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是華人飲食文化的根本,是一個人生活的底氣。吃得好、吃得飽,才有力氣過好每一天。」大米缸計畫發起人「裏物文化」團隊這麼說道。事實上,吃米不只能讓人元氣滿滿,更可以加入一場以土地為基礎、用味覺牽線的善循環。
這個善循環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必須回溯到「大米缸計畫」的緣起。
2018年時,擅長高端禮品訂製服務的「裏物文化」進行品牌重整,決定以華人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米」,作為連結地方與企業公益的核心。在友人引薦之下,「裏物文化」團隊認識了花蓮返鄉青農,也是有機稻品牌「天賜糧源」主理人鍾雨恩。
「雨恩是社福背景出身,十年前返鄉從農,聽到我們的計畫後,很快就決定要加入。」裏物文化團隊回憶道。抱持相似理念的兩群人一拍即合,牽起生產者、支持者、受助者、整合者的善循環平台「大米缸計畫」也就此誕生,至今更已支持超過10.4公頃有機稻田,以花蓮為起點進行大米缸計畫的推廣,期待擴大後支持更多台灣各地的有機稻田。
天然樸實「醜美人」牽起在地善循環
「其實,天賜糧源是一個由42位農夫集結而成的合作社。他們種植的都是發源自高雄農業改良場的『高雄139』品種。這種米口感迷人,但是外觀上米心腹白多,與傳統『晶瑩剔透』的想像不同,因此被稱作『醜美人』。」
美人雖醜,卻是米界的台灣之光,烹煮過後更帶有天然樸實的米飯香氣。此外,「高雄139」不僅是目前台灣水稻中,推廣年份最久的品種,也代表台灣銷往日本,而在「大米缸計畫」牽線下,更成為大硯建築、中國人壽、承山幼兒園、美居建設、探索廣告、富宇建設、誠邑築建設、中悦建設機構、新創開廣告、長昇建設等多家企業的贈禮選擇及公益行動連結。
從企業到家庭嘖嘖募資邀請公眾參與
「其實,大米缸計畫不只是賣米,更以米為核心,延伸出一系列服務,像是依據企業品牌調性,提供米的使用規劃建議等。很多企業一開始不理解我們做的串連內容,但經過溝通後,都可以理解到,這個計畫並不是獲利導向,而是串連社會上不同角色的需求,建立一個以利他為主的商業模式。」裏物文化團隊說道。
然而,「大米缸計畫」的支持者不該只有企業,裏物文化期盼讓更多人一起加入「吃飯行善」的行列。因此,2019年開始不只在嘖嘖募資平台上持續推動家庭式募資訂閱方案,今年更在華山文創產業園區舉辦「大米缸計畫 台灣米 善動力」特展,希望讓更多民眾了解,進而成為善循環的一員。
|
|
直擊華山特展城市梯田體驗後山植稻
「大米缸計畫 台灣米 善動力」特展以展覽、市集、講座、工作坊等多種形式,深入剖析共享經濟、環境永續、物資平衡、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並結合「農夫在乎與煩惱的那些事」、「支持者的心聲」、「受助者的心聲-好好對待的重要」紀錄短片,讓觀眾了解善循環中的每個角色。而展覽最大亮點,則是華山戶外展區千層野台的「城市梯田」插秧體驗示範區,邀請民眾感受後山植稻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科技品牌BenQ Taiwan受到「大米缸計畫」的熱情感染,這次也特意支持展場設備。「BenQ是一個以人為本,致力於提供人們更美好生活的台灣品牌,跟大米缸計畫的初心其實是相同的。我們也很開心透過這場展覽,讓兩個品牌一起帶給社會美好且正面的影響。」
用最貼近生活的米 做最「未來」的事
而在「大米缸計畫 台灣米 善動力」特展的最後,裏物文化團隊更用「以吃飯的力量,實現對生活的美好盼望」,預告即將啟動的年度新企劃「實現餐桌」。實現餐桌將於2021年正式啟動,串連全台12組品牌餐廳、家庭料理人,為大米缸計畫特製12道米食食譜,開啟支持環境永續、在地食材及良善公益行動的新階段。
裏物文化團隊說道,「記得曾經有人跟我們說:『你們在做一件未來的事。』,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感動的瞬間。大米缸計畫牽涉到的面向多元,能夠被理解、被認同,對我們來說都是很感動的。」美好的事物多半轉瞬即逝,但是這種感動卻可以被延續,讓我們一起從「大米缸計畫 台灣米 善動力」特展出發,共同踏上一趟由善意鋪就、以溫暖米香牽引,通往未來的美好旅程。
Info/
「大米缸計畫 台灣米 善動力」特展:善變就是可能 Change to Chance
日期:即日起~2021.01.03
時間:11:00 - 21:00
地點:華山文創產業園區中4A-2館
主辦單位|裏物文化有限公司
共同策展|天賜糧源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寫寫字採編學堂、花蓮好事集
策展協力|德力設計、浩氏設計
設備協力|BenQ明基亞太股份有限公司
公關協力|大謙公關 傑芳廣告
大米缸計畫 | 吃飯即是行善 嘖嘖募資平台
文字|郭慧
圖片提供|裏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