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思維翻轉教育、帶動校園美學改造運動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在第一屆的成功案例之後,如今跨度至第二屆「學美美學 2.0」,強調要以「兩倍的美感」進行改造,讓校園空間有著更不一樣的想像,也成為孩子讀書、生活潛移默化美感意識的基礎。進入學美美學計畫 2.0,在「改善收納」、「特色空間創造」、「閒置空間再造」、「視覺識別標示」等層面更上一層樓,學習好感度也跟著加倍,以下 6 間學校的改造,你最喜歡哪裡呢?
新竹縣-寶山國中
改造主題:抒壓樂讀所
設計:Studio WONDERWORKS
寶山國中的學生相較其他學校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事社團活動,無論是動態的搖滾樂,還是靜態的音樂彈奏、圖書閱覽,兩者氛圍相異卻都是寶山校園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原本使用的空間長年堆放雜物、鐵窗封閉、設備老舊及多功能用途所造成的混亂,導致學生失去對校園生活的想像。
設計團隊透過使用功能的定義、情境的釐清、色彩計畫及氛圍的營造,重新打造兩個空間:「樂音室」及「樂讀室」。「樂音室」作為學生社團及課後活動使用,以黃色為主色系,透過黃色的霓虹燈管及標示系統營造活潑的空間氛圍。「樂讀室」則採沉穩緩和的藍色為基調,營造放鬆與紓壓的環境特色。營造師生一個自然舒適的場域,可以揮灑精力、釋放壓力,同時滿足多元學習的需求。
基隆市-基隆女中
改造主題:不迷航的山坡學校
設計:風泉設計有限公司
基隆女中校地廣大,建築物依山坡而建,動線複雜。舊有的指標系統不易閱讀,讓訪客經常在校園內迷航。
設計團隊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找出校園內應設立指標的位置,再依山坡地形將原本 2D 平面的校園總覽圖改造成易理解的 3D 相對位置圖。並結合學校建物使用的深紅色作為系統色,讓新的指標設計融入校園環境中。同時以減法設計整理校園中多餘的張貼物,打造對學生和訪客友善的美感校園。
苗栗縣-藍田國小
改造主題:藍田悅讀
設計:深活生活設計有限公司
藍田國小原有的圖書室位於 2 樓,距離教師辦公室及學生教室稍遠,不只造成管理不易,同時也讓小朋友在短短的下課時間內,無法有充分的時間去圖書室拿一本自己想看的書。
於是,設計團隊選擇將位於1樓的2間閒置教室打通,來為孩子們打造一間全新的圖書室,用一道橫跨整個空間的半弧形書櫃牆貫穿。以具有環保、再生特性的樺木夾板製作書櫃,運用纖泥板牆面加強隔熱、除濕及吸音的效果。座椅則以學校的舊課椅改造;新的書櫃配合小學學生身高打造,方便孩子取書;並輔以容易辨識又美觀簡潔的圖書分類系統,打造真正適合學生使用的校園美感圖書室。
新北市-新泰國中
改造主題:美感實驗室
設計:非常態空間製造所
因應改造標的使用機能從原本的理化教室改為美術教室,空間與設備都需提出新的規劃與設計。設計師以「美感實驗室」為概念,以白色作為空間基底襯托學生在這裡的繽紛創作。並透過黃金比例的安排,彙整空間中的元素,並在地面上呈現相關比例的圖騰以作為示範體驗。
教室核心的視覺焦點是美感實驗中島,具有洗滌、收納、教師講臺等多元功能。這樣的設計操作提供學校一種面對繁雜使用需求及其衍生雜亂問題時的解決辦法。另外,設計團隊將桌子透過組合式的設計,提供具有複合功能的課桌椅,可依照教學情境自行排列組合;同時採用輕鬆易取得的現成品做為組合式家具的基本材料,方便未來的維護與管理。
台東縣-永安國小
改造主題:走進.森活
設計:大象設計
走進永安國小的美術教室,會感覺時光似乎倒退了十幾年。這裡的桌椅設備都已經很老舊,用來收納的櫃體、晾曬作品的層架、清洗用具的洗手台…,大多都是拼拼湊湊、歷史久遠。
設計團隊進場,首先更換可自由排列組合的桌子,拆開時是個人學習桌,組合時可讓學生進行集體的大型創作。老師教課的講台下方是隱型收納空間,放置少用的教具。教室一側的矮櫃,收納分門別類的美術用具,並外面標記美觀的識別圖案與字樣,引導學生取用。整面的黑板牆是學生除了畫紙以外可以自由塗鴉創作的地方。
教室取名走進.森活,意味著學生在這裡不只是上美術課,更是將台東永安的珍貴的自然生態與景觀當作學習的對象。
花蓮縣-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改造主題:山海石小學堂
設計:無有設計
東華大附小的班級教室很特別,每間都有一個突出的小角落,但卻都沒有被妥善地好好利用,其他還有像是收納空間不足、缺乏個別輔導學生的座位、因桌面高矮不一而不適合進行團體作業等問題。
設計團隊以花蓮山、海、石之造型與顏色為意象進行設計,重新打造一個以師生需求為本的教室。將原本閒置的角落改造成學習角,提供學生自習與休憩的小角落;導入個人書包櫃及可依學生身高調整的課桌椅,解決空間不足與團體作業不便的問題。大面積的黑板牆與可伸縮的教師桌則對應到新式的教學型態,讓教室的使用方式更靈活。
本文由大人物授權,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