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燈光暗下來,鏡頭開始運行,Action!只見靈活的手指頭,在精緻的微縮場域中飛舞躍動,隨著音樂,攝像機也一同飄浮起舞;襯著旁白,電影導演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和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不僅帶領觀者進入一場關於人生的魔幻旅程,更在他們眼前直截地拍起了一部充滿懷舊氛圍的電影……

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電影導演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2011年作品《吻與淚》,結合電影、舞蹈、劇場等元素,甫推出即造成轟動,至今已巡迴30多個國家、演出超過300場。而與2011年風靡全球的《吻與哭》一樣,令人期待已久的《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同樣展現了製作群令人驚艷的才華與震撼視覺的詩意之旅。這個用「手」顛覆電影、戲劇與舞蹈的創舉,更是獲得全球媒體的一片讚譽,在歌頌生命脆弱與充斥戲劇張力的細微琢磨中,以「手」喚醒我們對於生命各面向的無限滋味。

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突破製作框架,解構觀者想像

吻與淚創作群(Kiss and Cry Collective)是一家表演藝術公司,它將舞蹈、戲劇和電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各個流派之間,以一種無縫的複雜性,讓觀者驚嘆不已。從微型電影布景、燈光、攝像器材、到需要「不斷移動」的技術團隊和表演團隊,《指尖上的幸福人生》靠著後台的柔和燈光,揭示所有幕後本該隱藏的製作,並流暢地激盪出一目了然的過渡。在擁有迷你尺度、如玩具屋的場景內,閃耀的燈光、無所不在的音樂和旁白,分別為「雙手」提供了音律與情緒,為這個摒棄傳統表演的開放製作,注入引起共鳴的視覺經驗。另外,《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是沒有犯錯的餘地的。包含攝像機、燈光和動作,都需要齊力同步產生這個耳目一新的表演,這裡唯一預先准備好的,只有旁白的聲音。

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當然,《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的神奇之處,不僅是以手指擔任主角和新穎的製作模式;它輕盈如羽毛,又探究生命的深邃、機智卻又充滿憂鬱的錯綜情緒,都驅使創作群開始探索日常任何枝微末節的可能性,再透過風趣幽默的作家托馬斯·岡齊格(Thomas Gunzig)將他們的即興創作穿插在一起。Van Dormael在某次採訪更說道,「這些場景的靈感,是來自於比利時漫畫《Idées noires》,每一頁都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死法。」《指尖上的幸福人生》也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談論暗黑;像是洗車意外事件、胸罩鈕扣誤吞等事件,藉由七段看似荒謬的死亡,於生命盡頭回顧人生美好時光。

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存在感十足的「手」

儘管「手」是《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的主角,但是對於De Mey和她的同伴們來說,這個作品當然不只是擺弄手指,而是充滿活力的全身表演!Van Dormael在採訪時曾說,「這是一種從身體到手部的運動;或者,它從我們最了解的身體部位開始,再回到身體裡面,以雙手承載充滿厚度的情感。」這種用手指表演的舞蹈,被創始人Van Dormael和De Mey稱為「NANO-DANCE」,它將舞者們聚集到一起,只使用他們的手,在帶有情感照明的微型布景中表演。而在《指尖上的幸福人生》作品裡,「手」就像一面鏡子,我們通過了手,才看到人生的面貌。

打破電影、戲劇、舞蹈框架,用「手」跳出一生豐沛!

另外,《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將幕後製作與電影作品同步開放呈現的設計,也是創作團隊的另一巧思!這個可能會使觀者分心的刻意操作,其實目的正是希望讓觀者在欣賞放映時,流轉穿梭於幕後與幕前,從觀察劇情、演員、舞者進而觀看整個製作團隊,從各個面向匯集不同視角,在不同時序介入這個帶有神奇力量的微型宇宙中。在中文版的場次,《指尖上的幸福人生》也邀請到金獎影帝莫子儀擔任中文旁白,以充滿感情又富含感情的聲線,帶領觀者進入一場生命盡頭的魔幻旅程。

[ 演出日期/時間/地點 ]

2021/4/2 (Fri) 19:30

2021/4/3 (Sat) 14:30

2021/4/4 (Sun) 14:30   

衛武營戲劇院

購票詳情請洽兩廳院OPENTIX系統 | 衛武營 +886-7-262-6666

看更多優惠請上衛武營官網

文 | Qbee    圖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5年度展覽亮點: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國際兒童藝術展,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秋季登場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5年度展覽亮點!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國際兒童藝術展,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將首次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合作,推出「國際兒童藝術展」,以及臺灣首次以女性書藝研究為專題的「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18年成立以來,隨著2021年10月橫山書法藝術館開幕、2024年4月3日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幕,以及12月1日連接兒美館與桃美館的「桃園市美術館新建人行連通空橋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後,宣告大美術館時代的到來。而桃園市立美術館將於2025年推出4檔國際專題展及4檔以上深掘桃園地方紋理的館內策劃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最新工程外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園市立美術館最新工程外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源國際藝術獎揭幕

3月初,由「桃源國際藝術獎」揭幕,將由來自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及本地策展人擔任評審委員,決選11位來自各國的藝術家,選出每年受國際矚目的首獎。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複審評審團陣容(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複審評審團陣容(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展出當代書藝家朱振南作品

橫山書法藝術館則展出「當下.朱振南書藝展」,將由當代書藝家朱振南精選其代表性書法作品60餘件,將呈現創作者在當代生活中新的藝術及審美感知,縱深的文化探尋,展現了傳統與當代的交融。

「當下 · 朱振南書藝展」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當下 · 朱振南書藝展」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館群共同開啟藝術嶄新視野

4月,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將展出由策展徵件獲選者「InTW舞影工作室」與參展團隊「思樂樂劇場」、「部落文化藝術團」、「陪你長大工作室」共同策劃的「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展,以及由兒美館策劃展出的「桃源文化繪本走讀散策」,前者以大型劇場打造開放式孩童展演空間,後者則以桃園文化生活出發,將在地讀本透過展覽延伸為一場春日小旅行。

「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 」策展雙人組謝筱瑋(左)、謝筱婷(右)(圖片提供:策展團隊)
「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 」策展雙人組謝筱瑋(左)、謝筱婷(右)(圖片提供:策展團隊)

桃美館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暑假期間,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將推出國際兒童藝術展,本次展覽為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首度攜手合作,由該館學習與推廣副總監Annabelle TAN、學前教育助理總監Elaine CHAN、學習與推廣助理總監WANG Tingting三位教育策展人與本館機構策展人組成策展團隊,共同策劃國際兒童藝術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本展邀請臺灣與新加坡兩地藝術家以「自然」為主題,針對兒童及家庭觀眾全新發想創作兒童藝術作品,藉此邀請兒童重新認識探索生活周遭的自然世界,進而深化兒童對於自然永續、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等重要價值的認識與理解。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首度大規模女性書藝專題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預計於秋季推出「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盧慧紋教授擔任策展人,大規模呈現耗時2年的研究專題展。本次展覽重大意義為臺灣女性書法藝術的研究填補歷史空白,透過匯聚臺灣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歐美地區的作品共計9個國家、56名/組不同世代之女性書藝家共同參與,其中更將針對本次展覽專題推出13組委託新作。本展除重新審視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家在書法領域中歷史與現狀,促進跨區域女性視野對話,也將推動性別議題在書法藝術領域的討論與認識。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書藝雙年展年末壓軸登場

年末橫山書法藝術館則將推出邁入第二屆的「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教授龔卓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林俊臣擔任雙策展人,展覽名稱以「運動中的書法:從文人的案頭到諸眾的街頭」為題,從今日當代藝術策展和國際書法發展現況,回望「日常書寫」的書法視角,反思書法藝術對於當代社會的各類參與,發掘書法在今日社會、文化,乃至於政治運動場域中扮演的角色。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策展人林俊臣(左)、龔卓軍(右)(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策展人林俊臣(左)、龔卓軍(右)(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更多展覽活動詳情可桃園市立美術館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一座「理想的城市」是什麼樣子?藝術是否能促進生命的循環與再生?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透過木構沉浸劇場、義式迷宮花園、經典文藝復興畫作等展出,以當代手法回應理想城市的定義。

當代的「理想城市」為何?

2025大阪世博會義大利館主題為「L'Arte regenera la vita」(藝術使生命重生)。義大利館表示,藝術的定義很廣泛,而創造力更是不拘一格的;而義大利設計之所以享譽全球,正是因為他們「用手思考」的創意力。該展館由建築師Mario Cucinella設計,秉持著「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概念,打造劇院、廣場和花園等場域,並於曲面牆展示文藝復興時期作品《The Ideal City》。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The Ideal City》是三幅極其相似的畫作,其作者被推測為不同人,但至今未能確定作者身份;畫作誕生於15世紀左右,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對於完美城市比例的理論。義大利館期望《The Ideal City》的展出能引發觀眾反思人類、自然、永續性與生活,重新想像一座「理想的城市」。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木造沉浸劇場、義式迷宮花園

觀眾將穿越一座大型門廊來到義大利館,展開他們的體驗。以木材建成的劇院,展示著義大利的藝術、工藝與文化故事;展館頂樓則是以當代視角重塑經典的義式迷宮花園,工整的幾何設計中,裝飾著雕塑、噴水池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館內的每個物件,無論是材質上、設計上、技術上都經過精心規劃,能在世博會結束後被再生再利用,無需進一步處理;這也呼應了義大利館的主題「藝術使生命重生」。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梵蒂岡館同步登場

此外,本次大阪世博的梵蒂岡館也由義大利館主辦,設置於義大利館內,是為世博會歷年首見的情形。在展館中,梵蒂岡將帶來卡拉瓦喬的名作之一《Deposition》(埋葬基督),該作象徵著愛、虔誠和信仰的改變力量,並在建築師Mario Cucinella所設計的空間中,凸顯出對於希望與和平的願景。透過展覽和藝術裝置的獨特視角,梵蒂岡館期望將「美」化為催化劑,團結人們走向精神復興的未來。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Caravaggio, Deposition(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此外,梵蒂岡館也特別設計了充滿日式風格的視覺識別,融合了日本傳統文化與西方天主教元素,將聖伯多祿大殿與日本的太陽標誌結合,傳遞普世流通的視覺語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