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0年《泥娃娃》,巴奈隔時20年發行創作專輯《愛,不到》。即將在1月22日舉辦的演唱會取名《1429》,那是她為爭取原住民傳統領域,在凱道紮營、後轉移到二二八和平公園抗爭至今的天數。她依舊唱著,反抗著,溫柔地控訴這個社會。
「我想跟你跳探戈耶。」採訪不到15分鐘,巴奈突然冒出這句話。這邀約實在太荒謬太好笑,但機會難得,怎麼能不跳一下?原本說好採訪完後來跳,她卻已經站了起來,「先來好了!」
她邊跳邊解釋,探戈基本上沒有舞步,通常男生是支配者,女生是被支配者,牽起的手看似和諧,其實兩方都在出力,在互相抗衡的力道中,靠著身體接觸,感受下一步要往哪個方向。新專輯《愛,不到》就是將探戈結合電音,用舞者身體的連結、試探、對峙,隱喻愛情關係裡的權力交鋒。
|
|
最初聽到這位反核四、反美麗灣,至今仍在爭取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的歌手兼社會運動者,新專輯要以愛情為主題,其實有點驚訝。但這一跳就明白了,「我真正想談的是關係。」巴奈說,關係有很多種,愛情只是其一,和家人、同事,和社會結構、國家機制,人生無時無刻不在處理支配與被支配。和她跳探戈,可以感受到她掌心傳來的巨大力量,要一直出力與她對抗實在很辛苦,一收力就立刻被她發現,她忍不住笑說,「我要控制你,你都不理我,這樣很困難啦!」權力關係說來微妙,最完美的狀態,不是有力者一味控制,而是強弱兩方相互的付出。
寫歌是在對自己呼口號
關係的命題很大,但都會回到自己怎麼面對世界,又怎麼面對自己,「我怎麼跟自己和好?我有能力建立我自己的關係嗎?最終我想講的是這個,透過愛情這個大家永遠都有興趣的題材。」巴奈的歌一直都是如此,2000年首張專輯《泥娃娃》,將流連城市與身分認同的孤獨唱進歌,呼喊著這世界好不公平,只因為她是原住民。她有著男性的音域,陰鬱詞曲不斷剝開自己的疤痕,那些對社會的疑問,都是對自我的質問。
這次專輯收錄20幾年前未發表的創作,就像是2020年的巴奈,重新詮釋並對話1990年代的巴奈。她說,1995∼1998年是創作量最大的時候,因為當時生活慘淡迷惘,寫歌就是一個出口,直到2000年生下女兒,漂泊生命才有了重心。「生活很好就不用寫歌啦!寫歌是因為有話要講,快樂需要講出來嗎?我如果很快樂,我會煮滷肉叫大家來吃,哈哈哈,這樣就講完啦。」她說快樂時會唱一些歌來搞笑,例如她很喜歡陳盈潔的〈海海人生〉,「欸你Google一下,看有沒有人偷放?」一查還真的有演唱片段,播放鍵按下去,「人講這心情/罕罕罕罕較快活/不通太陰沉/想著會驚」,雖然歌詞叫人不要太陰沉,但被她的招牌灰暗低嗓一唱,整顆心都沉了下去。她歪了一下頭,「還是巴奈吼?哈哈哈,這可能不是一個好案例。」
實在很難把眼前這個奔放大姐頭,和她的悲苦歌曲連結在一起,「那是20幾年前的歌欸,我總要在生活上安頓自己啊,不然我怎麼談愛這麼困難的事情?」專輯最早創作的歌是1993年的〈錯以為了嗎?〉,24歲的她還不懂得表達,一切都用吵架來處理;〈總要〉則在講對方不愛自己後,總要學會看透,「當別人不要你的時候,你也要回憶一下,你不要別人的時候,你也是這麼現實啊。」這麼聽來她年輕時就把愛情看得很透?她大笑,「因為看不透,所以要呼口號啊!欸趕快看透啊!要有尊嚴一點。」
她用呼口號形容寫歌還挺有意思,就像〈愛是什麼?〉的歌詞,「誠實是什麼?說謊是什麼?真假是什麼?相信算不算笨?」每一個問句,都是自己希望也試圖解決的疑惑。年輕時寫下這首歌,是懷著很想和對方在一起的絕對心情,可是這次重新編曲,鋼琴家把和弦下在很不工整的地方,「他的演奏不停在提問,我就覺得應該要把自己原來的濃情蜜意推倒,因為愛本來就不是固定的樣子。所以第二遍的歌詞是我後來新寫的,那個投射是小英(蔡英文)。」新寫的歌詞問著「是真的愛嗎?真要我一起向前/或將我毀滅」,國慶典禮時她看著「民主台灣自信前行」的標語,困惑前行的對象是否包含原住民?「感覺不是喔,這樣不是愛喔。」
文化一定得長在土地上
時間回到2016年8月1日,總統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宣布重啟《原住民族基本法》中傳統領域的調查。2017年2月18日,原民會公布《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從180萬公頃限縮成80萬公頃,把私有地排除在外;同月23日,巴奈和伴侶那布、馬躍.比吼紮營凱道(後轉往二二八和平公園),開啟長期抗議。他們要求回復給原住民「知情同意權」,意指在做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護、學術研究這四大項目的時候,需要部落的知情同意,同意之後要能分享利益,「但政府在對外溝通時不講清楚,社會會認為原住民要很多土地,再次造成對原住民的誤解。」
她說,土地是回復文化的第一件事情,「我們的文化不會長在柏油路上,我們的文化一定得長在土地上,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採集、狩獵到足以延續我們的生命。文化不是只有語言,是食衣住行所有一切都要可以延續。」1995年她加入「原舞者」,開始學習原住民儀式性的樂舞,她會跳小米除草完工祭,但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吃過小米,因為他們早就不是用原本的方式在生活。
巴奈的控訴堅定,但手段從不激烈,「難道我要帶著孩子說,槍拿起來,走,我們去殺人?我是媽媽耶,我怎麼能夠?孩子在仰望著我們耶。」她不想當暴力的人,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別人,「即便那個人是權力者、支配者,最起碼他一定也是人啊,人家也是媽媽的寶貝。你不會知道他的祖先有沒有幫過我的祖先?我們祖先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不會知道。」談起抗爭到現在的心情,她沒有憤慨,也沒有絕望,「就陪小英做總統,每天換日期提醒她,欸你承諾的還沒有做喔,加油喔,快點。」
把不愛的拿掉,就很接近愛了
大眾認識巴奈,或許是社會運動,或許是聽著傳唱千里的〈流浪記〉,發現原唱者就是她。出道超過20年,至今只發了3張專輯,但不論是和獨立樂團大象體操合作〈天鵝〉,在電影《女朋友。男朋友》翻唱〈美麗島〉、《血觀音》演唱主題曲〈滿樹翠碧〉,都能聽見她多變的創作和嗓音。她說,聽音樂的習慣因為科技一直在變換,所謂聽眾對她來講已經是假議題了,「我相信的是,當新的作品來到世界,都會有一些需要它的人,我不知道他們在哪,但歌會找到聽歌的人。」那被她找到的聽眾從中聽見了什麼?「覺得我很溫暖吧,即便我在吶喊,即便我在控訴,其實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自己,我永遠盼望著困難會被解決,盼望著世界會變更好,我覺得我是在做這件事情。」
世界很大,難題很多,所以談了這麼久,愛到底是什麼?她說,把不愛的拿掉,就很接近了吧。「很多事情都這樣啊,你想要自由嗎?那把不自由拿掉,就很接近了。比如說錢讓你不自由,那你就想辦法解開錢這個題目,為什麼會有錢?錢是拿來做什麼的?你要多少錢才會足夠?你不能一直花錢、一直辛苦賺錢卻不知道為什麼。當你開始把題目問好,就會慢慢建立起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自問且自答從來就不容易,原來在探戈的權力戰場裡,最難的舞伴不是當權者,而是怎麼誠實地和自己一輩子共舞下去。
巴奈.庫穗(Panai Kusui)
身兼歌手、創作者與環境保護者等多重身分。年輕時面對城市、原住民身分認同的焦慮,透過創作直指寂寞與對自我的反覆質疑。專輯作品有2000年《泥娃娃》、2008年《停在那片藍》、2020年《愛,不到》。2017年起為爭取原住民傳統領域在凱道紮營,2017、2018年於深夜凱道完成EP《凱道上的稻穗》、《凱道巴奈流浪記》;現改駐紮二二八和平公園,至今已抗爭超過1,400天。
文|張以潔
攝影|KRIS KANG 圖片提供|子皿In Utero
場地協力|女巫店
更多精彩人物專訪皆在La Vie 2021/1月號《拆解一家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