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悠緩的步調、沈厚文雅的氛圍,以及一道道令人垂涎的街邊小食,讓古都臺南成為許多人的心之所嚮。然而,臺南絕不僅止於此而已。有「眾神之都」美名的臺南,還有豐富的廟宇文化,以及廟埕外那純樸溫暖的在地人情。無論你造訪過臺南多少回,這次請跟著臺南市美術館的腳步,走訪《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兩大年末大展,以台南宮廟藝術和廟前人情為主題,來趟前所未有的臺南藝術散策!
|
|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這場藝文散策的起點,正是日本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南美二館,讓我們從這棟簡潔優雅的白色建築出發,開始一趟向眾神致敬的旅程。
首先,讓我們走向《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第一展間「畫中有神—門神・雕樑」。在這裡,觀者除了欣賞臺南陳、潘家兩大廟宇繪畫家族作品,以及其習畫或工作時使用的畫稿之外,也可以看到藝術家廖慶章等人以門神為主題的創作。策展團隊將宮廟傳統門神、樑枋壁畫與汲取傳統元素再創作的當代繪畫並陳,為經典主題再創作開啟新的視角。
接著,讓我們信步走到「以文會神—籤版・符篆」展區,這裡展示各式符篆、籤詩及神禡(指版印而成的紙製神像),以傳統的符篆、籤版形式,對照藝術家侯俊明的《符籙蒐》系列作品。《符籙蒐》系列作品中的九座皆在此展出,一幢幢二公尺高的貼金符篆氣勢磅礴地矗立著,上頭卻寫著「小人是非速速離」、「戀愛不准變心」、「壯陽九九久」等文字,以傳統形式表現當代生活中的幽默祈願,令人不禁莞爾。
|
|
隨著觀者腳步邁進,展品也從平面開展到立體,「形以傳神—立體造形藝術」展區將臺灣宮廟建築上的屋脊剪粘裝飾、神像雕刻等立體造型藝術搬到美術館內,讓人藉由平面以外的第三個維度,看見宮廟藝術的力與美。
|
|
除了從平面開展到立體,展覽也從靜轉動,在「敬之以儀—移動的神聖場域」展區,策展團隊邀請觀眾欣賞宮廟科儀活動中的繡旗、鑼鼓架、神轎等奠基於傳統織繡及木作雕刻的工藝製作。除此之外,展覽也蒐羅藝術家透過如攝影、水墨繪畫、版畫、多媒體影像等各種不同媒材,所記錄的各式廟會活動。
最後,讓我們從南美二館漫步至不遠處,古色古香的南美一館。在《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最後一個展間「築廟起醮—當代觀點的宮廟」中,策展團隊更展列「拚場藝術撞擊」團隊的作品〈起醮〉。〈起醮〉延伸傳統廟宇的「建醮」概念,以鄭南榕、詹益樺兩位民主先烈為門神,搭出屬於台灣的廟,為傳統宮廟主題,開展出多元思考向度,也讓人再次感謝庇佑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萬神與眾生。
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
看完宮廟裡的神祇後,讓我們將視角從仰望轉為平視,仔細端詳廟埕前的臉孔,這些樸實、堅毅、隨遇而安的人們,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最溫暖堅實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在《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上,再清楚不過。
今年78歲的雕刻家陳正雄,曾隨鹿港李煥美師傅習藝,16歲出師後,不滿足於傳統神佛像制式表現手法的他,開始在閒暇時雕刻人物造像,受到企業家許文龍慧眼青睞後,更篤定地走向創作道路。這回《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便在5月舉辦陳正雄雕刻個展前,率先展出〈討海人系列〉、〈廟前群像〉等陳正雄成名作。
在第一展間中,〈討海人的夢〉以緊閉雙眼、嘴角下垂的人像,刻畫看天吃飯的心酸;〈收網〉則以彎曲雙腳、突出筋肉肌理和閉目皺眉表情,精準刻畫討海人的辛勞。
然而,到了下一個展間,心情卻彷彿逐漸離苦得樂,像是〈餘慶〉中以男子和老者眼望竹籠、檢視漁獲的微笑,沖淡了討海的苦澀;〈老友〉則以上身相倚的兩人,表現出自然的情感流露及老友間珍貴的信任與自在。
接著,我們則可以看到陳正雄知名作品〈廟前群像〉。在此,藝術家以或蹲或坐的五人群像,表現出廟埕對弈的庶民生活樂趣;而最後的〈南北管樂曲系列〉則刻畫了神情投入的六位南、北管演出家,不僅紀錄了廟宇重要活動,也可以見到陳正雄對於熱愛南北管的師傅李煥美的懷念之情。
|
|
欣賞完這些作品,不難發現,陳正雄的作品多以在地人物為主題。對此,陳正雄表示:「其實我從小就在安平的廟埕玩耍,雕刻時街坊鄰居也會來參觀,説我刻的人像很像附近某位老人家。但我沒有刻意要刻哪個人,而是自然而然就刻出來的。」
「我一生都生活在安平,雖然搬了四次家,卻怎麼也離不開這裡。安平人性格堅毅、粗獷卻又樂觀,這樣的精神態度、外型臉孔深深吸引著我,不知不覺就刻了一輩子。」陳正雄這麼說道。
然而,這次展覽,對於陳正雄而言,不只是對於地方的深情,更是對於島國平安靜好的希冀。「我對於祥和、平實、腳踏實地的生活嚮往不已,在動盪的年代,希望藉由我的作品,帶給參觀者心靈的平靜,甚至引起他們對理想生活的共鳴。」讓我們帶著這些作品給人的溫暖安定,以平靜幸福的心情,作為這趟藝術散策最完美的餘韻。
文字 | 郭慧
圖片提供 | 臺南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