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插畫家Tom Parker繪製《台北地圖》!刻畫迷宮般的城市風景

2016年《我的台灣味》作品

2021年1月19日採訪插畫家Tom Parker第一幅《我的台灣味》

早在2016年Tom Parker就推出《我的台灣味》系列作品,「這是我第一次拜訪台灣後的作品,當時拜訪了台北和九份,想用墨水筆和水彩筆,畫出某些建築很夢幻的樣貌。」所以他擷取台北和九份,幾個具有指標性的建築物:如圓山大飯店、摩天輪、九份石階等,把它們全部放在山坡上,原本預期會有白天和黑夜兩個版本,現在看到的版本「白天」,明亮又色彩豐富的版本,「當時我沒有刻意選擇強烈的色彩,但透過紅色、黃色、綠色,畫出白天明亮的感覺,再用藍色畫出陰影。」

137498703_3961237100561627_1124752379676364432_o

 ▲ Tom Parker 2016年《我的台灣味》完整作品


當時構想的「夜晚」,畫裡的窗戶、街燈和燈籠都會發光,但其實他一直都沒有完成夜晚版本,「我覺得它可以做成黑白著色海報,讓大家自己畫上自己心裡台灣夜晚的樣子;但也有可能是這一幅白天版的夜晚版。」他一直想完成,卻一直沒時間做,或許等真正完工時,會是第三種不一樣的樣貌。

當我們問他,最喜歡這幅作品的哪個部分時?他說,自己近幾年開始用數位繪圖板工作,再回頭看2016年,非常純粹的手繪稿舊作,連自己都覺得好特別「我最喜歡這個作品100%的手工繪製,我現在還可以馬上回想起,當初拿著鉛筆、鋼筆和水彩筆坐著畫圖的心情。」

138126556_3961237140561623_7771064989536639533_n

 ▲ 用鉛筆打草稿,再慢慢用水彩和色鉛筆著色,與電腦繪圖精細的《台北地圖》味道不太相同

137654692_3961237000561637_5082559020555614684_n

 ▲ 這是Tom Parker印象中台北和九份的建築縮影

2020年12月28日專訪插畫家Tom Parker《台北地圖》作品

2020年的12月初,社群上突然開始瘋傳一幅名為《台北地圖》的插畫,將擁擠的城市大小景物,一口氣塞進長方形的畫面裡,雖是地圖,卻也正是台北的縮影:面積不大,但隨處散落著多元豐富的故事,頓時之間,熟悉的城市也瞬間成了不熟悉的迷宮,讓人重新看待這個早就習以為常的土地。這幅精細畫作的作者是Tom Parker,本次LaVie透過E-mail的方式專訪這位來自英國的台灣女婿,邀請他分享創作的過程。

《Taipenguins》完整畫作(圖片來源/Tom Parker Illustration)

毅然放棄廚師工作,追逐插畫夢想

想要了解一位創作者,總不免俗得要回頭看他的創作起點。Tom Parker說他其實很早就察覺自己對於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小時候就覺得畫畫很有趣,我非常享受藉此觀察自然的過程。」

因此在求學階段,他的藝術相關學科也一直表現優異。只是他未曾想過自己可以藉由插畫維生,所以出社會後,他從事平面設計一段時間,確信自己喜歡的是純創作,而非商業創作,因此暫時擱置了自己的興趣,投入餐飲業,擔任多年廚師的工作。

直到2014年,對於創作懷抱龐大熱情的他,終究是承受不住命運的呼喚,他決心成為自由插畫家,專心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出道一年即推出台灣插畫拼圖

成為插畫家後不久,Tom Parker就來到台灣旅行,2015年起,這一片蘊含豐沛能量的土地,就成為了他筆下的作品。台灣人眼中紊亂紛雜的街景,對於當時初來乍到的外國畫家,卻是新鮮的美學體驗。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我很喜歡台灣的美學,結合了現代與亞洲的風格,還有本土藝術與文化。在這麼小的地方,卻能有這麼多事情同時發生,雖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景致看起來很亂,但對我來說,卻很迷人,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大街小巷,我也畫了一些,我很樂意透過畫筆記錄更多,只要有更多時間。」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有才華的人,只要肯努力,終究不會被埋沒。很快地,台灣拼圖品牌Pintoo看上他的創作風格,便邀請他一同打造與台灣風景相關的插畫拼圖。其中一組就是一推出就相當受歡迎的《Taipenquins》,藉由插畫,讓可愛的企鵝騎著機車帶你遊覽台北精彩夜生活。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Tom Parker說自己很早就想畫台灣遠近馳名的夜市,但因為畫家個人的堅持,他並不想只是畫人山人海的夜市景象,後來與Pintoo討論後,他們想到,把過去Tom Parker創造的角色「企鵝」放進畫中,創造出可愛但又帶點衝突感的視覺氛圍。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驚人畫作細節,竟是因為「捨不得結束」

會被拼圖品牌相中,除了畫作風格相當獨特外,複雜與驚人的細節,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問他為什麼大部份的創作都有這麼多細節,創作者的想法,果真和常人不同。他說,是因為不喜歡完成作品,所以能畫越久越好。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只要我畫更多細節,就要花更多時間完成,而且當我一直畫下去,我就會發現更多可以再加強的地方,簡直一舉數得。」他說,除此之外,也是因為他認為要花更多時間欣賞一幅畫,花時間探索畫作的細節,從中得到的驚喜,是沒人能奪走的快樂。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創作初期,畫了很多迷宮,以及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小房子上畫下小窗戶的原因。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別懷疑!台北就是這麼「綠」!

回到本次大眾關注的焦點《台北地圖》。Tom Parker的創作初期,經常為旅遊書,以及朋友的請託繪製地圖。有次朋友委託他為一位剛離開北京的記者朋友繪製細緻的北京地圖,他欣然接下工作後,便也開始想為台灣留下相仿的作品。

《台北地圖》創作過程與草稿

雖然很困難,也不是100%精準,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接近完成,不過整個過程仍為他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將他的創作生涯帶往新的巔峰。

Tom Parker說,為了繪製《台北地圖》,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梭,甚至很有自信地表示,自己現在應該比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妻子還要清楚城市的細節。然而徒步紀錄仍有視覺死角,因此他會透過Google街景圖還有網路上的無人機照片,觀察建築物的屋頂,以及城市的俯瞰圖。

《台北地圖》創作過程與草稿

「我想我在網路上看地圖和照片的時間大概是實際作圖的兩倍吧。」他分享道,由於他時不時會在臉書上分享創作過程,有人在看了他創作的《台北地圖》半成品時對他說:「這張地圖也太綠了吧!你確定台北長這樣嗎?」

但根據這位深入城市考察的畫家表示,別懷疑,台北真的這麼「綠」。

《台北地圖》完整畫作(圖片來源/Tom Parker Illustration)

「台北的公園很多、幾乎每條街道、每棟建築物和公寓都有植物,還有城市週邊的山,裡面隱藏著很多寺廟。」儘管他是這片風景的見證人,但當他意識到一個城市竟能如此綠意盎然的時候,也是為之震撼。

在採訪的當下,《台北地圖》的完成進度已接近90%。我們問他未來是否會想要繪製台灣其他的城市,他說只要能繼續畫,他絕對樂意繼續以台灣為題進行創作。



Tom Parker Illustratio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omParkerIllustration

Inst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om_parker_illustration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papagaeio

採訪撰稿/Mei Chiu、elif chan

圖片來源/Tom Parker Illustration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Taipenguins》創作過程與草圖

來自英國的插畫家Tom Parke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雜誌化身「變裝包」,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La Vie》雜誌2024年12月號以「紙上策展術」為題,探問在數位當道、紙本「沒落」的現在,為何仍有人費了心將內容印製,透過編輯、企劃、設計、印刷等手法,不斷賦予紙本更有趣的閱讀體驗,讓讀者閱畢後,就像看了一場精心策劃的展覽。

本篇主角——Do Cricus》馬戲專門誌,由FOCASA馬戲團發行,是台灣唯一以馬戲藝術為核心的刊物及媒體,全新專題「馬戲夠酷(兒)嗎——Are We Humans or Are We Queer?」探討馬戲藝術與酷兒(Queer)文化之間的連結,並邀設計師劉悅德策劃裝幀,以「變裝包」為概念,呼應酷兒打破二元性別框架的自由態度,雜誌也從固有的紙本限制中解放,讓閱讀成為一個「變身」(transforming)的過程。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以馬戲為核心,自由、挑戰框架的設計刊物

Do Circus》創刊於2021年,採季刊形式發行,2024年重新改版,強化馬戲精神於日常生活的擴散——馬戲不僅僅是表演藝術,更是一種挑戰極限的精神,以及自由創新的思維和生活態度。《Do Circus》每期分為兩冊,A冊探討馬戲與大眾共感的議題,B冊記錄國內外馬戲動態;每期的裝幀設計邀請不同的設計師合作,翻玩不同媒材,讓形式與內容密切合作,將驚喜從舞台延展至日常中的閱讀體驗,如改版後首發專題「No Pain No Gain:打斷筋骨顛倒勇」,由設計師聶永真率領的永真急制Workshop操刀,以OK蹦藥盒,象徵馬戲演員的傷痛與癒合。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來源:FOCASA)

2024冬季號以酷兒文化切入:性別,就是一種表演

Do Circus2024冬季號專題「馬戲夠酷(兒)嗎?」聚焦馬戲藝術與酷兒文化之間的連結,從一連串問題出發,探問馬戲的酷兒潛力——馬戲向來被視為極具陽剛氣味與力量美學的藝術類型,如何與酷兒文化聯繫?酷兒馬戲如何挑戰性別、身體和身份的既有框架?有哪些馬戲形式和藝術家可以被解讀為酷兒的?當酷兒文化成為當代藝術的鮮明旗幟,是否依然保有顛覆與反叛的精神,抑或淪為時髦的標籤?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酷兒理論學者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認為,性別是一種表演,它是流動的,被建構的,因此,性別總是一種「在做」(doing)的動態之中。從這個角度切入,酷兒是一種持續進行的實踐,或許馬戲夠不夠酷(兒),答案並不重要,而馬戲的價值就在於顛覆規範、探索邊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像的形狀,成為自由的形狀。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劉悅德策劃裝幀,將刊物化作伸展台

延續馬戲的顛覆精神、酷兒的自由信念,甫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設計師劉悅德打破「正常」雜誌的框架,以「扮演」作為設計關鍵字,將紙本刊物化身為一個伸展台,讓「變裝秀」這個酷兒馬戲中最鮮明的表演類型,貫穿整體的視覺裝幀。美術系出身的她,這回重拾畫筆,以壓克力顏料繪製完成所有視覺元素,讓強烈的視覺語言以「甜美又挑釁」的姿態反映於裝幀設計上。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包裝以螢光粉紅搭配華麗的漫畫風插畫,可愛夢幻如芭比娃娃;然而,上頭大大的「酷兒」字樣,加上金髮大眼的漫畫少女搭配濃密鬍鬚的面具,直接顛覆了這個刻板印象,模糊了二元的性別界線——那雙看似無害的金髮大眼,彷彿在問:「你夠酷(兒)嗎?」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以視覺、印刷等細節呼應酷兒主題

打開「變裝包」,除了面具之外,迎接讀者的是一件剪裁成秀服形狀的大海報——彩虹條紋與星星符號,充滿誇張的馬戲風格,伴隨著取出過程中灑落亮片紙花,營造秀場氛圍。爆乳胸口上的濃密胸毛與腋毛,以幽默手法與酷兒主題直球對決。海報背面的圖像拼貼任性地暴走,對應當代酷兒藝術家的大鳴大放,生猛、瘋狂同時擁抱自由與多元。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海報內裏包裹兩本小冊,分別採用自帶光澤的銅版紙與影印店的色紙印刷, A冊封面是一件SM風格的粉紅內褲,裝飾著誇張的縫線和皮革細節,封底毫不掩飾地露出兩片光溜溜的屁股;B冊封面僅存一根毛髮,將日常生活中最私密的象徵,轉化為對性別與身份認同的思索,直搗酷兒文化的核心:「撕去標籤,褪去所有外在的裝扮之後,我是誰?我又想成為誰?」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從面具、衣裝、底褲到毛髮,一層一層,劉悅德以設計巧妙揭露了馬戲與酷兒文化的共同之處:挑戰規範,擁抱多元,探索邊界,同時也回應了朱迪斯·巴特勒的說法——性別,就是一種表演。

劉悅德設計《Do Cricus》新刊!以視覺、印刷細節呼應馬戲及酷兒文化
(圖片提供:FOCASA/攝影:KRIS KANG)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展覽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殿堂級平面設計雜誌《アイデア》(idea magazine)前總編輯室賀清德(Kiyonori Muroga),在日本平面設計界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其生涯各階段的代表作品,在數位化的時代仍是爭相收藏的珍品。自2025年1月03日至1月27日止,室賀清德首次海外個展《編輯與實踐》將於重本書店登場,更將親自訪台於現場舉辦座談!

室賀清德:平面設計師心中無可取代的雜誌編輯

室賀清德自2003年起擔任雜誌《アイデア》總編輯,直至2018年愈二十年載、參與超過100期的編輯與企劃工作。他也陸續以總編輯身份投入出版社「グラフィック社」(Graphic-Sha)與網誌「The Graphic Design Review」等單位,以編輯、寫作、教育等多方面的實踐,在平面設計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任職《アイデア》期間,室賀清德發行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期數,除了重新引介字體排印學重要的歷史脈絡,更開啟如地緣政治、自由市場經濟與殖民遺緒等跨學科的議題討論。即使經歷著科技變革顛覆世界、出版業市場萎縮等難關,室賀清德仍以敏銳視角為《アイデア》另闢蹊徑,將焦點對向挑戰既往平面設計權威的青年次文化、不曾被關注的日本另類出版史、以及設計在社會變遷下的轉變等,推出一本本宛如小論文般的研究出版。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生涯三段重要時期經典與幕後花絮

展名《編輯與實踐》便是試圖闡述室賀清德在不斷反覆的「編輯」與「實踐」中,逐漸在平面設計與字體排印學領域留下的深遠影響。本次展覽將室賀清德生涯中代表性的三段時期《アイデア》、「グラフィック社」與「The Graphic Design Review」等依序展示,並附上特別為本次所寫的編輯花絮,以及數項未曾公開的雜誌標誌設計過程、手稿等珍貴資料。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アイデア》自1953年開始發行,承接戰前廣告業界發行的雜誌《広告界》(1926-1947),以雙月刊至季刊的頻率不間斷的出版至現在。《アイデア》早期致力於報導世界各地的廣告藝術與平面設計;到了中後期,隨著設計產業結構變化、出版市場愈發眾聲喧嘩且品質不一,《アイデア》選擇將內容更聚焦於平面設計與字體排印學,選題不輕易隨流行趨勢起舞,並在紙材、用色與印刷等方面展現高難度的能力,成功在數位化的時代保持難以取代的位子。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アイデア》工作文件和落版單(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在離開《アイデア》後,室賀清德加入了以出版平面設計類書籍為主的出版社「グラフィック社」,為日本當代平面設計師與插畫家出版作品集,也企劃多本以文字、地域或字體排印學為主的書籍,如《作字百景》、《C-GRAPHIC INDEX》、《Modern typography: an essay in critical history》日文版等。比起廣泛介紹案例、多圖少字或技術教學的資訊型書籍,室賀清德推出了許多幾乎沒有圖像的純文字理論型書籍,在閱讀風氣日漸低落的社會中,堅持著他對深度與廣度的標準。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展覽精選書籍(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2020年起,室賀清德進入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所創辦的網誌平台「The Graphic Design Review」擔任總編輯,從紙本媒介走到數位平台,持續與各地文字工作者合作,發表具深度的設計評論,以更加游擊的形式,回應當下資訊品質越發參差的網路世界。

《アイデア》落版單還原展出!

《編輯與實踐》展覽中的一大亮點,便是多本《アイデア》的落版單,現場將公開其用紙、印刷顏色、分台等,以及在與藝術指導白井敬尚溝通構圖時所繪的草稿等,都將一五一十地還原展出。而除了一覽室賀清德的重要作品外,展覽也特別聚焦其為每本編輯過的書籍寫下的花絮與觀點,期待跨越語言藩籬與臺灣讀者產生對話,一同探索閱讀平面的可能性。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アイデア》工作文件和落版單(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於重本書店登場!一窺平面設計雜誌《IDEA》前總編輯工作秘辛
《アイデア》工作文件和落版單(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1/11親自訪台舉辦座談

現場除了提供中文翻譯過之出版書籍作為延伸讀物外,也預計於一月中旬邀請室賀清德來到重本書店舉辦座談親自現身分享,並於展覽結束後出版展覽專輯。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展覽

展覽日期|2025/1/03至2025/1/27
展覽地點|重本書店(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8巷9號1樓)
開放時間|週四到週一13:00–21:00、週五週六13:00–23:00

《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講座

講座時間|2025/1/11 19:30–21:00
主講人|室賀清德
主持人|葉忠宜、毛灼然
報名連結|即將上線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