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誕生於花蓮港口部落、以阿美族部落文化及工藝為出發點的台灣獨立設計品牌Kamaro'an,近來在華山文創園區推出2021年第一檔企畫策展「自製與重組」,展期從2021年4月15至5月31日。此次展出多項累積阿美族生活輪廓的自製物件,並針對那些「不斷重複出現的元素」探討物件重組使用的生活哲學;亦從「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這個流傳已久的哲學性問題出發,挑戰自身的品牌核心精神。這次,Kamaro'an化身觀察家,重新為品牌的使命定錨,梳理這幾年悉心採集的成果,提出一份屬於部落物件的微物史觀。

搜羅過程中發掘物件「自製」與「重組」的哲學
「自製與重組」展覽現場可見羅列於牆上的物件採集成果,而在這些物件梳理過程中,Kamaro'an團隊開始理解製造工具背後的原因,也看到了生活裡隱藏的哲學:有些零件會在不同物件上重複出現,或是出現不同的組合方式,就像作為展覽亮點的漏斗形狀蓋子,重複的在魚簍、蝦簍、塑膠鰻苗桶等容器中出現,透過匯集的方式,過濾砂石、海水,讓捕到的魚蝦只進不出,Kamaro'an理會到「因生活所需,物件長出一個簡單的結構,就可以重複組合使用。」進一步提出「重組」這個說法,描述物件與物件之間,功能和概念的相通性。

此外,Kamaro'an也發現,過往被製造出來的物件,其實都積攢著舊時代裡的種種生活輪廓,在製造和使用物件的過程中,得以感受文化的脈絡與傳承,也能發掘前人生活的智慧,像是手製品大多為服務勞動工作所需而生,因此自製的條件會著重使用者的身體感受,包含:身高、手長、物件的重量等等,再依據適合個人身體結構的植物素材進行編製。

▲濾勺

▲撈鹽
部落手作技藝與環境之間流動的離散關係
事實上,每一項器物的誕生和消逝都有其原因,花蓮的港口部落因交通不便,過去所需的物件多以農具、漁獵工具為主,頻繁使用藤、竹或部落周邊植物作為素材,也因材料取得的接近性,有手作技能便可隨時更替家中物件;因此,Kamaro'an從花東一帶、當地部落的日常物件搜羅開始,整理出40個物件,並以源自捕魚生活型態的魚簍(Kapitan/Sifo)、魚筌(Rakar)、魚苗桶等工具為例,創作數個燒陶物件,從抽象的形體和原始的材質去凝聚觀者的意識,近一步梳理手作技藝與環境之間流動的離散關係。

▲魚簍(Kapitan/Sifo)
藉由哲學性探問思考部落文化的脈動
不僅如此,此次展覽中Kamaro'an亦提出「當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的哲學性探問,進而延伸思考「當人的意志與時間、場域的關係得到反芻與思考,物件本身的存在也能夠產生意義。」期許自身透過觀察、傾聽,用自由而好奇的眼光,持續挖掘文化裡幽微細膩的脈動,當我們貫徹的實踐在日常起居之上,各式各樣的物件也才有重生、被重視的理由,器物如此,文化亦然。

關於Kamaro'an
Kamaro'an在阿美族語裡的意思是「住下來吧」,由3位青年於2015年創立,產品皆來自部落青年的手工製作,不僅在法國巴黎家具家飾展獲選為「亞洲新銳設計師」,品牌著名的編織三角包還賣進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設計商店,成為「包袋類最佳銷售產品」,亦在華山文創園區開設「太平洋的風」選品店,未來這個場域也將逐步轉型成策畫型的空間,保留原本的商品展售功能,並以部落工藝文化為核心,持續推出相關策展企畫。

Kamaro'an 2021企畫展「自製與重組」
展覽日期|2021年4月15-2021年5月31日
展覽時間|平日10:00-19:00、週末12:00-20:00
展覽地點|Kamaro’an Store(華山文創園區 紅磚區西六棟)
圖片提供|Kamaro'an