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去過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嗎?這裡完整保留兩廳院自開館以來,所有的節目單、和節目錄影,成立自1993年擁有11萬件視聽資料、累積館藏超過19萬件。它隱身在兩廳院(戲劇院)B1的停車場旁,沒有對外窗的地下空間,面臨逐年使用率下滑的困境,2020年著手重新改造,空間設計團隊彡苗空間實驗歷經7個月的改造時間,2021年1月20日將以全新面貌,歡迎大家到這裡享受豐富館內的典藏。
▲ 重新開幕的表演藝術圖書館,空間變得更寬敞明亮,並利用地毯顏色,區分不同使用空間
面向群眾 打開圖書館
大家可以想像,原本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就是陳列密密麻麻書架的國家圖書館樣貌,對熱愛藝術資料的人,這裡簡直像寶庫,但龐大的資料對一般大眾,卻是難以親近的專業場域,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說「過去這裡是為資料存在的空間,但我們希望新的圖書館,能把空間留給進來的人,變成『文化客廳』。」除了買票到兩廳院看表演,這裡提供大家另一種接觸藝術的方法。很多人擔心:「我聽不『懂』古典音樂怎麼辦?」身為表演藝術圖書館的忠實使用者、現職為音樂老師的黃郁涵說:「音樂(藝術)不用懂,音樂是讓人『聽』的。」只要愛上到這裡聽音樂、享受影音資源、願意接近藝術就夠了。
他們真的做到把原本「書的倉庫」變成寬敞明亮的空間。首先,入口到底部特殊典藏室,全都設計成無障礙坡道、取消刷卡門禁,歡迎所有人進入、利用「回字型」動線(把CD往牆面推,保留中間區域寬敞),打開整個圖書館。
▲ 櫃檯重新安排在空間中央,並設置成無障礙高度,櫃檯內以玻璃包覆的柱子,就是刻意被保留的舊牆面
在新空間保留過去的美好
雖然拆掉整個圖書館,但彡苗用非常有趣的方式,保留了兩廳院乘載記憶的痕跡:
1. 舞台變身展示桌:圖書館內的展示桌,其實是由表演舞台的地板,2017年劇院重整後被拆除,曾有無數國內外優秀表演藝術工作者站在這個舞台上,這些奧勒岡松木地板,現在被裁切變成圖書館內的展示桌。
2. 舊牆面的真實痕跡:走進圖書館,注意用透明玻璃圍起來的柱子,這些都是空間裡舊有的樑柱,上面還留下過去幾經改裝的痕跡,這也是彡苗希望保留記憶的一部分。
▲ 圖書館內的展示桌,都是舊舞台汰換下來的奧勒岡松木
開放但具安全感的視聽座位
在館藏間,還有五個獨立的視聽座位、以及數個開放座位區、懶骨頭視聽區等,讓大家到圖書館內,可以在獨立的小空間,戴著耳機享受音樂和影片。
新圖書館內,還設置以透明玻璃區隔的「會議室」,歡迎大家預約在這個空間交流討論;配備音響的視聽空間,也提供會員預約,與三五好友來這裡觀賞影片音樂。
▲ 館內設置多種形式的視聽座位,可以隨心情選擇喜歡的座位
豐富黑膠與CD館藏的特殊典藏室
在圖書館另一側,有一扇指向特殊館藏室的小門,門內,有9成的軟硬體是收藏家曹永坤先生於2008年捐贈收藏,包含2萬多張黑膠唱片、4萬多張CD和2台古董黑膠唱機,可以坐在黑膠室聆聽音樂,館內使用最適合聆聽黑膠的真空管後級,負責特殊典藏室的簡先生說:「這裡沒有使用獨立電源,但兩廳院本來就是為了服務戲劇演出,即使沒有特殊處理,還是有很好的供電音源。」想聽什麼音樂,都可以來這裡慢慢挑、慢慢聽。
表演藝術圖書館內的館藏,皆提供民眾外借,唯有特殊典藏室的黑膠與CD,未來才會考慮部分開放借閱。
▲ 特殊典藏室,不但有豐富的黑膠、CD收藏,還有難得一見的老播放器
在圖書館看到真正的台灣原生植物
除了空間改造,彡苗還特別與林務局顧問、園藝技師王致崴合作,從林務局園藝景觀用原生種植物植物名單中,挑選適合兩廳院使用得植物,做館內植物規劃,樂美成認為:「承載記憶有很多種形式,在這裡也能看到台灣種的原生植物,我們認為是另一種有意義的方法。」館內共有10種大小不一的植物,到表演藝術圖書館,別忘了多關愛身旁的特殊植物。
▲ 館內的綠意,都是特別精心設計過的點綴
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時間:每日9:00~20:00(2021年1月20日重新啟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國家戲劇院 B1
攝影/丰宇影像、彡苗空間實驗、Elif Chan
彡苗空間實踐的設計現場背後:
▲ 為了圖書館內的植物,他們到原生種植物現場挑選適合擺放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