸如字幕機、擴音器、收音機、麥克風、大聲公、喇叭等,各種當代傳遞語言與聲音的介面,將充滿整個表演區。

人民之王-丹麥劇照2

數位時代不能構成、凝聚共同行動的「我們」,反而造就了分化孤立的個體,所有的訊息溝通都將成為時代的噪音。表演者通過服裝、物件的暗示,演示著不同的性別、階級、種族與地位:男人、女人;黑人、白人、亞洲人;壓迫者、被壓迫者;上流社會、中產階級、遊民、難民等,彼此之間難以消弭,且日益擴大的裂痕與衝突。這注定是一場眾聲喧嘩的集體獨白,一個找不到合諧音準的民主大合唱。

人民之王-丹麥劇照4

台灣與丹麥,台北哥本哈根的跨國製作

《人民之王》的合作始於2017年,導演Baboo獲亞洲文化交流協會獎助,赴紐約研習半年,期間參與林肯中心導演工作坊(Lincoln Center Directors Lab),與來自丹麥的導演莉芙・海爾姆相遇、交流。基於兩人過往作品對「後戲劇劇場」的興趣與實踐,以及對彼此劇場美學的高度認同,決定連結雙方的資源,展開跨國合作,共同執導一部劇作。這也是莎妹劇團繼《餐桌上的神話學》、與日本第七劇場《交換手札》三年計畫之後,再度啟動不同形式的跨國合作,也是近年莎妹劇團持續經營、深耕國際網絡的具體成果。

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12月11日至13日

演出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劇作家: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

導演: Baboo Liao、Liv Helm

演員:王世緯、蔡佾玲、賴玟君、安原良、高俊耀、蕭東意

劇本翻譯:陳佾均 

劇本改編:柯燕珠、陳有鋭

製作人:尚安璿
舞台設計:李柏霖
燈光設計:鄧振威
影像設計:孫瑞鴻
音樂設計:柯智豪
服裝設計:Jamo CHEN
動作設計:林素蓮
舞台監督:馮琪鈞
執行製作:曾仲儀
平面素材:聶永真
動態視覺設計:江品緒
攝影:Kris Kang

本演出獲國藝會「跨域合創計畫補助專案」補助

資料來源│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2025 南台灣最大型的嘻哈盛事!屏東《大武門音樂祭》讓全世界聽到屏東在地饒舌之聲

屏東,擁有得天獨厚的多元族群文化,也因此孕育出豐富的音樂資源,從原住民、客家音樂、恆春半島民謠,到以年輕世代為主的獨立音樂(樂團)、嘻哈文化,屏東縣政府透過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音樂活動,成功地塑造了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品牌,並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台甚至國外的音樂愛好者。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大武門音樂祭》,已在嘻哈音樂及街舞圈打出響亮名號,成為南台灣一年一度、必去的嘻哈音樂慶典!

取名來自屏東境內被排灣族和魯凱族視為「聖山」、海拔超過三千公尺的大武山,屏東縣長周春米介紹道:「《大武門音樂祭》的誕生是屏東對年輕文化的積極回應,透過這個音樂祭提供一個專屬於年輕世代的舞台,讓嘻哈與街頭文化得以在屏東扎根與發展。」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大武門音樂祭》為屏菸1936文化基地年度盛事,圖為今年表演嘉賓「西屯純愛組」。(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大武門音樂祭》以「嘻哈文化」為核心,涵蓋嘻哈、電子音樂、街舞、塗鴉藝術等元素,不僅展示出屏東海納百川的文化特質與創新活力,讓年輕人能夠透過音樂表達自我,更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族群找到地方認同及共鳴。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饒舌團體「Y.O MOB」與「孤兒收容所」熱血Battle,瞬間點燃現場氛圍。(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多元音樂文化遍地開花

多年的苦心培育經營,如今的屏東一整年都有豐富的音樂祭典,從2月的《大武門音樂祭》、4月的獨立樂團嘉年華、破百萬人次參與的《台灣祭》、10月讓恆春歌謠走向國際的《半島世界歌謠祭》,到11月的原民音樂《斜坡上的藝術節》與客家音樂《狂客音樂祭》,每一檔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音樂品牌,也代表著屏東在文化上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周縣長說道,「屏東不只是傳統音樂的發源地,也能成為當代潮流文化的重要據點!《大武門音樂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平台,讓年輕人相信他們的創作有被看見的機會,不必遠走高飛,也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發光發熱。」周縣長也說明每一年《大武門音樂祭》一定會邀請屏東在地的嘻哈音樂人進行演出,「因為音樂祭帶給參與者的不僅是娛樂活動,更是一種價值認同,產生共同的文化歸屬感。」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半島世界歌謠祭》鼓勵跨國文化交流,結合傳統與流行創作,推動屏東走向國際。(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台灣祭》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與,為南台灣規模最大的戶外音樂節。(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斜坡上的藝術節》為屏東最具原民特色的音樂節之一。(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去年首度登場的《狂客音樂祭》為屏東縣承辦的客家音樂節,為在地多元音樂品牌再添新意。(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從在地茁壯的嘻哈種子

這些極具才華與能量的嘻哈創作者來自屏東縣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族群,包含文樂部落出身,用母語唱搖滾、民謠、嘻哈的葛西瓦;來自瑪家鄉的thehopend 禮韋、來義鄉的潮州土狗、饒舌實力派大成DACHENG等,他們將土地給予的養分一一轉化譜寫為炙熱燙口的饒舌。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全能音樂才子「美麗本人」炸翻現場,嘻哈節奏點燃全場激情。(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而若是說前兩年的《大武門音樂祭》為此音樂品牌建立出其專業性,今年更希望能突破同溫層,讓整個音樂祭型態可以更往外擴展、更大眾化,在混合了工業遺址與熱帶氛圍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舉辦,集結國內共 20 組頂尖嘻哈藝術家參演,如「嘻哈校長」大支與新生代大成DACHENG,更邀請《大嘻哈時代2》Rapper 比杰擔任 MC,與台灣首位取得奧運霹靂舞參賽資格的國手孫振擔任街舞擂台公開組評審。

還有多組跨域合作,包括 DJ QuestionMark 與臺語歌手康康、美麗本人與街頭塗鴉藝術家 BOBONE 的聯合演出,以及 NXWV EXPRESS 潮流品牌攜手 HowZ、SiNNER MOON 與 Taji 三位音樂新秀的時尚饒舌⋯⋯整整兩天精彩的演出,一股潮流新勢力正從屏東出發,喚醒你的嘻哈魂!

(攝影:Sunnie Wang)
DJ QuestionMark 將長笛演奏與DJ完美融合,展現獨特魅力,讓現場觀眾十分驚艷。(攝影:Sunnie Wang)
(攝影:Sunnie Wang)
2025《大武門音樂祭》DJ QuestionMark 與臺語歌手康康跨域合作演出。(攝影:Sunnie Wang)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活動現場於街舞擂台舉辦的「3 on 3 Freestyle Battle」街舞大賽,舞者紛紛大展身手。(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圓滿落幕,2/28-3/1兩日活動吸引全台嘻哈歌迷共襄盛舉。(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屏東《大武門音樂祭》

時間:每年2月底
地點:屏菸1936文化基地

一起漫遊《大美不言》,探索裝飾藝術的工藝與創新,連結世代的奇思妙想!

展覽標題「大美不言」乃是對莊子一句名言的詮釋,莊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者之一,其著作可溯及公元前4世紀。這一表述意指,自然界中存在著一些非凡、無法言喻的美。在此語境中,這句話讓人想起參訪者獨自穿梭於展覽物件之間,欣賞著不言而喻、令人遐想無窮的美麗事物,同時藉由這次3方的交流,策展團隊希望能透過如同三聯畫的形式展示這些作品,講述跨越文化與時間的藝術史。

(攝影:La Vie)
「動靜有形」展區。(攝影:La Vie)

見證傳統工藝之豐富內蘊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見證工藝發展史中,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彩篇章。院方舉例,雖然琺瑯畫在歐洲已有多年歷史,但直到清代1720年左右才傳入中國,這都得益於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自此,藝術家根據自身的製作風格,巧妙改良並運用這項源遠流長的工藝技術,開拓出更豐富多元的樣貌。

而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自1882年開館以來,宗旨就是蒐集歐洲乃至其他地區的收藏品,供藝術家在工藝實踐和視覺研究中汲取靈感。玻璃、陶瓷、漆器、金工、掛毯、傢飾等,這次將檔案內各式各樣精湛工藝的代表典藏品,於本次展覽中展出,期望將這些作品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梵克雅寶典藏同等豐富多元的精湛文物匯聚一堂,藉此展現不同時代和地域下,美的語彙不盡相同。

另外,《大美不言》典藏精粹展亦展示梵克雅寶著精湛工藝,譬如展現世家以非凡的技術,創造出可轉換的黃K金及琺瑯珠寶創作等,同時藉由接觸兩個著名的博物館之頂級珍藏,使世家有機會重新審視不凡的收藏品。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Zip項鍊,1952年,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珠寶創作在藝術史定位上有何特殊

前衛的Zip項鍊出自梵克雅寶開創性的設計,其靈感源自飛行外套和軍服上的拉鍊,後來於30年代時引入時裝設計。世家洞悉時尚動態,巧妙將此設計機制,運用於珠寶創作。此項鍊於1938年獲得專利,1950年生產,其中滑動自如的流蘇式拉鍊頭,使得這件作品具備多樣佩戴方式,拉開時可做項鍊佩戴,拉闔時則可轉換為手鍊。這件1952年製的Zip項鍊,綴飾著由黃K金的心形圖案,並點綴祖母綠寶石和鑽石,流露動感與神祕感,充分展現出世家所擅長的可轉換式珠寶的設計與偏好。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花卉研究(Flowers Study),法國,1913年,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於1933年獲得專利的百寶匣(Minaudière),則是一款結合精緻美學和實用性的長形方盒,其中隱藏許多隔層,可收納優雅女性所需的必需品:粉餅、唇膏、梳子、香煙等。這件1935年的設計在邊緣內設有隱藏的鏡子和腕錶。梵克雅寶對於奢華配飾實用性的重視,呼應了當時建築師和設計師的理念。百寶匣的隔層設計令人聯想到Walter Gropius和Eileen Gray等現代主義者的作品,而這些作品於蓋子上的裝飾:鐫刻的金色圖案、鑲嵌細工或漆飾,皆如此件設計,展現了豐富多樣的珠寶藝術,以及亞洲裝飾藝術對世家的影響。

(攝影:La Vie)
「奇幻仙境」展區。(攝影:La Vie)

從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展品,觀眾得以一窺這個高級珠寶世家深受大自然、時尚、舞蹈和奇想世界的啟發,孕育出深含詩意的風格。一直以 來,世家不懈追求卓越創新,令隱密式鑲嵌工藝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精湛工藝之一,並於多件臻品上展現,例如 Zip項鍊和Alhambra圖騰珠寶。

70年代,雅克.雅寶(Jacques Arpels)陸續回購代表世家風格的古董作品, 為後代保存下來。如今世代相傳的收藏品已超過2,700件,包括高級珠寶、一般珠寶、腕錶,以及其他珍貴物品。這些於1906年至今以手工精心製作的創作,記錄著梵克雅寶風格與靈感的歷史演變,以及工藝發展的歷程。自1992年首次在博物館舉辦大規模的典藏展以來,知名文化機構和梵克雅寶精品店便不間斷地向公眾呈現典藏臻品,展現了梵克雅寶精湛的典藏品,於珠寶史和法國裝飾藝術界的輝煌成就。

《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展期|即日起~04.20,週二至週五 09:00∼17:00(週一休館),國定及連續假日 09:00∼18:00
地點|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文|張瑋涵 攝影|La Vie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2月號《跟著光,尋找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