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聲音的建築展」!融合音樂、影像與空間的震撼沉浸式展覽體驗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備受矚目的「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將於明(25)日~2021年4月6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開展;由日本世界級互動設計大師中村勇吾擔任展覽總監、音樂鬼才小山田圭吾(Cornelius)替展覽創作同名歌曲、設計師北山雅和操刀主視覺,也邀來9位藝術家以自己的視角,透過影片詮釋貫穿全場的《Audio Architecture》一曲。而在這融合音樂及影像的「聲音建築」裡,是場獨特的感官體驗,必須前來親身感受,才能理解究竟有多撼動人心。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INCEPTION啟藝與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再次攜手合作

2016年時,由INCEPTION啟藝主辦、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企劃的「單位展」自日本移展台灣,在當時吸引10萬人入場觀看,而此次的「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是雙方再次攜手合作,並在今年底移展台北,同樣極具可看性。


擔任展覽總監的中村勇吾表示:「我曾在雜誌上看過一篇文章,內容是西恩藍儂(Sean Lennon,約翰藍儂之子)談論Cornelius發行的新專輯,而他用一句話形容他們的音樂『He paints a kind of audio architecture.(他繪出聲音的建築)』,我完全愛上聲音的建築這個形容,因此我開始思考如何藉由這個詞構思出一個展覽。」而AUDIO ARCHITECTURE展覽便就此誕生,並於2018年首次在東京舉辦。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直擊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現場

北山雅和操刀設計主視覺圖像

踏入全黑的空間,感官也跟著被放大,走進展間、映入眼簾的先是由設計師北山雅和替展覽操刀的主視覺圖像,而這以動畫形式呈現的主視覺,會隨著貫穿全場的歌曲節奏「擺動」,當來到音樂的斷點,圖像也會跟著靜止,讓人才剛踏進其中,就感受到聲音的魅力。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三面牆播放小山田圭吾現場表演《Audio Architecture》影像

第一個展間播放了記錄小山田圭吾在錄音室現場表演的《Audio Architecture》,而以三面牆呈現的影像,除展現不同樂手彈奏樂器的畫面,也加上其他藝術家的影像創作,強化了視覺印象之外,也讓這首5分鐘的樂曲,多了更多想像的空間;推薦走進三面牆之間欣賞影像,有種猶如置身搖滾區的感受,既震撼又迷幻。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25公尺寬巨幅投影構成的沉浸式劇院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即是以25公尺寬巨幅投影打造的沉浸式劇院,觀展者能坐著觀看眼前由8位日本藝術家以自己的角度、詮釋《Audio Architecture》這首歌的影像;或是走到投影台上,近距離感受聽覺與視覺的完美融合。每部影片的開頭、轉場到結束,都與歌曲節奏精準對應,因此總共長達45分鐘的影像,不會讓人感到漫長,反而是期待影像會與音樂碰撞出什麼樣有趣的火花。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替音樂特製的有趣視覺效果

巨幅投影的後頭則是個別展示8位藝術家影像作品的展間,雖不像上一個投影螢幕般壯觀,但站在作品前觀賞時,仍有種被眼前畫面吸進去的沉浸感。其中,由辻川幸一郎(GLASSLOFT)x Bascule × 北千住設計打造的互動影像裝置相當有趣,當人們站在現場設置的手機螢幕前,他們為音樂特製的視覺效果便會出現在臉上,讓觀眾跟音樂MV融為一體,值得體驗。

聲音的建築展008

「Into the music/Music don't stop」貫穿全場

而這場展覽的主題歌曲即便不斷重複播放,卻不會有想按下暫停鍵的衝動,因為當你聽著耳邊傳來「Into the music/Music don't stop」,你便會了解,音樂是必須,更能在不同的藝術家的詮釋之下,有了嶄新的模樣。而如果說一首歌能構成演唱會,那麼這個聲音建築空間,絕對是最適合展演的場域。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21_21 DESIGN SIGHT 企劃展「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in Taipei 

展覽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 AB 館

展覽期間: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4月6日

主辦單位:INCEPTION 啟藝

企劃單位:21_21 DESIGN SIGHT

全票:350 元 ( 一般民眾 ) 、學生票:320 元( 大專以下學生,憑證 )、愛⼼票:175 元 ( 65 歲以上長者憑證,身障者本人憑證及一名必要陪同者 ) 

免票與陪同:未滿 3 歲 ( 憑證 ) 或 90 cm ( 含 ) 以下之幼童免票,但需有一位大人購票陪同入場

文字|Adela Cheng 

圖片|INCEPTION啟藝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 Ippuku|林森40」登場!日治時期郡守官邸化身藝文空間,日本木雕藝術家個展同步開展

台中「 Ippuku|林森40」登場!日治時期郡守官邸化身藝文空間,日本木雕藝術家個展同步開展

位於台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的「Ippuku|林森40」,前身為1927年落成的大屯郡守官舍,是日治時期郡守的官邸,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語彙,靜靜見證城市與時代的遞遷。歷經多年修復,這座歷史建築將重新開放,由中島GLAb與BD Home進駐,方方設計協助空間規劃,將歷史建築轉化為當代藝文空間,開展一段關於藝術、 美學與生活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Ippuku」源自日文いっぷく,意指在忙碌日常中的片刻停留——像是一杯茶、一份點心,或是一段短暫的 沉靜時間。這樣的中場時光,不僅是休息,更是一種重新對焦的狀態;它讓人有餘裕去感受當下,也為創作、 感情、思念與轉變騰出空間。在這樣的精神之下,觀者得以重新連結自身與他人,觸及內在那份尚未說出的期 待與悄然浮現的共鳴。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Ippuku / 林森40 首檔展覽《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由擅長可視性設計(viewability design)的中島 GLAb 團隊策劃,邀請到日本木雕藝術家渡邊文矢(Fumiya Watanabe)展出其細緻且深情的創作。他以木為媒材,呈現出生活中那些無聲卻長久的情感。作品不求張揚,而是靜靜陪伴、安放,像是一件熟悉的器物、一段 溫柔的記憶,潛伏於我們每日生活之中。

渡邊先生表示:「我想創作出源自日常感受的作品,讓自己回到創作的原點。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創作了《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系列。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也住在我的心中。」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在這座被重新喚醒的歷史空間中,《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不僅是一次木雕藝術展覽,更像是一段安靜的邀請。邀請我們暫時停下腳步,與某段記憶重逢;與某個溫柔片刻相遇。「Home,是家,是歸屬之地。」渡邊文矢以作品回應家之於旅程的意義,在旅途與家的往返之間定義了座標,讓旅途有了方向。

一個空間,可能是起點,亦可能是轉折,是停歇,也是再次出發。過往的大屯郡守官舍,以新的身份Ippuku林森40再次打開大門,在此空間,遇見渡邊文矢,邀請您一起思考、感受「家之所嚮」的意義。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圖片提供:中島 GLAb)

渡邊文矢《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

展期:2025.04.18-05.18,10:00-17:00
地點:Ippuku|林森40(週一、二休館)

資料提供|中島 GLAb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美國館」:以「美麗的美國」打造建築,5大沉浸式展區呈現太空未來、月球岩石

2025大阪世博「美國館」:以「美麗的美國」打造建築,5大沉浸式展區呈現太空未來、月球岩石

2025大阪世博在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美國館以「一起想像我們能共創的未來」(Imagine What We Can Create Together)為主題,場館則為「美麗的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主題,展館將涵蓋美國在科技、太空探索、教育、文化以及創業精神等領域,透過五大沉浸式展區,呈現一場關於美國之美與卓越的動態體驗!

轉化日本古老木橋意象為「美麗的美國」

美國館由美國建築團隊Trahan Architects 打造,外觀流淌著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學,設計靈感則來自日本古老的木造拱橋。建築由兩座木造立面、三角形結構的建築構成,並與一座懸浮發光的立方體形成鮮明對比,從遠處看有如峽谷地景般壯闊。高達9.45公尺的巨型LED螢幕,將環繞弧形舞台四周,並會投影美國經典的城市地標與自然景觀,引領訪客展開一段獨特的空間旅程。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5大展區開啟沉浸式的美國之旅

展覽則由BRC Imagination Arts策畫,主軸為「一起想像我們能共創的未來」(Imagine What We Can Create Together),將透過五大主題展區呈現美國的多重面貌。為了讓訪客能更容易理解展覽內容,美國館也特別設計一位充滿活力的動畫角色「Spark」,不僅會擔任導覽者,更將陪伴每一位來訪者踏上探索旅程。

美國館也特別設計一位充滿活力的動畫角色「Spark」,不僅會擔任導覽者,更將陪伴每一位來訪者踏上探索旅程。(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美國館也特別設計一位充滿活力的動畫角色「Spark」,不僅會擔任導覽者,更將陪伴每一位來訪者踏上探索旅程。(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交流(Exchanges)展區,將介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學、學術與專業交流計畫,讓訪客透過親身故事深入了解美國提供的機會與多元文化背景。創新(Innovation)展區,則呈現美國在農業科技、奈米科技等領域應對全球挑戰的創新實力,並會讓訪客體會科學、設計與創意,是如何轉化為改變生活的力量。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旅遊(Travel)展區將透過沉浸式視覺體驗,帶領大家領略從國家公園、音樂節,到小鎮風情的美國風貌,囊括全美50州、哥倫比亞特區與美屬領地的在地魅力與文化多樣性。太空(Space)展區則聚焦美國在太空探索的過去與未來,展出實物與原型,包括阿波羅計畫、阿提米絲任務(Artemis Mission)等里程碑,同時致敬美日之間的太空合作夥伴關係。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啟航:飛向月球與更遠之處(Launch: To the Moon and Beyond)展區,則位於中央懸浮立方體中,將以環繞式LED螢幕與音效模擬NASA火箭發射場景,Spark將引領觀眾踏上一場震撼視覺與感官的太空之旅。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除了5大展區外,「Join Us & Thank You」區則會呈現鮮明的海報風格與 QR Code,展示美國在創新、旅遊與交流領域的成果;特別的是,本區也會展出阿波羅17號在1972年於月球上所採集,約有37億年歷史的118克月岩石(玄武岩),向 1970年大阪世博會曾展出的美國月球岩石致敬。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在太空主題餐廳品味美式風味

看完展覽後,則不妨到由Living Hospitality負責營運的美國館餐廳,牆面將有來自哈伯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 James Webb)的影像,並將菜單結合太空主題,提供以美國食材為主角的在地風味餐點,包括「極光阿拉斯加鮭魚漢堡」(Aurora Alaskan Salmon Burger)、「星雲手撕豬肉」(Pulled Pork Nebula)、「星辰緬因龍蝦堡」(Stellar Maine Lobster Roll)等。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2025大阪世博「美國館」
期間: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美國館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USA PavilionTrahan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