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美術館」2020年度特展「漫月美計畫」,提出以散步徐行的節奏,觀賞鹽水街頭巷尾裡的裝置作品。鹽水與藝術的連結,緣起於每年「月津港燈節」的盛況,藉藝術勾勒出人文地景的豐厚。台南文化局期望將短期的節慶活動,轉型為長期的藝術深耕,以「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為概念,打造出「月之美術館」,突破場域框架,接起在地氣息。當藝術不只在特定建築中發生,展廳腹地就在街頭巷弄裡,期望創作氛圍流動於生活場景中。
亮點作品《月之方舟》 醞釀啟航的序幕
漫步鹽水街區,不少舊式建築映入眼簾,如走進歷史長廊的隧道,建築物歷經文化部門陸續修復,古樸的屋舍完整了小鎮韻味,這其中也包含過往居民賴以為重的信仰中心。位在中山路上的「修德拜亭」是寺廟舊址的僅存遺跡,經過整頓作為綠地多年,在這次計畫中首度和藝術結合。曾為勤美學創作出大型裝置的藝術家陳建智,受邀以「修德拜亭」為載體,打造新作品。他延續自身創作脈絡,輔與地方人情交融而生的《月之方舟》,蘊含對鹽水小鎮啟航未來的祝福。
陳建智擅以建築背景,擴出裝置的尺度,《月之方舟》搭建出方圓構成的星船意象,在一片古厝中,吸睛外觀讓人有一探究竟的引力。近身觀察,有四座引擎艙體框出的空間,不僅有遠觀的視覺美感還有互動功能,讓觀者入內探索自身、他人、自然、採集溯源的議題。然而,《月之方舟》建造完成後維持有機體的生命力,它將持續開放群眾的介入,隨時間生長出自有的面貌,
對於藝術介入在地創生,陳建智也分享著經年走訪嘉義、台南地區的經驗談。周遭鄉親在初期對他與所做之事滿腹好奇,不過他這們認為,「居民們對作品的感受不管正面、負面的,對我來說都是好的。」因為開啟對話,才有交流機會,這時他會用談話為邀請,引導大家說出更多的從旁觀察,成為一種共同參與,「讓居民都成為藝術的共犯。」陳建智如此幽默回答。
|
|
|
|
凝聚在地共識 延展藝術賞味期限
藝術不在遙遠的他方,想著要落實於生活,拉近觀看距離,讓更多人參與是「漫月美計畫」的願景。由深耕在地十年的藝術團體「禹禹藝術工作室」帶領「居民共創工作坊」,參與的人不分年齡層,也有爸媽帶著小孩齊到來,大家都從認識材料開始,手把手製作起竹燈,成品《築光 竹光》串起生活範圍裡的街景,歡雅國小及居民繪製72個投影燈和燈箱之作《齊天大聖》以及魚鱗串成的《風華魚韻》,都藉由藝術點亮日常。
進階的大型裝置共有六件,由「材料共創營隊」的參與年輕學子獨立完成,工藝裡蘊含對當地民俗的採集,竹編蜿蜒的輪廓如鴿子盤旋天空的形體。領頭兩週營隊的策展藝術家陳禹廷 (禹禹藝術工作室創辦人之一) ,他分享著鴿子的靈感來自「鴿笭」,是鹽水一帶農村秋收特有的活動,導覽時也能說上幾句地方文化的關聯,是藝術加乘的魅力,串連起更多可能性的火花。
典藏歷屆精彩作品 觀賞不限時
除了親身參與,空間再利用是居民共創的延伸。日治時期為「台灣商工銀行出張所」的老屋,屋主無償提供場地,再經修繕建築結構後開放,進駐老屋空間展《一半之後相遇》。而不遠處的轉角古厝裡的在住耆老,欣賞而開放地接納藝術發生的可能,主動提供牆面彩繪上本次展覽視覺,是街區美化也讓空間釋放為藝術舞台,以行動支持著年輕藝術家揮灑創意。閒置屋舍的殘壁形成絕無僅有的展架,懸吊起大家熟悉的月亮意象的《流光之境》,當夜晚點亮裝置時,臨月津親水公園的《光之林道》,光影與作品相輔相成一幅浪漫夜景。
月之美術館以小鎮之名,典藏過往精彩作品,更為展期豐富著多樣面貌,人氣裝置《光陰使者》、《讓世界看見鹽水》、《穿梭王爺廟巷的時光記憶》、《津津十五號-小艇任務執行中》成為常設展品,佈展於鹽水公共空間,讓觀賞不限時。「漫月美計畫」作為「2021月津港燈節」的暖身,如果你曾造訪過鹽水夜晚的絢爛,那麼白日靜謐的風景也值得緩慢品味其中。
|
|
|
|
「漫月美行動-2020年度特展」
展期:2020年12月19日- 2021年3月1日
|
|
文/王涵葳
圖/陳憲廷、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