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鹽水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開幕!

月之美術館戶外大展「漫月美行動」  12月20日開幕!

月之美術館戶外大展「漫月美行動」  12月20日開幕!

台南市政府府以「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為概念啟動的「月之美術館」計畫,即將於2020年12月19日至2021年3月1日推出全新年度特展「漫月美行動」。有別於以往執行策展方式,今年透過一整年的藝術實驗與在地共創,辦理近40場推廣活動,超過100位在地居民、學生共同參與,邀請6組藝術家團隊協力,總共完成15件裝置作品,成果將在鹽水街區巷弄精彩展現。今(14)日市府特別舉辦活動宣傳記者會,由黃偉哲市長親自出席擔任首席行動特務,邀請國人朋友來月港漫步,品味鹽水小鎮之美,也提前為「2021月津港燈節」暖身。

PhotoCap_行動代號001 _ 7-11鹽生門市牆面 _ 01 讓世界看見鹽水 _ 禹禹藝術工作室(1)
 ▲ 7-11鹽生門市牆面 _ 01 讓世界看見鹽水 _ 禹禹藝術工作室

市府文化局表示,今年「漫月美」行動是一種累進的藝術實驗與在地共創作的行動方案,將鹽水小鎮分為6個行動代號區域,讓遊人按代號探尋祕密景點和精彩作品。作品除出沒老街巷弄,更擴及鹽水車站、鹽水觀光美食城及鹽水橋旁的7-11鹽生門市等。今年文化局特別邀請擅於處理複合媒材、再生材料與現成物的藝術家陳建智,以深具歷史感的修德拜亭為創作基地,收集在地物件打造《月之方舟》,以拜亭的建築空間連結星船意象,刻劃人類文明的遺跡,隱示新與舊、傳統及前衛間的關聯性與未來性想像,也象徵著這座城市即將啟動引擎,向未來拉開序幕。

PhotoCap_行動代號003 _ 鹽水觀光美食城 _ 06 津津十五號-小艇任務執行中 _ 梁賴昌×Group B
 ▲ 鹽水觀光美食城 _ 06 津津十五號-小艇任務執行中 _ 梁賴昌×Group B

PhotoCap_行鄧代號_ _ 鹽水車站 _ 14 隱藏版 _ 景 _ 材料共創營 _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黃鈞玲

PhotoCap_行鄧代號_ _ 鹽水車站 _ 14 隱藏版 _ 景 _ 材料共創營 _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黃鈞玲

落實藝術陪伴  地方共創藝術作品

一路陪伴月津港燈節成長的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今年以居民共創工作坊、材料共創營隊、校園推廣等,執行近40場次藝術行動,產出許多精彩作品:布置在連成巷的《築光 竹光》以連成巷曾是熱鬧商郊運行的街巷為概念出發,藉由竹子媒材,帶領民眾一同參與製作200多支竹燈,佈滿整條街巷,一同築起連成巷的光,重現從前熱鬧的景象;王爺廟巷擷取王爺廟祀奉齊天大聖的特色,邀請歡雅國小及居民繪製72個投影燈和燈箱營造整條巷道的《齊天大聖》;魚鱗巷則搭配去年燈節徵件典藏作品《風華魚韻》,藉由工作坊帶領民眾共同製作這件以魚與魚鱗的意象呈顯地方故事;一銀巷造月工坊的《流光之境》以特別的合作方式,呼應燈節十年來藝術團隊的相互激勵與協力創作,帶來隱藏版驚喜。透過材料應用與創作營隊方式,今年更讓有興趣參與創作的年輕學子,在14天13夜實作過程中產出許多精彩作品,布展在連成巷、鹽水車站等地。

PhotoCap_行動代號004 _ 王爺廟巷 _ 11 穿梭王廟巷的時光記憶 _  張惠蘭與東海大學團隊

PhotoCap_行動代號004 _ 王爺廟巷 _ 12 齊天大聖 _ 民眾共創作品

PhotoCap_行動代號004 _ 造月工坊 _ 10 隱藏版 _ 流光之境 _ 有用主張、禹禹藝術、市府典藏三方共創(1)

藝術進駐點亮小鎮公共空間

此外,今年月之美術館計畫也積極媒合藝術進駐空間,包含藝術團隊有用主張《貓想知燕》、藝術家陳建志《海中躍動美之城》2件作品進駐鹽水觀光美食城,讓鹽水小鎮日常生活的商業空間裡增添藝術想像。去年秋季展許多精彩作品今年也成為常設藝術裝置,包含《光陰使者》和《讓世界看見鹽水》作品持續增加、民眾最喜歡探尋的隱藏留展作品《穿梭王爺廟巷的時光記憶》成為巷弄風景;而造成排隊人潮、刺激驚險的《津津15號》,今年則以民眾共創方式移展重現於鹽水觀光美食城前廣場,並以《津津十五號-小艇任務執行中》全新風貌再度和民眾見面。

在空間活化部分,月津故事館除作為旅遊諮詢中心,也成為支持年輕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展示空間,活動期間將由南瀛獎首獎得主張君慈推出系列作品《月形是流動的冰》展覽;故事館對面的中山路10號老屋,是鹽水第一銀行前身(原台灣商工銀行出張所),今年以藝術策展方式,整理內部建築構件、重新打開,並推出《一半之後,相遇》老屋空間展,一揭老屋神秘面紗。

月之美術館戶外大展「漫月美行動」  12月20日開幕!

PhotoCap_行動代號002|月津故事館|02《月形是流動的冰》張君慈個展|冰墨畫聲melting score_演出照_張君慈

PhotoCap_行動代號002 _ 舊一銀老屋 _ 03《一半之後,相遇》老屋空間展

本次「漫月美行動-月之美術館2020年度特展」將於本周日(20日)下午5時30分舉辦開幕活動,由黃市長偕同貴賓一同在活動主場域修德拜亭的藝術裝置《月之方舟》揭開序幕。開幕活動邀請稻草人現代舞團演出,並配合周邊街道巷弄規劃市集活動、街頭藝人表演,將帶給民眾輕鬆漫遊在月之美術館的視覺感受。開幕活動當天也推出限定活動,邀請參觀民眾,一起執行任務,只要當天加入月之美術館line好友,收集6個行動代號,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精美紀念品乙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PhotoCap_行動代號004 _ 中正路立面 _ 07 光陰使者 _ 禹禹藝術工作室

PhotoCap_行動代號004 _ 連成巷 _ 09 築光竹光 _ 民眾共創作品

PhotoCap_行動代號004 _ 修德拜亭 _ 08 月之方舟 _ 陳建智

市府為擴大月津港燈節效益,自2019年起啟動「月之美術館計畫」,逐步將短期的節慶活動轉型為長期藝術深耕行動;今年除持續進行常設作品、空間活化,也透過共創、推廣與實驗活動,讓藝術創作與地方產生更多情感共鳴與連結。「漫月美行動-月之美術館2020年度特展」自12月19日(周六)開展後,展期將一連持續到明(2021)年3月1日「2021月津港燈節」閉幕日,每日啟燈時間為晚上6至10時。誠摯邀請您深入鹽水歷史街區、漫步「月之美術館」,慢慢走、漫漫感受,在巷弄遇見驚喜、轉入空間呼吸在地氣息,體驗這座歷史文化與藝術共創實驗融匯綻放、永不褪色的經典小鎮-鹽水。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於1月1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辦理「2025台北雜誌年會暨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並舉辦「內容有價、侵權案告捷:百家媒體攜手保護著作權」記者會,吸引眾多媒體領袖與產業專家出席。記者會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內容創作價值,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內容有價:消費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2023年某讀者因於 LINE 群組非法轉傳雜誌媒體 PDF 檔案遭檢舉,並由雜誌公會聯合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及今周刊提起訴訟。歷經一年多審理,法院於 2024 年 11 月判決被告拘役 30 天並駁回上訴,展現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嚴正態度,再次強調「內容有價」的核心理念。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媒體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公會將持續推動立法,堅守內容有價的理念,並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從合法使用做起,尊重內容創作價值。」

產業呼籲: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智慧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柱,媒體作為第四權,為民眾權益發聲,不僅應捍衛大眾權益,也必須為自身權利發聲。梁永煌直言:「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權益都無法守護,又有什麼資格號稱能帶領新聞媒體推動公平與正義?」

他提到,近期成功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道德勇氣,這也應成為每個人共同擁有的責任。他認為,上述判例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立下更清晰的標準,讓社會了解非法行為的危害。並提出未來三大行動方向:第一,應讓大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誤觸法網。第二,希望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協助擴大宣導,促進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理解。第三,鼓勵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尖兵」與「文化警察」,勇於檢舉侵權行為,為文明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他最後呼籲:「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台灣走向文明與創新的重要一步,也是媒體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法務總監邱大山則指出,非法轉載對內容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他強調,民眾如需分享內容,應選擇付費閱讀或透過合法管道,如圖書館借閱或電子書平台,培養尊重創作者的文化氛圍。

此外,天下雜誌集團法務總監邱愛倫指出,非法轉傳行為早已滲透至各類社群,這些地方頻繁轉載雜誌數位媒體內容,卻缺乏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基本認識,這類行為已對內容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盼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應對數位化所帶來的侵權挑戰,並確保數位時代內容創作的永續發展。

共同行動:守護內容價值,支持智慧財產權

雜誌公會藉此機會提醒消費者,非法轉傳電子檔案或盜版連結均屬侵權行為,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合法使用與分享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維護知識生態的重要一步。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攝影:黎泰山)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圖片提供:雜誌公會、攝影:黎泰山)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愛心獎放眼全球,跨越港澳台,發掘無數行善生花的動人故事,將為善不欲人知的行動匯流成無疆的愛心大海,本屆有9個得獎者獲此殊榮,這些行善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從作家、企業、社福基金會到醫療團體,幽谷伴行,點亮無數生命,他們的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社會大眾看見人性最真摯的光芒。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愛心獎始終秉持著表彰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慈善工作者與機構的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心靈無聲無息在社會每個角落播撒著愛與希望。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鳳凰衛視大埔總部舉行,獲獎者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莫言、安踏集團創始人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潘江雪,還有來自香港的無止橋慈善基金發起人紀文鳳、「送炭到泰北」香港發起人曾醒明以及台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甚至有海外的美國方李邦琴基金會主席方李邦琴,持續發光發熱,揮灑大愛。

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是社會向善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的獲獎代表並非個人,而是以「組織」形式獲獎。

之一為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落實創辦人釋聖嚴法師的莊嚴聖念,以整體關懷、凈化人心為主軸,推行國內外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及災難救助項目,多次獲內政部、衛福部基金會評鑒優等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已邁入第23年,累計總受獎學生逾6萬人次。

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創會23年,每年不僅提供逾1200件弱勢家庭經濟補助,先後參與多項重大災害後續關懷與援助,如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緬甸納吉斯風災、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大地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3年土敘大地震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之二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病是台灣健康的最大殺手,回顧創會歷程,時間回到1994年,來自台大醫院的多名肝膽專科醫師在與無數肝病病人接觸的過程中,有感於民眾對肝病的無知,再加上肝病初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都是在肝病很嚴重或肝癌末期才就醫,導致肝病的悲劇不斷上演,留下悲傷的肝病遺族家庭。因此發起一場消滅肝病的革命,成立一個以肝病防治的民眾宣導及醫療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教育民眾正確的肝病常識。

走過30個年頭,肝基會在台灣300多個鄉鎮及偏鄉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900場、肝炎衛教講座逾2000場,服務逾100萬人次,甚至補助貧困病患醫療與交通。此外,更設立「肝病優秀論文獎暨研究獎助金」鼓勵肝病研究、獎助國外研修、出席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2021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2年堉璘台灣奉獻獎,至今仍以消滅台灣肝病為己任,持續推廣正確預防保健觀念。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愛心獎藉由這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傳遞愛與力量,激勵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讓愛心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愛心獎涵蓋範疇廣泛深遠,從教育、醫療、環保、貧困救助,到災難援助,每一名慈善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通過無數日夜堅持與付出,點亮基層受苦者生命,讓世界更美好。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致詞時表示,在當前這個衝突不斷、戰火紛飛的世界中,這份對基層受苦者的摯誠關愛,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