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法國建築師雙人組Anne Lacaton和Jean Philippe Vassal「不拆除」的建築設計學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2021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於3月16日揭曉,獲得此項殊榮的是法國建築師雙人組Anne Lacaton和Jean Philippe Vassal,而Lacaton更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法國女建築師。這兩位建築師搭檔的作品包含私人和社會住宅、學校與文化建築、公共空間和都市發展策略等,因為持續關注建築與環境間的關係,並深究居住空間對人們的影響,在設計中時時體現建築師在社會正義、環境方面的深刻責任,反映了普立茲克建築獎為人類社會做出持續貢獻」的宗旨,因而深受評審團青睞,成為今年大獎得主。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Anne Lacaton and Jean-Philippe Vassal, photo courtesy of Laurent Chalet

綜觀近五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者,其作品不再以明星地標設計為其最大亮點,從西班牙RCR Arquitectes的三位創辦人、印度建築師Balkrishna Doshi、日本建築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到愛爾蘭Grafton Architects的兩位創辦人,這些建築師以設計回應氣候變遷、環境變化和社會弱勢者的生活,或者和諧地彰顯一地地理、文化脈絡,在在呈顯建築設計在追逐創新之外,更背負對人們、環境的深刻影響力。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129 Units, Ourcq-Juarès Student and Social Housing,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反拆除的建築設計思考

目前在巴黎成立建築事務所Lacaton & Vassal已有34年的兩人,設計中常運用平實、環保的材料,讓建築以友善的方式融於環境,而這樣的設計啟發,最早始於兩人待在西非尼日的時期。位於沙漠中的尼日,有著美麗的地景,但資源卻非常稀缺,這不但沒有侷限尼日人的發展,反而激發他們建造城市的樂觀精神和創造力。Lacaton和Vassal震撼於他們的不屈不撓,並在當地首次共同設計一座運用灌木枝建造的草棚。這座建築屹立了兩年沒被摧毀,也因此讓他們更確信,能修復的建築則不拆毀,甚至要以可持續性作為建築設計的最大前提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House in Bordeaux,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後疫情時代的居住空間新探討

在後疫情時代的2021年,世界因為疫情而展開對居住空間、生活方式的全新探討,今年獲獎的Lacaton和Vassal就是在設計裡,以城市住宅領域的設計吸引了評審的目光,尤其對法國戰後社會住宅的翻修,更早已獲得建築界的關注。對他們而言,翻修不必然需要拆除,雖然捨棄原有的建築,是一種更方便和快速的決定,但這其實浪費了更多能源、材料,甚至浪費建築在歷史上的意義。「這是非常負面的社會衝擊,對我們而言,就是一種暴力行動。」Lacaton表示。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FRAC Nord-Pas de Calais,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為了避免讓更多社會住宅被破壞,兩人更聯合建築師Frédéric Druot向法國政府提出宣言:「永不拆除、永不捨棄或取代,只要永遠增加、改造和再利用。」至此之後,當地原本等待重建的老舊社會住宅,逃過拆除命運而獲得良好的改造,代表性的設計如2011年兩人和Druot改建巴黎北部一個六零年代的社會住宅Tour Bois lePrêtre,不僅拆除混凝土外牆,也為96戶住宅增加落地大窗戶、陽台等現代設計。他們以實際行動重新定義現代主義運用在翻修建築的思考,這讓他們早在2016~2018年間就獲得多項大獎,如里斯本三年建築展終身成就獎、巴黎建築與遺產博物館全球可持續建築獎,2019年更獲頒有「歐盟當代建築獎」之稱的密斯‧凡‧德羅歐洲當代建築獎,一切都因為他們的設計傳達高品質的建築不必在保存和捨棄間做抉擇,只要運用設計,就能讓人們改善生活。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de Nantes,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改造 不需要懷舊

Lacaton和Vassal反對拆除建築,卻以樸實、環保的材料與設計,提供更具現代主義特色的宜居空間,且進一步照顧到人們的居住心理狀態。例如他們與建築師Frédéric Druot和Christophe Hutin翻修法國波爾多大公園社會住宅Cité du Grand Parc的其中三棟樓,讓530戶住宅空間在沒有變動結構、樓梯或地板的狀況下,增加了陽台和花園,使更多自然光能延伸至室內,不僅為居住者擴充了可自由使用的新空間,也讓原本看來窄仄、黯淡的居住空間變得明亮有朝氣,整體翻修花費更僅少於原本拆除計畫的三分之一,「良好的建築是一個能夠讓特別的事情發生的空間,人們只要進入那裡,就會情不自禁地微笑。」Vassal表示。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Transformation of G, H, I Buildings, Grand Parc, 530 Units, Social Housing (with Frédéric Druot and Christophe Hutin),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原本因為計畫拆除住宅而要搬移他處的居民,因為Lacaton和Vassal對於原先建築的尊重能繼續安住原地,這讓居民甚至能與建築師站在同一陣線,更輕鬆地面對自家改建的議題。建築師至此,已不再是對住宅「大卸八塊」與重建的角色,他們在尊重建築原初設計想法下,成為改良居住空間、提升生活品質的協助者,也一改人們對這個城市的居住印象。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Transformation of G, H, I Buildings, Grand Parc, 530 Units, Social Housing (with Frédéric Druot and Christophe Hutin),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肩負建築永久使用的理想

無論新建或翻修建築,在兩人的設計中,皆尊重原有建築的特質、適當地賦予當代設計的美感,並且提供更多元的使用自由。例如位在法國敦克爾克的藝術基金會中心FRAC Nord-Pas de Calais,保留原有舊船庫建築,並在一側設計了一座形式、大小相同的建築與之相連。這個擴增的新建築採半透明的材質展現更輕盈的視覺效果,並以更通透且開放的姿態迎向眾人,原本在港口邊被人忽略的舊建築,因為Lacaton和Vassal的設計而煥然一新,也讓港口地區再次充滿人氣,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新文化場域。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FRAC Nord-Pas de Calais,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另外法國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東京宮」(Palais de Tokyo)在兩人改造後,擴增了2萬平方公尺的未完成使用空間,讓藝術家更能自由地運用。如同Lacaton所說:「好的建築應該是開放的,為生活開放、為提升人們的自由度而開放,讓任何人都能夠在其中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Site for Contemporary Creation, Phase 2, Palais de Tokyo,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Site for Contemporary Creation, Phase 2, Palais de Tokyo,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持續實現建築與環境友善關係的Lacaton和Vassal,也不斷強調設計應以可持續利用為前提。例如借鑒溫室的概念,讓居住空間能更宜居、且透過人工調節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他們在法國Floirac地區設計的私人住宅Latapie House,就採用透明聚碳酸酯面板打造一個如溫室般的居住空間,兩人運用溫室技術中引進自然光線、通風、遮陽和隔熱等設計,在住宅內打造理想的微氣候,進而提供更舒適的居住場所。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Latapie House,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Latapie House,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其後,他們在法國波爾多翻修自餅乾工廠的私人住宅Bordeaux,在移除原先屋頂後,導入自然光,再以透明聚碳酸酯面板作為屋頂,創造如溫室般的空間,完工後建築不僅因為上方開放式的屋頂面板而讓室內空氣流通,也讓每個空間更明亮、看起來更寬敞。在Lacaton和Vassal的作品中,可見兩人時時以設計肩負社會責任的理想,也因此普立茲克評審團如此盛讚:「這些建築既美麗又務實,他們拒絕在建築品質、環境責任和道德社會的追求之間的任何非此即彼的對立。」「最好的建築可以是謙遜的,並且總是體貼、尊重和負責任的;他們的所作所為,證明了建築可以對我們的社區產生巨大影響。」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揭曉

 ▲ House in Bordeaux, photo courtesy of Philippe Ruault

文字|陳岱華

圖片提供|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詳解全台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空間設計!台灣味融入巴黎奧斯曼公寓,鑄鐵陽台意象、工藝燈籠等6大看點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深受台灣香迷喜愛的法國香氛品牌Diptyque,於台北101開設台灣首間形象旗艦店,這座被弧形玻璃包覆的空間,以Mix & Match設計手法將不同文化符碼融於一地——巴黎奧斯曼公寓格局、鑄鐵陽台等法式建築元素,及綠色大理石、燈籠等台灣工藝美學在此交織,呼應Diptyque以旅行探索世界的品牌理念。店內集結香水、居家香氛、家飾擺件等完整產品系列。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圖片提供:Diptyque)

巴黎「奧斯曼建築」元素貫穿全店

「折衷主義」是Diptyque此次設計形象旗艦店的核心概念,品牌內部團隊以巴黎應19世紀都市建設計畫而生的大量「奧斯曼建築」為靈感,結合台灣在地文化元素,並融合不同時代的美學觀點,打造一座揉合在地符號的法式優雅公寓,讓101形象旗艦店與巴黎聖日爾曼大道34號總店的設計精神遙相呼應。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圖片提供:Diptyque)

櫥窗重現巴黎浪漫陽台意象

奧斯曼建築的一大特色——設有鑄鐵欄杆的陽台,成為Diptyque形象旗艦店的門面亮點,設計團隊善用店面原有的弧形玻璃窗,搭配鏡面材質、令人聯想Diptyque「橢圓」品牌符號的黑色鑄鐵裝置,創造多變的視覺效果。店面入口迎賓的「Diptyque」字樣,則以白色磁磚點綴金屬拼組而成,呼應巴黎公寓內常見的裝飾手法。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圖片提供:Diptyque)

左右對稱,致敬奧斯曼建築及Diptyque「雙版畫」概念

「左右對稱」的設計在形象旗艦店內處處可見:展示大千之境蠟燭、高端香水支線「Les Essences de Diptyque」的壁龕,以重現創辦人創作手稿的白金壁畫為軸線左右相映,彷彿藝術藏家宅邸中的香氛珍奇櫃;結帳櫃檯及展示居家藝術擺件的VIP Room,則對稱被置於水槽的兩側,以暗色調營造私密感。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圖片提供:Diptyque)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源自創辦人創作手稿的壁畫。(圖片提供:Diptyque)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Les Essences de Diptyque」展示區與淡香精專區。(圖片提供:Diptyque/Izzie Pang)

這些左右對稱的設計靈感,同樣源自奧斯曼公寓的建築特色,恰巧的是,Diptyque的品牌起源也與「對稱」有關——1960年代,三位創辦人正在巴黎尋覓合適的店面,偶遇一棟入口兩側都有大面展示窗的建築,在三人眼裡兩扇大窗就像兩幅展開的對稱畫作,於是以法文中的「雙版畫」一詞「Diptyque」為品牌命名,並在此——聖日爾曼大道34——開設Diptyque首間精品店,後來也陸續將雙面呼應、正反相映的特色融入香水瓶身等產品設計當中。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VIP Room與結帳櫃檯。(圖片提供:Diptyque)

古董選物妝點,呼應Diptyque精品選物店出身

如今人們皆是以「香氛品牌」認識Diptyque,但在聖日爾曼大道34號店剛開幕時,店內賣的不是香水,而是三位擁有藝術背景的創辦人的設計作品,包含布料、壁紙、家飾擺件等,以及他們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淘選的獨特小物。隨著口耳相傳,小店越來越受歡迎,進而轉型為精品選物店,販售燈籠、瓷器、印花織物等設計別出心裁的珍品,Diptyque首批香氛蠟燭也在1963年問世。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香氛蠟燭專區。(圖片提供:Diptyque)

Diptyque聖日爾曼大道34號店的創立精神,這次也被融入101形象旗艦店中——店內的護膚空間以淺米色洞石水槽為中心,搭配美國陶藝家Jordan McDonald精心打造,結合低溫蘇打釉工藝、浮雕裝飾的草綠色鏡子,創造富生活感又不失講究的體驗場景;水槽檯面上的裝飾皆來自法國古董市集,由Diptyque團隊精心挑選,包含古董鑰匙盒、螃蟹造型的紙鎮等,延續Diptyque創立之初的選物美學。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護膚專區設計呼應Diptyque初為精品選品店的創立精神。(圖片提供:Diptyque)

工藝滿載!台灣工匠訂製燈籠 X 日式樂燒陶桌

店中高低錯落、透著溫煦光芒的燈籠,是台灣工藝融入Diptyque巴黎美學的體現。這32盞燈籠由台灣工藝品牌「Taiwan-Lantern」訂製,精選成熟桂竹為骨架,覆以染上棕色、芥末橘的暖色調織布,燈籠與天花板銜接處更可見瓷罩細節,整個製程需經數位擁有十幾年經驗的師傅之手、歷經200多道工序,處處藏有匠心。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圖片提供:Diptyque)

暖黃燈光下,翠綠色的陶瓷木桌格外引人注目,其出自設計師Léa ZeroilMonde Singulier,以日本源自16世紀、採低溫窯燒的「樂燒」工藝打造,質樸紋理與色澤襯托Diptyque瓶身設計之美。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圖片提供:Izzie Pang/Diptyque)

獨家商品3選!藝術擺件藏滿Diptyque美學DNA

來到Diptyque 101形象旗艦店,不僅能細細品味Diptyque設計美學,亦可購得多款獨家商品:「金字塔燭罩」由義大利工匠手工吹製,經金屬化、雷射雕刻等工序,重新詮釋Diptyque金字塔標誌,搭配香氛蠟燭使用能為空間帶來柔和光芒;「玻璃燭罩」靈感源自聖日耳曼大道34號店內集滿種子的玻璃瓶,結合鐘型線條、螺旋玻璃燭罩、黑色膠木底座,呈現內斂而富故事感的藝術擺件;「巴西耳托盤」則由葡萄牙瓷器工藝大師手工製作,致敬創辦人於1963年創作的Basile巴西耳布藝織物圖案。

台灣首間「Diptyque形象旗艦店」在台北101!空間設計致敬巴黎奧斯曼公寓,台式燈籠妝點
左為「巴西耳托盤」,右為「玻璃燭罩」。(圖片提供:Diptyque)

Diptyque 台北101形象旗艦店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45號1樓

LE LABO進駐台南百年歷史「五福商店」!修舊如舊,4大巧思重現1930年代裝飾藝術風采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片刻的「慢」是奢侈的。總是維持從容步調,不求快、不追隨流行、不靠名人流量的手工慢香水Le Labo,於台南打造南台灣首間街邊形象店。店鋪落址百年歷史街屋「五福商店」,修復與裝修期間秉持「修舊如舊」原則,還原1930年代台灣建築盛行的裝飾藝術風格。有趣的是,「五福商店」昔日為販售各式進口美妝保養品的和洋百貨,恰與今時Le Labo進駐遙相呼應。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建築「五福商店」。(圖片提供:LE LABO)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圖片提供:LE LABO)

三〇年代的台南銀座,裝飾藝術正當道

建於1930年代的五福商店,誕生在台灣建築風格自古典朝向現代主義發展的過渡時期,當時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正當道,百貨內的灰色洗石子、白色丁掛磚、流蘇泥塑裝飾、地面六角磚等皆是印證。值得一提的是,五福商店為台南首間由台灣人創立的和洋百貨,與附近由日本人創辦的「林百貨」各據一方,於日治時期一同見證「台南銀座」末廣町通一帶(今中正路)的繁榮時代。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五福商店」建築門面。(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LE LABO台南五福商店形象店內部空間。(圖片提供:LE LABO)

修舊如舊,如實還原老屋原貌:白灰壁、六角磚等亮點

Le Labo進駐前,建築經四年修復整理,最耗時的工程莫過於結構性修復——將一樓恢復成原本的三開間樣貌。屋主家族及建築團隊秉持「修舊如舊」、尊重歷史脈絡的理念,選擇符合時代背景的建材原料及施工做法,並考量安全性,分段進行結構補強及施工,單就騎樓中柱一根復原成兩根,便花費超過兩年工程時間。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仍在整理階段的二樓空間。(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視線來到室內,為還原老屋原況,建築團隊特別採用傳統建築技術——白灰壁,這是在水泥還未普及時,常在建物牆壁抹上白色石灰混合麻絨纖維的做法,從材料調製、養灰到抹灰施作,相當耗時費工;成果可見於一樓通往中庭的兩側牆上。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圖片提供:LE LABO)

此外,地面獨特的六角造型磁磚也重見天日,六角形除了呼應龜甲形貌,象徵富甲、長壽,也帶東南西北天地、六方相合即為天下的寓意,當年多用於廟宇建材,一般住宅十分少見。

神秘金庫、運貨天井……留存昔日生活記憶

五福商店建築所乘載的時代故事,經修復後抖落灰塵又重見了光。如門面上仿舊重建的「歐米百貨」及「階上卸部」,皆為當年的日文漢字招牌,分別意指「販售歐美百貨用品」與「樓上為批發部」。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昔日作為倉庫及批發部的二樓。(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當時這棟三層樓街屋的樓層配置為:一樓百貨、二樓倉庫批發部、三樓私宅,如今修復後仍可見早期留下的生活印記,像是一樓樓梯旁的神秘拉門後,藏著昔日百貨用來保管財物的保險箱;如今種了棵松樹的愜意中庭,過去則是屋主曬布的空間。此外,二樓批發部為承受大量貨物的重量,地板特別採用相較磁磚更耐重的福州進口杉木地板,舊時為運送貨品而開的天井、樓梯底部的吊貨掛鉤等,也都被悉心留存。

要留意的是,目前二、三樓並未常態性對外開放,若想上樓參觀可於現場詢問,成行與否將視當天情況而定。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藏於一樓角落的保險箱。(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中庭。(圖片提供:LE LABO)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二樓與三樓一隅。(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時空交錯,今昔場景交織

Le Labo進場後,在盡可能保留老屋原貌的前提下進行裝修,全店皆採可逆工法以保護建築,並於原先的裝飾藝術風格上疊加Le Labo店鋪標誌性的懷舊鄉村氣息,及花磚、磨石子水槽等台式元素,呈現獨特的時空交錯感,靜待訪客探索。Le Labo期待,人們來此就像「回家」——踏上玄關石階卸下路途繁雜,沈浸於復古、溫馨的氛圍探索慢工香水,落座Vintage沙發弛放身心,感受「慢」的美好。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LE LABO台南形象店進駐百年歷史「五福商店」!重現裝飾藝術當道的時代風華
空間融入花磚及磨石子等台灣味材質細節。(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Le Labo 台南五福商店形象店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24126

營業時間|11:3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