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Panai 在權力支配的戰場上呼喊愛!我們的文化一定得長在土地上

 

繼2000年《泥娃娃》,巴奈隔時20年發行創作專輯《愛,不到》。即將在1月22日舉辦的演唱會取名《1429》,那是她為爭取原住民傳統領域,在凱道紮營、後轉移到二二八和平公園抗爭至今的天數。她依舊唱著,反抗著,溫柔地控訴這個社會。

 

「我想跟你跳探戈耶。」採訪不到15分鐘,巴奈突然冒出這句話。這邀約實在太荒謬太好笑,但機會難得,怎麼能不跳一下?原本說好採訪完後來跳,她卻已經站了起來,「先來好了!」

她邊跳邊解釋,探戈基本上沒有舞步,通常男生是支配者,女生是被支配者,牽起的手看似和諧,其實兩方都在出力,在互相抗衡的力道中,靠著身體接觸,感受下一步要往哪個方向。新專輯《愛,不到》就是將探戈結合電音,用舞者身體的連結、試探、對峙,隱喻愛情關係裡的權力交鋒。

巴奈宣傳照logo版本

《愛,不到》專輯封面_1

最初聽到這位反核四、反美麗灣,至今仍在爭取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的歌手兼社會運動者,新專輯要以愛情為主題,其實有點驚訝。但這一跳就明白了,「我真正想談的是關係。」巴奈說,關係有很多種,愛情只是其一,和家人、同事,和社會結構、國家機制,人生無時無刻不在處理支配與被支配。和她跳探戈,可以感受到她掌心傳來的巨大力量,要一直出力與她對抗實在很辛苦,一收力就立刻被她發現,她忍不住笑說,「我要控制你,你都不理我,這樣很困難啦!」權力關係說來微妙,最完美的狀態,不是有力者一味控制,而是強弱兩方相互的付出。

寫歌是在對自己呼口號

關係的命題很大,但都會回到自己怎麼面對世界,又怎麼面對自己,「我怎麼跟自己和好?我有能力建立我自己的關係嗎?最終我想講的是這個,透過愛情這個大家永遠都有興趣的題材。」巴奈的歌一直都是如此,2000年首張專輯《泥娃娃》,將流連城市與身分認同的孤獨唱進歌,呼喊著這世界好不公平,只因為她是原住民。她有著男性的音域,陰鬱詞曲不斷剝開自己的疤痕,那些對社會的疑問,都是對自我的質問。

這次專輯收錄20幾年前未發表的創作,就像是2020年的巴奈,重新詮釋並對話1990年代的巴奈。她說,1995∼1998年是創作量最大的時候,因為當時生活慘淡迷惘,寫歌就是一個出口,直到2000年生下女兒,漂泊生命才有了重心。「生活很好就不用寫歌啦!寫歌是因為有話要講,快樂需要講出來嗎?我如果很快樂,我會煮滷肉叫大家來吃,哈哈哈,這樣就講完啦。」她說快樂時會唱一些歌來搞笑,例如她很喜歡陳盈潔的〈海海人生〉,「欸你Google一下,看有沒有人偷放?」一查還真的有演唱片段,播放鍵按下去,「人講這心情/罕罕罕罕較快活/不通太陰沉/想著會驚」,雖然歌詞叫人不要太陰沉,但被她的招牌灰暗低嗓一唱,整顆心都沉了下去。她歪了一下頭,「還是巴奈吼?哈哈哈,這可能不是一個好案例。」

DSC00291

實在很難把眼前這個奔放大姐頭,和她的悲苦歌曲連結在一起,「那是20幾年前的歌欸,我總要在生活上安頓自己啊,不然我怎麼談愛這麼困難的事情?」專輯最早創作的歌是1993年的〈錯以為了嗎?〉,24歲的她還不懂得表達,一切都用吵架來處理;〈總要〉則在講對方不愛自己後,總要學會看透,「當別人不要你的時候,你也要回憶一下,你不要別人的時候,你也是這麼現實啊。」這麼聽來她年輕時就把愛情看得很透?她大笑,「因為看不透,所以要呼口號啊!欸趕快看透啊!要有尊嚴一點。」

她用呼口號形容寫歌還挺有意思,就像〈愛是什麼?〉的歌詞,「誠實是什麼?說謊是什麼?真假是什麼?相信算不算笨?」每一個問句,都是自己希望也試圖解決的疑惑。年輕時寫下這首歌,是懷著很想和對方在一起的絕對心情,可是這次重新編曲,鋼琴家把和弦下在很不工整的地方,「他的演奏不停在提問,我就覺得應該要把自己原來的濃情蜜意推倒,因為愛本來就不是固定的樣子。所以第二遍的歌詞是我後來新寫的,那個投射是小英(蔡英文)。」新寫的歌詞問著「是真的愛嗎?真要我一起向前/或將我毀滅」,國慶典禮時她看著「民主台灣自信前行」的標語,困惑前行的對象是否包含原住民?「感覺不是喔,這樣不是愛喔。」

文化一定得長在土地上

時間回到2016年8月1日,總統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宣布重啟《原住民族基本法》中傳統領域的調查。2017年2月18日,原民會公布《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從180萬公頃限縮成80萬公頃,把私有地排除在外;同月23日,巴奈和伴侶那布、馬躍.比吼紮營凱道(後轉往二二八和平公園),開啟長期抗議。他們要求回復給原住民「知情同意權」,意指在做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護、學術研究這四大項目的時候,需要部落的知情同意,同意之後要能分享利益,「但政府在對外溝通時不講清楚,社會會認為原住民要很多土地,再次造成對原住民的誤解。」

她說,土地是回復文化的第一件事情,「我們的文化不會長在柏油路上,我們的文化一定得長在土地上,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採集、狩獵到足以延續我們的生命。文化不是只有語言,是食衣住行所有一切都要可以延續。」1995年她加入「原舞者」,開始學習原住民儀式性的樂舞,她會跳小米除草完工祭,但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吃過小米,因為他們早就不是用原本的方式在生活。

DSC01500_1

巴奈的控訴堅定,但手段從不激烈,「難道我要帶著孩子說,槍拿起來,走,我們去殺人?我是媽媽耶,我怎麼能夠?孩子在仰望著我們耶。」她不想當暴力的人,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別人,「即便那個人是權力者、支配者,最起碼他一定也是人啊,人家也是媽媽的寶貝。你不會知道他的祖先有沒有幫過我的祖先?我們祖先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不會知道。」談起抗爭到現在的心情,她沒有憤慨,也沒有絕望,「就陪小英做總統,每天換日期提醒她,欸你承諾的還沒有做喔,加油喔,快點。」

把不愛的拿掉,就很接近愛了

大眾認識巴奈,或許是社會運動,或許是聽著傳唱千里的〈流浪記〉,發現原唱者就是她。出道超過20年,至今只發了3張專輯,但不論是和獨立樂團大象體操合作〈天鵝〉,在電影《女朋友。男朋友》翻唱〈美麗島〉、《血觀音》演唱主題曲〈滿樹翠碧〉,都能聽見她多變的創作和嗓音。她說,聽音樂的習慣因為科技一直在變換,所謂聽眾對她來講已經是假議題了,「我相信的是,當新的作品來到世界,都會有一些需要它的人,我不知道他們在哪,但歌會找到聽歌的人。」那被她找到的聽眾從中聽見了什麼?「覺得我很溫暖吧,即便我在吶喊,即便我在控訴,其實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自己,我永遠盼望著困難會被解決,盼望著世界會變更好,我覺得我是在做這件事情。」

DSC00066_1

世界很大,難題很多,所以談了這麼久,愛到底是什麼?她說,把不愛的拿掉,就很接近了吧。「很多事情都這樣啊,你想要自由嗎?那把不自由拿掉,就很接近了。比如說錢讓你不自由,那你就想辦法解開錢這個題目,為什麼會有錢?錢是拿來做什麼的?你要多少錢才會足夠?你不能一直花錢、一直辛苦賺錢卻不知道為什麼。當你開始把題目問好,就會慢慢建立起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自問且自答從來就不容易,原來在探戈的權力戰場裡,最難的舞伴不是當權者,而是怎麼誠實地和自己一輩子共舞下去。

巴奈.庫穗(Panai Kusui)

身兼歌手、創作者與環境保護者等多重身分。年輕時面對城市、原住民身分認同的焦慮,透過創作直指寂寞與對自我的反覆質疑。專輯作品有2000年《泥娃娃》、2008年《停在那片藍》、2020年《愛,不到》。2017年起為爭取原住民傳統領域在凱道紮營,2017、2018年於深夜凱道完成EP《凱道上的稻穗》、《凱道巴奈流浪記》;現改駐紮二二八和平公園,至今已抗爭超過1,400天。

文|張以潔

攝影|KRIS KANG  圖片提供|子皿In Utero 

場地協力|女巫店

更多精彩人物專訪皆在La Vie 2021/1月號《拆解一家餐廳》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