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後,兩位設計師步伐輕盈,和大人物相約不只是圖書館,他們是以「巧折杯」入圍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的工業設計師莊嘉駿、薛佩君,年輕卻經驗相當豐富的兩人,談起設計可是活力十足,在安靜而美好的場域裡,總是讓大家笑聲不斷,原來在簡約的環保設計背後,是兩個愛喝咖啡又愛地球的大孩子。
巧折杯是一款無需塑膠杯蓋的一體成型外帶紙杯,透過摺紙形塑結構,僅用單一紙材滿足盛裝與覆蓋機能,兼具易折扁回收的便利性,在不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的前提之下,讓大眾與店家自然而然無痛達成減塑的目標。「我們兩個都很喜歡喝咖啡,是咖啡外帶杯的重度使用者,雖然知道環保的重要,但自己還是懶得帶保溫杯,從數據層面來看,2019 年台灣就用掉了 6 億杯,就算在回收意識已經很強的台灣,在現行公共空間的回收系統仍不會將紙杯與塑膠杯蓋分開丟,但其實這兩者在回收處理流程是截然不同的。」
體認到改變使用習慣的難度,因此在巧折杯發想的初期,莊嘉駿、薛佩君兩人便訂立要「延續人們的使用習慣」為原則,透過運用同一材質減塑的效果,也使回收流程更簡化。加上疫情的關係,內用座位有限或避免群聚的因素,使得「不得不使用外帶杯」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如此情況下,兩位設計師思索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因而誕生了「巧折杯」來回應世界對於環保的需求。
「巧折杯是一個過渡期,現階段我們也知道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環保,因為我們有很多東西需要兼顧,但至少可以先改變 10%,再慢慢地增加。減少一個塑膠杯蓋,總體就至少減少了 80% 以上的塑膠使用量。」莊嘉駿、薛佩君如此說道。
看似簡約的巧折杯,其實在取代杯蓋部分的結構設計發想可是讓設計師卡關了不少。如折疊後如同花形的放射狀折痕,是設計師幾經嘗試,最後從自然植物中靈光乍現的結果。佩君向我們分享:「有一天觀察我種的仙人掌時,我發現它在成長或枯萎的時候都有一些折痕,上網一查才發現這是自然界很多植物生長會有的痕跡,這些摺痕的功能是為了讓葉片很好地收合在一個小地方,然後在成長時放大,稱為『折疊結構』。」設計師接著解釋:「實際上,折疊結構很常被應用於生活,像是 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或者衛星太陽能板得以旋轉打開的折疊,我們就想:既然這種收合機能可以運用在這麼廣泛的物件上,巧折杯說不定也可以,所以才有上頭花朵狀的雛形出現,這算是一個階段性的突破!」
除此之外,巧折杯收合的結構讓紙材從周圍到中央聚合,些微內凹的設計更暗藏著巧思。由於移動時難免有飲料震動潑灑的疑慮,巧折杯上方的內傾斜度設計使得咖啡就算濺溢出來,也可以順著折痕和角度再度流回杯內,這個細節設計也同樣來自於植物豬籠草防止昆蟲逃離籠袋的「倒鉤設計」,再度師法自然。
看似沿用許多現行外帶杯的設計語彙,其實背後經過的思考量超乎想像。杯身斜度適用目前隔熱杯套的設計,也符合手握的舒適度;開口飲嘴設計於邊緣,既符合折紙結構的 R角,也不影響結構強度。而六邊形的稜角設計不僅好折,在拿取上回饋於人們觸覺心理的安全感也是最好,結構穩定度亦然;店家使用的堆疊收納和倉儲空間的習慣不需改變外,更減少了體積;回收時壓扁促成的垃圾減量等等......,這些經過反覆實驗的設計成果,要不是設計師向我們一一說明,恐怕是大家最視為理所當然,卻也最為重要的細節。
站在地球的角度,設計師認為巧折杯設計的常數是可以開放客製化調整的,只要是現行需要塑膠蓋的杯型或湯碗餐具皆可行。嘉駿設計師表示:「回歸到初衷,其實就是在思考以設計師的身分,如何透過設計的能量去影響環保這件事情,巧折杯的出現並非想要空前絕後,而是在追求環保終極目標的過程中的一個概念和解法。」
在已找到英國材料研發廠做出的易分離塑膠薄膜的情況下,巧折杯的量產並非遙不可及,然而勢必得在所有外帶杯生命週期會遇到的消費者、生產者、店家、回收業者間來回溝通調整。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偶然間在獨立咖啡廳,甚或是大型連鎖遇見巧折杯,想必在那一刻,我們都能在看見它的瞬間,會心一笑。
All Images Credit:金點概念設計獎,Photo by KURA
本文由大人物授權,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