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體驗的茶香禪旅

五感體驗的茶香禪旅

喝好茶是現代人品味生活形式之一,一口好茶帶來的不僅是細品其味,更是茶湯入喉後,所感受到的舒心暢爽,與回歸心靈沉澱的靜謐之感。為瓶裝茶注入新風貌的璞韻,以「璞藝出細韻」精神塑造高質感的好茶體驗。藉由製茶職人匠心獨具的手藝與四大特色:嚴選 100% 日本春季一番茶與 100% 台灣春冬茶、10 小時 16 分靜置引香、京都低溫慢磨石臼抹茶、獨特凝香封藏工法,蘊養出自然茶香與悠然韻味,在口頰間獨享一場好茶之旅!

五感體驗的茶香禪旅

好味初始,掌握茶葉最佳生長及採收時間

引領旅程的開端,來自茶葉的好品質。茶葉如選品,需要掌握最佳的生長環境與時間。「璞韻」對茶葉的挑選非常講究,璞韻四季青茶嚴選100%台灣春冬茶,璞韻日本煎茶則嚴選100%日本春季一番茶。春冬時節在低溫中緩慢抽芽的茶葉,因環境溫度低,植物生長速度緩,茶葉累積季節的滋味,保有嫩芽清爽且鮮嫩的香味;加上冬天與春天日照時間較短,茶葉苦澀感低,茶韻更顯細膩甘醇。

精準喚醒茶香,10小時16分靜置引香

「10小時16分」靜置引香第一道工序-茶葉採收後首先進入日光萎凋

「10小時16分」靜置引香-第二道工序-室內靜置

「10小時16分」靜置引香第三道工序-室內靜置同時適時輔以輕柔力道翻攪3-5次

「10小時16分」靜置引香第四道工序-茶葉經日光萎凋步驟,褪去光澤呈現絲絨感後,移往室內靜置,適時輔以輕柔力道翻攪3-5次,直至外觀呈現「綠葉鑲紅邊」狀態,由師傅聞香判

對一位旅者來說,一個地方的特色與底蘊需要相當程度的深究與探索,才能獲得難忘與入心的體驗。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製茶的過程,璞韻四季青茶承襲傳統包種茶的製茶技術,經驗豐富製茶職人的嫻熟細巧手藝,配合日光與溫度調節時間的經驗,透過10小時16分的靜置引香工序,精準拿捏茶葉走水與香氣醞釀的完美程度,呈現出璞韻四季青茶最佳風味。

有別於常見茶葉5至6小時的靜置時間,璞韻四季青茶遵循傳統工藝,經過10小時16分等待空氣滲入並穿透每片茶葉,降低茶菁味與澀感,喚醒獨特茶香。這段製程中,茶葉經過日光萎凋步驟,至葉面褪去光澤呈現絲絨感後,移往室內靜置,適時輔以輕柔力道翻攪交替3-5次,直至外觀呈現「綠葉鑲紅邊」狀態,最後由師傅聞香判定後才能大功告成。

慢磨出細工,展現細緻茶旨味

「京都石臼慢磨抹茶」-璞韻日本煎茶堅持只用日式傳統茶道中最高象徵的「石臼抹茶」

「京都石臼慢磨抹茶」-璞韻日本煎茶延選極其費時的京都低溫慢磨石臼抹茶入湯,以低速緩慢磨製,環境控制於溫度20℃、濕度40_,平均每小時僅能細磨39.8克。

日本茶愛好者,著迷於獨有甘甜與鮮醇風味,這樣的味道在日本稱之為「旨味」。一般機器大量快速研磨抹茶時會因摩擦生熱而破壞原有的抹茶獨特香氣;璞韻日本煎茶嚴選極其費時的京都低溫慢磨石臼抹茶入湯,堅持只使用日式傳統茶道中最高等象徵的「石臼抹茶」,以低速緩慢磨製,環境控制於溫度20℃、濕度40%,平均每小時僅能細磨出39.8克。高品質細緻抹茶入湯,使璞韻日本煎茶口感更有層次、更顯自然悠揚香氣。

 

香氣綿延,凝香封藏工法如鑰匙般開啟品茗的探索

「獨特凝香工法」-讓水氣蒸潤每片茶葉毛細孔,捕捉每一縷香氣分子。璞韻四季青茶-散發獨特清雅花香,琥珀碧玉的茶湯,甘醇口感獨留韻味;璞韻日本煎茶-蜜綠色茶湯,入口

璞韻另項獨特的工藝,便是以凝香封藏工法完整凝聚自然茶香,讓無香料的茶湯,保有完整清雅香氣。獨特的凝香封藏工法,讓水氣蒸潤每片茶葉的毛細孔,捕捉每一縷香氣分子,才能在品嚐茶湯時,如同鑰匙般開啟味蕾的探索。璞韻四季青茶,散發獨特清雅花香,琥珀碧玉的茶湯,甘醇口感獨留韻味。璞韻日本煎茶,蜜綠色的茶湯,入口後感受一抹春天嫩葉香氣,口感甘醇細緻。

璞韻恪守職人精神的講究態度,投入更多時間與更講究的工序製茶,成就每瓶高品質好茶。如同精品工坊,璞韻從茶葉原料選品開始,便罕見地堅持只使用100%台灣春冬茶葉與100%日本春季一番茶葉;接著,在一道道繁瑣、講究製茶工藝中,樹立起全新的瓶裝好茶新標準:10小時16分靜置引香悠長地醞釀茶香、京都低溫慢磨石臼抹茶豐厚茶旨味、凝香封藏工法綿延茶香。最後以仿日本和紙留白、潑墨、簡約極具現代感的字體設計作為成品包裝,在細品璞韻時,恰巧的靜謐與極富詩意的意境,宛如旅程般愜意的絕妙享受,引人沉澱心靈、回歸最真實自然的自己。趁著春光正盛的時節,透過璞韻開啟一場茶香禪旅!

五感體驗的茶香禪旅

產品資訊:璞韻日式煎茶/璞韻四季青茶(每瓶350mL,售價NT$35元)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於1月1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辦理「2025台北雜誌年會暨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並舉辦「內容有價、侵權案告捷:百家媒體攜手保護著作權」記者會,吸引眾多媒體領袖與產業專家出席。記者會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內容創作價值,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內容有價:消費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2023年某讀者因於 LINE 群組非法轉傳雜誌媒體 PDF 檔案遭檢舉,並由雜誌公會聯合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及今周刊提起訴訟。歷經一年多審理,法院於 2024 年 11 月判決被告拘役 30 天並駁回上訴,展現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嚴正態度,再次強調「內容有價」的核心理念。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媒體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公會將持續推動立法,堅守內容有價的理念,並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從合法使用做起,尊重內容創作價值。」

產業呼籲: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智慧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柱,媒體作為第四權,為民眾權益發聲,不僅應捍衛大眾權益,也必須為自身權利發聲。梁永煌直言:「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權益都無法守護,又有什麼資格號稱能帶領新聞媒體推動公平與正義?」

他提到,近期成功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道德勇氣,這也應成為每個人共同擁有的責任。他認為,上述判例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立下更清晰的標準,讓社會了解非法行為的危害。並提出未來三大行動方向:第一,應讓大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誤觸法網。第二,希望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協助擴大宣導,促進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理解。第三,鼓勵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尖兵」與「文化警察」,勇於檢舉侵權行為,為文明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他最後呼籲:「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台灣走向文明與創新的重要一步,也是媒體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法務總監邱大山則指出,非法轉載對內容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他強調,民眾如需分享內容,應選擇付費閱讀或透過合法管道,如圖書館借閱或電子書平台,培養尊重創作者的文化氛圍。

此外,天下雜誌集團法務總監邱愛倫指出,非法轉傳行為早已滲透至各類社群,這些地方頻繁轉載雜誌數位媒體內容,卻缺乏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基本認識,這類行為已對內容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盼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應對數位化所帶來的侵權挑戰,並確保數位時代內容創作的永續發展。

共同行動:守護內容價值,支持智慧財產權

雜誌公會藉此機會提醒消費者,非法轉傳電子檔案或盜版連結均屬侵權行為,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合法使用與分享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維護知識生態的重要一步。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攝影:黎泰山)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圖片提供:雜誌公會、攝影:黎泰山)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愛心獎放眼全球,跨越港澳台,發掘無數行善生花的動人故事,將為善不欲人知的行動匯流成無疆的愛心大海,本屆有9個得獎者獲此殊榮,這些行善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從作家、企業、社福基金會到醫療團體,幽谷伴行,點亮無數生命,他們的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社會大眾看見人性最真摯的光芒。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愛心獎始終秉持著表彰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慈善工作者與機構的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心靈無聲無息在社會每個角落播撒著愛與希望。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鳳凰衛視大埔總部舉行,獲獎者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莫言、安踏集團創始人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潘江雪,還有來自香港的無止橋慈善基金發起人紀文鳳、「送炭到泰北」香港發起人曾醒明以及台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甚至有海外的美國方李邦琴基金會主席方李邦琴,持續發光發熱,揮灑大愛。

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是社會向善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的獲獎代表並非個人,而是以「組織」形式獲獎。

之一為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落實創辦人釋聖嚴法師的莊嚴聖念,以整體關懷、凈化人心為主軸,推行國內外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及災難救助項目,多次獲內政部、衛福部基金會評鑒優等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已邁入第23年,累計總受獎學生逾6萬人次。

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創會23年,每年不僅提供逾1200件弱勢家庭經濟補助,先後參與多項重大災害後續關懷與援助,如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緬甸納吉斯風災、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大地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3年土敘大地震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之二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病是台灣健康的最大殺手,回顧創會歷程,時間回到1994年,來自台大醫院的多名肝膽專科醫師在與無數肝病病人接觸的過程中,有感於民眾對肝病的無知,再加上肝病初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都是在肝病很嚴重或肝癌末期才就醫,導致肝病的悲劇不斷上演,留下悲傷的肝病遺族家庭。因此發起一場消滅肝病的革命,成立一個以肝病防治的民眾宣導及醫療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教育民眾正確的肝病常識。

走過30個年頭,肝基會在台灣300多個鄉鎮及偏鄉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900場、肝炎衛教講座逾2000場,服務逾100萬人次,甚至補助貧困病患醫療與交通。此外,更設立「肝病優秀論文獎暨研究獎助金」鼓勵肝病研究、獎助國外研修、出席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2021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2年堉璘台灣奉獻獎,至今仍以消滅台灣肝病為己任,持續推廣正確預防保健觀念。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愛心獎藉由這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傳遞愛與力量,激勵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讓愛心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愛心獎涵蓋範疇廣泛深遠,從教育、醫療、環保、貧困救助,到災難援助,每一名慈善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通過無數日夜堅持與付出,點亮基層受苦者生命,讓世界更美好。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致詞時表示,在當前這個衝突不斷、戰火紛飛的世界中,這份對基層受苦者的摯誠關愛,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