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自2011年開館已邁入第10年,而在歷經1年多的休館,將於2021年1月8日重新開館!再出發的臺史博推出耗時兩年多籌備的全新常設展,以及4大特展:「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國˙民˙住˙宅:臺灣當代住宅與社會特展」、「這就是我們:2020館藏捐贈特展」、「內海仔的船家寶—館藏單桅手撐船的生命史展」,更新設了VR展廳,不單讓大家以不同方式品味台灣歷史,也能感受到變得更活潑的臺史博!
臺灣歷史博物館1月8日重新開館
提起歷史,或許多數人會聯想到枯燥,不過,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的努力下,歷史也可以很生動且貼近現代人們。經過一年多的休館,重新開館的臺史博更新了常設展與兒童廳,更同步推出4大特展,也增加許多互動多媒體設施,甚至新設VR展廳,要讓大眾有全新的感受。
全新常設展以交會為重要概念
臺史博耗時兩年多規劃的全新常設展,以「交會」為重要概念,闡述了從16世紀至當代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的歷史,且加強了歷史多元的論述,比如入口處可見原住民藝術家以藝術形式展現原住民傳說,並加入不同人群的口述故事、歌謠,代表著歷史的流傳並不是只有文字一種方式及觀點。不單如此,更讓人有感的是,臺史博新增了許多互動多媒體,比如民眾能透過互動機台裝置來模擬當你是1920年代下的人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讓歷史這件事變得更貼近你我。而常設展中還展出7件可觸摸的展品,使視覺不便的人能透過觸碰去了解展品;最有趣的是其中一件模擬二戰空襲警報的互動展品,民眾能轉動喇叭、聽見從擴音器傳出的聲響,讓人彷彿置身在當時的戰爭中。
傳遞臺史博是「大家的博物館」理念
欣賞完常設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台灣百年的記憶;而最後一區即以當代的大眾流行文化做收尾,能窺見如打字機、紅白機、黑膠唱片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物件,就連現代的電影海報及Switch也收錄其中,這其實意味著生活物品是歷史的一部分,且是由台灣的人民一起所共譜出來,也傳遞了臺史博是「大家的博物館」之理念。
四大精彩特展同步登場
4大特展之一的「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從「離」這個概念來看待「島」跟「人」的關係,並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實物,也藉此與大眾討論是什麼造就了如離開、離散、驅離、隔離的離人故事?「離島」又是怎麼樣的狀態?因此,臺史博此次談台灣的兩座島嶼──戰地前線的馬祖及國際邊陲蘭嶼歷經台灣化的過程,以及思考島嶼如何在台灣(本島)優先的概念下,成為被改造、被犧牲及漠視的離島。
臺史博也以3個社會議題案例來談論台灣島內的離島現象,如高雄大林蒲遷村代表「環境孤島」、板橋大觀社區拆遷為「居住孤島」、疫情下的隔離帶出「瘟疫孤島」現象,激發出大家對於台灣的更多討論。展覽最後特別設置了懶人沙發區,供民眾坐下好好思考、回想從展覽中得到的對台灣島嶼的想像,並可以在展板上寫下觀展完的想法。
另外三個特展則分別為選輯9位跨時代的捐贈者所使用過的物件,讓人從中了解其重要的生命經歷及見證過的時代印記的「這就是我們:2020館藏捐贈特展」。「內海仔的船家寶」展出了曾行駛在安平的船隻,同時也回顧了在臨海的台灣可能早被遺忘的人水緊密互動關係。「國‧民‧住‧宅」透過聚焦台灣現代住宅的議題,梳理出戰時至戰後社會變遷的歷史情境與動態過程,藉由反身性的思考,與觀者進行未來住居新出路的對話。
新設VR展廳再現歷史故事
此外,臺史博新設的VR展廳則會放映兩部虛擬實境影片「1895臺北危城」、「我的鄰居怎麼那麼討厭」,讓民眾在全景擬真、多元體感的空間內感受歷史,從中探索歷史的虛實、體驗歷史的動靜。
臺史博
重新開館時間:2021年1月8日
地點: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文字|Adela Cheng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