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宜蘭冬山的隱藏之美!自然人文共榮的慢城蛻變之路

隨著公路與鐵路的開展,冬山鄉過去因河運而形成的交通要衝意義已不復存在,但在時代遞嬗下,卻也煥發出新的價值。歷時兩年的「宜蘭溪南綠色轉運亮點計畫」(以下簡稱「亮點計畫」)日前完工,透過梳理內外道路環境,串聯鐵路、自行車道與河運等綠色運具,冬山成為讓居民與遊客都更能親近周邊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轉運站,一個適合安居與漫遊的小鎮。

在宜蘭,冬山鄉地位獨特,不似頭城與礁溪,廣受外來遊客青睞;也不若羅東,擁有繁華商圈。然而這裡位處宜蘭中心點,既是道路、橋樑與河運的交會點;也更靠近慢節奏的宜蘭生活聚落,鄰近五十二甲溼地、阿兼城與火燒城(客家聚落)、丸山遺址、梅花湖風景區等,到此漫遊,能發現許多面向的隱藏版宜蘭。


著眼於家鄉絕佳的潛力,地方人士近年苦思振興之道,希望在新時代衝擊下,冬山也能展現不同於往昔的價值。「老街的沒落是事實,從民國100 年我就開始提意見,直到這次,終於可以對老街有一個比較宏觀的規劃。」談起亮點計畫,冬山鄉鄉長林峻輔既感慨又欣喜。當冬山河河運失去了交通意義;當台九線正式啟用,本地年輕人就大量外移到羅東,甚至到台北找工作,冬山也就跟著沒落。

土生土長的他與許多鄉親對此了然於心,從踏入政壇開始,林峻輔就透過各種機會,希冀爭取預算,以求重整冬山鄉的老街商圈。

讓道路更安全舒適,亮點計畫承載各方期待

兩年前,冬山鄉公所從內政部廣邀各縣市參與的「提升道路品質-亮點計畫」中得到了機會,委請立基於宜蘭的「寬和建築師事務所」協助規劃。該所主持建築師劉崇聖為此領著寬和團隊,全員前往冬山鄉,或騎自行車或緩緩行走,實地探勘。「我們覺得不論是生活還是旅遊,冬山都有很好的潛力與條件,但這裡應該要更好走,走起來更安全舒適。」

寬和團隊的心得,以及鄉公所的期待,最終彙集成焦點不止於老街商圈,而是串聯冬山鄉裡外交通渠道的宜蘭溪南綠色轉運亮點計畫。隨著計畫通過,寬和與鄉公所團隊隨即展開為期兩年的執行工作。


讓道路「更好走,走起來更安全舒適」這目標聽來簡單,執行起來卻頗費工夫。寬和團隊注意到冬山鄉雖是鐵路、自行車道、河運與省道等各種路線的交會點,但這些路線彼此的串連與銜接「並不友善」。「想像一下,當你在老街上吃完東西,往河邊走,想上橋散步,但從馬路到橋上都沒有劃出讓人行走的空間,其實很危險。」劉崇聖以老街末尾銜接舊冬山橋處為例,說明冬山鄉交通的根本問題。不僅一路上都缺乏供人行走的安全空間;在橋旁,雖有台階供行人走到河旁的渡船頭,卻欠缺讓自行車與輪椅能行駛的坡道,相當不便。


既不夠安全,也不甚便利,這並非單一條道路所凸顯的問題,而是整個鄉在交通上的普遍的情形,居民與遊客都置身於人車(一般車與自行車)爭道的風險。尤有甚者,此處居民有極大比例為長者與幼童,周邊也分布著多所學校。因此,確實做到人車分流,建置無障礙通行系統與設置人行道、人行廣場就是寬和團隊此次梳理道路環境的主要任務。


然而,道路日日被人踩在腳底,人們容易因習焉而不察,不見得對好走或難走有所覺知。倒是當使用道路的習慣與概念必須改變時,「不便感」就會非常強烈。「亮點計畫」的大挑戰,就是說服鄉民改變用路習慣。溝通甚至遠比工程本身更複雜而曠日廢時,計畫動工前歷經了八到九個月的地方溝通過程,其中最具代表性者,要屬冬山老街的騎樓整平工程。

溝通比工程更難,騎樓整平曠日廢時

「大家覺得家門前的空間是自己的,官方要動就是侵犯私有空間,可是法規上騎樓使用權不是私有的,那是公共設施。」。林峻輔坦言,溝通過程中面臨不少民怨,騎樓整平工程除了要使騎樓路面變得平整,也須保留150 公分的寬度作為人行空間,民眾得知不但要忍受施工期間的不便,此後也要「讓出」空間作為公共使用,自是不悅。

為此,除了召開說明會,公所也派出承辦人員沿著老街,挨家挨戶做家訪,調查意願、說明工程立意。考慮到說明會太制式,公所更帶著店家與地主們前往北埔、三峽等地,參訪台灣知名的老街案例,盼使居民親身感受形塑老街商圈所需的努力。寬和團隊也盡力爭取居民認同,「我們做了影片在遊覽車上放,兩位同事就像導遊,站在車頭一直和鄉親介紹完工後的願景。」劉崇聖笑道。為展現誠意,公所和寬和團隊刻意將最後幾次的說明會都選在冬山鄉的信仰中心,近200 年歷史的定安宮宮前廣場舉辦,總算在媽祖的見證下,得到了多數住民的同意。


即便如此,整個施工期間,從設計師們到工班師傅,依舊經常遇到在地居民的「熱情指教」。劉崇聖透露,光是路緣石(按:人行道的邊緣)的高度,老街商圈的店家就看法不一,但是路緣高度若無法定案,營造廠無法確認人行道該挖得多深,整段工程就都要停擺。「有商家認為六公分好,機車與電動車都能輕易騎上來;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太低,下大雨時會淹水。還有人認為應該高到不要讓機車騎上來。」民意本身就可能莫衷一是,即使公所出面協調,也不見得能擺平,「協調後施工,民眾還是不滿意,我們就拆掉重做,直到大家沒意見。」寬和團隊執行此案的負責人陳政邦苦笑道。

施工品質獲肯定,鄉民主動問進度

有趣的是,當工程一區區地完工,眼見施工品質優良,原先堅持「免啦,不要做我家」的居民,竟也改口問道:「我家怎麼還沒開始做?」寬和團隊對商圈環境的觀點漸漸獲得鄉親認同,例如他們調整定安宮的廟埕台階高度,以使長輩進出更為方便安全;廟方也釋出善意,主動調整金爐位置,釋出廟埕空間,以利規劃為開放式廣場。此外,團隊亦說服了農會開放位於中正路巷弄裏外的封閉區域,既設置人行廣場,也以磚石將原本無人聞問的巷弄鋪排成雅致的小徑,讓老街與市場周邊的人流能延伸進巷弄,使中正路與冬山路(冬山老街)之間更能互通聲息。


天氣亦是考驗,單是2020 年的10 到11 月,宜蘭的雨量就超過台灣整年平均總雨量,這對施工進度而言,自是不利。然而,儘管歷經漫長的溝通和雨季,也不影響所有共事者完成此案的決心,最終計畫不僅順利完成,更是全台各縣市「提升道路品質-亮點計畫」中最早完工者,令寬和與冬山鄉公所團隊皆十分振奮。「這只是一個開始。」劉崇聖期待,未來不論是遊客或者居民,透過眾人的共識與努力,冬山鄉能形成一個更活絡、更舒適的樣貌!

文|賴韋廷

攝影|鄭弘敬

圖片提供|蚯蚓文化

更多創意新知以及公共空間改造皆在La Vie 2021年2月號《創意人的自學關鍵字》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耗時15年建造的「高雄新車站」,由荷蘭建築團隊Mecanoo操刀,其中名為「綠之丘」的天棚圓頂與其上方的空中花園,終於在2024年底正式完工啟用。

保留帝冠式舊站建築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保留舊有元素並重新詮釋,定位為「串聯過去與未來的城市地標」。有著超過八十年歷史的高雄車站舊站,屬於日式帝冠式建築,在新站興建過程中被保留下來,期間經歷二次遷移等創舉,展現團隊的工程技術。此外,施工的同時也必須維持鐵路運作,並確保乘客往來順暢、安全,於團隊而言充滿挑戰。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圖片來源:Mecanoo)

兼具通勤與休閒的自行車道

除了鐵路部分的工程外,高雄新車站還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並打造一條全長15.3公里的自行車道,為全台唯一一條可「飛越」鐵路的自行車道,兼具通勤與休閒功能,為市民帶來嶄新體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圖片來源:Mecanoo)

2,700片幾何雲朵打造天棚

這次正式啟用的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其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由近80支造型各異的榕樹花柱支撐、挑高6公尺,展現高雄晴朗天空的意象,通透視野營造出寬闊的感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圖片來源:行政院)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圖片來源:Mecanoo)

台灣原生種空中花園

天棚的上方,是佔地17,500平方公尺的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並分為五大景觀區,為高雄新車站塑造綠意盎然的環境,也讓這座熱帶城市擁有可呼吸、充滿生機的空間。未來,這裡將舉辦各種市集、展演活動,更計畫設置流動圖書館,迎接更多可能。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圖片來源:Mecanoo)

集飯店與商業空間於一地

目前高雄新車站施工分成南、北區塊兩階段施工,南區塊已經大致完成,剩下北區塊以及四棟大樓。除車站本體外,也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打造複合式的大型公共區域,成為高雄與外部接軌的樞紐。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圖片來源:Mecano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南台灣首店等5大亮點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誠品生活台南」將於2025年第一季展開試營運,這間廣達6,000坪的四層樓獨棟街邊大店,由建築師羅耕甫規劃為有機綠建築,藉寬闊景觀階梯引領訪客踏入閱讀殿堂;室內空間則由建築師蕭博文操刀,融入台灣人傳統上於厝屋、公共廣場聚會的「埕Tiânn」文化,打造一處讓人們歡聚交流的生活據點。店內集結書店、兒童館、主題餐廳、台灣設計選物、國際潮流品牌專賣店等,酒藏豐富的「誠品酒窖」亦同步進駐,各年齡層的訪客皆能在此覓得樂趣。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引台南暖陽入內的有機綠建築

以打造「南方新桃花源」為理想,誠品攜手建築師羅耕甫規劃「誠品生活台南」街邊大店,這棟有機綠建築善用自然採光與通風,將台南暖陽引入室內,同時縫合室內空間與城市風景;正門入口旁以近百階的景觀大步梯迎賓,邀訪客拾級而上,步入挑高10米的雙層書店沈浸於書海。尚未正式開幕,「誠品生活台南」即以兼具永續和美學的建築設計,獲得「TAC世界設計大獎商業概念獎」首獎肯定。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室內融入「埕Tiânn」文化概念,十米挑高書店是焦點

室內空間則由建築師蕭博文操刀,以連結在地與國際、傳統與創新為理念,融入台灣早期傳統厝屋庭院與公共建築前聚會廣場的「埕Tiânn」文化概念,將誠品書店置於全店核心位置,結合多元藝文體驗、親子共讀Plaza等活動空間,以及綠意天井、8米寬大步梯、大面積露台等設計細節,為台南再添一處文化生活聚所,隨時款待在地居民、歡迎跨地遊客,亦迎接遠地旅人。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安平、國華街都不遠,鄰近府城知名景點

「誠品生活台南」位於近期剛開幕的台南新興園區,鄰近安平港、奇美博物館、安平老街等知名景點,距離最多遊客到訪的安平古堡、國華街美食聚落亦僅15分鐘車程,周邊提供上千個汽機車停車位,交通便利。店內不僅有挑高10米的雙層書店,亦設有「兒童館」蒐羅台灣及全球特色繪本作品,帶領小讀者由在地出發,探索全世界。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酒窖南台灣首店進駐、世界美食集結

呼應台南聞名全球的美食文化,「誠品生活台南」一至四樓每層都設有主題餐廳或咖啡輕食,囊括台式、日式、歐美、中式、泰式等菜系,集結奪得世界啤酒大賽冠軍的台灣精釀啤酒餐酒館、甜點吃到飽、精緻創意蔬食、早午餐、原木柴燒料理等多樣化選擇;書區旁還有複合印刷設計、藝文與選物的在地知名老宅咖啡館獨家入駐,臨窗可由天井欣賞雲影天光,沈浸於書香與咖啡香中放鬆身心。

更令人期待的是,「誠品酒窖」也將在此開展南台灣首店,匯聚法國布根地、波爾多、香檳區等著名酒莊超過7,500款紅白酒,葡萄酒迷值得一訪。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來源:誠品酒窖)

台灣設計師、國際潮流品牌聚集

期望成為人們探索各種奇思妙想、激盪創意的靈感基地,「誠品生活台南」也攜手品牌創作全新店型,包含時尚設計、休閒潮流、新銳文創、台灣冠軍茶等;獨家專賣店各有特色,包括以時髦撞擊凹痕著稱的義大利精品行李箱、美國百年工作靴之王、德國古典書寫工藝品牌等,值得期待。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