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NTT-TIFA奇幻偶戲《穿越真實的邊界》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及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歷經三年跨國共創而成;有別於常見戲偶的樣貌與材質,劇中以寶特瓶、氣泡布、傘骨等異材質與回收品形塑戲偶,演出結合即時投影、炫彩燈效等科技媒材,創造介於現實與想像間的另一個世界。《穿越真實的邊界》將於4月17日(六)、18日(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演,帶領觀眾走一趟夢境與真實交織的時空之旅。
以偶戲訴說當代議題運用多重元素打造怪奇物語
臺德共創的新形態偶戲《穿越真實的邊界》,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鄭嘉音、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的藝術總監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共同導演,從《山海經》、《妖怪臺灣誌》、《想像的動物》等東西方經典神怪著作汲取靈感,進行一連串的思想與創意交流。兩方運用戲偶與表演者、傳統與現代技術並行的方式展開劇場實驗,試圖以偶戲傳遞現代人生活可能面對到的各種課題,舉凡溝通障礙、網路資訊爆炸、對現狀的無力感、身材樣貌的矛盾或生育困難等,藉由人工、自然材質及廢材的相互應用,將這些不可言說的「憂愁」與「恐懼」,幻化成一隻隻無以名狀的「幻獸」。
獨特的創作模式 探索文字與戲偶的完美結合
不同於一般戲劇創作劇本先行的創作方式,《穿越真實的邊界》先就各種材質與物件運用進行各種試驗,嘗試將神怪議題所反映的人類內心狀態等抽象概念,透過材質及物件的運用表現出來。並邀請曾在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駐村的新銳劇作家陳弘洋加入,經過導演、演員、技術人員等多方深入討論,才逐漸將舞台內容化為文字。陳弘洋表示,文本的編寫與創作本身是共同生成,在仔細觀察製偶、排練等過程後,再用文字讓戲偶能以最流暢美麗的方式展現,他說:「我們透過彼此不停地交叉討論創作文本,探討的恐懼沒有那麼地單一,有些是從物件延伸,有些則透過物件去幫自身恐懼賦予意義,所以舞台上的詩意跟畫面性是從這些複合的創作形式而來。」
《穿越真實的邊界》由數段反映當代人生命課題的故事所組成,除了演員分享自己面對的社交、渴望逃離現實的難題,陳弘洋也參考社會時事,更將俄羅斯太空人離奇懷孕的驚奇軼聞等事件融入作品,透過夢幻水母偶件與藍紫調微光打造太空世界,並以詼諧的旁白闡述孕育下一代的煩惱。每段故事以意想不到的情境呈現,既脫離現實又引人好奇。
曾於2019 年來臺參與創作排練的索恩樂,因疫情,這一年多來只能透過視訊工作,為跨國共同創作過程增添許多挑戰。他卻樂觀地透露:「我們有聽不懂彼此、想法上難獲得共識的時候,但當以視覺性的劇場語言溝通時,我們卻能夠彼此交會。」對於這部跨越疫情挑戰的臺德跨國計畫成果信心滿滿。《穿越真實的邊界》在中劇院前廳設置AR互動裝置,透過掃描QR Code、讓觀眾進入這趟奇想旅程之前,就能先認識即將登場的珍奇異獸們。
《穿越真實的邊界》試圖用多元且趣味的形式描繪未知的恐懼,故事沒有標準答案,幻獸世界的入場券僅僅是你我的想像力。
聽臺灣導演聊《穿越真實的邊界》:幕後創作故事(上)
聽臺灣導演聊《穿越真實的邊界》:幕後創作故事(下)
節目/活動資訊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
時間:4月17日 (六) 14:30、19:30
4月18日 (日) 14:30
地點:中劇院
創作/製作團隊
導演/鄭嘉音
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當代偶戲導演之一。1989年參與蘭陵劇坊演員訓練開始踏入劇場。1999年取得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回國後與同好創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現任該團藝術總監。以跨文化視野及跨領域美學編導多齣現代偶劇,擅長使用形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流動營造詩意豐美的視覺意象,導演作品多次入圍或被提名台新藝術獎,並受邀於15國國際藝術節演出。近年來致力於偶戲創作人才的培育、引介國際偶戲大師,對臺灣當代偶戲的蓬勃發展,貢獻卓著。
導演/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
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音樂與劇場藝術高等學院偶戲劇場碩士,師承德國懸絲偶大師亞伯特.羅瑟(Albrecht Roser),為一名全方位表演工作者,集導演、製偶師、演員與畫家於一身。1991年成立圖賓根形體劇團,致力探索物件與材質的開發與表現,作品呈現精細又獨特的美學,深受國際好評。索恩樂同時也參與影視製作及其他劇團的創作,並在歐洲數所大學及高等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創立於1999年,足跡遍佈歐、亞、美30座城市,秉持「無物不成偶」的創作觀點,及魔幻哲思的變身美學。演出形式涵蓋手套偶、懸絲偶、杖頭偶、執頭偶、光影劇場以及人偶同台等,豐富地探索實驗和專業製偶技術,開創獨特的劇場敘事手法。2013年於宜蘭創立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推廣臺灣與國際偶戲共製、交流工作坊及人才培育,為亞洲最具規模的偶戲藝術創發基地。
圖賓根形體劇團 figuren theater tübingen
來自德國的當代偶戲團體,由法蘭克.索恩樂與卡琳.艾辛格(Karin Ersching)共同創立於1991年。其作品風格獨格,著重表演藝術與造型藝術結合,並思考如何將情感與靈魂具體地呈現。秉著偶戲是開發劇場新形式的關鍵,與各領域的藝術家合作,探索材質與物件劇場,創造每一次的新美學。對圖賓根形體劇團而言,偶戲的藝術自由度非常寬廣,將傳統表演形式發展出劇場藝術的新可能為其首要目標,也因此作品廣受國際各大藝術節讚賞,至今已巡演超過55個國家。
資料提供|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