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完成「移動的鍋子」、「美菊麵店」、「留飯店」等讓人印象深刻之作,合夥成立OH DEAR studio的設計師陳維剛與黃渝珊,終於結束寄居倉庫的流浪辦公生活,為自己設計了新的辦公室與家,在那透天厝三樓與四樓之間、13坪白色冷靜的小宅空間,實現他們理想的工作生活。
工作室樓上的「十三坪間」
來到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交界的新臨安橋,此處交通大要道的車來車往吵雜,卻在轉入小巷內老透天裡的OH DEAR studio時,一瞬間阻斷外界煩躁,情緒立刻降溫不少。就住在工作室樓上四樓的陳維剛與黃渝珊,把他們的家叫做「十三坪間」,一眼可瞭的開放空間裡,藏了很多他們經營生活的想法。
迎接充滿陽光的工作室和家
「我們初次看屋就被東向與南向充足的採光給吸引,當下決定把工作室與住家一起搬來。」長久以來OH DEAR studio都是借用父親倉庫一角來辦公,需要與客戶會議時則是在各咖啡館間流浪,工作室與生活處在漂泊狀態,直到半年前在長輩介紹下找到新空間,短短三個月不到,完成選材、施工、搬家,最重要是討論出彼此對於生活的定見。
以LDK概念設計小空間
綜合時間、預算以及老屋結構等考量,陳維剛完全不動格局、樑柱與窗戶(只有廁所重整),並且使用普通好取得的建材:合板、白鐵、鋁百葉來重塑空間。「設計這房子時,首先思考空間的重要性,渝珊喜歡自己料理三餐,廚房自然是這個空間的重心。」空間裡,有一大座傳統工廠打造的白鐵廚具,而背景的鋁門窗與鋁百葉,成了通俗材料間的相互呼應,卻也創造出一種不平凡的寧靜感。只有13坪空間,維剛用整合客廳、餐廳和廚房的LDK(Living、Dinning、Kitchen)概念來設計,他把廚房與餐桌濃縮、把客廳與起居室濃縮,只用一座寶藍色文件鐵櫃、一堵木質半高擋牆、一區架高地板界定空間的前中後,全室空間相當通透,可說一覽無遺。
空間物件裡的策展眼光
「對我來說,這種開放感很好管理。」渝珊說。對於家中最需要隱私的貓咪,他們依貓咪毛色把合板牆染為淺橘色,使任性小生物可以恣意躲藏,冷不防跳出來給予可愛攻擊。十三坪間的簡約不只來自設計,更來自於兩人對生活什物的管理。大部分人最想「眼不見為淨」的衣櫃收納,他們只是用合板釘成沒有門的方盒,裡頭不長的吊衣桿掛著共穿的全部衣物。因為保持著「買一件,丟一件」的購物原則,空間總是維持著舒服的物件密度。深具藝術行政之魂的渝珊,笑自己很難不用觀展眼光來審視家中物件。「任何東西放在空間裡就佔有一定的質量,下手買東西的時候,即使是一把螺絲起子,也都會抱著『想要與它共度長久時光』的心情去挑選。」放入家的物件都是兩人共同討論決定的,像是安迪沃荷滑板、弟弟陳維揚設計的立燈Pause、REC空間實驗時期好友林晉弘送的畫、藝術家好友Bio_ogist的絨毛盆栽等,皆是在創作生命佔有份量的物件。
創造同時適合兩人的共同空間
兩人是夫妻,又是工作夥伴,但對生活的看法還是略有不同。「他是醒來立刻就要工作的人,而我則是喜歡做一份早餐、沖一杯咖啡,把自己安頓好之後才投入工作。」談起工作與生活的比重,維剛自我感覺良好地分成「七比三」,在渝珊看來卻不是如此,「應該是八二,還是九一吧。」尊重彼此的不同,兩人也利用樓上與樓下來切分公私領域,訂下「筆電不上樓」的新家生活公約。
設定五年的使用期限
維剛說,小時候總以為理想的家應該是像電影中的畫面,住在曼哈頓的高樓層,有水平帶狀窗,看出去是中央公園等等,但那終究只是自以為的理想。「真正理想的家應該是自己住得喜歡、舒服、適合自己的節奏。」「這個家的使用年限是五年,它剛好適合我們現階段的生活,也許之後生活成長了、需求不同了,什麼是理想的家,想必也會有不同答案。」
陳維剛、黃渝珊
維剛出生台南,渝珊出生嘉義,一個學建築,一個學工業設計,兩人具有不同成長背景,對於空間的思考也不同,再加上學工業設計的弟弟陳維揚,三人共組OH DEAR Studio,成了新一代設計公司當中的風格獨具者。
文|李佳芳
攝影|PJ Wang
完整內容以及欲知更多設計新知,請見La Vie2021/3月號《走進設計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