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1

12月屏東半年一期的第五期泰武鄉刊冬季號、和一年一期獅子鄉刊【SISIGU‧獅子-屏東門戶‧南迴起點】,美到即使有線上版本,還是讓大家想方設法搶到(免費)實體版。這兩本鄉刊,由兩組不同的屏東團隊製作,讓這個遠在台灣最南端、藏在屏東眾多鄉鎮中的兩個地方,變成備受矚目的南台灣新亮點。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泰武鄉刊》

做出口碑的第六期「泰武鄉刊」

半年一期的泰武鄉刊,是鄉公所委由屏東「繫。本屋」書店企劃製作,主編彭巧如說:「我們從第四期2019年冬季號開始製作,接這個刊物之前,我們只幫〈屏東本事〉寫過專欄,但沒有編輯過一整本刊物。」這對本屋團隊,已經是一大挑戰,更折騰人的是,因為臨時受命,只剩一個月的執行製作時間,「時間太短,對泰武鄉都還沒有很深的了解,只知道最有名的經濟作物是咖啡,決定以『咖啡』為題。」但鄉刊第一期就從經濟作物角度,介紹產銷過程、推銷鄉內咖啡,本屋大膽挑選了同樣主題,卻巧妙的從另一個角度「談咖啡有關的人、事、時、地、物,談咖啡背後人與土地的關係,我們也擔心,這個在當地聊到爛掉的主題,再做會不會很無聊?」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供不應求的熱門鄉刊

從原來印量800本發不完,現在增加到1,000本,一下子就被搶光,就不難想像新型態刊物,真的很不一樣「過去目標受眾是鄉內民眾,索取量和曝光程度有限,鄉公所也想改變作法,卻無從下手,我們接下這個案子後,提議除了對內考量,要把受眾對外擴散,往文化觀光內容調整,第四刊推出後,從台灣各地對鄉內的關注聲量增加,讓大家發現,這樣做是有效的。」現在,泰武鄉刊除了提供鄉民索取,也會限量發送到各地獨立書店,數量少到,只能讓書店提供試閱版本,無法滿足每個想收藏的人。

131753326_10225638163407873_9041859863729946845_o_1

「不同族群文化,整體的邏輯思考脈絡是不一樣的,我們自己常開玩笑,每期都在認識新的世界,新的宇宙觀。」泰武鄉,是由好多個排灣族部落組成,「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只要翻開鄉刊,就能從文字、圖片、插畫,再多了解一點屬於這個台灣南端鄉鎮的在地故事。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獅子鄉刊》

旅人眼中的獅子鄉

新改版鄉刊,鄉公所委託屏東在地設計團隊「屏方根文化」統籌製作,主編張劭瀚在刊物一開頭就說:「在通往恆春的路上,南下右側一間間五花八門的休息點、加祿堂沿岸熟悉的咖啡車,乘風在蜿蜒公路前進著...但細心的你,是否有發現,左側一座座醒目的獅子雕像?來回十多年的記憶裡,聳立的雕像總讓我好奇:獅子為何叫做獅子?是否進到部落有獅子呢?還是這是獅子會捐贈的雕像?」真實道出他自己長久以來的困惑。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注入多元觀點

接手刊物之初,他們就花了很多時間和鄉公所定調鄉刊的新走向,「如果希望有更多元的觀點,讓外面的人認識你,就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大家都想來獅子鄉。」撇開專業文史調查(編按:他們希望未來能慢慢往裡,挖掘出更深的獅子鄉文史,而不是一開始就講大道理),他們很大膽的改變鄉刊的呈現形式,在極有限的預算下,以兩大張、8面、A2紙的小報形式,取代過去整本鄉訊的做法,「我們想用畫面取勝。」讓不了解獅子鄉的人,能被照片吸引,想一探究竟。

132007758_4083409338340183_710014246077744233_o

獅子鄉刊更搶手了,印量只有500份,搶不到紙本收藏版,網路版也熱騰騰上線,看完鄉刊後,有機會前往獅子鄉,一定要嚐嚐本期重點專題,也是當地盛產的「山蘇」才不枉此行(編按:關於山蘇的種種這裡就不爆雷,讓大家自己到鄉刊裡找線索)。

屏東「泰武鄉刊、獅子鄉刊」最美的地方刊物!

泰武鄉刊,線上連結>>www.pthg.gov.tw

獅子鄉刊,線上連結>>taiwantone.com/ebook/sisigu

繫。本屋FB>>https://www.facebook.com/akauwbooks

開屏趣FB>>https://www.facebook.com/Capingterest

圖片提供/繫。本屋、屏方根文化

攝影/林科呈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一般紙本書最怕水,一旦浸濕,紙張就會捲曲變形,墨水也容易模糊成一片。但這本《缺水的書》反其道而行,不只鼓勵你潑水,甚至只有在紙張濕潤時,文字才會浮現。

由非營利組織Water for People發起的「Dehydrating Book」(缺水的書)計畫,攜手創意溝通機構愛德曼,以及印刷工作室The Gas Company,設計並製作了130本《缺水的書》,期望喚起人們對水資源短缺議題的關注。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Dehydrating Book(圖片來源:Water for People)

水資源即教育資源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21年的研究,全球有超過4.5億兒童因水資源匱乏而影響健康與學習能力,導致專注力下降。Water for People長期致力於改善秘魯及其他地區的水資源與衛生條件,而《缺水的書》更是水資源議題的具象化——當水從書本頁面退去,教育與機會也隨之消失。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圖片來源:Water for People)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只有在紙張濕潤時,書本的內容才會浮現(圖片來源:Water for People)

突破挑戰的創新印刷方式

《缺水的書》故事靈感來自秘魯Cascas山谷一個村莊的學生,敘述一隻名為Lupita的蜂鳥與動物朋友們共同尋找水源的旅程,並在故事中強調水資源如何影響學習與個人發展。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圖片來源:The Gas Company)

為了製作這本能夠完全防水的書,令The Gas Company團隊傷透了腦筋。他們嘗試了泰維克、聚酯等材質,但這些材料不是皺縮變形,就是無法讓油墨附著。

最終,團隊選擇Super Yupo合成紙作為書頁並縫製成冊,3毫米厚的壓克力板作為書封,以雷射切割出書本密合的角度,並使用3M防水膠固定封面。至於內頁內容,第一層文字以UV印刷方式固定,再以絲網印刷覆蓋上變色油墨,使其在乾燥時隱藏,遇水時顯現。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以Super Yupo合成紙作為書頁並縫製成冊,搭配3毫米厚的壓克力板作為書封(圖片來源:The Gas Company)

目前,共130本《缺水的書》已完成製作,並透過Water for People的活動贈送給捐款者,呼籲更多人關注刻不容緩的全球水資源危機。

一本「需要泡水才能閱讀」的書:克服挑戰的創新設計,向世界呼籲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教育危機
(圖片來源:The Gas Company)

資料來源|Water for PeopleFast Compa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設計一本護照需要哪些巧思?由日內瓦創意工作室RETINAA所設計的新版瑞士護照,將防偽UV印刷結合視覺敘事性,在細節中融入瑞士的人文與地景元素,讓這本護照不僅是國家身份的象徵,更成為瑞士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敘事性的現代感設計

RETINAA認為,即使製作技術先進,各國護照設計往往顯得過時;因此,本次設計的重點在於凸顯瑞士護照的現代感。此外,團隊也運用許多敘事性元素,將安全防偽功能融入其中,讓這本護照成為讓持有者感到信賴、認同與自豪的身份文件。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細節中充滿「瑞士元素」

新版的瑞士護照,細節處處皆結合瑞士人文與自然特色,彰顯這片土地的美好,如同對世界遞出一張旅行邀請函。

▸ 沿著水流展開的世界之旅

設計團隊深入研究瑞士的自然景觀,聚焦塑造該國國土面貌的重要元素——「水」。瑞士被譽為「歐洲的水塔」,擁有豐富的水資源,而水不僅象徵著生命與流動,也能被解讀為互動與交流。於是在這本護照中,設計團隊規劃了一場順著水流展開的想像之旅,從阿爾卑斯山巔沿著河川進入山谷,穿越瑞士的26個州,最終流向世界。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 藝術作品、古地圖都融入其中

在前期的資料搜集過程中,RETINAA進行了深入圖像研究,建立了一個數位圖庫,收錄文藝復興時期的阿爾卑斯山版畫、18世紀的風景畫、礦物學圖譜,以及許多當代設計作品。此外,團隊也特別著迷於瑞士的地圖製作工藝(尤其是製圖師Eduard Imhof的作品),並與瑞士聯邦地形測量局(swisstopo) 合作,取得了極為精細的地理數據,運用於護照內頁設計中。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 隱藏內頁的瑞士地貌

還有許多設計細節隱藏在新版護照中,只有在紫外線(UV)光下才會顯現,像是描繪個州地形的等高線、建築地標、文化遺產與歷史符號。護照封面也採用UV印刷,顯示部分的等高線,如果把數本護照並置排列,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瑞士國土。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 延續舊版護照的視覺元素

另一個隱藏的設計細節是,將護照對著光線時,就能注意到瑞士十字的白色區域重疊著一個石英圖案。這個巧思以1985年Fritz Gottschalk和Jenny Leibundgut所設計的舊版瑞士護照為靈感(當年,這顆石英被放置於簽證頁中央),將石英隱藏於紙張內,如同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樣,讓這份國家身份的象徵延續下去。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在嚴密的防偽需求中開創視覺效果

RETINAA團隊透露,個人資料頁是整本護照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由於這一頁包含護照持有者的照片與個人資訊,它必須擁有最高等級的安全防護,並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的規範。在嚴格的製作規範之下,設計團隊仍然找出了一條創新的呈現方式,讓資料頁與第一頁內頁無縫銜接,創造出垂直介面般的視覺效果。

為了防範偽造,每本護照都含有一個嵌入式晶片,儲存持有者的數位照片、指紋和簽名,並經過加密保護;此外每本護照也都有獨一無二的數位簽名,可供邊境檢查人員以電子方式驗證其真實性。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藏著阿爾卑斯山水的新版瑞士護照:結合視覺敘事性與防偽巧思,向世界遞出一本旅行邀請
(圖片來源:RETINAA)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