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那天,邱柏文(Johnny)一家五口都在,結束後整理錄音檔時,不時會聽到小孩的聊天與戲水聲,偶爾還有貓咪喵個兩聲;若聲音可以直接輸出成畫面,將會是一幅由露天澡盆、小黑貓,和3個孩子構成的居家日常。住在「生活實驗所」的他們,每天都是一場快樂實驗。
「以前在國外是住雙層平房,每天澆花除草覺得好麻煩,下雨還要去清樹葉,但你看現在,還是住在這樣的地方,哈哈。」紐西蘭長大、歐亞美洲求學工作過的Johnny笑說,因為孩子越生越多,想要另尋寬敞一些的住處,兩年前開始一段找房之旅,但看來看去「都不是一個很快樂的空間」,後來妻子Nora上網尋覓到這間溫州街日式老房,「那時候有兩個選擇,其實是可以搬到好朋友剛裝修完的漂亮樓中樓,想了很久,覺得好吧,那就來玩玩看。」這幢生活實驗所於焉誕生。
他強調並非對老屋情有獨鍾,「因為我們也是做設計,想要有地方可以做不同嘗試,只是沒機會擁有土地,那就拿別人已經蓋好的;雖然是日式老屋,但我們也不只想重現原貌而已。」不同於北市推動老屋活化政策的文化與商業目的,Johnny重新打造老屋,是希望透過這間不到50坪的房子,實驗「生活」的新型態可能性,並任新舊語彙自在對話。
跟老房子學設計
生活實驗所是一棟從日治時期屹立至今的老屋,早期屋主是一位來自日本、專精公共衛生的教授,再演變成宿舍形式,餐廳區牆面斑駁處形成兩條長線,即是當年區分3間房間的痕跡。回憶初踏進老屋時,用「殘破不堪」來形容還真沒有誇飾,Johnny原先以為設計施工只要兩個月,沒想到最後花了整整8個月改造。地上散亂的木頭,最後巧妙地用於木窗修復,窗框則是木工師傅客製而成;客廳地板原是花蓮大地震毀損的大理石殘片,經過傳統工法一磚一磚砌成,還原成舊時阿嬤家常見的磨石子地。全屋70%都是回收材料,修舊如舊的精神就藏在每個細節中。
「我們其實就是在跟老房子學習設計。」起初也不知道斑駁的天花板究竟要留下、還是拆掉,那既然選擇拆掉,就來討論下一步,因為裸露的天花木樑存在感太低,索性塗上局部紅漆,使之呈現xyz軸的立體氛圍,像極一件掛頂藝術作品;而為了跟空間產生更多關係,垂降一條繩子、再吊著大帳篷,變身成孩子的遊樂場所。一旁和室拉門也是歲月的禮物,貼上一層新的絹紙,Johnny讓孩子在上面恣意畫畫、撕破也無妨。雖然這是一棟90年老屋,「但我們其實只是輕輕借用,再留下自己的痕跡,而不是要重新蓋一座城堡。」
孩子的自然課
除了和老屋相偎相依,身處北市中心,Johnny一家人也與自然離得很近。大量玻璃隔間、落地窗的設計,營造室內外連成一氣的開闊感,外頭庭院裡,野味植物自由生長,同時也是一座迷你農場,偶爾發現家常料理缺了一味,隨手一摘庭院的九層塔,食物馬上敗部復活,「孩子會說『我要吃香香的蛋』,看我摘幾次之後,他們自己也會跑去摘,然後自己煎蛋。」
除了空間的橫向連結,也不乏垂直的設計巧思,例如浴缸上頭裝了二手天窗,陽光的陪伴下,孩子幾乎天天都在這裡洗澡;記得採訪那天一到現場,他們早已在露天浴缸裡玩得不亦樂乎。這個房子還有另一個重頭戲,那就是爬梯子才能抵達的屋頂平台,Johnny常常和孩子一起爬上去看星星,當天進行拍攝環節時,我們邀請女兒一同入鏡,只見她十足俐落地爬著鐵梯,還能一邊爬、一邊和我們聊天,不一會兒已經攻頂,想必屋頂平台一定深得她心。
「孩子本來看到螞蟻就瘋掉,現在都不怕了。」家裡頭蜈蚣、毛毛蟲都是常客,一家人如今已經習慣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坐在主臥室聯通庭院的架高檯面,看著野花草隨風搖曳,值得一提的是,整片落地窗故意維持舊式設計、不使用氣密窗,環境音輕鬆溜進室內,風吹雨打和鳥鳴自成交響樂,陪伴每一天的生活;即便每每遇上颱風就會漏水,未見Johnny流露一絲無奈,反而笑著補充,「這時候孩子就會一個個拿杯盤接水,像日本卡通常見的那樣。」
都市裡的未來實驗室
全屋少有門鎖,作為大門門閂的那塊木頭,也是老屋當年所留下的殘骸,「因為我希望客人進來時都可以『摸到歷史』,而且需要一點力量把它扳起來,去感覺歷史的重量。」開放性是這間房子的設計核心,Johnny將庭院部分區域劃為公共空間,為了增加房子與社區的連結,庭院圍籬跳脫常見水泥牆輔以植栽的封閉式設計,改為整排可轉動的鋼片柵欄,自由轉動每一條鋼片角度,製造出或大或小的縫隙,並自在穿梭其中,「大家就可以看到我們是如何讓老房重新復活的,等於是在告訴別人:你也可以這麼做。」
生活實驗所,顧名思義在於實驗生活的各種可能性,Johnny指著露天澡盆前的那棵樹,「比如我們在實驗這個房子能不能種一棵樹,所以搬進來之後直接鑿開地板挖一個洞,它現在長得超茂盛的。」這裡租約10年,剛好符合Johnny對「家屋」和「生活」的定義,「一個房子不可能永遠屬於你,你只是暫住、暫借而已。」如同生命切分成每一個黃金10年,每個時期都應該尋覓最貼近當下生活狀態的房屋,對他來說,現階段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讓孩子好好長大的地方,在家裡跑來跑去、到處作夢、曬太陽,完成一場場充滿童心的實驗。
「如果可以許願,我希望慢慢延伸擴建,變成一間是派對屋、一間當作畫廊,以及一個辦公室。」如此一來,就能影響周遭住戶、甚至其他社區,進而傳遞老屋價值,但也不只是「保存」這麼簡單,而是刻印新主人的生活風格,讓歷史痕跡和未來愉快交手!
邱柏文Johnny Chiu
柏成設計及OUT Scholarship創辦人,為台灣首位榮獲WAF/INSIDE年度室內大獎與海內外多項設計獎項得主。曾任美國IIDA、金點設計獎評審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等多場演講嘉賓,近期操刀台鐵觀光列車「鳴日號」、北美館新藝術商店、「不只是圖書館」等。
延伸閱讀 ▶ 台鐵觀光列車「鳴日號」啟動!柏成設計以「秋天的風」結合台灣意象、黑橘色彩
延伸閱讀 ▶ 北美館藝術商店重新開幕成黑白質感空間!雅致帆布袋、趣味紙膠帶組同步登場
延伸閱讀 ▶ 松菸「不只是圖書館」新空間亮點!古蹟澡堂變身閱讀、策展、秘境花園等藝文場域
文|曾智怡
攝影|KRIS KANG
圖片提供|柏成設計
完整內容以及欲知更多設計新知,請見La Vie2021/3月號《走進設計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